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5.06
3.1折
¥
4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王鸿鹏//马娜
出版社辽宁人民
ISBN9787205087463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738779
上书时间2024-06-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王鸿鹏、马娜编著的《中国机器人》以我国早期研制机器人的脉络和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为主线,讲述“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和新松公司领军人物曲道奎为代表的两代科学家以“产业报国”的强烈事业心、责任心和使命感,在研发机器人并实现产业化的道路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迎难而进、创造辉煌的动人故事。
作者简介
马娜,军旅女作家。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硕士。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首届茅盾文学新人奖获得者、徐迟报告文学优秀奖获得者、解放军总后军事文学奖获得者。长篇报告文学《滴血的乳汁》入选2013年度十大优秀报告文学排行榜;报告文学《天路上的吐尔库》入选2014年度十大优秀报告文学排行榜。责编的《国旗阿玛拉》获中宣部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
王鸿鹏,山东鱼台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入伍后任职于空军航空兵第二十四师。1986年毕业于空军雷达(现为预警)学院自动化系统工程专业;1997年转业至济宁市委宣传部。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获奖及代表作主要有《共和国的天空》《压不弯的脊梁》《神奇的蓝天骄子——空军八一飞行表演大队改装纪实》《十三亿人乐了——中国医改新模式》《生命线上的奇迹》等。
目录
序曲 该出场了
第一章 Robot——另—个中国梦
用一种精神奠基
开门弟子
“老漂”“小漂”一起漂
“巨人”是这样成长的
结缘Robot
小平见到了“她”
第二章 我们有了“第—人”
跨洋握手
访日受辱
Robot友好走廊
“呱呱”落地
第三章 智能博弈场
“863”时代
“心”与“芯”
探访美国NASA
与世界精彩互动
“脑”与“手”
寻找“长生不老药”
FBI例行调查
第四章 祖国是“本体”
莱茵河畔的风声
家书抵万金
冰心玉壶
科学人的温度
曲道奎的“道”
第五章 生命赋予机器人
CR-01游向太平洋-
深海角逐
难咽的苦果
“小龙马”AGV首秀
巧手“灵灵”亮相
“抢饭碗”风波
出国淘金
父之绝唱
新松基因-
第六章 国字头的“准生证”
“一所两制”
“蓝顶”商人
夹缝求生
智胜“老法师”
敢问风暴
破茧成蝶
时代“幸运儿”
第七章 大舞台上秀肌肉
先让精神站起来
谁拜上将军
路子不能变
特种兵
不做“产业汉奸”
“洋人”水土不服
闯滩大上海
春风暖雪夜
第八章 神奇的“魔变”
雏鹰离巢
对手临门
裂变
大国卫士“金刚神”
同台角力
“人”在美囧
“松松”萌翻天
第九章 三次惊险跳
连续撞杆
父子冲突
逆袭上市
步步惊心
路演风采
不忘初心
“2+N+M”战略布局
拥抱“人间天堂”
第十章 走进RT“心”时代
我塑我“心”
以“心”唤“心”
星智汇
“大师”对决
新松之新
第十一章 剑指2025
2014:机器人元年
2025:十年路线图
“超人”炫技
“亮亮”做客中南海
双马结盟
工业怎样4.0
互联网怎么“+”
第十二章 巨人永远在路上
A00l号:新松专属区
中国力挺Robot
人机必须共融
冷思维里的热度
“北京共识”
“TOP 10”第一方阵出发
后记
内容摘要
一个人的名字把我们带进神奇的智能“王国”,让我们见证一个从历史走来的科技强国梦。
王鸿鹏、马娜编著的《中国机器人》通过大量人物回忆和访谈纪实,记述了以“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和王天然、曲道奎为代表的科技知识分子研发机器人的曲折经历,披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感人细节。
他们以满满的家国情怀,心守“产业报国”的信念,用东方智慧冲破国外技术封锁和禁运;由夹缝求生到征战市场,从科海角逐到敢与国外强手掰手腕,一路闯关攻坚,剑指巅峰,终将中国机器人打造成大国重器,跃上世界舞台。他们为民族工业赢得了尊严,也
把“中国制造”推向“中国制造”。
精彩内容
用一种精神奠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要注册一家公司,一群科技人为这个公司的取名争论不休。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传统的还是时髦的?抑或是中洋结合的?这是个纠结的问题。
为了给公司取个心仪的名字,一个个智慧的头脑开启思维引擎在漫无边际的虚拟地带努力搜寻,却始终没有显示理想的结果。这件事不能再耽搁了。
此时,两位科学家正绞尽脑汁,苦苦思索。年长的科学家在办公室里来回踱着步子,抿嘴凝思,额头上的褶皱越来越深;年轻的科学家索性靠在沙发上,双眸望着天花板不停地转动,启动他的“思维超链接”高速加载模式,并用手指轻轻地点击着太阳穴,期
