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一丹-我遇到你978753547991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敬一丹-我遇到你9787535479914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1.34 2.8折 3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敬一丹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79914

出版时间2015-05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3180994

上书时间2024-06-0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①精彩的励志传奇:坎坷的求学经历,中年再造的央视奋斗,全民关注的新闻热点,感人肺腑的记者良知,新闻理想,强烈的职业道德感,对央视节目的深刻反思反省,贯穿这本《我遇到你》。
②敬一丹精彩的励志传奇:连考三年28岁上研究生,从研究生到教师,从教师到央视主持人,38岁创办一丹话题,40岁到焦点访谈。坎坷的求学经历、央视的奋斗历程精彩纷呈。
③在央视30年的经历,见证中国社会重大变迁:舆论监督、反腐、扶贫、国企工人下岗、中国社会转型,社会热点,全民关注。
④敬一丹对自己主持的“焦点访谈”“感动中国”“一丹话题”等节目深刻反思反省,坦诚感人。
⑤央视30年,敬一丹采访了很多弱势群体,遇到各类百姓,她叙述这些刻骨铭心的故事,刻骨铭心。

作者简介
敬一丹,1955年生于哈尔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感动中国》节目主持人。曾任黑龙江清河林区广播站播音员、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1986在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8年入职中央电视台,担任记者、编辑、主持人、播音指导。先后主持《经济半小时》《一丹话题》《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直播中国》《声音》《新闻调查》等栏目。主持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重大事件直播。

目录

01“迟钝”,也许成全了我
  机缘
  DNA
  迟钝
02永远一岁的女儿
  A型血的慢动作
  转型期,人怎么了?
  “想上学?还是想要钱?”
  人穷得没了表情
  户口啊,户口
03和谁一起,很重要
  白岩松的新闻私塾
  崔永元蛮拼的
  小水已是老水
  直播控:何绍伟:
  妖精级女编导:鄢蔓
  他离开新闻,成为圈内新闻:张洁
  接头暗号,你懂的
04长长短短20年
  舆论监督、每天、黄金时段
  半世光阴路上忙
  “你缺少刚性”
  把“舆论监督”从生词变成熟词
  朱总理:我看了焦点访谈就想打电话
  记者,凭什么拥有一个节日?
  保持痛感
  寒风中,那个窗口的等待
  你任性吗?我,韧性
  红烧头尾
  为什么没打马赛克?
  那时候,这时候
  你还看焦点访谈吗?
05声音,仅仅听到是不够的
  放大弱者的声音
  传播智者的声音
06每一个动作都是ing
  这一刻,我们等了十年
  我是A7
  比合作更高的境界是默契
07送别,难说再见
  陈虻,你的眼神
  罗京,你的声音
  杨台,你的背影
08通天塔
  我们彼此听不懂,甚至不想听
  矛和盾,能对话吗?
  为了信息公开
  你遭遇过记者吗?
  咱们能像聊天那样说话吗?
  我是“挑毛病专业户”
  我们不是敌人
09每个生命都有权利发光
  孩子,你不白瞎!
  如果火炬飘过废墟
  这只狗狗,让我流泪
  我和你,在一起
10草样年华
  从蓝竹子到绿熊猫
  爸妈不在家,还算家吗?
  飘在城市的边缘
  角落里的孤独
  让女孩有尊严地活着
  孩子抹去了我的眼泪
11他改变了很多人,他还在那里
  红花草
  麻风村有了王老师
12我的绿日子
  十七岁,走进片片树林
  月牙泉,你的病好些了吗
  母亲河,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梁从诫:梁家三代人都是失败者
  娃儿叫沙沙
13每年春天,与好人约会
  你的呼吸,这样触动我
  白方礼们
  早春的种子
  什么样的人能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并没有创造好人
  花开没有声音,却很美
  为你写下传奇
  当《感动中国》遇到微博
  回到茫茫人海
后记

内容摘要
 今年4月,60岁的敬一丹从央视退休,写下回忆性文字,回顾自己在央视“焦点访谈”“感动中国”“一丹话题”等的历程,这个历程也是见证中国百姓共同关心的重大事件的历程。这本《我遇到你》还包括敬一丹在全国各地采访做节目刻骨铭心的经历,生
动叙述了遇到各层面百姓、央视共事的工作伙伴等经历,故事真实生动,思考和感受刻骨铭心。

精彩内容
 机缘马年冬天,大雪节气到了。
微信里,央视新闻公众号《夜读·节气》栏目推出《大雪》,如同每一个节气一样。
手机里看微信,传来我读出的节气:“大雪为十二月节,天大寒才有落地盈尺不可止的大雪……沟壑道路被扫平,新雪遍地,一脚没膝盖,一脚一雪窝,这才叫过瘾之大雪。”声音是我的,内容是朱伟的。《三联生活周刊》朱伟的文字在《微读节气》这本书里,而这本书是朱伟的微博集锦,现在又通过微信“央视新闻”推出。
这个传播链挺有意思。
制作过程也挺有意思。央视新媒体找我,说要推出播音员主持人读诗,可以自选内容。我说,我来读节气吧。我喜欢节气,喜欢朱伟用微博谈节气的书。
从此,每个节气,我都是在“读”中过的。荷花开着,我读夏至,读秋分;荷叶残了,我读寒露,读霜降。节气,写得好美!出门看玉渊潭荷花,有了另一种眼光。
在复兴路11号老台拥挤的机房里面,是狭小的配音问。我和责编李伟每次在这里见面都如同接头一样,两人手里拿着同样的书,做这件事就是因为都喜欢节气,喜欢把这本书变成新媒体的方式与更多人分享。录音时,我们只是用这里隔音的环境,并不用话筒、调音台。我备稿,责编摆弄着他的手机。他点头,我对着手机开始读。
开始不太习惯,和话筒打交道这么多年,手机是不是不太专业啊?我一再问:行吗?真行吗?
年轻的责编笑笑,那意思好像是,新媒体的人就是这么任性,大姐呀,这就是今天的话筒啊!
自从十岁遇到话筒50年前,我初识话筒,那年我10岁。
那时,我在哈尔滨国庆小学校。有一天,我们老
师在班里叫了几个女同学:“梁晶、敬一丹……跟我来。”我们不知做什么,沿着长长的走廊,走到一个小屋。
小屋里,有一个从没见过的东西,老师说:“这是话筒,也叫麦克风,你们对着它,每人念一段课文。”话筒上裹着红绸子,很珍贵的样子,我对着它念,不知它会怎样。
我不知道,那其实是一次面试。梁晶被选中了,当了小广播员。每到课间,梁晶就在同学羡慕的目光里走了,一会儿,教室的小喇叭里就传来她那好听的声音:“同学们,请准备好,我们一起做眼保健操——1234,5678,2234,5678……”我一边按揉着眼睛,一边琢磨梁晶的声音是怎么到喇叭里来的,想象着
那个神奇的裹着红绸子的话筒。长大了,梁晶学声乐,当时的“全校好声音”多年以后成为传媒大学的声乐教授,我们又是一个学校的了。
我还能遇到话筒吗?如果不是接下来的偶然,我可能就遇不到话筒了。
上中学了。
44中学负责广播站的马老师有一天来到国庆小学,她问:“这一届升入44中的同学谁朗诵好?我们想选广播员。”哈好,她问到了我的小学班主任郭清泉老师。郭老师推荐了我和另一个男生朱庆和。于是,我们就成了44中广播站的广播员。
假如,马老师遇到的是另外的班主任……假如,郭老师一时没有想起我……假如,马老师没有看中我……那就不会有我与话筒的缘分。
P5-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