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文明根性比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西文明根性比较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3.7 3.1折 76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潘岳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10473357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6元

货号31357868

上书时间2024-06-0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出版说明 
第一编 战国与希腊 
第一章 战国 
第一节 百家争鸣 
第二节 集大成者 
第三节 兼收并蓄 
第四节 重识荀子 
第二章 希腊
第一节 伊索克拉底的呼声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回应
第三节 自由与分裂的纠结
第四节 秩序与统一的追求
第五节 封闭与开放的归途
第六节 占有与治理的差异 
结篇
第一节 大师的平反
第二节 文明的重拾

附:评论1
评《战国与希腊》:在多样性中蓬勃发展 ([ 加 ] 贝淡宁)/
发掘儒家传统思想并使之现代化(姚洋)
从欧洲文艺复兴到人类文艺复兴:中华文明的担当(王义桅)
认识你自己(杨共乐) 
荀子和李斯对于“历史时刻”的认识(干春松)
重估荀学(姚中秋) 
“合作共赢”还是“零和博弈”(石亚洲)/
中西文明根性究竟为何?(孔新峰)
中西文明对话的经典文本(韩春晖)

第二编 秦汉与罗马 
第一章 两大文明
第一节 秦汉基层之治
第二节 罗马国家之治 
第二章 罗马共和 
第一节 土地与内战
第二节 以自由的名义 
第三章 西汉王朝
第一节 大一统:一体多元
第二节 史官制:天下人心 
第四章 中西商道
第一节 仁政的负担
第二节 儒商的家国
第三节 商道的分殊 
第五章 罗马帝国
第一节 上层与基层
第二节 政权与军权 
第六章 基督国教
第一节 “上帝之城”与“人间之城”
第二节 “国家之恶”与“国家之善” 
结篇

附:评论2
罗马兴衰的历史机理(晏绍祥) 
于百年大变局中观“剧”品“诗”(王学斌)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东方专制主义”?(郭子林) 
理解帝国权力运行(樊鹏) 
文明双峰之间的好奇与穿梭(田飞龙) 
读《秦汉与罗马》有感(徐卫民)   
秦汉与罗马的核心政治价值(廖晓义) 
从文明的高度来理解秩序(干春松)  

第三编 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 
第一章 五胡入华
第一节 南迁之战
第二节 汉化之路
第三节 再造一统
第四节 汉化与罗马化 
第二章 蛮族入侵
第一节 一族一地王国
第二节 走不通的融合 
第三节 罗马抛弃罗马
第四节 中华选择中华
第五节 法兰克的疏离 
第六节 封建政治与文官政治
第七节 分割世界与混一天下 
第三章 中西比较
第一节 自治与郡县
第二节 华夏与内亚
第三节 夷夏之辨与中华无外 
结篇
第一节 母体的回归
第二节 他人的视角
第三节 自己的故事
附:评论3
大型政治共同体的逻辑(潘维)
 失当的文化多元主义(彭小瑜) 
评《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杨立华)
评《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李大龙) 
追寻中华民族“一统天下”的历史轨迹(吴楚克)  
历史不会终结,还会继续演进(关凯)  
探寻中西方道路的文明逻辑(方素梅) 
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苏发祥) 
形同势异:中西方古代民族国家历史比较视野中的重大理论反思(彭武麟) 
浅谈《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的价值(严庆) 
“做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加 ] 贝淡宁、汪沛)

内容摘要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西方又一次站在了解彼此的十字路口。潘岳同志截取中西文明发展史上的“战国与希腊”“秦汉与罗马”“五胡入华与蛮族入侵”三个历史时期,从文明、政制、民族角度,对中西文明根性进行了剖析和比较,勾画历史的脉络,起底文化的基因,解密文明的逻辑。很多专家学者专门撰文对其进行了评论,本书撷取28篇精彩评论可进一步拓展中西文明比较的视野,也是文明对话的起点。本书在传统与现代、文明共存与对话的层面,挖掘中西方文明各自的“古老价值”,以实现“为所有古老文明互融互鉴开辟出一条近路”的宏伟目标;从文明根性上研究中西方道路之不同,以历史自信提升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强化理论、制度和道路自信,对中西方文明交流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中、英文版入选了“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

