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实现价值驱动的敏捷和精益开发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68.53
6.2折
¥
109.8
全新
仅1件
作者丛斌|责编:杨海玲
出版社人民邮电
ISBN9787115465566
出版时间2017-10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09.8元
货号1202346800
上书时间2024-06-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丛斌博士,早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84年公派留学去了美国,分别在杜克大学和德州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目前是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软件工程终身教授,领导建立了全美排名前列的软件工程硕士学位课程。发表过100多篇论文,解决过一些经典的算法问题。作为靠前知名的计算机和算法专家,丛斌博士也是CMMI研究院首批高成熟度主任评估师、讲师之一。在产品开发体系建设及改进、敏捷和精益开发、质量控制及CMMI模型驱动改进等方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实战经验,曾为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如雷神、华为等提供过软件开发方面的咨询、培训和评估。曾入选1997年靠前IT名人录,也是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工学院2011年度杰出教授。
目录
第一部分 神形兼备的敏捷开发模式
第1章 从“先知后行”到“知行合一”——从传统开发模式到敏捷开发模式
1.1 重新审视项目成功的标准
1.1.1 传统的三要素不一定能客观度量项目的成功与否
1.1.2 新的项目管理铁三角
1.1.3 敏捷让我们实现价值驱动管理
1.2 重新审视瀑布模式为代表的传统开发方法
1.2.1 来自制造业的接力式开发模式
1.2.2 瀑布开发模式的不合理之处
1.3 复杂软件项目的共性:需求的不确定及技术的不确定
1.3.1 客户对自己真正需要的产品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
1.3.2 实现每个客户需求都有代价,但不是每个需求都有价值
1.3.3 技术平台的不确定性
1.3.4 团队一开始不了解自己的效率
1.3.5 传统方法不能高效解决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问题
1.4 从“先知后行”到“知行合一”
1.4.1 知行合一是自然的结论
1.4.2 敏捷就是在开发中学习、成长、调整和完善
1.4.3 敏捷是实现价值驱动管理的好方法
两个团队的故事
第2章 敏捷开发方法——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
2.1 经常被错误解读的敏捷宣言及敏捷原则
2.1.1 敏捷宣言是价值宣言
2.1.2 敏捷的12原则背后的故事
2.2 敏捷开发架构与Scrum:调整中增量开发
2.2.1 敏捷开发架构
2.2.2 用一分钟来解释一下Scrum以及Scrum中的3个角色、3个文档和5个会议
2.2.3 敏捷框架下?
2.2.4 Scrum和极限编程的结合使用
2.3 Scrum是一个实现敏捷价值及原则的开发管理架构
2.3.1 Scrum让敏捷价值的实现变得自然
2.3.2 Scrum是敏捷原则的具体体现
一个团队的两个故事
第3章 形神兼具——实现敏捷的核心价值
3.1 形似神不似的Scrum实施
3.1.1 Scrum不能保证解决问题,但能保证暴露问题
3.1.2 没有本地化的适配,敏捷过程很难落地生根
3.1.3 不要因为错误的原因引入Scrum,要明确引入敏捷的目的
3.2 使用Scrum的艺术
3.2.1 Scrum中的自我管理及实现方式
3.2.2 管理者从监控型到服务型的转变
3.2.3 追求问题的解决而不是最佳解决方案
3.2.4 对工程人员能力提升及自律的要求
3.2.5 Scrum实践的互补,完整的Scrum才最有价值
3.3 极限编程是Scrum最好的伙伴
3.3.1 技术债务:Scrum的杀手
3.3.2 极限编程的4个核心价值
3.3.3 极限编程的原则
3.3.4 极限编程的4个核心工程活动
3.3.5 极限编程的12条实践
3.3.6 极限编程+Scrum?
3.4 引入Scrum等敏捷方法是一场需要勇气的变革
3.4.1 精益组织与敏捷团队
3.4.2 管理者的勇气:做有远见的智慧型领导者
3.4.3 工程人员的勇气:合奏与独奏
3.4.4 过程改进人员的勇气:找到你的定位
3.5 变革之路:从瀑布模式到敏捷模式的转化
3.5.1 瀑布模式到敏捷模式中人和组织的转化
3.5.2 瀑布模式到敏捷模式中企业文化及习惯的转化
3.5.3 瀑布模式到敏捷模式的转化过程
两个团队的故事
第二部分 建立以Scrum为框架的软件开发管理体系
第4章 布好自己的局——确定Scrum中的角色、文档和活动
4.1 敏捷转型的布局规划
4.2 建立自己的敏捷过程
4.2.1 建立一个端到端的敏捷过程
4.2.2 进入Scrum迭代的准备过程
4.2.3 敏捷迭代过程及验证过程
4.2.4 敏捷的改进过程
4.2.5 选择敏捷实践
4.3 确定Scrum的角色
4.3.1 猪和鸡合作创业的对话
4.3.2 选择Scrum产品经理
4.3.3 选择Scrum过程经理
4.3.4 选择Scrum团队成员
4.3.5 架构师在Scrum团队中的定位
4.3.6 Scrum of Scrum (大敏捷项目的管理)的安排
