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勒斯坦/列国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巴勒斯坦/列国志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0.33 3.0折 3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姚惠娜

出版社社科文献

ISBN9787509716748

出版时间2010-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1855326

上书时间2024-06-04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当今世界,资本与现代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广度在国际间流动和传播,“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地,极大地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对中国的发展也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面临不同以往的“大变局”,中国已经并将继续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快的步伐全面步入世界,迎接时代的挑战。不同的是,我们所面临的已不是林则徐、魏源时代要不要“睁眼看世界”、要不要“开放”问题,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世界发展大势下,如何更好地步入世界,如何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更好地维护民族国家的主权与独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与人类共同发展做出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对外部世界有比以往更深切、全面的了解,我们只有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世界,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融入世界,也才能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不迷失方向,保持自我。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巴勒斯坦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外交等各方面的情况,是了解巴勒斯坦的重要参考书。

作者简介
姚惠娜,1978年出生,200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2003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工作,现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东问题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国土与人民/1
  第一节  自然地理/2
    一  地理位置/2
    二  行政区划/3
    三  地形特点/4
    四  地质构造/5
    五  河流与湖泊/6
    六  气候/7
  第二节  自然资源/8
    一  矿产/8
    二  水资源/9
    三  植物/10
    四  动物/11
  第三节  居民与宗教/12
    一  人口/12
    二  民族/17
    三  语言/18
    四  宗教/18
  第四节  民俗与节日/19
    一  民俗/19
    二  节日/23
第二章  历史/25
  第一节  上古简史(远古至公元7世纪初)/25
    一  公元前4000年前的人类活动遗迹/25
    二  公元前4000~前1200年进入青铜器时代/26
    三  公元前1200~前538年铁器时代和犹太人的统治/27
    四  公元前538~公元636年前伊斯兰时期/28
  第二节  中古简史(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人征服巴勒斯坦至16世纪初)/29
    一  阿拉伯人的征服和统治/29
    二  巴勒斯坦的伊斯兰化和阿拉伯化/30
    三  抗击十字军的斗争/32
  第三节  近代简史(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1518~1917年)/33
    一  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33
    二  西方列强对巴勒斯坦的争夺/36
    三  巴勒斯坦犹太社团的发展/37
  第四节  现代简史(英国委任统治时期,1918~1948年)/39
    一  英国的“扶犹抑阿”政策及其对巴勒斯坦的影响/39
    二  阿拉伯人的抗议与英国的安抚政策/41
    三  1936~1939年巴勒斯坦大起义/42
    四  英国改变“扶犹抑阿”政策/43
