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南怀瑾讲述系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南怀瑾讲述系列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7.15 4.9折 35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口述:南怀瑾

出版社上海人民

ISBN9787208158801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30681143

上书时间2024-05-29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世上的宗教是怎么看世间的?不同宗教的看法有差别吗?中国和西方的宗教观点是共通的吗?中西方宗教的观点,在同一个地球上,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什么样的原因会造成这种差异?是地理或人种的关系吗?学佛的人,最基本的修养是什么?学佛第一步要学什么?……本书由南怀瑾先生为你一一解答有关人生、宗教、修行、打坐的知识。
本书原由台湾老古文化公司出版,现以简体字予以重排,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
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目录
出版说明
第一章  有关宗教
  什么叫做宗教?
  世上的宗教是怎么看世间的?不同宗教的看法有差别吗?
  中国和西方的宗教观点是共通的吗?
  中西方宗教的观点,在同一个地球上,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什么样的原因会造成这种差异?是地理或人种的关系吗?
  如果说真理只有一个,那到底什么是真理?
  西方的学术界,考古学找不到印度教的源头,是真找不到源头吗?
  “信”与“悟”是什么关系?何谓迷信?
  宗教如何追寻生命的究竟?
  中国没有古老的宗教,中国文化又是怎么讲宇宙的起源的?
第二章  有关学佛
  “佛学”与“佛法”是否有差别?
  学佛、修菩萨道,需要什么资格吗?
  最近有很多年轻人学佛,这是好现象吗?
  学佛的人,最基本的修养是什么?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学佛时,“戒律”的意义在哪里?
  初步学佛,应不应从大乘的“度人”观点着眼?
  要如何走大乘的路线?
  那要如何体会大乘佛的境界?
  有句话说,烦恼即菩提,烦恼如何成为菩提?
  佛教如何解释宇宙的演变?
  佛教中的五大——地、水、火、风、空,彼此之间有没有互相的关系?
  诚心学佛,就会有好的果报吗?
  真有人可以没有“瞋”念吗?
  学佛第一步要学什么?
  应如何看待“迷信”?是否应该破除迷信?
  禅宗的“参话头”是什么用意?
  普通人修行学佛,需要什么条件?
  佛法是求究竟的法门,那怎么会有那么多种修证方法?
  关于做人、做事、学佛、修行等各种方面,有没有一个通用的要点?
  学佛的人是否应该只拜佛,除了佛之外一概不拜?
  学佛应向何处求法?
  学佛的人是否应该拿佛的标准称量别人?
第三章  有关修行
  若要讲求从小乘方法求证,基本应先做到哪些?
  何谓“四禅”?
  四禅八定属于“共法”,在修证佛法时有那么重要吗?
  四禅会受火、水、风、地的干扰,若想对治的话,非得修白骨观不可吗?
  不管从哪一种定境去修,最后是否应该要达到灭尽处定,才算是有定的境界?
  禅定与修证的关系为何?
  “禅那”就是思维修?
  佛对修行方法的“息”讲了多少?
  佛如何谈修定?
  何谓修定的“止”?
  那么,止在什么地方?
  到止的境界之后,这就算得定吗?
  要达到“止”的境界,是否没有一定的程序?
  所谓入定、得定,是否就与外隔绝,一切不知?

内容摘要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是2000年之后,南怀瑾先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记录整理本,分为《有关宗教》、《有关学佛》、《有关修行》、《有关打坐》、《有关人生》五章,“‘信’与‘悟’是什么关系”、
“普通人修行学佛,需要什么条件”、“到止的境界之后,这就算得定吗”、“晚上打坐时,想睡怎么办”、“人如何做到‘随遇而安’”等九十五则答问,慧言解答修行次第、人生迷津。

精彩内容
 第一章有关宗教问:什么叫做宗教?
一个人痛苦、烦恼的时候,想到要去拜一拜,这就是宗教心。
而宗教,就很难讲了。拿世上五大宗教来讲,宗教是可以把你的情绪、思想控制在一个范围,而你会得到安慰、起了信仰心,那个就是宗教。
宗教的情绪一切众生都有,在碰到困难、遭遇不可知而感到怀疑时,想找个依赖,想把情绪、智慧都投进去,那个投注依靠的目标,就是宗教。
问:世上的宗教是怎么看世间的?不同宗教的看法有差别吗?
如果讲宗教的话,所有的宗教看宇宙、看整个世界,是悲惨的、悲观的。所有的宗教对宇宙的看法是悲惨的,对人生的看法是痛苦的。
因此所有的宗教都说物理世界、人生世界是悲惨的,想人生是痛苦的,想要免除痛苦,寻出一个快乐途径。而在这个物理世界是找不到的。
所以基督教、天主教有天堂,道教也有天堂,伊斯兰教也是有个天堂。只有离开这个物理世界,到了天堂,才能寻得人生的究竟。佛教,也有天堂,还有比天堂更好的极乐世界,都不在现实的人世间。
所以我说,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鼓励人类死了以后不要怕,死了以后再找极乐世界。
为什么所有的宗教这样看?因为所有的宗教都站在殡仪馆门口看,可怜呐,今天又抬进了二十个,后天又看到五十个。
但在宗教文化里头,只有一个宗教文化特别——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不站在殡仪馆看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都站在妇产科门口看,咦,又生出一个!所有宗教是每天晚上看,看到日落西山,地球都暗了,看到人都抬去死了。
只有中国文化思想,在早晨看太阳天天都上来,而且站在妇产科门口看,随时都有新的生命生出来,生生不已。
宗教看世界都悲观的,而中国文化是乐观的,生生不已,而且敢提出其他人不敢提的——人可以长生不死。
修炼到有了结果,像道家的观念,修到神仙,可与天地同寿,跟宇宙同等的寿命;日月同寿,跟日月一样长久。
问:中国和西方的宗教观点是共通的吗?
西方人笑中国文化没有宗教。我说你们完全不懂。中国文化比你们早有宗教。你们西方人讲的宗教,什么叫宗教?有个上帝,有个不可知的力量存在着,这个不可知的力量叫做“第一因”。世界上的事都有个原因的,这个“第一因”代表的就是上帝。
我们中国文化同样有。上,指上面;帝,指有个本体的东西存在,不是人格化的。
在西方,一个人若是悲观失望了,就叫上帝,但上帝是不容易找到的。我们有宗教——祖先,信祖宗。我的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