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丘吉尔传(与命运同行上下)(精)
  • 丘吉尔传(与命运同行上下)(精)
  • 丘吉尔传(与命运同行上下)(精)
  • 丘吉尔传(与命运同行上下)(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丘吉尔传(与命运同行上下)(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2.49 6.7折 19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安德鲁·罗伯茨(英)安德鲁·罗伯茨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24134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货号31138518

上书时间2024-06-0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安德鲁·罗伯茨是一位具有靠前影响力的传记作家和历史学家,著有《索尔兹伯里: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巨人》(获沃尔夫森历史奖)、《掌控者与指挥官》(获埃默里·里弗斯奖)、《战争风云》(获英国陆军图书奖)、《拿破仑大帝》(获拿破仑基金会大奖和《洛杉矶时报》传记文学奖)。罗伯茨是英国皇家文学学会和历史学会会员,也是靠前丘吉尔学会理事。现任伦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系访问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罗杰与玛莎·默茨访问研究员。

目录
目  录

感谢的话VII

引 言XIII

第一部分
准 备

第1章名门望族3
(1874年11月—1895年1月)

第2章战火纷飞凌云志31
(1895年1月—1898年7月)

第3章从恩图曼经比勒陀利亚
到奥尔德姆56
(1898年8月—1900年10月)

第4章横穿议员席,走向反对党80
(1900年10月—1905年12月)
第5章一个自由帝国主义者104
(1906年1月—1908年4月)

第6章爱情与自由主义125
(1908年4月—1910年2月)

第7章内政大臣145
(1910年2月—1911年9月)

第8章海军大臣166
(1911年10月—1914年8月)

第9章“这场光荣、美味的战争”196
(1914年8月—1915年3月)

第10章加里波利220
(1915年3月—11月)

第11章从塞子街走向胜利246
(1915年11月—1918年11月)

第12章联盟政治282
(1918年11月—1922年11月)

第13章救赎312
(1922年11月—1926年5月)

第14章撞车342
(1926年6月—1931年1月)

第15章在野岁月372
(1931年1月—1933年10月)

第16章拉响警报399
(1933年10月—1936年3月)

第17章绥靖政策的鼎盛时期422
(1936年3月—1938年10月)

第18章辩护467
(1938年10月—1939年9月)

第19章“温斯顿回来了”491
(1939年9月—1940年5月)

第20章成为首相525
(1940年5月)

第二部分
考 验

第21章法国沦陷549
(1940年5月—6月)

第22章不列颠之战598
(1940年6月—9月)

第23章闪电战630
(1940年9月—1941年1月)

第24章“以守为攻”670
(1941年1月—6月)

第25章“相约相聚”705
(1941年6月—1942年1月)

第26章灾难753
(1942年1月—6月)

第27章沙漠中的胜利787
(1942年6月—11月)

第28章一个大陆的救赎810
(1942年11月—1943年9月)

第29章难啃的软肋846
(1943年9月—1944年6月)

第30章解放875
(1944年6月—1945年1月)

第31章胜利与失败910
(1945年1月—7月)

第32章反对党942
(1945年8月—1951年10月)

第33章梅开二度978
(1951年10月—1955年4月)

第34章“夕阳漫漫”1010
(1955年4月—1965年1月)

尾 声“与命运同行”1025

注 释1045

内容摘要
在20世纪的英国历史中,温斯顿·丘吉尔是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1965年他90岁去世时,许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位真正的伟人。
安德鲁·罗伯茨的这本传记采用了40多种全新的资料来源,包括国王乔治六世的私人日记,之前较为重要的丘吉尔传记均未使用过这一资料。这让他对丘吉尔的描述比起以前的作者更加亲切,也更具说服力。本书并没有竭力遮盖丘吉尔的缺点,并且它也为读者提供了完整地欣赏丘吉尔的美德与个性的机会:他在工作(和饮酒)上的无限能量、他着眼于大处的格局、他勇于冒险和坚持出现在现场的决心、他在哪怕是最绝望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幽默感、他的友谊的广博与深厚,还有他那有些时候会出人意料地感动落泪或伤心落泪的特殊习性。更重要的是,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个性从何而来——他一生都渴望取悦自己的父亲(甚至是在父亲去世多年以后),但是却对几乎所有其他人的观点始终保持着那种贵族的蔑视,还有他对大英帝国的热爱、他厚重的历史感,以及这种历史感与现实的联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曾几次召见一位能够提出令他印象深刻的科技方面建议的科学家。这位年轻的科学家曾经写道:“每次见到他,我都会有一种生命的源头再次注满能量的感觉。”罗斯福总统的私人使节霍普金斯曾经写道:“他所到之处,无不是前线。”丘吉尔在战略上最重要的合作者,也是他私下最猛烈的批评者,陆军元帅艾伦·布鲁克爵士曾经在日记中写道:“感谢上帝给了我与这样一个人并肩工作的机会,让我见识到,这个世界上偶尔也是会有他这样的超人存在的。

