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邻家的百万富翁
  • 邻家的百万富翁
  • 邻家的百万富翁
  • 邻家的百万富翁
  • 邻家的百万富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邻家的百万富翁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8.36 4.1折 69 全新

库存3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托马斯?斯坦利、威廉?丹科|译者:朱鸿飞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ISBN9787573505934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31868280

上书时间2024-06-07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托马斯·斯坦利,纽约州立大学营销系教授,佐治亚大学工商管理博士,研究财富的积累和管理超过40年,是世界财富研究领域的专家,代表作为《邻家的百万富翁》。

威廉·丹科,纽约州立大学营销系前主任,长期与托马斯·斯坦利共同进行社会财富的调查和研究。



目录

20 周年纪念版序 / 001

2010 年版序 / 005

前言 / 1

第1 章 认识邻家的百万富翁 / 7

第2 章 节俭、节俭、节俭 / 29

第3 章 时间、精力和金钱 / 77

第4 章 你的物品不代表你的身份 / 119

第5 章 经济门诊关怀 / 153

第6 章 家庭风格的平权运动 / 189

第7 章 找到你的细分市场机会 / 227

第8 章 工作:百万富翁与继承人 / 241

致谢 / 261

附录1:我们如何找到百万富翁 / 263

附录2:个体经营的百万富翁的行业或职业 / 266





内容摘要

《邻家的百万富翁》是一本关于财富认知理念的经典入门书。

作者原本在大学任教,偶然得知的一条信息令他大吃一惊:超过50%的百万富翁不住在高端社区,就住在普通人隔壁。邻家的百万富翁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他随即开始调查,没想到这一做就做了16年,访谈了超14000位白手起家的富人后写成了本书。

这一主题颠覆了对富人的固有认知,触动了公众心弦,很快登上《纽约时报》图书榜并连续在榜179周,随后风行近30年,以10余种文字、超100个版本售出超400万册。包括作者在内的很多人开始践行书中的核心理念,向成为邻家的百万富翁稳步迈进。他们一致认为:变富比炫富更重要;即便没有高薪,只要遵循正确的原则,普通人一样能实现财务自由。

正如作者所说:“我发现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比例一直维持在百万富翁总数的80%一85%。人们从建设自己的财富大厦中获得极大的骄傲、快乐和满足。在经济成就方面,邻家的百万富翁津津乐道的是通往财务自由的道路。”




精彩内容

近来一名记者问我,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是否注意到百万富翁群体有什么变化。她想知道,考虑到最近股票和房产市值的大幅下调,百万富翁群体是否已经消亡。我回答说,即使在当前这场衰退中,邻家的百万富翁依然健在。自1980年以来,我就不断发现,大部分百万富翁不会将财富全部投资于股票组合或房产。百万富翁在经济上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思考方式不同于普通人。许多百万富翁告诉我,真正的差异与控制你的投资有关。没人能控制股市,但你可以控制自己的业务、个人投资、借给别人的钱等等。过去30年来,我从未发现一个典型的百万富翁将超过30%的财富投资于上市公司股票,更常见的范围是从20%到25%左右。这些比例与美国国家税务局的研究结果一致,而该机构拥有全世界最齐全的富豪数据库。

让我们看看一对邻家的百万富翁型夫妇:T夫人和丈夫。在大部分人看来,这对夫妇的生活方式是乏味无聊的。然而,在财务自由这个意义上,他们一点儿也不平淡。当我谈到T夫妇这样的人时,肯定有人会问:“但他们快乐吗?”住着价值不到30万美元房子的百万富翁里,至少90%对生活极为满意。我曾在最近的研究中指出,投资金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中,住房价值不超过30万美元的家庭数量是不低于100万美元家庭数量的近3倍。

甚至大部分美国千万富翁都不住昂贵的房子。我梳理了美国国家税务局2007年针对遗产不少于350万美元的逝者的数据。这些人的住房市值中位数是469021美元,不到他们净资产中位数的10%。平均而言,这些人投入投资性不动产的财富是用于购买私人住房的资金的2.5倍以上。

描绘邻家的百万富翁群体是一个不断累积至今的持续过程。最初,我用了另一个词语来描述这部分人。我首先在一篇名为“市场细分:利用投资决定因素”的论文中创造了“富裕蓝领群体”这个概念。1979年10月10日,我在纽约的美国证券业协会的一次大会上宣读了这篇论文。在此之前的1979年5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让我根据它刚刚完成的对2741个家庭的投资模式和对待金钱的态度与行为的调查,研究其市场影响并设计出一套推荐做法。这项研究构成了上述论文的基础。我在论文中提出的观点是:“机会存在于多年来被(投资)行业所忽视的群体之中……真正庞大的群体(成员)——富裕蓝领——不需要购买白领拥有的昂贵物品。”

提交论文的时候,我认识到,富裕蓝领或邻家的百万富翁群体确实存在,而且很可能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首次发现这个市场后不久,我发现了它到底有多大。

1980年6月,一家银行委托我做一项关于美国百万富翁群体的全国性研究。在计划阶段,有件事对我的职业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一天上午,在与我的客户、同事兼朋友乔恩·罗宾的一次研究小组会议上。哈佛出身的数学家乔恩描绘了美国各地20多万个住宅区的居民的不同财富特征。他随口提到:“美国约半数百万富翁不住在高档社区。”那就是我脑中灵光闪现的一刻!真正扣人心弦的故事不在于全体百万富翁,只关乎那些低调富翁,那些住在位于中产阶层甚至劳工阶层住宅区的朴素房子里的富翁。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满腔热情地研究、记录邻家的百万富翁这个类型。我在30年前的1980年进行的那次研究是关于百万富翁的规模、地理分布和财务生活方式的第一次全国性综合研究,其主要发现与我自那以后进行的无数研究高度一致。

写作《邻家的百万富翁》一书前,我花了几乎整整一年回顾我的调查数据和1982—1996年间所做访谈的记录。我相信,如此广泛的研究和分析是《邻家的百万富翁》一书畅销不衰的原因。花一本书的钱,读者实际上买到了价值相当于100多万美元的宝贵研究和解读。

为什么我要不断写作关于富人的内容?这不是为了富人!我的作品旨在启发那些不知富有为何物并受到误导的人。大多数美国人对富有家庭的真实内部运行一无所知。广告业和好莱坞极其成功地向我们灌输了富有与高消费密不可分的信念,然而正如我反复指出的,绝大部分富人过着远低于收入水平的生活。可惜大部分美国人觉得,他们将多挣的每一分钱都转手花掉的做法是在向富人看齐。

邻家的百万富翁这类人的做法却完全不同。一名职业是工程师的女性百万富翁告诉我:“大学毕业后,我和同为工程师的丈夫都找到了好工作。我们花一个人的工资,另一人的工资存起来。涨了工资,我们就多存点。我们在一套1900平方英尺的简朴房子里住了20年……有时候,孩子们会问,我们家是不是很穷,因为我让他们在一美元的菜单里点菜。”

过去30年来,我发现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比例一直维持在百万富翁总数的80%—85%之间。人们从建设自己的财富大厦中获得极大的骄傲、快乐和满足。无数百万富翁告诉我,通往财富的过程比目标更令人开心,回首积累财富的历史,他们回想起不断设置的经济目标和从实现目标中获得的巨大快乐。确实,在经济成就方面,邻家的百万富翁最津津乐道的是过程,是通往财务自由的道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