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掌故(典藏本)
  • 重庆掌故(典藏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重庆掌故(典藏本)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05.18 5.3折 199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章创生//范时勇//冯建华|责编:连果//曾祥志

出版社重庆

ISBN9787229157548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99元

货号31329492

上书时间2024-05-26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温暖的城市记忆

 

 

 

重庆,一座古老而年轻、迷人又魔幻、美妙且独特的城市。

 

很古很古的时候,大约210万年前,长江三峡“混沌初开”之时。三峡,还远没有现在这么陡峭深切和峰峦林立,平缓的地势、温润的气候,很是适宜生物栖息。中国大地上发现的古老的人种——巫山人,就曾在三峡这方热土上生生不息。他们,是除非洲之外,目前世界上发现的第二古老的智人物种。

 

话说上世纪70年代中期,村民们在巫山县庙宇镇一个叫龙骨坡的地方,挖出了好多可以作中药材卖钱的龙骨,一时间轰动川渝鄂三地。中国科学院闻讯后,人类学家黄万波一行紧急赶赴龙骨坡,经过数年的仔细发掘后,发现了“巫山老母”和“巫山少女”的牙齿化石,以及许多动物化石,这充分说明200万年前的长江三峡地区是适宜古人类生存繁衍的沃土。这一重大发现,或许将会改写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的假说。

 

老早老早的时候,距今2.4万年前,代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铜梁文化兴盛于巴山蜀地鄂西,以今日的铜梁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扩展,东至鄂西,西抵川中,南北延伸,创造了中国西南地区灿烂的旧石器文明。

 

铜梁文化的发现,也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下呈现给世人。文化大革命后期,全国农业学大寨,铜梁为解决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而修建西郭水库,在开挖坝基时发现了层层叠叠的、古人们制造的原始石器和动物化石,很快就惊动了重庆市博物馆,水库停工,专家奔赴现场,中科院古人类学专家贾兰坡也专程来到铜梁。这些新鲜出土的石器,是古代人类的生产工具,用来狩猎、剥皮、切取猎物。

 

许多时候,历史如烟云过眼,飘散得无影无踪。

 

今天,我们在重庆地盘上发现的巫山智人和铜梁文化所代表的远古人类,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他们在生存竞争与气候地貌变迁中灭绝了?抑或进化为今日的人种、血脉留传了下来?我们都不得而知。只留下了足以证明他们曾经存在过的遗址、遗物、石器,让今天的人们去思物凭吊。

 

 

 

上古时代,巴人是巴地的主人。

 

今天的重庆是巴地的核心及主要部分。相传巴人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古羌氐人的后裔,他们从生存环境严酷的青藏之地向东迁徙至秦岭,沿汉水南下鄂西,再逆行长江抵达重庆及川北、川南。巴地兴盛时期大致在东周春秋,地域覆盖宽阔,东起今日鄂西的宜昌、恩施,南至湘西、黔北一带,西到川南的泸州、宜宾,北达陕西的汉中、安康。那时候,巴地比蜀地大好几倍。

 

说到巴人,百分之百绕不开灵山十巫与巫文化。灵山,相传就是今天巫溪的宝源山。巫文化,由明人世、懂医术、晓天地、通鬼神的灵山十巫创造。他们擅长操蛇,左手持青蛇,右手持赤蛇,玩弄于掌上;他们是上古时期的智者,上达天廷,下接人间,既做帝王的国师,又是百姓的导师,是天地之间的使者。“巫”字就形象地表现了上知天、下知地的能人身份。

 

廪君,大名巴务相,称得上是巴人的位顶天立地的大统领。相传,他的祖上是灵山十巫的老三巫盼(巫载国主)。廪君颇有志向,率领族人走出巫峡至宜昌的清江安营扎寨。他凭借智勇双全的才能,统一了巴人五族。他仙逝后化作白虎,巴人崇敬他,将白虎作为族人的图腾,以兹怀念他。

 

巴人立国很早,早可上溯至夏初,延续至商纣,周武王册封为巴子国,战国中期被秦所灭。巴国在夏商两朝时期,是一介方国,巴国与夏王关系不错,类似兄弟伙;巴国和商王就不太对付了,商王武丁和妇好曾率兵攻打巴国。武王伐纣,巴人积极响应,出精锐三千,冲锋陷阵于牧野之战,以前歌后舞战法大败纣王;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册封天下诸侯,巴王得赐子爵,受封巴子国(巴国),建立都邑于重庆江北嘴(今大剧院一带)。

 

