• 耶鲁的心理学第一课
  • 耶鲁的心理学第一课
  • 耶鲁的心理学第一课
  • 耶鲁的心理学第一课
  • 耶鲁的心理学第一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耶鲁的心理学第一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4.54 6.1折 89.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安宇敬

出版社浙江教育

ISBN9787572278891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9.9元

货号32080524

上书时间2024-06-08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安宇敬·耶鲁大学约翰·海·惠特尼(JohnHayWhitney)心理学教授,耶鲁大学思维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人类的高/级推理过程,尤其关注因果关系解释如何塑造人类思维方式。她的研究得到了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机构的资助。
·美国心理学会、美国心理学协会会员。曾多次在哈佛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塔夫茨大学等学校开设讲座。
·2019年,在耶鲁大学开设名为“思考”的本科生课程,教授学生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做出更好的人生规划,广受好评。\"

目录
\"中文版序  有价值的思维工具 
序 言  你需要做好的 8 个心理准备

第 1 章  你多久能学会 6 秒钟的韩团舞蹈
流畅性效应的 3 种错觉
对我们有利的启发式,有时也会有害
尝试去做,打破流畅性效应
给自己留出多一半的时间
避免盲目乐观
第 2 章  你认为“2,4,6”这 3 个数字的规律是什么
沃森的 2-4-6 实验
证实性偏差,人们总是会证实已经相信的观点
证实性偏差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会有证实性偏差
验证多种可能性,对抗证实性偏差
第 3 章  为什么你认为的“罪魁祸首”很可能是无辜的
导致归因谬误的原因
自我抽离,从旁观者的角度看问题
第 4 章 “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和令人反感的图片,哪一个让你印象更深刻
理解数据的 3 个关键概念
充分挖掘具体事例的潜力
第 5 章  为什么购物网站的商家都害怕被消费者打差评
人们为什么更看重负面信息
为什么会有负面偏差
从正面思考问题,对抗负面偏差
第 6 章  交通信号灯里的黄灯是黄色的吗
带偏差的解读无处不在
越聪明的人越容易产生偏差
为什么我们会带着偏差解读事实
承认偏差是认知的一部分更有利于对抗偏差
第 7 章  我画得这么好,为什么你还是猜不出我画了什么
我们的沟通能力有多糟糕
知识的诅咒
忘了考虑他人的立场
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
仅依靠换位思考行不通
不要猜测,直接表达
第 8章  现在给你 340 美元或 6 个月后给你390 美元,你会如何选择
延迟折扣,低估未来的回报与痛苦
我们为什么会低估未来的回报
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放弃
结 语  更善于思考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致 谢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和令人反感的图片,哪一个让你印象更深刻?
为什么购物网站的商家都害怕被消费者打差评?
交通信号灯里的黄灯是黄色的吗?
现在给你340美元或6个月后给你390美元,你会如何选择?
……安宇敬教授选取了贴近现实生活的8类问题,通过8个章节论述了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做好的8个心理准备,并进一步促使我们思考:为什么很多事情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什么越想证明自己对反而越容易错?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错误地归因?这些都是对人生的各种决策感到困惑的当代年轻人所共同面临的生活难题。
安宇敬教授在耶鲁大学任教30年,她在耶鲁大学开设的名为“思考”的本科生课程,是耶鲁大学广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耶鲁的心理学第一课》正是这门课程的精华,适合我们每一个人。
《耶鲁的心理学第一课》这本书从大学生和年轻人的困惑出发,告诉读者应该如何用心理学的知识分辨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思考难题,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和人生规划。这是一本重新审视我们该如何思考的专家级指南,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总是忽略问题背后的事实。\"