    五  美国介入阿犹冲突/44
    六  联合国分治决议与巴勒斯坦非正式战争状态/45
    七  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发展和演变/47
  第五节  当代简史/49
    一  巴勒斯坦战争/49
    二  巴勒斯坦战争后的阿拉伯领土/5l
    三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斗争/54
    四  巴解组织战略目标的演变/58
    五  《奥斯陆协议》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建立/61
    六  阿克萨起义与巴勒斯坦改革/63
    七  哈马斯的崛起与巴勒斯坦内部冲突/65
  第六节  著名历史人物/66
第三章  政治/71
  第一节  概述/71
    一  巴勒斯坦政治演变/72
    二  基本法/75
    三  选举法/75
  第二节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76
    一  巴解组织的性质和地位/77
    二  领导机构/77
    三  组织结构/79
    四  分化改组/8l
  第三节  立法机构/83
    一  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83
    二  第一届立法委员会/85
    三  第二届立法委员会/86
    四  地方委员会和地方选举/86
  第四节  行政机构/88
    一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88
    二  总理/89
    三  内阁/91
  第五节  法律与司法/99
    一  法律制度的历史变迁/99
    二  法制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104
    三  司法/106
  第六节  主要政治派别和群众组织/111
    一  巴解组织所属派别/111
    二  其他派别/116
    三  巴勒斯坦群众组织/120
第四章  经济/122
  第一节  概述/122
    一  自治前的经济状况/122
    二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经济政策/125
    三  自治区经济发展状况/127
    四  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128
    五  巴以冲突对巴勒斯坦经济的影响/129
    六  巴自治政府的改革/132
  第二节  农牧业/133
    一  农业/133
    二  畜牧业/136
    三  渔业/137
  第三节  工业/137
    一  概况/138
    二  工业园区建设/139
    三  纺织和服装加工业/140
    四  石材开采和加工业/141
    五  建筑业/142
    六  电力供应/142
    七  信息产业/144
  第四节  商业/146
    一  商业环境/146
    二  商业发展/147
    三  商业服务组织/148
  第五节  交通与通信/149
    一  公路/149
    二  铁路/150
    三  航空/151
    四  加沙港/151
    五  邮政/152
    六  电信/152
  第六节  财政与金融/154
    一  财政/154
    二  金融/161
  第七节  对外经济关系/166
    一  对外贸易/166
    二  无形贸易收入/169
    三  外国资本/170
  第八节  外国援助/171
    一  概况/172
    二  主要援助者/173
    三  国际援助管理/175
  第九节  旅游业/178
    一  旅游资源和设施/178
    二  旅游业发展概况/179
    三  主要旅游城市简介/181
  第十节  国民生活/183
    一  物价/183
    二  就业/185
    三  工资/187
    四  税收/188
    五  社会福利/189
    六  生活条件/190
第五章  军事/192
  第一节  概述/192
    一  建军简史/192
    二  安全体制/194
    三  安全开支/195
    四  巴勒斯坦安全机构改革/196
  第二节  主要武装力量/197
    一  巴勒斯坦警察部队/198
    二  特别安全部队和总统安全部队/200
    三  准军事部队/201
    四  巴勒斯坦各游击队所属的秘密准军事组织/203
  第三节  装备和训练/204
    一  武器装备/204
    二  人员招募和训练/205
第六章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206
  第一节  教育/206
    一  教育制度/206
    二  基础教育/208
    三  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211
    四  高等教育/211
    五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对巴勒斯坦的教育援助/216
  第二节  科学技术/218
    一  自然科学/218
