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焦裕禄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6.89
4.3折
¥
39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焦守云
出版社人民日报
ISBN9787511537126
出版时间2016-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3543530
上书时间2024-06-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我的父亲焦裕禄》以女儿的视角回望父亲的一生。
焦裕禄子女写的唯一一部关于焦裕禄的著作。
作者焦守云常年受邀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院校做“焦裕禄精神”报告。
高高大大的父亲微笑着,用煮好的猪肝和糖哄我:“叫爸爸,叫爸爸就给你吃。”我虽然也馋,但却不吭声,一个劲儿地往门后躲。这份遗憾,永远不能弥补了……
作者简介
焦守云,焦裕禄的二女儿,焦裕禄干部学院名誉院长,曾接受过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长期以来致力于焦裕禄精神的传承工作,是30集电视连续剧《焦裕禄》的总策划,大型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总顾问,大型原创音乐剧《焦裕禄》的总策划,微电影《焦裕禄在洛矿》总顾问。本书是目前为止焦裕禄子女所作的唯一一本关于焦裕禄的著作。
目录
第一章 颜山孝水走出个革命人
第一节 焦家门前有个大磨盘
第二节 北崮山来的读书郎
第三节 鬼子来了
第二章 革命路上
第一节 认准道路
第二节 南下路上
第三节 “活捉黄老三,大营晴了天”
第四节 贾鲁河畔风沙急
第三章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第一节 共和国长子
第二节 从理论到实践
第三节 优秀的工业战线干部
第四章 又饮贾鲁水
第一节 挖白蒿的“一点五”书记
第二节 出色的农业干部
第三节 人民调解员
第五章 有一棵桐树叫焦桐
第一节 灾难兰考
第二节 临危受命
第三节 亲手掂一掂“三害”的分量
第四节 拼上老命大干一场
第五节 病马嘶枥
第六章 穿越时空的怀念
第一节 疼痛的父亲
第二节 坚强的奶奶
第三节 沉默的母亲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我的父亲焦裕禄》由焦裕禄女儿焦守云所著,是目前为止其子女写的唯一一部关于焦裕禄的著作。
全书以女儿的视角回望父亲的一生:被日军抓走挖煤,被土匪骗去,被汉奸胁迫,被逼远走他乡逃荒要饭;支前运粮、智斗土匪;从“泥腿子”到操作现代化机器的工人和厂领导;带领人民除“三害”;面对上级准备拆分兰考的动议,力保兰考县制的完整,等等。资料来源于焦裕禄的档案材料、亲笔自传和家人、同事、群众的回忆。书中,焦裕禄不仅是优秀的县委书记、人民的好公仆,也是从旧社会走出来的贫困山村青年、多才多艺勤奋好学的国企员工,更是一
个热爱生活、严肃而可亲可敬的父亲。
精彩内容
第二节 北崮山来的读书郎父亲去世50多年了,有关他的文艺作品数不胜数。一般来说,作为主旋律的作品,不见得处处都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关于父亲的作品却做到了。电影《焦裕禄》上演20多年而不衰,1991年2月9日发行拷贝就达420多个,盈利1.3亿元,创造了国产电影票房的奇迹;电视连续剧《焦裕禄》也收益颇丰;其他文艺作品如图书、绘画等,也均有较大的发行量。
据我所了解,这里面市场因素是主要的,首先是父亲的故事立得住,感动一代又一代人;其次是演员演得好,使得作品有了口碑。李雪健曾多次公开讲过:“苦和累都让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傻小子李雪健落了。”王洛勇决定出演电视剧《焦裕禄》主角时,并不计较出场费高低,没想到播出后,反响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有时候我就和他们开玩笑说:“我父亲的名字既有‘裕’又有‘禄’,象征
的就是富裕发达,演出不挣钱才怪!”父亲的名字,的确蕴含着这层意思。
父亲出生两年后,太爷爷抱着他在院子里的一棵香椿树下,才正式给这个孙子起了个名字。
他说,孩子长大了,一定会有出息的,到时咱家就能过上富裕的日子了。前几天我见了私塾先生,问他叫“裕禄”怎么样,富裕的裕,厚禄的禄,先生说这个名字非常吉利。
我的爷爷奶奶也很喜欢这个名字。“裕禄”,是好日子的象征。生活在朝不保夕的乡村,谁不想过上富足的生活呢?
但在旧时代,底层的人们要想过上富足的生活,只能是幻想罢了。
因为世道不堪,天灾人祸,那年少雨大旱,禾苗枯焦,农民无以为生,太爷爷的生意也做不下去了,只得去给邻村的胡财主家扛长工。辛苦干了一年,年底算账时管家说工钱是十块大洋,太爷爷很高兴,就按照管家的示意在账簿上签了字。但管家说现在没钱,过几天才能到账,让他先回家。
年关来临,太爷爷又去胡财主家领工钱,却不料反被对方索要十块大洋的欠账。
争执不下时,双方请学校的赵老师根据欠条做公道。根据太爷爷按手印的欠条,他的确是欠了胡财主十块大洋。
因为不识字吃了大亏,太爷爷痛定思痛,认为只靠给孙子起个好名字还是不行,不识字总是被欺负,他下决心送孙子读书。
今天的人们看到父亲留下的笔迹,都说他写得一
手好字。这不错,因为他自小便受过严格的临摹训练。
父亲是八岁入的学。淄博最早属于德国的租借地,老家多矿产,1904年就有了张博火车,在八陡设站。这使得当地信息快捷,货运发达,新思维和新式生
活被引进。南崮山——我奶奶的娘家——就有了新式学校。父亲先是在本村读了四年私塾,四年级后转到南崮山小学继续学习。
P13-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