精彩内容
\"流畅性效应的3种错觉我们的大脑能轻松处理的事情会导致过度自信,这就是流畅性效应,它在我们身上有各种形式的体现。
学会的错觉我在课上让学生学跳韩团舞蹈,其实是在模仿一项流畅性效应研究,该研究旨在探究人们在学习新技能时会产生的错误认知。这项研究要求参与者观看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Jackson)的一段6秒舞蹈视频,模仿他的太空步。太空步看起来很简单,杰克逊驾轻就熟,甚至不假思索。
一些参与者只看了一次视频,一些人则看了20遍。接着,他们要先给自己打分,评价自己跳这个舞步能跳得怎么样。那些看了20遍的人比只看了一遍的人自信得多。他们看了那么多遍,自认为已经记住了每个细微动作,并且能够轻松地在脑海中重现。最后真相揭晓:按照要求跳太空步的时候,两组参与者的表现并没什么差别。看20遍杰克逊跳太空步,却不练习一遍,最后跳起来只会跟那些只看过一遍视频的人一样。
人们总会有种错觉,看到别人毫不费力地展示一项绝活后,觉得自己也能照猫画虎。有多少次,我们在脑海中反复播放惠特尼·休斯顿(WhitneyHouston)的《我将永远爱你》(IWillAlwaysLoveYou)这首歌的高潮部分,觉得唱“AndA-I-A-I-O-A-I-A-I-Awillalwaysloveyou”这句那么高的调并没有那么难;在网络上看别人做舒芙蕾,自己也跃跃欲试;看到别人节食前后的对比照就想换个食谱。
别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成果是一个松软的舒芙蕾、一个身材结实的人,而且他们做起来是如此流畅、游刃有余、轻而易举,我们就错误地认为获得这些成果的过程同样流畅、轻松。读一本很容易理解的书时,你可能会觉得写这本书也很容易。没练过花样滑冰的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有人会在做两周半跳时摔倒,明明很多选手都能轻松完成。人们不知道那本书经过了多少次修改,也不知道练习两周半跳有多辛苦。关于这一点,多莉·帕顿(DollyParton)有句名言:“我这副不值钱的样子可是花了很多钱的。”TED演讲也很好地说明了我们是如何被流畅性引入歧途的。这些演讲一般时长18分钟左右,这意味着演讲者的演讲稿只有6~8页。鉴于演讲者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人们可能会觉得准备这么短的一段发言易如反掌,或许有些演讲者只是即兴发挥。然而,TED指南表明,演讲者通常要花费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来准备。演讲指导为这种风格的演讲提供的建议更具体:台上一分钟演讲需要台下至少一个小时的排练。换句话说,每分钟演讲要演练大约60次。这近20个小时只是排练的时间,还没算上为这6~8页的演讲稿选取内容花费的数小时、数天乃至数周,而决定哪些内容不讲更为关键。
准备简短的演讲实际上比准备长演讲更难,因为演讲时你没有时间思考下一句话,也不可能想到哪儿讲到哪儿。我问过一个在知名咨询公司工作的学生,耶鲁大学教给他的知识在工作中能不能用得上。他回答说,希望耶鲁大学教给他一种在3分钟内说服客户的技能。这是最难的演讲,演讲者说的每个字都至关重要,而如果做得好,它看起来又那么容易。
知识的错觉流畅性效应不仅存在于跳舞、唱歌和演讲这类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也出现在知识领域。一旦了解了新发现的来龙去脉,我们就会对其更为信任。
我们以胶带为例。人们用它来修补很多东西,从修补球鞋上的洞到在紧要关头给短裤加上一截。据说,胶带还能去除人身上的疣,有时甚至比常见的液氮疗法更管用。这很难令人信服,直到你听说疣源自病毒感染,通过把胶带贴在疣上,将病毒与氧气和阳光隔绝,就可能会杀死它们。对其背后原理的这番解释能让胶带的治疗效果听起来更可信。
我在学术生涯之初就研究这种错觉现象,即人们更愿意从相关性中找到因果关系,因为更容易想象潜在的机制。同样一份实际数据,假如我们能够想象结果产生的流畅过程,我们就更倾向于直接断定存在因果关系。这没什么问题,除非这一机制有漏洞。当我们错误地认为自己了解一个流畅过程时,我们在归因时就有可能犯错。