主编推荐
本书讲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跌宕起伏的一生。靠前知名传记作者、历史学家安德鲁·罗伯茨借鉴了大量的珍贵史料,从丘吉尔的童年讲起,为读者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幽默风趣、多才多艺、容易感情用事又特立独行的丘吉尔。本书在为丘吉尔做传的同时,也描写了一战和二战那波澜壮阔的场景,丘吉尔在这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截然不同的作用。本书还探究了丘吉尔早年的生活在多大程度上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领导作用做出了准备。丘吉尔在成为首相之前的65年的生活,为他积累了很多从政的经验,也为他应对后来的种种考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精彩内容
第23章闪电战(1940年9月—1941年1月)1940年是无法超越的。
——丘吉尔:《他们最辉煌的时刻》1这是一个生与死同样美好的时代。
——丘吉尔:《他们最辉煌的时刻》2丘吉尔当时也确实正处于“最完美的状态”:再过48小时,他将接受一场他那漫长而多事的一生中从未经受过的考验。1940年9月7日,星期
六,希特勒在柏林体育场发表演讲三天后,伦敦闪电战开始。200架轰炸机的袭击造成伦敦300人死亡。德国空军将对英国首都进行为期4个月的恐怖袭击。闪电战开始时,德国轰炸机曾连续57晚飞过来进行轰炸,探照灯、警报和爆炸开始成为数百万伦敦人生活中的家常便饭。1934年时丘吉尔就预言过那种混乱局面,“在伦敦不断遭受袭击的压力下,300万或400万伦敦人将被疏散到城市周边的开阔地带”。3在这场战事中,300万人,也就是伦敦市总人口的1/4——?都是在与德国作战时不那么需要的人,已经平静而安全地撤离到全英国各地。首都没有出现恐慌。
德国人将自己的空军从对英国南部皇家空军基地的日间突袭,转变为对伦敦的夜间突袭,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失误。因为这就给了战斗机指挥部修复跑道、机库和指挥控制站的机会。伊斯梅回忆说:“一开始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德国人对我们的惩罚,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但是丘吉尔随即成立了“夜间防空委员会”,召集防空炮手、科学家和飞行员,讨论如何对抗来自德国空军的威胁。“很快,被摧毁的敌机数量增加了,它们飞行的高度也增加了,袭击的精确度也因此降了下来。”闪电战开始几天后,丘吉尔视察了伦敦东区的码头。“大火仍在肆虐,”伊斯梅写道,“一些较大的建筑只剩下框架,许多小一些的房屋已成为瓦砾。在两三堆这样的瓦砾上,已经插上了尺寸很小的纸质英国国旗。看到这些国旗,让人不由得哽咽。”4他们视察的第一站是一个防空洞,有40人在前一天晚上发生在那里的空袭中丧生,更多的人受了伤。伊斯梅回忆说:我们看到一大群人,男女老少都有,都显得非常贫穷。人们可能以为,他们会对负责保护他们的当局心怀怨恨,当丘吉尔下车时,他们真的将他团团围住了。但是他们却喊道:“好心的老温妮,我们就知道你会来看我们的。我们能够承受,我们要以牙还牙。”丘吉尔崩溃了。我从人群中艰难地向他走去时,听到一位老妇人说:“你看,他真的很在乎我们——?他哭了。”5而希特勒从未访问过爆炸现场,他会拉上奔驰车的窗帘从这些地方开过。丘吉尔在闪电战期间则经常前往伦敦东区去鼓舞人们的士气。在这些视察访问中,他能以惊人的速度走过数英里的土地,尽管他平时基本上不做任何锻炼,而且即使是从唐宁街到下议院这么短的一段距离,也会有人开车载他去。