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如此多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死亡如此多情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8.6 4.1折 45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05911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0688618

上书时间2024-06-0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肉体上的生老病死过程,我们只能服从自然规律的支配。死亡是每个人终将面对的结局。尽管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常识,但当我们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却少有人能保持住理智。那一刻究竟会发生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候,我们该和医生谈些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人毫无概念,只能把自己的生命交给陌生人,把希望寄托在自己不了解的医学技术上面。
本书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特殊时刻的故事,每个故事均来自一线临床医生的口述,记录了医生的心声,还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生死现场。在临近生命终点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折射着人性的光辉与阴暗。我们借此可以重新认识身体和心灵、痛苦和疾病,以及生命和死亡。
中国自古避讳谈论死亡,但只有了解疾病、参悟生死,才能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过好每一天。

目录
序 .......... i
推荐序? .......... v
编者的话 .......... viii

第一篇?选择

选择 .......... 3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两个老人 .......... 8
无奈的放弃 .......... 12
第六个疗程 .......... 15
请尽一切努力 .......... 20
生命的抉择 .......... 24
山穷水尽妈也陪你走到底 .......... 30
父亲的死亡令我刻骨铭心 .......... 35
我们不外转,也不插管 .......... 40
她是我妈啊,我不能不救她 .......... 42
最后的选择 .......... 45
年轻的眼睛告诉我 .......... 50
他走得太不安详 .......... 52
父母放弃治疗三岁的艾滋病患儿 .......... 55

第二篇?爱与情

医生,求您了,别让我出院 .......... 63
何时生离,何时死别 .......... 68
妈妈,我爱你 .......... 76
记忆中的父与子 .......... 80
那棵银杏树就是我公公 .......... 85
临终那滴泪 .......... 91
灰色头像 .......... 95
他们,不曾后悔 .......... 101
外公的心愿 .......... 105
姥姥 .......... 111
妈妈,对不起,我爱你 .......... 115
来世还做妈妈的儿子 .......... 122
老大哥走了 .......... 126
就不要让爸爸再难受了 .......... 130
如果解剖,对医学会不会有贡献? .......... 132
震撼!两个儿子跪在床边默默等待母亲离去 .......... 135
她去了天堂 .......... 138
爸爸在天上也希望我这么做 .......... 143
把自己的血输给丈夫的愿望也实现不了 .......... 147
父母的哀伤 .......... 150
老者的慰藉 .......... 154

第三篇?医患关系

小饼 .......... 159
一句话 .......... 164
滑落的照片 .......... 168
未实现的谎言 .......... 173
无题 .......... 177
尽力 .......... 184
那一晚 .......... 188
外公是我的患者 .......... 192
或许是个鬼故事 .......... 197
忘写输白蛋白的交班记录 .......... 199
一个艾滋病逝者的临终嘱托 .......... 201
我对乙肝病毒特别敬畏 .......... 204
无名氏口述的故事 .......... 207
十多年了,我始终记得那个17岁的女孩 .......... 210
再见 .......... 214
李奶奶在家人的爱中离去 .......... 219

第四篇?坦然面对

生命的最后阶段 .......... 227
托梦 .......... 231
我的第一位临终患者 .......... 235
明天会更好 .......... 238
死是生的开始 .......... 241
葬花女孩 .......... 244
他还和我说他的存折和密码放在哪儿了 .......... 251
死亡需要一个过程 .......... 256
东方人和西方人对死亡的理解存在差异 .......... 257
临终不要抢救,只要平静 .......... 260
即使离去,她依然优雅 .......... 264
我问母亲害怕吗 .......... 270
用微笑迎接死亡 .......... 274
她为自己设计葬礼 .......... 278
平静绽放的生命之花 .......... 285
望路 .......... 289

跋 .......... 295
致谢 .......... 297
未入选名单 .......... 299

内容摘要
肉体上的生老病死过程,我们只能服从自然规律的支配。死亡是每个人终将面对的结局。尽管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常识,但当我们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却少有人能保持住理智。那一刻究竟会发生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候,我们该和医生谈些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人毫无概念,只能把自己的生命交给陌生人,把希望寄托在自己不了解的医学技术上面。
本书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特殊时刻的故事,每个故事均来自一线临床医生的口述,记录了医生的心声,还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生死现场。在临近生命终点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折射着人性的光辉与阴暗。我们借此可以重新认识身体和心灵、痛苦和疾病,以及生命和死亡。
中国自古避讳谈论死亡,但只有了解疾病、参悟生死,才能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过好每一天。

精彩内容
选择当死亡近在眼前,我们可以选择拥抱它的方式吗?
见到他是在一个午后。
“李医生,收病人了,在22床。”伴着护士清脆的嗓音,我拿着住院单推开了病房门,病床上躺着一位老人,他的老伴和护工正默默地整理东西。
“老先生,您怎么样啊?”我习惯性地问道。
正值这座北方城市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秋日的阳光懒散地洒在房间内的各个角落,窗外的银杏叶泛着惹人喜爱的金黄色,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叶子上泛着点点阳光。柔和的光线洒在他身上,轻轻地穿过丝丝银发,轻抚着他面颊上的皱纹。然而,秋日阳光柔和的金黄色并没有带给他生机和活力,反而显得他的脸色更加苍白。他并未享受这秋日的温暖,而是费力地努了努嘴,从喉咙深处发出嘶哑的声音:“还可以,就是浑身没有力气……”他太虚弱了,我不忍再问他问题,我知道只有从他的家属口中才能了解一些病情。
“没关系,我给您检查检查啊。”于是,我不再问话,而是开始了检查。房间里很安静,家属也停止了收拾东西,只剩下我检查时发出的轻轻的声响,而我的脑海里开始通过我的检查勾勒他的病情。
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看过太多像他这样的病人,在肿瘤的侵蚀下日渐虚弱,但生存的本能仍然使他们在眼神中存留一丝希望。然而,在他的眼中。我没有找到一丝希望的神色。
在我即将检查完毕的时候,他突然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左手,把我拽向他,我明白他有话要对我说。于是,我俯下身,把耳朵贴近他的嘴唇。“让我走吧……”声音很微弱,我不确定房间里的其他人是否也听得到,甚至我自己都怀疑是否听错了。我条件反射地直起身子,回头看了看他的老伴和护工,想让他们帮我确认他到底说了什么。但我心里明白,与其说是想让他们帮我确定,不如说是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而他依然紧紧地攥着我的手,眼睛直直地盯着我,闪烁着一种坚定,甚至是执拗。
“老先生,我是您的主管医生,慢慢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生硬地笑了笑,同时手中暗暗用力,想挣脱出老先生的手,却没能成功。他依旧看着我,几秒钟后,他手上的力道渐渐减弱,眼神也随之黯淡。我用右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手,顺势抽出了左手,转身快步离去。次日的全院查房会上,上级医生在讨论病情及下一步处理方案,我满脑子都是他对我说的话,突然间整个房间安静了下来。“刚才李医生已经详细汇报了病历,这是一个晚期肿瘤患者,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营养问题,此外,积极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专家组也给出了较为一致的意见,治疗原则就是提供最佳的支持治疗,积极改善一般状况,争取创造进一步控制肿瘤的条件。家属方面,昨天我也进行了沟通,并向他们通报了目前的病情,家属非常理解,也给予了积极的反馈,希望能用最好的治疗延长患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