我举个具体的例子。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时,我偶然读到一本书,名为《宇宙时钟》(TheCosmicClocks)。这本书出版于20世纪60年代,作者是自封“新一代占星师”的米歇尔·高奎林(MichelGauquelin)。此书一开始就摆出统计数据,尽管其中一些数据存在争议,但为了方便举例,我们假定它们都是正确的。比如,高奎林说,那些在火星升起或达到顶峰之后出生的人(别管什么意思),更有可能成为杰出的医生、科学家或运动员。他手握成百甚至上千个型值点,通过复杂的统计方法证明自己的结论。然而,人们仍然对此持怀疑态度。高奎林自己也对这一发现感到困惑,并不断为其寻求解释。行星会在婴儿出生的时候以某种方式赋予他们某些特殊才能,这种假说在他看来不够科学,他给出了一个看似流畅的解释。高奎林在书中写道,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个性、特质和智力是天生的,也就是说,我们还在母亲的子宫里时就已经拥有它们。胎儿通过化学物质发出自己准备出生的信号,接着孕妇临产。在地外事件产生的引力波的作用下,拥有某些特殊才能的胎儿会发出出生的信号。有了这样一番详尽的解释,即便是怀疑论者也免不了掉入陷阱,对这番论断的态度从明确的“不可能”转变为不置可否的“嗯……”。
无关事情引发的错觉流畅性效应导致的第三种错觉最隐蔽、最荒谬。前文讨论的是可感知的流畅性对身边事物的影响。对于摆在面前的任务,可感知的流畅性让我们低估了执行任务的难度。对某些主张背后的机制进行一番解释,即便“事实”没有任何改变,原本不被接受的主张也变得可接受了。我们的判断会受无关因素可感知的流畅性的影响,即便这些因素与我们的观点毫无关系。
有研究人员研究了股票的名称是否会影响人们对其市场表现的预测。结果是会影响,这其中也体现了流畅性效应。一开始,研究人员编了一些股票名称,有些名称朗朗上口(如 FlinksTanley),有些比较拗口(如 Ulymnius、Queown)。在没有其他信息的前提下,参与者断定名称好读(流畅)的股票会升值,名称拗口(不流畅)的股票会下跌。
研究人员还研究了真实的股票名称,比如南太平洋铁路公司(SouthernPacificRailCorp)和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GuangshenRailwayCo.),追踪这些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价格变化。他们发现,名称好读的股票比名称难读的表现好。他们分别买进10只名称流畅的股票和10只名称不流畅的股票,对比两组股票交易1天、1周、6个月和1年的收益,结果发现,名称流畅的那组收益比不流畅那组分别多出113美元、119美元、277美元和333美元。
读到这儿,有人可能会认为,这不过是因为股票投资者对名称不流畅的股票感到陌生。因此,在上述研究的最后阶段,研究人员把目光投向3个字母的股票交易代码,研究代码的可读性。卡尔拍卖服务公司的股票代码 KAR能拼读,而惠普公司的股票代码 HPQ就没法拼读。结果是,代码可拼读的公司股票表现比代码不能拼读的股票要好得多,无论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还是在美国证券交易所都是如此。股票代码的相对流畅性显然与公司业务无关,投资者却对那些代码像单词一样可流畅拼读的公司寄予厚望。如果你对股票市场没兴趣,我们来聊聊隐藏在网络搜索中的流畅性效应。如今,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到各种信息,能轻易获得专业信息会导致过度自信,让人们觉得自己所知甚多,甚至对那些自己没有搜索的内容也了如指掌。
有项研究要求参与者回答“为什么会有闰年”“月相是怎么来的”等问题。参与者被分成两组,一组在网上寻找答案,另一组则不能这么做。接着,所有参与者要回答新的问题,比如“是什么引发了美国南北战争”“为什么瑞士奶酪上有洞”,这些问题与第一阶段的问题没有关系,所以之前在网上寻找答案的那组参与者在这一阶段没什么优势。你可能会认为,两组参与者对第二阶段的问题会持有同样确定或不确定的态度。结果是,第一阶段上网搜索的那些人认为自己比没搜索的人懂得更多,连那些没搜索过答案的问题,他们也能回答。获取无关信息足以让人们对自己智力的信心暴增。\"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