[为了跟上他的步伐,沃尔特·汤普森的体重减轻了两石(约合12.8千克)。]事实证明,他对爆炸现场的视察极大鼓舞了公众的士气。在他的回忆录中,丘吉尔写道,在他访问伦敦南部的佩卡姆时,那里的人群高喊:“也让他们尝尝我们的厉害吧!”他写道:“我立刻答应去实现他们的愿望,而且当然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诺。”6有几次,也确实有人愤怒地冲着丘吉尔大喊大叫,说他是造成破坏的元凶,但是更多的时候,成百上千次,他听到的却是欢呼声。同样,一些人抢劫了自己家附近被炸毁的空房子和企业,但这些机会主义的例子很少,而且丝毫无法掩盖大家在成千上万的日常行动中所表现出的英雄主义、大公无私和齐心协力。 7观看了许多空战的丘吉尔,用科尔维尔的话说,“那些房屋被毁或是遭到严重破坏的人,他对他们的苦难感同身受”,他努力要把被毁房屋的赔偿金提高到1000英镑(相当于今天的5.2万英镑)。8除了住房问题,在整个战争期间,丘吉尔也非常重视食物定量配给问题,他很清楚食物与士气的关系是多么密切。他向粮食大臣伍尔顿勋爵提出与定量配给相关的各类问题和建议,对任何他认为不必要的规定都会提出反对意见。9比如,他在7月中旬给伍尔顿的信中写道:“我所认识的几乎所有追求饮食时尚的人,比如坚果追求者,都在经历一段很长时间的老年性衰变后早逝了。英国的士兵可能比科学家更加正确,他们只爱牛肉……我们要想输掉这场战争,那就可以强迫英国人只喝牛奶,吃燕麦片、土豆等食物,在庆典场合再喝点儿酸橙汁。”10丘吉尔还亲自主持了几次会议,来确保防空洞里有炉灶及其他便利设施。119月10日,他与国王共进了午餐,这是他们的第一次周二午餐会,后来成为惯例。由于他们所讨论的问题非常敏感,仆人在场不方便,他们就改成由自己从餐具柜里取餐。丘吉尔知道不可能会有机密从这里泄露出去,于是就把所有战时机密都放心地告诉了国王,包括关于“超级解密”和原子研究的机密。丘吉尔通常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忽略了维多利亚女王和本杰明·迪斯累里的声明),他说,自“安妮女王加冕和马尔伯勒掌权以来”,从来没有过君主和首相之间“亲密无间”的先例。12在乔治国王的四位首相中,丘吉尔是唯一一位国王用教名称呼的人。13由于国王和王后会到全英各地去游历,丘吉尔也能从他们那里了解一些关于现状和士气的情况。
1940年9月11日,星期三,丘吉尔在一次广播讲话中提醒英国人民,他们经常处于极度的危险中,之前,他们活了下来,之后,在每一次战斗中,他们都取得了胜利。他说:“我们必须把下一周及其前后,看作是我们国家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堪比当年西班牙舰队逼近英吉利海峡,而德雷克正在玩保龄球游戏的那段日子,或是尼尔森站在我们和拿破仑在布洛涅的大军之间的那段日子。这些都是我们在历史书上读过,然而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其规模要比过去那些勇敢的日子大得多,它对人类的生活、世界的未来以及人类文明之影响也要大得多。因此,我们每一个人,无论男女,都要自豪且谨慎地做好准备,去履行自己的职责,无论职责将会是什么。14“对伦敦进行如此残忍、肆意、不分青红皂白的轰炸,当然是希特勒入侵计划的一部分。”他说:他希望通过杀害大量平民、妇女和儿童来恐吓和威慑这座强大的帝国城市之人民,使他们成为政府的负担和焦虑,并借此分散我们对他正在准备的猛烈进攻的注意力。他真是不了解英国的民族精神,也不了解伦敦人的坚韧品格——?他们的祖先曾在议会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他们自己则是从小就把自由看得比生命更加重要。