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愤怒的天气
  • 愤怒的天气
  • 愤怒的天气
  • 愤怒的天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愤怒的天气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1.33 4.4折 48 全新

库存5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弗丽德里克·奥托 本雅明·冯·布拉克尔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62020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1922945

上书时间2024-06-08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弗丽德里克·奥托,曾任牛津大学环境变化研究所主任,2021年10月进入帝国理工学院,现为格兰瑟姆气候变化和环境研究所的气候科学高级讲师,该研究所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六个研究、创新和影响全球挑战的中心之一。她学习物理学出身,2011年在柏林自由大学获得科学哲学博士学位。
奥托还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的执笔人之一,参与创立了事件归因科学这个新领域。2015年,奥托帮助建立了世界天气归因(WWA)小组,旨在快速分析气候变化在暴雨、干旱和野火等异常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目前为止,奥托和WWA小组分析过法国的寒潮、发生在德国和比利时的灾难性洪水、加拿大和美国太平洋西北部的热浪等。未来,奥托将与瑞典隆德大学(LundUniversity)社会科学家艾米莉·博伊德(EmilyBoyd)和法律学者一起,共同探索弱势群体和国家如何利用归因研究来应对气候变化。
2019年,奥托被评为《新科学家》的\"值得关注的人\"之一,2020年,气候变化归因被评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之一。2021年,她被《自然》选为十大人物之一,被称为“天气侦探”,同列人物榜的还有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时代》周刊也将她列入2021年百大影响力人物。奥托的工作被全球媒体广泛报道,包括《金融时报》《经济学人》《印度时报》《太阳报》《华尔街日报》《电讯报》《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每日邮报》《时代周刊》《明镜》,以及BBC和CNN。;.;本雅明·冯·布拉克尔,毕业于慕尼黑德国新闻学院,作为自由环境记者为《南德意志报》和《法兰克福汇报》等媒体撰稿。他是网络杂志《气候报道》(Klimareporter)的副主编。
本雅明·冯·布拉克尔,著名环境记者,常驻柏林,为《南德意志报》和《法兰克福汇报》等媒体撰稿。他是在线杂志Klimareporter°的副主编。

目录
口袋书版本序言 I
序言 陌生的天气 V
第一部分
新研究分支的诞生:天气背后的“ 气候”
第一章 起因与影响:我们怎么塑造天气 3
第二章 播下怀疑种子的人:气候怀疑论者 17
第三章 气候学的革命:一场彻头彻尾的变革 35
第四章 人的因素:考量气候变化对天气的影响 53
第五章 热浪、强降雨及其他:天气中的气候变化这么多 75
第二部分
后果:归因科学的力量
第六章 失败的城市规划:气候变化如何报复轻敌的人类 95
第七章 用事实代替宿命论:知道灾难原因,方可采取行动 109
第八章 公正问题:如果气候变化的代价被周知,工业化国家首先负责 123
第九章 关于责任的世界性辩论:被告席上的国家和企业 137
第十章 日常生活中的气候变化:另一只眼看天气 155
后记 169
致谢 175
附录 编辑说明 177
注释 179

内容摘要
此前我们只能在遥远的度假胜地感受到的热浪、暴雨和毁灭性的风暴,是否意味着气候变化,抑或它们只是正常的天气现象?物理学家弗丽德里克·奥托女士参与了归因科学的建立。借助这种革命性的方法,她可以准确计算出气候变化何时会发挥作用。像“哈维”飓风这样的灾难是人为的吗?干旱是全球变暖的结果,还是像往常一样,只是一段难耐的酷暑?数据显示,由于气候变化,2018年在德国出现的热浪再次出现的概率至少是以前的两倍。在澳大利亚,2019—2020年摧毁整个大陆的丛林大火再次发生的概率至少增加了30%。好消息是,借助归因科学的数据,人们可以追溯导致天气现象的具体原因。一家企业,甚至一个国家都可能被告上法庭。而且,气候变化不再被滥用为借口:政客不能再用它来掩盖管理不善和自身的失败。这本书让那些激烈的辩论变得清晰明了。

精彩内容
气候变化是一个事实。我们很早以前就知道这一点。1856年,美国科学家尤妮斯·牛顿·富特描述了温室效应,并通过实验予以验证,但这一发现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40年后,瑞典人斯万特·阿列纽斯证实了富特的预测,并量化了温室气体与气温之间的关系。进入20世纪,人们通过观测发现,全球平均气温正在上升。早在1965年,林登·B.约翰逊总统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就发出了全球变暖的警告。最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已经能够清楚地将气温上升归因于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过量温室气体。
截至今天,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约1℃。人人都知道,如果要阻止气温进一步上升,我们必须将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零(即净零排放)。那么,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因为“知道”和“理解”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也因为我们必须学会适应新的情况。全球气候已经发生了变化:各大洲的气温都在上升。然而,我们并非生活在大陆平均气温下,而是生活在城市或乡村、热带地区或干旱地区、山峰之巅或山间之谷。在我们所在地区,我们必须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表现形式,为该地区的发展和相应的气候适应举措做出决策。如果我们要降低风险,并使我们的社会经受住变化的考验,就需要首先了解本地的气候情况,再决定是采取重建、止损还是其他面向未来的应对措施。通常情况下,往往在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那一刻,我们才意识到自己的脆弱。因此,必须在受极端天气影响最大的地区,也是最迫切需要知识的地方积累知识。人们需要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以便能够采取有效的对策。
归因科学将极端天气事件与人为气候变化直接联系起来。例如,高温天气对2019—2020年初的澳大利亚丛林大火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场毁灭性的大火吞噬了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的生命、生活基础和生态系统。我们世界天气归因组织(WorldWeatherAttributionTeams)的研究显示,如果没有发生气候变化,澳大利亚的高温至少会降低1℃,丛林大火发生的概率可能不到现在的1/2。气候变化也使导致火灾的天气条件发生的概率至少增加了30%。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发生气候变化,这场大火所造成的破坏根本不会那么严重。
归因研究的第二个目标直接指向责任方:作为科学家,我们可以向那些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企业和国家追究责任。基于我们的研究,工业碳排放企业的碳排放份额与特定气候影响的关联被揭示了出来。基于我们提供的证据,法院可以对有关碳生产者采取有效的法律行动。有了我们这个新方法,需要付出代价的不再仅仅是那些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户外工作者以及无力承担保险费用的人,也就是那些从化石燃料社会带来的整体生活水平提高中受益最少的人。当然,也包括那些没能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的人—这些人以为他们可以置身事外。中学生和大学生取得了科学家和活动家几十年来都没有取得的成就。一年多前开始,他们走上街头,即使在因疫情被封锁的时候,他们也找到了表达抗议的方法和手段。他们的动力来自合理的担忧,即在疫情危机之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斗争可能从议程中被抹除。希望有一天,他们也能走上决策者的位置。
青少年已经承担了很多责任。他们告诉世界,为什么现在是危急关头,为什么我们要立即采取行动。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我们必须走气候中和的道路。如何做到这一点,是关乎社会、政治和哲学层面的问题,也是关乎责任的问题。如果将全世界视为一个大的社会,那么改变它并不是科学层面的问题。但是,只有当所有决策者都了解科学是如何运作的—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们才能应对这种变化。气候变化加剧了我们社会中的不平等。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我们必须为不平等而战。自我的书出版至今,这一点没有改变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