    二  人文社会科学/218
    三  巴、以专业人员和学术界之间的对话/219
  第三节  文学艺术/220
    一  文学/220
    二  戏剧、电影/223
    三  音乐、舞蹈/226
    四  造型艺术/227
    五  文化设施/228
  第四节  医药卫生/229
    一  医疗状况/230
    二  预防医疗/231
    三  制药业/232
    四  巴以冲突对医疗卫生的影响/232
    五  医疗援助/233
  第五节  体育/235
    一  简况/235
    二  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235
    三  女子体育发展/236
    四  体育国际交流/237
  第六节  新闻出版/237
    一  巴勒斯坦通讯社/237
    二  报纸杂志/238
    三  广播电视/239
第七章  外交/240
  第一节  巴解组织建立初期的巴勒斯坦外交/240
    一  巴勒斯坦抵抗组织兴起的国际环境/240
    二  阿拉伯国家对巴解组织的态度/241
    三  中国的支持/242
  第二节  1967~1973年间的巴勒斯坦外交/243
    一  法塔赫和巴解组织力量的增强/243
    二  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244
    三  与苏联的关系/248
    四  美国的态度/249
    五  中国的支持/250
  第三节  1973~1982年间的巴勒斯坦外交/251
    一  巴解组织国际地位的提高/251
    二  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253
    三  与以色列的关系/256
    四  与苏联的关系/257
    五  与美国的关系/258
    六  与西欧国家的关系/259
    七  与中国的关系/262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的巴勒斯坦外交/264
    一  里根方案与美巴关系/265
    二  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267
    三  与以色列的关系/273
    四  与苏联的关系/274
    五  与欧洲的关系/275
    六  中巴关系的发展/275
  第五节  海湾战争后的巴勒斯坦外交/277
    一  与以色列的和谈进程/277
    二  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282
    三  与美国的关系/286
    四  与欧洲国家的关系/288
    五  与苏联及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关系/289
    六  与中国的关系/290
主要参考文献/295
后记/299

内容摘要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处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93年中东和平进程启动后,巴勒斯坦通过与以色列和谈,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了民族权力机构进行自治,并陆续收回了约2700平方公里的土地。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巴勒斯坦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及外交等各方面的情况,是了解巴勒斯坦的重要参考书。

精彩内容
 在历史上,巴勒斯坦是指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的部分地区,该地区并非单独的政治一地理区域,也不存在严格的疆界。奥斯曼帝国统治后期和英国委任统治时期陆续划定的外围疆界使该地区东邻约旦及叙利亚、北接黎巴嫩、南连埃及的西奈半岛,面积约为27000平方公里。联合国大会1947年11月29日通过的《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即联大第181(二)号决议,将巴勒斯坦分为“阿拉伯国”和“犹太国”及耶路撒冷市辖区,占当时巴勒斯坦总人口69%的阿拉伯人得到了约40.7%的土地,约11000平方公里;面积为158平方公里的耶路撒冷市由联合国管理。在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原本不属于“犹太国”的4850平方公里土地,约旦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埃及占领了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城被一分为二,约旦控制了老城和东部新区,以色列控制了西部新城;分治决议中规定的“阿拉伯国”未能建立。1967年6月,以色列发动“六五”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整个巴勒斯坦。
