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散文的气质
红孩
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需要社会的滋养。社会就是人群之间的往来,既然人与人之间有往来,就必然会有人与人之间的评价。评价一个人,标准很多,可以用小家碧玉,也可以用大家闺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好人和坏人区分。这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电影中处处可以看到。而事实上,这世界的芸芸众生,哪里有那么多的好人和坏人,好人和坏人是相对的,就大多数人而言,基本属于不好不坏的人。
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的外表评价,通常爱用“气质”这个词。譬如,形容某个女人漂亮,常用气质高雅;形容某个男人有修养,喜欢用气质儒雅。由此可见,气质这个词是人们所需要的,也是男女可以通用的。查现代汉语词典,对气质的解释有两种:一是指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如活泼、直率、沉静、浮躁等,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动上的表现;二是人的风格和气度,如革命者的气质。很显然,我们一般选择的是后者,前者过于确定,不过后者也让人感觉到是属于不好定义的那种。
同样,我们看一篇文学作品,往往也会从作家的文字中读出其人与文的气质。这就是所谓的文如其人。以我的见识,人和文在很多的时候并不一致。一个文弱的书生,他的气节和人格可能是刚硬的。鲁迅个头不足一米六,可谁能说鲁迅不高大呢?不管怎样,我们看一个人的作品总会很自然地和这个人的人品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在研究一个人的作品时,往往会从作家的社会性和作品的艺术性两个方面来考证。近些年,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人们对过去的人和事也变得宽容起来,像过去被封杀被长期边缘的作家作品逐渐走向人们的视野,这些作品甚至如日中天地成了一段时间的文学主流。文学的艺术性与社会性,是不可割裂的,过于强调哪一方面都会失之偏颇。散文也是如此。我们说一篇散文的优劣得失,其评价体系也很难绕开艺术性和社会性。当然,如果是风景描写的那种游记作品,就另当别论了。即使是风景描写,也不完全超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如《白杨礼赞》《茶花赋》《荷塘月色》《樱花赞》等。假设我提出鲁迅、冰心、朱自清、杨朔等作家的作品具有散文的优秀气质,不知会不会有人站出来反对? 我想肯定会有的。据我所知,有相当多的一些作者,始终坚持散文的艺术性,而不愿提作品的社会性,似乎一提到社会性就是和政治挂钩。
远离政治,已经成为某些作家的信条。前几年,周作人、林语堂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家突然走红,就是被这类人追捧的结果。以我个人而言,我对散文创作的路数是提倡百花齐放的,风花雪月与金戈铁马都可以成为作家笔下的文字。我们不能说写花鸟鱼虫、衣食住行就题材窄、格局小,就缺少散文的气质。有的作家倒是常把江河万里挂在嘴边,可其文章味同嚼蜡,一点散文的味道都没有,更谈不上散文的气质。
我理解的散文的气质,首先是文字的朴素、洁净,如果一篇散文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就很难有别的作为了。这就如同我们看到一个衣衫不整的人,他怎么可能有好的气质呢?然后,作品的内容要更多地承载读者所要获取的知识、信息、情感、思想的含量。第三,在写作技巧上,要发掘出生活的亮色,特别是能在所见的人与物中悟出人生的道理和对世界的看法,且能熟练地运用修辞手法和文章的结构方法。第四,文章的意境要高拔出常人的想象与思维,具有超越时代的精神高度。第五,要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其内外气场要打通,要浑然一体,有霸王神弓那种气派。有了这些,还不够,一篇好的散文必须与社会相结合,要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与共鸣。这个社会的认同,光是一时的认同还不行,它还必须是超越时代的,像我们读《岳阳楼记》那样,要能产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样的人生思想境界,这才算真正地具有了散文的气质。
散文的气质是不可确定的,不同的作家创作了不同的作品,其气质也是不尽相同的。气质是*让人捉摸不定的东西,它像风又像雨,很难用数字去量化。大凡这种捉摸不定的东西,恰恰是审美不可回避的问题。艺术的美是感悟出来的,即我们常说的艺术就是感觉。在这里,我们也
可以把散文的气质说成散文的气象,气象可以是眼前的,也可以是未来的。我喜欢“气象万千”这个成语,它如果作用于散文,那就是散文是可以多样的。一篇优秀的散文一定有着不同寻常的气质,拥有了这个气质,你就能鹤立鸡群,就能羊群里出骆驼。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本书是一部当代散文精选集,作者以简练的文字、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从“节气、名词和书单”“书生在乡下”“在人间”“纸上的忧伤”四部分,描写了生活中所窥见的细微之美,多方位多角度诠释了对儿时农村生活的怀念、对父母亲的想念、对乡村教书生活及乡村教师的真情流露、对日常生活点滴的细腻情感、对好书好内容之发自内心的欢喜之情。
作者简介