这个邪恶之人,这个身上储存着许多种毁灭灵魂的仇恨之化身,这个过去的错误及耻辱的可怕产物,现在他决心要通过滥杀无辜和肆意毁灭,来毁掉我们这个著名的岛国之人民。他所做的事情将会在英国人的心中点燃一把火,即使是在伦敦火灾的痕迹消失殆尽后,这把火还将会在这里,在全世界,继续燃烧。他亲手点燃的这把火将会一直燃烧下去,经久不息,直到纳粹暴政的最后痕迹被烧毁,从欧洲彻底消失;直到旧世界与新世界可以携起手来,在坚固耐用、不易倒塌的地基上,重建人类自由与尊严的庙宇。15加拿大外交官查尔斯·里奇在日记中写道:“他让他们感觉到,他们就活在自己的历史中。”16丘吉尔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当时的学校里都会讲授关于伊丽莎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中的战斗故事,所以德雷克和尼尔森的故事为他的听众所熟知。苏联大使也注意到丘吉尔的雄辩和领导才能对英国人民产生的影响。麦斯基这样写道:“正是英国政府坚定而明确的立场,帮助民众克服了最初的恐惧。整个国家都没有出现恐慌,丘吉尔做好了全力以赴斗争到底的打算。”17在战争期间和战争结束后,丘吉尔曾多次表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反映和表达英国人民继续战斗直至胜利的决心,但是在这一决心的形成、维持和引导方面,他做了很多工作。
然而,就目前而言,丘吉尔唯一的策略是设法熬过德军日复一日的进攻,让英国继续处在战争状态中,直到确定活下来已不是问题后,制订出赢取最终胜利的计划。1940年9月15日,星期日,德军对英国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日间空袭,凯塞林派出400多架战斗机护送100架轰炸机。英格兰东南部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空战,是这场战争中最具决定性的战役之一。
丘吉尔在英国皇家空军乌克斯布里奇基地观看了这场战斗,并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回忆:一个接一个信号传来,“40多”“60多”,甚至有一个“80多”……不久,红色的灯泡显示出,我们的飞行中队大多都已投入战斗……我注意到指挥官非常焦虑,正一动不动地站在一个下属的椅子后面。我一直默默地看着。之后我问道:“我们还有其他备用飞机可用吗?”空军少将帕克回答:“完全没有。”帕克在他后来所写的一篇关于这件事的叙述文章中说,听到这句话,我“看起来一脸严肃”。可能是吧。如果我们那些正在加油的飞机在地面上遭到“40多”或“50多”架飞机的进一步袭击,真不知道我们还会遭受怎样的损失!被袭击的概率很大,逃脱的概率很小,风险无穷大。18“直到那天的晚些时候,在契克斯庄园,”约翰·马丁斯顿·丘吉尔在闪电战中故意冒险的众多事件之一。他坚持要亲眼看看事情是怎么发生的。”95在防空炮真的开火前,丘吉尔是不肯离开唐宁街10号,回到中央作战室地堡的。有一次,一枚1000磅的炸弹落在了他一分钟前站着的地方。96汤普森回忆说:“他经常在天亮之前就回到唐宁街10号,而那时空袭还在继续。”97丘吉尔要求皮姆上尉在附楼里布置一间地图室,其中一面墙上挂上一幅巨大的大西洋地图,后来又在另一面墙上挂上一幅苏联前线的地图,再后来挂了一幅远东地图。在别针颜色的选择上,英国人用红色的,法国人用棕色的,荷兰人用黄色的,德国人用白色的,等等。那些不同颜色的电话用于不同功能的服务,被大家戏称为“美丽合唱团”。一段楼梯将丘吉尔在附楼的私人房间与地图室连接起来。接下来的几年里,在丘吉尔的陪同下前往那里的贵宾包括英国国王、夏尔·戴高乐、澳大利亚总理罗伯特·门齐斯、挪威国王哈孔、苏联将军菲利普·戈利科夫、温德尔·威尔基和罗斯福总统的特使阿维利尔·哈里曼。