4.3.7 Scrum中的共享团队资源
4.4 敏捷过程对文档的要求
4.4.1 文档的价值及应用
4.4.2 敏捷文档制作指南
4.4.3 敏捷过程的需求文档
4.4.4 敏捷环境下的工程文档
4.4.5 必要的维护文档
4.4.6 敏捷(Scrum)的管理文档
4.5 建立一个成熟的Scrum过程
4.5.1 什么是成熟的敏捷过程
4.5.2 保证敏捷过程的执行力
4.5.3 保证敏捷过程的改进力
4.6 敏捷工具
两个敏捷角色的故事
第5章 迭代管理亦有道——执行Scrum项目管理
5.1 应对变化的敏捷计划:波浪式的版本规划
5.1.1 掌握你的团队速率
5.1.2 允许项目需求范围有一定的灵活性
5.1.3 遵循“最小有市场价值”原则制订产品版本计划
5.1.4 制订第一个版本计划
5.2 Scrum迭代中的管理:频繁反馈,及时调整
5.2.1 细化版本需求列表中的用户故事:准备好下一轮迭代的工作
5.2.2 计划下一轮迭代
5.2.3 开好每日站立会议
5.2.4 展示团队的迭代成果:开好迭代评审会议
5.2.5 不断完善Scrum过程:开好迭代回顾会议
5.3 建立、维护你的敏捷
内容摘要
丛斌著的《知行合一实现价值驱动的敏捷和精益开
发》是作者几十年从事软件工程教学、咨询和研究的一
个总结,它从软件产品开发的“软”“易变”“非线性增长复杂度”“创新”等特点入手,系统讨论了软件工程自身的特殊性,清楚揭示了我们遵循几十年的借鉴传统行业开发模式的方法不能高效匹配软件开发,导致软件工程成为低效工程领域的原因。
本书系统探讨了从瀑布模式到敏捷模式转型的成功实践,在特定企业环境下让敏捷在组织、团队、项目中落地,并使其价值最大化,摆脱常见的“形似神不似”的敏捷实施。本书关于CMMI和敏捷开发模式结合的内容对国内众多的CMMI企业有很好的现实意义,二者的互补性使其结合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使企业能更好地提升其开
发过程的能力。如何将新一
代精益开发的原则、实践移植到软件开发中的内容是本书另一个亮点。
各类软件组织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质量控制人员和过程改进人员都可以从《知行合一实现价值驱动的敏捷和精益开发》中获得所
需的知识,《知行合一实现价值驱动的敏捷和精益开发》也可以作为高校软件工程相关课程的教材。
主编推荐
无论是从大的框架角度、开发管理原则角度、具体实践角度,还是企业实施效果角度,敏捷和精益在软件实践中都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具备指导意义、具备系统性的新一代软件开发方法。
真正的敏捷和精益方法会时刻把握住软件开发中核心的经济指标,避免盲目追求可能没有价值的替代度量指标,这是走出“形似神不似”的敏捷和精益实施误区的关键。
通过技术债务和质量债务的管理,追求健康迭代而不是带病迭代,敏捷和精益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质量理念。
近年业界的经验证明,CMMI是敏捷开发的安所有渠道,二者高度互补。CMMI环境下的敏捷实施能够更合理地平衡稳定度和敏捷度,从而给我们带来更大的价值。
支持创新的新一代精益开发方法接近可以移植到软件产品开发中,其原则、实践形成了精益软件工程的核心内容。它代表了软件开发的明天。
“**”是导入敏捷和精益的自然之路。每个软件团队都有追求与众不同的权利,而执着找寻软件开发之钥的实践者们的不断努力才是完善敏捷和精益**重要的环节。
媒体评论
本书是丛斌博士对自己丰富软件工程理论精华的提炼、对软件工程实践的总结,是业界难得的经典力作,是软件开发组织管理者构建和持续改进组织研发管理体系的指南,是软件项目管理者的常备手册,是软件工程实践者开展工程实践的导图。
——金建林,北京直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丛斌博士将价值**-大化和价值可衡量作为软件开发方法工具选择的核心度量指标,体现了从传统瀑布模式转向敏捷、精益模式的理念变化。现在这些成果有了可分享的途径。书名中的“**”更是本书从理论研究到深度实践的写照。
——王璐,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EO
全书重点体现了实操性,不失为了解业界动态的一扇窗口,既在软件理论方面引入了新的概念,又为软件企业指明了创新发展的方向。
——潘润红,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副总经理
如果你是一位软件从业人员,想给你的用户带来有价值、有质量的体验,这将是一本推荐阅读的书。
——陈卫东,思科云协作技术部总监
本书是一本以“**”贯穿始终的介绍敏捷开发的经典之作。
——何伟杰,富士通株式会社亚洲区业务保障总经理
本书适用于企业信息化主管、项目经理、架构师、QA主管、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等系统地学习敏捷开发,也很好适合随手拿起来翻阅特定的章节,通过丛斌博士独特的视角,更透彻地认识和处理所面临的问题。
——沈贤义,华微软件公司总经理,华为云计算顾问
“**”可以说是丛斌博士自己对新型软件开发方法与CMMI模型相结合的一次有效实践,他以务实、有效的做法,以朴实、生动的语言,帮助软件开发 者、企业获得高效率的软件开发途径,他以自己30多年的工作经验洞悉了软件开发人员的困苦,也为解决行业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张宁红,南京电子工程研究所技术专家
丛斌博士是我见到的乐于帮助组织和个人学习进步的人,有幸读到这本书的人,都会从中获益。希望丛斌博士尽快出本书的英文版。
——Bradley Bittorf,雷神公司(Raytheon)跨领域高 级主任工程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