庞余亮,男,1967年3月生,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泰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等刊发表小说、诗歌300多万字,先后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等选载。著有长篇小说《薄荷》《丑孩》,诗集《开始》《比目鱼》,小说集《出嫁时你哭不哭》《顽童驯师记》,童话集《银镯子的秘密》等。获得过1998年柔刚诗歌年奖,第五届汉语双年诗歌奖,江苏省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第二届扬子江诗学奖,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江苏省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参加《诗刊》社第18届青春诗会和鲁迅文学院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
目录
第一辑:节气、名词和书单
立春:盐巴草名之考证 002
雨水:火堆的考试 005
惊蛰:虫子同学 008
春分:燕子的小剪刀 011
清明:油菜花汹涌 014
谷雨:薇或野豌豆 017
立夏:石磙上的男孩 020
小满:鹅的沉默 023
芒种:油灯穿越 026
夏至:害羞的南瓜 030
小暑:蚕豆瓣说话 033
大暑:珍珠之死 036
立秋:山芋花开 040
处暑:绕道的豇豆 043
白露:台风归来 046
秋分:向日葵匾 048
寒露:稻捆与稻捆 051
霜降:紫萝卜的抵抗 054
立冬:布鞋的恩情 057
小雪:芦絮的叙述 059
大雪:慈姑的小辫子 062
冬至:石臼的牙齿 064
小寒:糯米锅巴 066
大寒:一百岁的铜脚炉 068
第二辑:书生在乡下
我的乡下足球 072
我的微蓝时光 078
穿着雨靴进城 081
今天食堂炒粉丝 084
长在树上的名字 087
寂寞的鸡蛋熟了 089
鬼故事 091
两只搪瓷脸盆 093
我的黑泥鳅们 095
空心字 098
晚饭花的奇迹 100
第三辑:在人间
老街好时光 104
那时候的书房 106
一起“划桨”的书 109
萤火虫的河流 112
菊花与泉水 114
暮色纯蓝 117
微 波 119
问候两位师傅 121
几个人张灯结彩 123
平原上的柴草 126
书奴者说 129
亲爱的凤城河 131
檐下燕 133
玫瑰与大蒜 135
秋雪湖的雪种子 137
老友记 139
醉湘西 141
梦中的大象 144
国良先生 147
烟火常州 149
第四辑:纸上的忧伤
泪水浸湿大地 154
心灵的碎银遍地 156
梁小斌的钥匙 158
炒米茶里的砂石 161
白上之黑的无限 163
一只酒酵馒头 169
隐忍在斑驳之城中 172
他是这人间最安静的观众 175
口袋里的真币 178
无力的偿还永远哀伤 181
他的温暖,他的熨帖 184
带着岁月温度的手写体 187
他的悲悯无处安放 190
怀揣那唯一的黄金 193
针尖上的蜂蜜(代后记) 196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部当代散文精选集,作者以简练的文字、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从“节气、名词和书单”“书生在乡下”“在人间”“纸上的忧伤”四部分,描写了生活中所窥见的细微之美,多方位多角度诠释了对儿时农村生活的怀念、对父母亲的想念、对乡村教书生活及乡村教师的真情流露、对日常生活点滴的细腻情感、对好书好内容之发自内心的欢喜之情。
主编推荐
中国作家协会、江苏省作家协会首届签约作家
小说、散文、诗歌作品多次入选中国年度作品选
中考、高考常考作家优美散文大阅兵
《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等报刊作品300多万字
“五个一工程”奖、连续三届紫金山文学奖、曹文轩儿童文学奖等多项大奖
出版多部长篇小说、诗集、散文集。多部作品译介到海外
随书附赠《提高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成绩的金钥匙:庞余亮作品阅读试题详析详解》1册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老街好时光老街的上午时光走得很快,就如那挑担子卖蔬菜的瘦老汉,他似乎不像是卖菜的,反而像一个来老街做挑担子比赛的。喜欢买新鲜菜的主妇大声问他为什么走得这样快,他笑呵呵地说,哪里走得快,一点也不快嘛。
是的,一点也不快,再不快,每天五笼的酒酵馒头就卖光了。
瘦老汉每天卖完菜,必然要去买酒酵馒头。
每次五个,不多不少。
卖水果的胖子问他为什么买五个,而不买六个或者四个。
我两个,她三个。瘦老汉又一笑,还没回答为什么他只吃两个,就和他的五个馒头闪出了老街。这馒头可真是米酒酵的,那酒香,那面香,就像两个调皮的孩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早市一过,老街就空了,剩下那个卖葱和芫荽的老太太。葱是青青白白的女儿葱,几根分一摊,一摊一块钱。芫荽是剪的芫荽枝叶,扎了起来,也是一把一块钱。
老太太说是她家院子里种的,可谁也不知道这老太太家的园子里有多少女儿葱,多少芫荽。反正每天都可以看到老太太、女儿葱和芫荽。
清清爽爽的老太太,青白的女儿葱,绿的芫荽。
等老太太、女儿葱和芫荽都不见的时候,太阳已到了中午。
女鞋匠已在吃午饭了,午饭在那个铝便当盒里,是上午带过来的吗?还是她男人送过来的?
谁也没有见过她的男人。
女鞋匠力气很大,锥子往那皮鞋底挖的时候,很轻易地就穿过去了。
午饭一过,女鞋匠不继续干活,而是倚在板壁上打瞌睡。
对面报亭边出现了一帮老头,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茶垢很重的茶杯,每个人都穿着一件白背心,裤兜里都是零币。
他们打牌,输赢不超过五块钱。
从他们的话说,这五块钱总会跑,今天在这个人的口袋里,明天就到那个人的口袋里了。
不远的树阴下是等待生意的安徽人,他们是用沥青修漏的,也席地而坐,打牌。
一张牌砸在另一张牌的腰上,老手表上的秒针微微一动。
那只有一只胳臂的女人出来卖玉米棒子时,已到了老街的黄昏。
女人带了一杆秤,但她从来不称重,由顾客自己称,自己算。
女人看着顾客挑玉米,称玉米,表情平静,仿佛玉米的买卖与她无关,有时候,她的目光又游离到老街深处。
快时光,慢时光,好时光,都在这条老街上。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