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文忠品三字经/当代名家品读系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钱文忠品三字经/当代名家品读系列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4.68 5.1折 8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钱文忠 著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16224274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31187313

上书时间2024-05-28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纂委员会委员。
钱文忠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起,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20世纪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历史文化学系,师从著名印度学家A.Wezler教授、著名佛教学家L.Schmithausen教授、著名伊朗学家R.E.Emmerick教授,主修印度学,副修藏学和伊朗学。
钱文忠的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门立雪》、《天竺与佛陀》、《国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游记》、《巴利文讲稿》、《钱文忠内外学》、《医圣李时珍》、《汶川集》(合著),《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大陆版和台湾版,《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钱文忠说即墨》、《戊子草》、《班墨传奇》、《传统的再生》、《乙丑草》。译作有:《绘画与表演》(合译)、《唐代密宗》、《道、学、政》。另有资料编集与古籍整理十余种,发表各类文章近三百篇。

目录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
第七讲 曰仁义,礼智信
第八讲 父子恩,夫妇从
第九讲 论语者,二十篇
第十讲 孟子者,七篇止
第十一讲 孝经通,四书熟
第十二讲 有典谟,有训诰
第十三讲 大小戴,注礼记
第十四讲 诗既亡,春秋作
第十五讲 经既明,方读子
第十六讲 五子者,有荀扬 (上)
第十七讲 五子者,有荀扬 (下)
第十八讲 经子通,读诸史
第十九讲 唐有虞,号二帝
第二十讲 夏有禹,商有汤
第二十一讲 汤伐夏,国号商
第二十二讲 周武王,始诛纣
第二十三讲 周辙东,王纲坠
第二十四讲 始春秋,终战国
第二十五讲 嬴秦氏,始兼并 (上)
第二十六讲 嬴秦氏,始兼并 (下)
第二十七讲 高祖兴,汉业建
第二十八讲 魏蜀吴,争汉鼎
第二十九讲 北元魏,分东西
第三十讲 迨至隋,一土宇
第三十一讲 唐高祖,起义师
第三十二讲 二十传,三百载
第三十三讲 梁唐晋,及汉周 (上)
第三十四讲 梁唐晋,及汉周 (下)
第三十五讲 炎宋兴,受周禅
第三十六讲 至元兴,金绪歇
第三十七讲 明太祖,久亲师
第三十八讲 传建文,方四祀
第三十九讲 迨崇祯,煤山逝
第四十讲 昔仲尼,师项橐
第四十一讲 头悬梁,锥刺股
第四十二讲 苏老泉,二十七
第四十三讲 谢道韫,能咏吟
《三字经》全文(注音)
编辑手记 心中自识《三字经》

内容摘要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钱文忠的业务基础和其他能力是异常突出的。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中国古籍掌握运用的能力。《钱文忠品三字经》共分四十三讲,紧紧围绕流传七百余年的《三字经》,旁征博引,以百余则短小精干的故事,生动鲜活地品读了修身齐家、治学育人、为人处世等基本理念和规范,充分融入了儒家思想中关于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的精髓。作者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借鉴古人、融会历史、贯通现代,对当下的家庭教育、人才培养、人际交往、社会治理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之道,成为人们的宝贵镜鉴。

精彩内容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传统中国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传统中国通用的儿童启蒙教材。而在与《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为什么这样一本小书被历代人们奉为经典?钱文忠先生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解读这部传统启蒙经典?在看似简单易懂的字句背后都包含着什么样的深意?而这对于今天的人们,《三字经》又有着什么样的启发意义呢?每到开学的时候,我们都会看见很多可爱的孩子,背着一个很大的沉甸甸的书包,里边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课本,课本分门别类,语文、数学、外语,印制精美,由国家教育部门统一编纂,统一发放。这是现代的孩子。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在传统中国,孩子们用什么东西来做教科书呢?用什么样的教科书来启蒙呢?当然毫无疑问是有的,只不过,当时没有一种政府统一安排的启蒙教科书!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大量这样的教科书,比如说《仓颉篇》《凡将篇》《急就篇》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非常整齐的语句,比如四个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比较容易记诵,这样来教孩子们识字,来传达一些最基本的道理。但是这些书,像刚才我讲的这几部,都没有能够留用到今天。在今天,有些人即使成了大学教授,花费一生的时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