约翰·派克回忆说:“登上附楼楼顶的探险活动成了丘吉尔娱乐活动的一大特色。”98丘吉尔坚持让政府在闪电战期间留在白厅。汤普森记录道:“丘吉尔先生认为,重要的是,他们至少要和伦敦的其他人承担同样的风险。”99一旦德国入侵,政府就会在7英里外的一个代号为“围场”的地方扎营进行抵抗。“围场”是位于伦敦西北郊多里斯山布鲁克路的一个地堡,共有40个房间。丘吉尔说,在那样的情况下,大臣们“必须习惯成为穴居人”,他称他们为“穴人”。100尽管到那时皇室可能已经搬到了加拿大,丘吉尔还是打算要在多里斯山战斗到底。英国作为一个世界强国的漫长历史,有可能在“诸神的黄昏之战”中终结于伦敦布伦特区——?一个看起来不太可能的地方。
从丘吉尔成为首相到1945年5月28日联合政府结束,战时内阁召开了919次会议,平均每两天召开一次,但是在1940年5月—12月的持续危机中,战时内阁召开了193次会议,比之后的任何一个自然年都多。会议通常在唐宁街10号或中央作战室举行,但在极少数情况下,会议也会在唐宁街地铁站、霍斯费里路的圆形地堡、威斯敏斯特教会大楼等地召开。1940年10月3日还在“围场”(为了测试)举行了一次会议。
“在接替内维尔·张伯伦之后,他就像把白厅安装在了陀螺上,让它快速运转起来。”空军元帅查尔斯·波特尔爵士回忆道,“从那时起,一直到战争结束,他都在不停地敦促、催办、探查,不停地寻找对付敌人的新方法。他会在白天或晚上的任何时候给你打电话,而你必须时刻保持警觉,不停地在自己的脑子里搜寻改进工作的方法。”101张伯伦在契克斯庄园只安装了一部电话——在厨房里。丘吉尔则在他的办公室里安装了一整排电话,据波特尔回忆,这些电话“一直都在使用中”。102首相的私人秘书约翰·马丁对于这样的说法也深表赞同,他在不列颠之战期间曾对父母说:“首相的自信和活力令人惊叹。人们总说,‘接触过老皮特的人没有不觉得他勇敢无比的’,首相也一样。”103为两届首相都工作过的科尔维尔说:“张伯伦有干劲,但不像温斯顿那样喜欢不断地探究和不停地工作。他希望他的下属也能像他一
样,工作起来毫无倦意,效率很高,但从来没有质疑过他们是否具有这样的能力。另一方面,温斯顿总是在寻找缺点,鼓励别人像他一样充满热情。”104科尔维尔后来回忆说:“在短短几天内,白厅就出现一种紧迫感,甚至可以看到可敬的公务人员在走廊里奔跑。延误是不可饶恕的;电话交换机的效率提高了三倍;参谋长和联合作战规划人员差不多一直在开会;正常的办公时间不复存在,周末也随之消失。”105战时内阁会议在公休日召开,危机期间有时会晚至凌晨1点45分召开。伊斯梅、雅各布和战时内阁秘书处的第三位成员莱斯利·霍利斯上校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小时。在为首相准备重要讲话时,值班秘书常常要工作到将近早上6点,并且希望自己能在当天上午10点前回到办公桌前。106他们没有抱怨过这些日子,他们知道自己正处在书写世界历史事件的中心。
1941年加入内阁秘书处的诺曼·布鲁克说:“他想要的一切都必须立刻完成,他所有的要求,无论多么苛刻和不合理,都必须得到满足……工作很繁重、节奏很快。”107保守党党鞭詹姆斯·斯图尔特回忆说,丘吉尔“是一个非常不容易共事的人,做他的下属也非常不易。他很爱争辩,总想按他自己的方法做事……他有点儿霸道”。108丘吉尔要求秘书要知道他每一页口述多少字,他们必须能够准确地记录下他嘴里叼着雪茄,背对着他们边走边低吼出的那些话语。他们还必须习惯他使用的那种独特的方式和词汇。格蕾丝·汉布林说:“我觉得被骂是让我最难以释怀的事情之一。”不过,几乎和所有其他秘书一样,汉布林也慢慢喜欢上丘吉尔。“我来自一个安静的家庭,从来没有被吼过。”109她回忆起有一次丘吉尔吩咐凯瑟琳·希尔说:“把克洛普给我拿来。”过了一会儿,希尔自豪地抱着奥诺·克洛普教授的14卷《斯图亚特家族的衰落和汉诺威家族的兴起(1875—1888)》费劲儿地走了回来。