望能够敲打出灵感……一个公司的名字很重要吗?看你在意不在意。这些年大家都在意起来。人名、地名、公司名越来越讲究,出现了取名的专业人员,甚至冒出不少取名公司。本来,科学家们是一群纯粹的人,他们不太在意这个事。议着议着,大家就都在意起来了。这个公司不同寻常,在这个行业里,国内尚属首家,国外屈指可数。它是一个造“人”的生产型企业,听起来怪异,确是这样。这群科技人要为企业的命运和特殊的产品
输入幸福密码。
虽说为公司取名大家很看重,但科学家的智慧和自信还不至于让他们向那些江湖上的起名“专家”或“公司”求助。大道至简,科学家的思维善于把复杂
的东西简单化,寻找直抵目标的最佳路径,想不到简
单的事情变得复杂了。
年长的科学家细眯的双眼突然一亮好像有了主意,随即又摇了摇头。他又一次否定了自己。当他抬起的目光掠过办公桌后面的那排书架时,在一幅照片上停住了。这是多年前他与来访的几位世界一流科学家的合影。 他走上前深情地望着那幅照片上的老所长,心中不免惋惜地默默自语:“他要是活着就好了。
他有办法。”就在他的目光从那幅照片上移开的一瞬间,大脑似乎重新回归到科学的思维上。他突然一拍脑袋,转身说道:“哎,干脆!就用你老师的名字,叫‘新松’吧。”“用老师的名字?”年轻的科学家从沙发上弹起来,扬起嘴角高兴地说:“好!这个好!”这是15年前的一天。
年长的科学家是王天然,1943年出生于黑龙江海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年轻的科学家是曲道奎,1961年9月出生于山东青州,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工程研究开发部部长,博士。他们要成立的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机器人公司。
王天然说:“蒋新松是我们自动化所的老所长,自动化领域的专家,是中国机器人事业的奠基人,我们应该纪念他;另一方面,这对我们沈阳自动化所的历史也是一种传承。我们要把老所长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把机器人事业做大做强,了却他一个心愿。
”“好,用一种精神奠基!”曲道奎赞叹道。
就这样,中国第一家机器人公司有了正式名称: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用一个人的名字命名公司在国外很常见,但在中国确实不多,尤其是在国有控股企业里,好像还是头一家。
“现在大家觉得这个名字用得好,当时却费了不少周折。”回想起15年前新松公司成立的情景,曲道奎说,“像我们这种不少从国外回来的人成立个公司总想弄个洋名,行业本身又是‘高大上’的东西,让大家听到名字就能想到这个公司很高端。想了很多名字,都不满意。王院士提出用‘新松’作为公司的名字,我一听很高兴,仔细琢磨很有意义。从国外来讲,很多公司的起源、发展、传承都是有故事的,包括福特、松下、西门子,连《福布斯》商业杂志都是这样。你看那些国外百年的大公司,不少是用创始人的名字命名,是有它的道理的。因为那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文化的自信,但我们中国很少用人的名字来命名公司。当时都喜欢大气的、洋气的,看起来很时髦,你也搞不清啥意思。那时候,‘以洋为尊’‘以洋为美’的风气颇有市场,一度成为时尚。这种‘名文化’一味追求所谓的‘潮’,事实上,这是一种缺少文化自信、自尊~,把自己的精神、民族文化丢掉了的现象。那种西方文化的植入往往导致‘精神上被殖民’,有些人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我们不能失去了中华民族应有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在曲道奎看来,用那些英雄、模范和功勋人物的名字命名团体组织、城市、街道或一种发明成果,具有积极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像这几年,就有了“隆平高科”和“登海种业”上市公司。它不仅传承了一种创业精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也能打出中国品
牌,提高中国企业的影响力,让世界感受东方大国的人文价值观。当今,作为现代企业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单纯生产某种产品赢利为目的的制造场所,而是承载民族优秀文化的平台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场。对于企业来说,正是这种文化功能的拓展和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为企业发展铸熔了基业长青的活性因子和灵魂,才使企业在栉风沐雨的市场洗礼中,越加光彩照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蒋新松老师给我们留下了机器人这一高科技财富,也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精神植入了企业文化,影响了新松公司一代代人。现在新松公司发展壮大了,有了今天的辉煌,人们也记住了蒋新松。我们也为老师争光了,我觉得挺自豪。如果老
师健在,也会以新松公司为荣的。”谈到这里,曲道奎的眼圈微微泛红,一种对老师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他的“思维超链接”跳转到30年前的一个个画面。
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