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尼斯城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威尼斯城记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78.78 6.7折 11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克里斯托弗·希伯特著,高玉明,杨佳锋 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72272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31218112

上书时间2024-05-31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希伯特于1924年出生于英国莱斯特郡,英国皇家文学院成员、莱斯特文学荣誉博士,“二战”期间他入伍成为一名步兵,曾两次负伤,并于1945年获得军功十字勋章。其毕业于牛津拉德利和奥里尔学院,于2018年去世。《泰晤士报》形容他“可能是世上蕞具天赋的通俗历史学家”。



目录
地图—索引
序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海上之城500—1150
  第二章  商人和十字军1150—1268
  第三章  旅行者和帝国主义者1260—1310
  第四章  荣耀之城1310—1427
  第五章  帝国危在旦夕1427—1527
  第六章  马林·萨努多的威尼斯1527—1533
  第七章  失败和胜利1523—1591
  第八章  艺术家和建筑师1460—1592
  第九章  大使和游客1591—1646
  第十章  阴谋和敌人1606—1718
  第十一章  18世纪的威尼斯1718—1797
  第十二章  拿破仑一世的插曲1789—1814
第二部分
  第十三章  浪漫的回应1814—1820
  第十四章  达尼埃莱·马宁与新共和国1820—1848
  第十五章  围城1848—1849
  第十六章  拉斯金一家的威尼斯1849—1871
  第十七章  游客和流亡人士1871—1913
  第十八章  威尼斯夜曲1913—1966
  结语  1966—1987
第三部分
  关于贡多拉的注释
  历任威尼斯总督名录
  文中未提及的威尼斯其他主要教堂
  美术馆和博物馆
  参考资料
  插图出处说明

内容摘要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著名的旅游与工业城市,曾是威尼斯共和国的中心,被称为“亚得里亚海明珠”,于建筑、绘画、雕塑、歌剧等方面在世界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更是以浪漫著称于世。本书是一部围绕威尼斯而写就的社会文化史著作,除附录之外内容包括上编十二章,下编六章,描述了海上之城威尼斯的历史及其人民的社会生活,从潟湖岛上最早的定居点到1966年的洪水,再到今天的威尼斯,具体包括历史学家马林·萨努多、军事家拿破仑、政治家丹尼尔·曼宁、建筑学家拉斯金等人在威尼斯发生的故事,展示了威尼斯的风貌。

精彩内容
 第一章海上之城500—1150“他们像水鸟一样,在海浪上筑巢。”公元9世纪初,两位威
尼斯商人乘船从埃及回到威尼斯,带回了一件无价之宝。他们坚称这是圣马可(StMark),即《马可福音》的作者、圣保罗的同僚的遗骸。大约八百年前,在圣马可前往罗马传教的路上踏入威尼斯,似乎听到天使在召唤,告诉他终有一天他的遗体将被安放在威尼斯潟湖中的一座岛上。这两位商人声情并茂地讲述他们的冒险故事:他们到达亚历山大圣马可的墓地后,对那里的守卫循循善诱,终让他们进入圣殿;他们剪开裹尸布运走了尸体,用大多数圣徒传中未有记载的圣徒圣克劳迪安(StClaudian)的遗体来顶替。他们把圣马可的遗骸藏在一个篮子里运到港口,上了一艘威尼斯人的船。但是这个圣物发出的气味实在太大,港口管理员登船检查时对此产生了好奇。检查过程中,他们无意中发现了放在圣徒遗体上的一堆腌猪肉,出于他们宗教情感中对猪肉的厌恶,他们仓皇离船而去。港口管理员离开后,威尼斯人把圣体裹在一
块帆布里吊在桅杆上,伴随着海上吹来的轻风驶离亚历山大港,横跨地中海回到威尼斯。
圣人遗骸安全抵达威尼
斯后,官方认可这是圣马可的真身,市政当局庄重地接收了遗物,大家都说这件遗物珍贵无比,当局
要妥善安顿好,这样圣人必定会守护威尼斯的繁盛和荣光。不出所料,总督对此十分重视,作了精心安排,将圣人的遗骸重新埋葬于总督府与圣狄奥多教堂(StTheodore)之间的一座小教堂里。圣狄奥多是威尼斯的第一个守护神,他和龙的雕像后来矗立于小广场(Piazzetta)西头立柱的顶端。
在当时,城市并不处于现在的里亚尔托岛这个位置,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运河的深水航道将其隔离开了。潟湖沼泽地上最早的居民来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亚得里亚海沿岸城镇,他们为了躲避中欧的蛮族逃到了这里。5世纪初,中欧的蛮族开始大举侵入罗马帝国。最先到来的是阿拉里克(Alaric)率领的西哥特人,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洗劫了罗马;随后是匈奴王“上帝之鞭”阿提拉(Attila)率领的匈奴人;匈奴人之后是汪达尔人,汪达尔战士勇猛异常,他们把脸涂成黑色,横行于整个西班牙,蹂躏了北非。公元476年,罗马帝国最
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RomnulusAugustulus)被日耳曼雇佣军将领奥多亚克(Odoacer)废除。公元493年,奥多亚克被东哥特王狄奥多里克(Theodoric)刺杀。紧随东哥特人而来的是另一支日耳曼民族——伦巴第人,他们从北方大举入侵。几个世纪的动乱使这里成为避难者的家园,难民纷纷涌入,他们期盼掠夺者会止步于这片如此宽阔的海面和浅滩,转而去寻找更容易接近的掠夺目标。当警报解除后,很多避难者又回到了他们那个已经满目疮痍的家园;但有一些人留了下来,用狄奥多里克一位官员的话来说,“他们的家像基克拉迪群岛(Cyclades)一样散布在海面上”,像陆地上的人拴马那样把平底船系在住宅的门上,他们“像水鸟一样”生活,“一半在海上,一半在岸上”,“用扭曲的柳树枝筑堤来防御海浪的冲击”。他们用平底锅收集海盐;而且,在进行海盐贸易的同时,他们用盐来保存从潟湖里捕到的鱼与沼泽地芦苇荡和茅草丛中网到的水鸟
。与内陆的居民不同,古罗马威尼西亚(Venetia)省
来的各阶层人民“平等地”生
活在一起,他们住同样的房子,吃相同的食物。“嫉妒,这一世界上普遍存在的缺点,在这里前所未闻。”随着岁月的流逝,岛上的居民渐渐形成了一种城邦,每个社区推选代表到中央权力机构任职;尽管各岛屿之间恩怨不断,但在8世纪前半叶,他们还是任命了一位领导人,称为公爵(Dux),这个词在威尼
斯的方言中发音为总督(Doge),是罗马帝国的巨变导致了这一任命。
西罗马帝国土崩瓦解了;君士坦丁大帝将罗马帝国迁都拜占庭,那时的拜占庭只是博斯普鲁斯海岸欧亚交会点的一个小镇。
君士坦丁在这里建立城市
,称为新罗马,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在那里建造了庞大的宫殿,比竞技场还要高。他的一位继任者,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
一世(JustinianⅠ)决定将蛮族赶出意大利,加强中央集权,恢复纯正的基督教信仰。自此以后,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帝国皇帝们一直以纯正的罗马血统
自居,把意大利视为本国疆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667年,君士坦斯二世(constansⅡ)对罗马进行国事访问时,他的一举一
动,就好像这座不朽之城是他的私人财产。
P3-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