时至今日,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仍未能正式建立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于1988年11月15日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国,首都为耶路撒冷,但并没有建立临时政府,没有对任何区域行使有效管理,宣布建立的巴勒斯坦国只是一个法理上的国家。随着形势的发展,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领土范围被限制在原约旦兼并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原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带。1967年11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242号决议规定:“以色列军队撤离其在最近冲突中占领的领土”,实际上就是对这一
事实的承认。从那时起,经过马德里中东和会,巴勒斯坦通过与以色列和谈,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了民族权力机构进行有限自治,目前仍处于有限自治阶段。自治区现有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包括加沙地带和约40%的约旦河西岸土地,是巴勒斯坦通过与以色列签订和谈协议陆续收回的,但双方仍未就耶路撒冷永久地位问题达成协议。
第一节 自然地理一 地理位置约旦河西岸东临约旦河和死海,其余三面为以色列所环绕,西南面隔以色列与加沙地带相望。巴勒斯坦战争中,“阿拉伯国”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巴勒斯坦中部领土的边缘部分被以色列占领,其余被约旦军队占领的土地日后称为“约旦河西岸”,面积为5879平方公里,其中包括约220平方公里的死海水面,同以色列的边界线为307公里,同约旦的边界线为97公里。
加沙地带位于巴勒斯坦南部地中海沿岸。联合国分治决议划定的加沙地带沿埃及边界向内陆延伸,面积有2000平方公里左右。巴勒斯坦战争后,以色列永久占领了加沙地带北段和“阿拉伯国”同埃及接壤的大部分内陆领土
,将加沙地带压缩至365平方公里左右,仅为战前面积的18%,其中可耕地占26.32%。同以色列的边界线为51公里,同埃及的边界线为11公里,海岸线长40公里。拉法口岸是连接加沙地带与埃及的重要通道,也是巴勒斯坦唯一不经过以色列而直接通往外部世界的口岸。2000年9月阿克萨起义爆发后,以色列完全控制了原先由巴以联合控制的拉法口岸。虽然巴以双方经过谈判于2005年11月25日重新开放该口岸,但自从哈马斯2007年6月控制加沙地带后,拉法口岸就很少开放了。
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之间互不相连。1995年9月巴以签署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过渡协议》规定,设立一个连接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安全通道。1999年10月24日,连接加沙地带与哈利勒(希伯伦)的巴勒斯坦南部安全通道正式开通。阿克萨起义爆发后安全通道关闭。
二行政区划巴勒斯坦分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两部分。根据巴计划与国际合作部1997年10月绘制的地图,约旦河西岸分为8个省:杰宁、图勒凯尔姆、纳布卢斯、埃里哈(杰里科)、拉姆安拉、耶路撒冷、伯利恒、希伯伦。加沙地带分为5个省:北方省、加沙、代尔拜莱赫、汉尤尼斯、拉法省。后来约旦河西岸又增加了盖勒吉利耶(Qalqilya)、图巴斯(Tubas)、萨尔费特(Salfit)3个省。这16个省同时也是16个选区。
根据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享有主权的程度不同,过渡时期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分为三个区域:“A区”为城市地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拥有完全自治权,行使包括民事和内部安全在内的行政、司法权。“B区”为农村地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只拥有民事权力,公共秩序由巴勒斯坦民事警察部队负责维持,而保护以色列公民及遏制恐怖活动的责任全部由以色列承担。“c区”包括以色列定居点、军事设施区和开放区域,处于以色列的控制之下,由以色列方面承担维护安全与公共秩序的全部责任,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承担与土地无关联的民事权责,诸如经济、卫生、教育事务等。2005年8月,以色列全部撤离了加沙地带21个犹太定居点。
三地形特点1.约旦河西岸约旦河西岸大部分是山区,长约150公里,宽约31~58公里,可以分为半沿海地区、山地地区、斜坡地区和约旦河谷四个地形区。半沿海地区始于杰宁和图勒凯尔姆,长约60公里,宽约2~12公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最高点海拔达到300米。山地地区贯穿南北,包括北部的纳布卢斯山地、中部的耶路撒冷山地和南部的希伯伦山地三个次地形区。希伯伦山地的东、南和西南三面被沙漠或半沙漠包围,山脊海拔大部分高于900米,是巴勒斯坦最高的连续山地,山顶是一个起伏极小的宽阔高原,最高点海拔超过1000米。耶路撒冷山地向南延伸至希伯伦—伯利恒山地,该地区地势较低,地形一
