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影/童趣文学新课标名著阅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背影/童趣文学新课标名著阅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6.71 3.1折 21.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自清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70492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1.8元

货号30047068

上书时间2024-06-02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童年随父定居扬州,自称扬州人。文学研究会成员。2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先写诗,后写散文,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授。抗战胜利后积极支持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抗议美国扶持日本,拒绝接受“美援”面粉,8月病逝于北京。一生著作20余种,近200万字。

目录
走近文学大师
背影
  背影
  阿河
  荷塘月色
  一封信
  说梦
  《梅花》后记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儿女
踪迹
  匆匆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航船中的文明
  白水漈
你我
  看花
  冬天
  择偶记
  给亡妇
  论无话可说
  潭柘寺戒坛寺
游记
  罗马
  房东太太
语文影及其他
  正义
  沉默
  论自己
  论别人
  论青年
  论做作
  论诚意
集外
  春
  憎
  白马湖
  春晖的一月
  蒙自杂记
  执政府大屠杀记
附表

内容摘要
 《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讲述了朱自清在离开南京前往北京之际,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无微不至地将他送上车,在站台为他买了一袋橘子的故事。这样一个稀松平常的故事,却在朱自清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尤其是父亲为他买橘子时蹒跚的背影。这篇散文用朴实的文字表达父亲对儿子最宏大的爱,形成强烈的对比,深刻细腻,真挚感人。
“背影”二字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了四次,四次出现,情境各不相同,但却像四个结将思想情感的线穿在一起。第一次出现在开篇点题位置,语境浓厚,情感朴素,统领全文。第二次出现在车站送别情节,朱自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第三次出现在离别情节,二人随着列车启动而分别,儿子透过车窗望着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人群中,不舍之情犹如炸裂的气球,轰然爆发。第四次出现在文章的结尾,读着父亲的亲笔信,儿子泪如
泉涌,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他泪水模糊的双眼中。
四次“背影”的出现,一脉相承,把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恰到好处地进行了点睛和诠释,表现得淋漓尽致。

精彩内容
 阿河我这一回寒假,因为养病,住到一家亲戚的别墅里去。那别墅是在乡下。前面偏左的地方,是一片淡蓝的湖水,对岸环拥着不尽的青山。山的影子倒映在水里,越显得清清朗朗的。水面常如镜子一般。风起时,微有皱痕;像少女们皱她们的眉头,过一会子就好了。湖的余势束成一条小港,缓缓地不声不响地流
过别墅的门前。门前有一条小石桥,桥那边尽是田亩。这边沿岸一带,相间地栽着桃树和柳树,春来当有一番热闹的梦。别墅外面缭绕着短短的竹篱,篱外是小小的路。里边一座向南的楼,背后便倚着山。西边是三问平屋,我便住在这里。院子里有两块草地,上面随便放着两三块石头。另外的隙地上,或罗列着盆栽,或种莳着花草。篱边还有几株枝干蟠曲的大树,有一株几乎要伸到水里去了。
我的亲戚韦君只有夫妇二人和一个女儿。她在外边念书,这时也刚回到家里。她邀来三位同学,同到她家过这个寒假;两位是亲戚,一位是朋友。她们住着楼上的两间屋子。韦君夫妇也住在楼上。楼下正中是客厅,常是闲着,两间是吃饭的地方;东问便是韦君的书房,我们谈天,喝茶,看报,都在这里。我吃了饭,便是一个人,也要到这里来闲坐一回。我来的第二天,韦小姐告诉我,她母亲要给她们找一个好好的女用人;长工阿齐说有一个表妹,母亲叫他明天就带来做做看呢。她似乎很高兴的样子,我只是不经意地答应。
平屋与楼屋之间,是一个小小的厨房。我住的是东面的屋子,从窗子里可以看见厨房里人的来往。这一天午饭前,我偶然向外看看,见一个面生的女用人,两手提着两把白铁壶,正望厨房里走;韦家的李妈在她前面领着,不知在和她说甚么话。她的头发乱蓬蓬的,像冬天的枯草一样。身上穿着镶边的黑布棉袄和夹裤,黑里已泛出黄色;棉袄长与膝齐,夹裤也直拖到脚背上。脚倒是双天足,穿着尖头的黑布鞋,后跟还带着两片同色的“叶拔儿”。想这就是阿齐带来的女用人了;想完了就坐下看书。晚饭后,韦小姐告诉我,女用人来了,她的名字叫“阿河”。我说,“名字很好,只是人土些;还能做么?”她说,“别看她土,很聪明呢。”我说,“哦。”便接着看手中的报了。
以后每天早上,中上,晚上,我常常看见阿河挈着水壶来往;她的眼似乎总是望前看的。两个礼拜匆匆地过去了。韦小姐忽然和我说,你别看阿河土,她的志气很好,她是个可怜的人。我和娘说,把我前年在家穿的那身棉袄裤给了她吧。我嫌那两件衣服太花,给了她正好。娘先不肯,说她来了没有几天;后来也肯了。今天拿出来让她穿,正合式呢。我们教给她打绒绳鞋,她真聪明,一学就会了。她说拿到工钱,也要打一双穿呢。我等几天再和娘说去。
“她这样爱好!怪不得头发光得多了,原来都是你们教她的。好!你们尽教她讲究,她将来怕不愿回家去呢。”大家都笑了。(P7-9)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