“全能的上帝!”丘吉尔怒吼道。他本意是让她拿来他的打孔机。他给自己的打孔机起了个绰号叫“咔嗒(音同克洛普)”,因为它的发音听起来像是打孔的声音。(他鄙视订书钉和回形针,成捆的纸必须用“咔嗒”打孔,然后用金属配线的财政部标签固定起来。)然而,丘吉尔一旦意识到他伤害了希尔夫人的感情,他就开始称赞她的书法。他的秘书们必须随时了解他的情绪。玛丽·希尔伯恩回忆说:“在口述演讲内容时,突然到来的伤感,或是突然提及灾难,都会让他热泪盈眶。有时他几乎就哽咽起来,这种情绪发展到最
后,眼泪就会顺着他的脸颊流下来。”110丘吉尔口述的备忘录被他的手下戏称为“祈祷者”,因为这些记录经常以“祈祷解释”或“祈祷让我听听你的意见”开头。那个时候,“祈祷”(pray)这个“请”(please)的同义词已经过时了,丘吉尔故意选用了这个词。唯美主义者哈罗德·阿克顿爵士指出,除了丘吉尔,也没有人再用“冤家”(foe)这个词来表示“敌人”(enemy)。想要说服英国人民回顾几百年前类似的国家危难时刻,丘吉尔发现,刻意使用古语是很有帮助的。老式语言,但不是漫无边际。他总是坚持在正式文件中简明扼要,他相信没有任何问题复杂到不能把其要点浓缩成几页的地步,而且他常常命令将其概括在一页纸上。“没有把思想压缩到一个合理空间,那纯粹是因为懒惰。”他说。111丘吉尔一贯坚持语言的清晰和精确,1940年5月,他给辛克莱发去了一份备忘录,抱怨说,一些敌机被报告为“失灵”,而另一些则被“摧毁”,“这两者之间是有什么真正的区别,还是只是为了避免重复?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与英语语言权威人士的说法并不相符。内容不应该为外表做出牺牲”。112正如科尔维尔后来所说,“最最让他恼火的事情,就是把问题复杂化,或是使用晦涩的语言,让人觉得作者很聪明,普通人理解不了他”。113丘吉尔战时的日程安排每天并不一样,但总的来说,早上8点他会被叫醒,有人给他拿来报纸,他读上20分钟,然后一边阅读官方新闻公报,一边享用丰盛的早餐。早饭后,他坐在床上,靠着枕头,戴着护肘,点上一支雪茄,开始工作。读书、口述、打电话,一直干到将近下午1点。偶尔他会在卧室接待参谋们。然后他会起身去浴室洗个热水澡,用漱口液漱口,再用装有盐水的鼻腔冲洗器来清洁鼻孔。他是最早使用电动剃须刀的人之一,直到1937年,电动剃须刀才开始大规模生产。他还对自己所谓的“牙齿清洁设备的卓越之处”感到满意,它将水高速喷入嘴中,这可以去除雪茄的味道。114然后,他会在他的男仆弗兰克·索耶斯的帮助下穿好衣服、吃午饭,之后上床睡一小时。战争期间,他每天下午都要午睡,工作时间从早上9点延长到凌晨1点或2点。115“你必须在午饭和晚饭之间睡一会儿,”他说,“而且不能凑合睡。要脱掉衣服上床睡。不要以为你会因为白天睡觉就影响工作量,那是没有想象力的人的愚蠢想法。你会完成更多工作。睡了午觉,你一天可以当两天用——?嗯,至少一天半,我敢肯定。”11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海军部工作时,丘吉尔开始每天下午睡一小时,因为“我发现如果我在午饭后睡上一个小时,就可以增加近两个小时的工作时间”。117为了方便他在旅行时睡午觉,无论去哪儿,沃尔特·汤普森总要带上一个黑色缎子眼罩和一个特殊的枕头。118午睡后,他经常要洗第二次澡,否则,用汤普森的话来说,“要付出的代价可就大了”。(1921年他在埃及的时候,火车上没有洗澡水,他让火车停下来,在机车的锅炉里烧水洗澡。)119晚饭一般在晚上8点吃,之后他会一直工作到深夜。在整个战争期间,丘吉尔的睡眠都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