精彩内容
 今天,中国和西方又一
次站在了解彼此的十字路口。
在科技层面,我们已经了解西方;在制度层面,我们能部分了解西方。在这两方面,我们了解西方多于西方了解我们;但在文明层面上,中西方对彼
此的了解都远远不够。
现代文明蕴含着古典文明的精神基因:欧美和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伊斯兰世界和阿拉伯文明,伊朗与波斯文明,土耳其和奥斯曼文明,俄罗斯和东正教文明,以色列和犹太文明……种种关系连着种种基因演化成种种道路。
中华文明和其他古典文明,既有相通又有不同。
中西文明比较,是个浩如
烟海的学术领域,写全了不可能,只能针对问题做个简要的历史讨论。
塞缪尔·亨廷顿说,我们需要通过定义敌人,才能认识自己。这是西方的习惯。中国人是通过定义朋友来认识自己。希腊古典文明是朋友。
现代欧美文明认为自己的政治秩序,是融合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精髓为一体。事实上,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中之源。古希腊不光为罗马提供了艺术和科学,其政治实践更为罗马提供了经验教训。古希腊宗教神话和哲学是基督教基础教义的重要来源。古希腊思想家对世界客观本原的追问,对实验和逻辑的偏好,为欧洲近代科学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古希腊在政治上贡献了自由、民主、人文主义,成为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主要精神源头。读懂希腊古典文明,才能读懂欧美现代文明的内心世界。
希腊古典文明与中华古典文明,同时存在,同样伟大,各成体系。
政治制度方面,古希腊城邦多元自治,既有雅典的民主制,又有斯巴达的双王制。中国先秦时期,则是由周代分封制,转为战国末期的中央集权郡县制。
政治观念方面,古希腊视城邦的独立自由为价值
,中国先秦时期视大一统
为价值。
共同体构建方面,古希腊没有一个超越各邦之上的共有核心,也从未建立超越各城邦的国家。而先秦时代则建立起了以周天子为核心的统一秩序,后又建立起了统一国家。
政治认同方面,古希腊城邦始终存在希腊人和蛮族的界限。先秦时期,华夏人和异族之间没有界限,夷夏转化交融,为中国后世多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在所有的不同中,重要
的就是统与分的不同。正是这个不同带出了其他许多不同。
古希腊文明以分散的城邦形态而著称,但它内部也曾产生过统一的冲动。
它曾以城邦联盟的形式诞生过强大的地中海霸权;它曾建立过横跨亚非欧的亚历山大帝国。亚里士多德说,希腊人像欧洲大陆人一样尚武,又像亚洲人一样尚文;既保持了自由的生活又孕育出了良的政体;只要能形成“一个政体”,它就具有统治一切民族的能力。然而,希腊终未能做到真正统一,各城邦被后起的罗马逐一吞并。
与古希腊同时期,中国正逢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战国和古希腊面临相似的历史境地。
第一,都陷入了内部极
度战乱。春秋列国制度崩盘后,经历了长达200多年的兼并战争,这一时期被称为战国时代。古希腊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进入了长达数十年的“城邦危机”时期。
第二,战乱中都出现了统一运动。战国出现了七个强国争相统一天下的战争。希腊出现了呼吁城邦停止内斗,团结一体对外扩张的“泛希腊主义运动”。
第三,统一运动的积极
力量都不是核心圈国家,而是军事强大的边缘国家。对战国而言是秦国,对希腊来说是马其顿。
第四,大批知识分子为统一运动上下奔走。在希腊,是哲学家、雄辩家、
戏剧家;在中国,是儒家、法家、道家、纵横家。
他们都感受到了时代的危机,都提出了大量哲学、
政治、道德命题。
而统一运动的结果不同。
希腊统一运动形成的,是亚历山大帝国,很快即分裂,其后的三大继承者王国内斗经年,终被罗马逐一兼并。罗马留下了希腊的文化艺术,却抛弃了它的政治制度。
战国统一运动形成的,是大一统秦王朝,仅历14年即崩溃,但很快就再次兴起了大一统汉王朝。秦制被后来的中国历代王朝所继承,延续两千余年。
相似的历史条件下为什
么会形成不同的结果,我们通过同时期几个思想家的命运来探索答案。
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