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啤酒厂故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青岛啤酒厂故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7.53 2.7折 2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军海,李沛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ISBN9787553335209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31384745

上书时间2024-05-28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民族企业的百年奋斗史本书讲述了著名的民族企业——青岛啤酒厂从诞生至今,近120年的伟大奋斗史,介绍了该厂十五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代表性故事,因为真实,所以更显精彩,不容错过。

作者简介
朱军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硕士,青岛啤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其青岛啤酒博物馆的管理模式及业绩,受到国内文博界的高度关注和评价,被誉为“中国工业旅游的旗帜”“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典范”。发表《消费需求演变下的工业文明新形态》《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以青岛啤酒博物馆为例》等多篇论文。李沛,英国利物浦大学硕士。自2015年至今一直担任青岛啤酒博物馆办公室主任,负责博物馆的文博管理工作,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在博物馆文物资源的创新发展、提升优化博物馆观众体验服务及中国行业博物馆的持续发展等领域较有研究心得。发表《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特性在工业旅游中的表现形式研究——以青岛啤酒工业旅游为例》《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以青岛啤酒博物馆为例》等多篇论文。

目录
一  历史的选择——青岛第一座啤酒厂的诞生
二  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
20世纪初中国工业遗产典型代表
三  传奇酵母——德国皇室酵母如何传入中国?
四  早期酿造水源——藏在啤酒厂里的老井
五  青岛啤酒诞生于它们——早期酿酒设备
六 物归原主——失而复得的1906年金奖证书
七  易主经营之路一艰苦与混沌中坚守民族工业
八  青岛啤酒可强身?
掀起国货热潮的青岛啤酒厂
九  领军外销——青岛啤酒打响贸易保卫战
十  几经波折——青岛啤酒经典酒标的诞生
十一  新中国成立后
国营环境下青岛啤酒一票难求
十二  青岛啤酒海外“奇缘”——好品质享誉世界
十三  新时期——青岛啤酒厂国际化新征程
十四  青岛啤酒DNA——新时代酿造技术的升级
十五  保卫工业遗产——青岛啤酒博物馆的诞生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为“中国工业遗产故事”丛书中的一本。通过一
个文化工作者的视角,以青岛啤酒的百年历史为主线,用饱含情感、简洁凝练的语言,从啤酒的起源、啤酒的发酵制作流程切入,以丰富的史料为蓝本,向大家徐徐讲述了一段又一段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青岛啤酒厂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百年来国家命运的沉浮激荡,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广大青少年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对国家、
民族、个人的关系与命运产生思考,进而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本书在历史故事中融入了不少科学与艺术知识,涉及酵母培育、工业制造、环境科学、西方建筑艺术等领域。

精彩内容
 个体命运的浮沉是家国与时代的缩影,青岛啤酒的故事自然要从青岛这座城市
的历史说起。青岛啤酒的诞生与发展,与青岛百年来城市的发展紧密相连,与中国啤酒工业的兴盛息息相关。
缘起德国,东西方文化交融20世纪初,位于胶州湾畔的青岛正在德国人的统治之下,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与冲突中交汇融合,成为青岛这座城市特殊的文化底色,流淌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在今天,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还依稀留存着中欧风情。俯瞰青岛,你会发现老城区整体的颜色是红色,绿树掩映中,会突然闪现一
方红色的瓦片、一面红色的清水墙、一扇镶嵌着红色玻璃的门窗。这大大小小的红色建筑、高高的哥特式教堂
塔尖和窄窄的石板路,一起塑造了青岛人对于城市文化的初始审美。
1891年,清政府在胶州湾设防,青岛建置。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8年3月6日,清政府被迫与德国政府签订了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包括青岛地区在内的山东半岛成为德国人的势力范围。德国人在条约签订之后对青岛进行了大规模带有殖民色彩的建设和投资。1898年9月,德国人开放青岛为自由港。德国殖民当局于1900年制定出最初的青岛城市规划,力图把青岛建成德国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基地、商贸港口、殖民行政及经济中心。于是,德国人按照欧洲市镇的建造模式,开始在中国山东崂山脚下建设具有典型西方建筑文化理念的城市。
在城市建置以后的二十
余年里,青岛迅速成为近代中国的一大焦点,联结着中国与世界的敏感神经。那些在青岛发生的事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所呈现的复杂
性是极为罕见的,而在其后的历史进程中,青岛的命运裹挟在历史的洪流中奋力前行,就此构成一个典型的历史标本。
当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仍能看到、感受到许多带有早期殖民色彩的人文及自然景观。例如,殖民者所
建设的天主教堂、基督教堂
;朝城路上的济南铁路青岛办事处是第一所中外合办大学德华大学(中德合资)的旧址所在地(后因日德战争爆发,德华大学将土木工程专业带人了当时的上海同济大学);今天的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曾为德占时期
的俾斯麦军营所在地……德国人在殖民青岛期间精心设计建造的许多基础设施,虽然时至今日仍在城市里发挥着作用,却也同样不断提醒着我们,铭记那段给国人带来剧烈阵痛和创伤的历史。
德国人将啤酒带人青岛,遂长久传承下来,以一种工业产品标举东西方文化融合之意,实属罕见。百年时光是《胶澳租界条约》:又称《德租胶澳专条》,是德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租
借胶州湾的不平等条约。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1898年3月6日)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翁同酥与德国驻华公使海靖在北京签订该条约。条约共三端十款,主要内容如下:(1)胶州湾租与德国,租期九十九年;如德国在租期未满时自愿将其归还中国,德国在胶州湾支出的全部费用,中国应予以赔偿,并另将合适的土
地让与德国;德军在胶州湾沿岸一百华里内自由通行。
(2)允许德国在山东修建铁路两条:一条由胶州湾经潍县、青州、博山、淄川、
邹平等地达济南及山东边界;另一条由胶州湾经沂州(今临沂)、莱芜达济南。铁
路沿线三十华里以内的矿产德国有权开采。(3)在山东举办任何事业,需外人、
外资、外国器材时,德国享有优先承办权。P1-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