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联网场景下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物联网场景下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1.45 5.1折 42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董新平//叶彩鸿//蒋怡//吴刚|责编:赵静

出版社浙江大学

ISBN9787308208673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31123706

上书时间2024-06-07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物联网及其他新技术带来的隐私挑战
  第一节  新技术带来的隐私挑战
    一、技术对隐私的影响
    二、新兴技术引发的隐私问题的共同特征
    三、大数据和移动技术引起的隐私问题的进一步放大
  第二节  隐私保护核心的演变:由“信息采集”转变为“深度应用”
    一、个人信息的组合使用
    二、个人信息的二次应用
  第三节  新技术环境下隐私立法的滞后
第二章  物联网场景下个人隐私理论发展演进
  第一节  隐私理论百年历史变迁
  第二节  隐私的价值主张
    一、隐私的社会价值
    二、隐私的创新价值
    三、隐私的民主价值
  第三节  传统隐私学说面临的挑战
    一、物联网场景下的隐私信息控制说
    二、物联网场景下的隐私独处说
    三、物联网场景下的隐私空间说
  第四节  物联网场景下的个人隐私理论重构
    一、网络空间隐私说
    二、非入侵隐私说
    三、数据挖掘隐私说
第三章  物联网场景下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机制研究
  第一节  物联网场景下的八大隐私漏洞
  第二节  物联网场景下的五大隐私攻击
    一、物理攻击
    二、网络攻击
    三、应用攻击
    四、社会攻击
    五、加密攻击
  第三节  物联网场景下个人隐私泄露的类型
    一、根据网络中个人隐私泄露的来源分类
    二、根据个人隐私泄露的主被动属性分类
第四章  物联网场景下个人隐私泄露的容忍度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个人隐私泄露容忍度理论分析
  第二节  个人隐私泄露容忍度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第三节  测量量表设计
  第四节  问卷基本数据分析
    一、人口统计变量的统计分析
    二、测量题项的初步统计结果
  第五节  实证分析
    一、量表检验
    二、因子分析
    三、个人因素与隐私容忍度相关性
    四、隐私泄露容忍度影响因子分析结果
第五章  物联网环境下个人隐私泄密的案例研究
  第一节  面部识别技术监管制度推进及对个人隐私概念的挑战
    一、面部识别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二、什么是面部识别技术
    三、面部识别技术是如何威胁个人隐私的
    四、FRT是如何对隐私概念进行重构的
    五、美国和欧盟的面部识别技术行为准则
    六、通信技术监管及面部识别技术监管走向
  第二节  人脸识别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进展及各方反应
    一、人脸识别技术在我国飞机场的应用
    二、近几年我国人脸识别技术的几个典型应用场景分析
    三、国内“人脸识别第一案”事件始末及目前进展
    四、来自中国青年报社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调查
    五、来自法学界专家学者的意见
    六、作者观察及小结
第六章  物联网场景下个人隐私泄露治理
  第一节  物联网场景下个人隐私泄露治理的总体结构
    一、元件层
    二、网络层
    三、服务层
    四、应用层
  第二节  物联网场景下个人隐私泄露的途径和安全机制设计
    一、元件层个人隐私泄露的途径和安全设计
    二、网络层个人隐私泄露的途径和安全设计
    三、服务层个人隐私泄露的途径和安全设计
    四、应用层个人隐私泄露的方式和安全设计
  第三节  物联网场景下个人隐私泄露治理体系构建
    一、加强隐私泄露的管理过程和深度利用治理
    二、优化隐私制度设计
    三、加强隐私泄露对象监管
    四、优先关注隐私泄露热点领域
    五、提高物联网产品制造者责任意识
    六、加强民众物联网隐私科普
    七、加强政府立法和监管
参考文献
附录:物联网场景下个人隐私信息泄露预期问题调查问卷

内容摘要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电子传感器已经无处不在,在我们的智能手机,汽车,家庭,电力系统,医疗设备,健身监视器,工作场所,这些物联网传感器设备为我们日常的行为、习惯、个性和喜好创造了新的类型和前所未有的详细、高质量的信息。人们在享受新科技
革命成果的过程中,也在开始“裸奔”。物联网场景下的隐私变革正为我们留下大量的难题和疑问,本书将在这方面为所有的读者提高一个独立的观察视角,分析物联网场境下个人隐私理论重构和个人隐私
泄露机理基础,结合经典案例和实证分析,提出符合我国物联网场景下个人隐私泄露的治理框架、方法和措施,将有利于物联网场景下公民个人隐私泄露认知的提升和企业、政府决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