般比较平缓,交通方便。纳布卢斯山地的中央部分升高到800米后在北部的杰宁山地下降到300~400米,该地区有一些山谷和盆地。
斜坡地区始于杰宁东部,在海拔800米高度向死海方向急剧下降,至低于海平面200米。降水稀少,属于半干旱地区。本地区适宜放牧,有一些贝都因人(游牧民)临时搭建的营地,一些修道院坐落在靠近水源和河谷的地方。以色列建国后在该地区建立了几个定居点,依靠深水井生活。
约旦河谷是平原地区,从斜坡地区延伸到死海,构成约旦河西岸的东部边界。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号称“巴勒斯坦的菜篮子”。杰里科是该地区最重要的城市。
2.加沙地带加沙地带长约45公里,北部宽约6公里,南部宽约13公里,除两个由沙丘组成的丘陵外,几乎都是平原,最高点海拔105米。作为欧亚大陆和非洲的连接处,加沙地带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一直是沟通二者的主要商道和人口迁徙通道。这里的港口不仅服务于整个南部巴勒斯坦,还影响到阿拉伯半岛及其以远地区的贸易活动。加沙城是加沙地带最重要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古迹众多。
四地质构造巴勒斯坦地处阿拉伯高原西北部,在构造上属于阿拉伯半岛古地块西北边缘的破裂地带,也是东非—红海大裂谷向北延伸经过的区域,因而断层、
断裂和抬升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巨大。
约旦—死海谷地位于东、西约旦山脉之问,因为断层陷落而形成地沟。
谷地宽3~24公里,两侧是巨大的陡立断层崖,地势险要,源于两侧高地的河流在陡崖上刻蚀出许多幽深峡谷,成为人们出入于谷地的通道。
约旦河西岸的山地高原位于断裂带西侧,褶皱构造是其基本特征。这里的褶皱构造主要表现为一条宽阔的褶皱背斜,其中轴线由南到北从希伯伦延伸到耶路撒冷以南的贝特贾拉,再从拉姆安拉延伸到卢班谷地,在卢班谷地转向东北逐渐消失。在西北部有一些平行褶皱,其间是纳布卢斯向斜区。这个向斜区的中心上升并高于两侧,是典型的倒转地形,在断裂的作用下形成许多内部盆地。背斜区几乎全部由白云岩和灰岩组成,局部带有泥灰岩夹层
。向斜区主要由软灰岩和白垩组成。发育在白云岩和灰岩上的土壤是红色石灰土,土质肥沃但常常是薄层的石质土。白垩和软灰岩上发育的是黑色石灰土,不大肥沃,非石质。
五河流与湖泊1.河流
约旦河西岸最重要的河流是约旦河。这是一条内流河,发源于黎巴嫩和叙利亚交界处的谢赫山。北部有三条源流:发源于黎巴嫩境内的哈斯巴尼河、源头在叙利亚境内的巴尼亚斯河以及位于叙、黎、以三国边境的达恩河(又称利达尼河)。这三条支流汇合后构成上约旦河,正常年份每年总水量约为5.5亿~6亿立方米。约旦河东北部源头为雅穆克河,起源于叙利亚,下游先构成叙约边界,然后又构成约以边界。雅穆克河正常年份的总水量约为4.5亿~4.75亿立方米。全河长约360公里,向南流经巴勒斯坦并进入太巴列湖,最后汇入死海。巴勒斯坦、叙利亚和约旦围绕约旦河水资源同以色列展开了多次斗争,目前尚未就水资源分配问题达成最终意见。
加沙地带没有永久性地表径流。从西北部至东南部的加沙涸河是穿过该地区的唯一河流,被认为是当地最重要的水流,长8.5公里,在加沙城以南10公里处人海。希伯伦山和内格夫北部地区是加沙涸河的主要水源地。但以色列在内格夫北部地区修筑的堤坝和水渠使水流无法到达加沙涸河。
2.死海死海位于约旦河南端的约旦一死海谷地中,是巴勒斯坦、约旦、以色列共有的内陆湖。湖面南北长约80公里,东西宽5~16公里,面积1049平方公里,其中巴勒斯坦拥有的面积约220平方公里。死海水面低于地中海海平面392米,平均水深300米,最深处395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主要靠约旦河补充水源。由于该地区气候炎热,降水不多,蒸发强烈,进水量与蒸发量大致相等,故湖水含盐度高,在230‰以上,底层湖水可达332‰,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咸水湖之一。如此高的含盐度使生物难以在湖中和湖岸生存,故称之为“死海”。
六气候巴勒斯坦的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与热带沙漠气候之间的过渡类型。
1.气温夏季受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控制,加上地中海的热力作用,炎热少雨。
5~9月的月平均气温差别不大,降雨极少。8月为最热月,月均温大多在25~30℃之间,少数日子可出现40%:以上的高温。山区的最高气温和沿海一
样,甚至比沿海更高,但由于夜间降温,昼夜的平均气温较沿海低。
冬季受来自地中海的西风吹拂,气旋频率增强,温和湿润。由于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之间的变化,气温变化大,月平均气温并不能代表实际上的日温。1月是最冷月,平均气温在5℃以上,且由北向南递增。山区的日温差小。沿海地带几乎无霜,内陆的河谷和山地每年有几夜下霜。
2.日照整年日照强烈,日照总时数位于世界最高之列。夏季几乎无云,冬季一
日之中即使下雨也有几小时出太阳。
3.降水在西亚北非属于较丰雨区。降水区域多局限于沿海,降水强度也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在山脉的迎风坡雨量随地形升高而增加,背风坡雨量减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500~1000毫米之间。降水多在冬、春二季,每年12月到次年4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