战国中后期,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出兵苴蜀巴三地,借助金牛道,跨过秦巴山地,一举荡平两国一地,苴地、蜀国、巴国就此消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进而开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征程。

 

如果不算周武王分封巴国建都江北嘴(因暂无遗址与详实文字可考),古代重庆有四次建城史,分别为秦国张仪首筑江州城、蜀国李严二筑江州城、南宋彭大雅三筑重庆城、明初戴鼎四筑重庆城。明朝洪武年间的重庆城,借势造城,气势恢宏,设有一十七门,九开八闭,暗合阴阳五行,一直维持到民国初年。

 

重庆,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其实,今天的巴蜀大地及周边地域的子民,大多数都是移民的后裔。自秦灭巴蜀开始,至新中国三线建设截止,重庆经历了八次大移民,其中四次大移民的影响极大,分别是秦国花费百年移民巴蜀、清初的“湖广填四川”,以及抗战时期、三线建设的两次大移民。这八次大移民是人种、文化、风俗、语言……的大融合,塑造了今天的重庆人。

 

重庆的美食,比如江湖菜;重庆的语言,比如言子;重庆人的性格,比如耿直……都是移民与巴人融合后,再与重庆的山川雨雾、人文风情融合的表现形式之一二三。

 

人们常说,重庆是新中国年轻的直辖市,这是相对于京津沪而言。其实也可以说重庆是年长的直辖市,为何呢?因为在抗战时期,战时首都重庆就是直辖市;新中国初期,西南重镇重庆也是直辖市;1997年是重庆第三次成为直辖市。

 

 

 

重庆,一座好耍的城市!

 

客官,好耍不好耍,来了才晓得。

 

土著,好耍不好耍,走趭了才明白。

 

重庆好耍的地方太多了,捡主要的说,表现在三个方面:美食好吃,天底下正宗的火锅在重庆,重庆的江湖菜是天下一绝,好多成都省的朋友周末专门坐高铁来吃,当天一个来回。美女打望,无论天晴下雨,伫立于街头路口或安坐于茶馆酒吧,静静地打望美女,同时被美女打望,这是重庆才有的双向打望,太容易产生念想了。美景远眺,山城夜景十分魔幻,山水城交织重叠成一幅立体美景,要站在山尖尖上看,大三峡小三峡要坐船体验,解放碑的地下环道不能错过……太多了,掰起指拇都数不过来了。

 

其实呀,要我说,好耍的是重庆人。

 

值得细细品味的是重庆人的好客之风、耿直之情、乐观之魂、刚毅之神,绝不拉稀摆带。

 

好客与耿直,乐观与刚毅,是巴人的风骨,是移民们的风范,是山水的精神。重庆的大山大江大雾纵横交错、起起伏伏、飘飘荡荡,让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们必须团结一心、齐力共事、相互接济,方能战胜大自然的山水之势,创下一片生存的空间。无论是上山取石,还是划船渡江,都要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否则,不管你多么能干,凭一己一户之力是无法与大自然抗争的,当然也是无法生存的。

 

 

 

《重庆掌故》之普及本与典藏本,就是为了表现和传承重庆这座“温暖的城市记忆”的历史文化与原生态风貌。普及本的特点是简明,精炼故事,阅读快捷;典藏本的优势是弘大,纵贯二百余万年,横盖九卷几百个故事,可以珍藏。

 

典藏本历时五年编撰,终于完成。其间,得到诸多友人的鼎力支持,江碧波先生贡献了她的灵山十巫画作,厉华先生奉出了他珍藏的老照片,等等,尚有几位未曾谋面的朋友,书中引用了您的一些图片,在此一并表达衷心的感谢!亦致以诚挚的敬意!

 

由于考虑读者阅读的流畅和版面的紧凑,在排版时,对照片作者或拥有者的署名采用了简略的方式,或暂未署名,凡此情形,乞望鉴谅!未曾谋面的朋友,希冀您拨冗来函电,将奉书一册以致由衷的谢意!

 

典藏本以故事表现大重庆的掌故(相对于直辖前的小重庆),目的很单纯,以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形式,表现和传承重庆的历史、文化、风貌、往事、美食,让重庆人、外地人、境外人可以爱不释手地阅读。若能达成这一目的,编撰人的心意足矣。

 

故尔,希望您能喜欢她!

 

是为序



 
 
 
 

商品简介

《重庆掌故(典藏本)》,从巴地历史演进的广度和深度,全景图展现重庆直辖后的大重庆之前世今生,内容超丰富,可读性极强,涵盖“巴源流长、璀璨星空、巴山夜语、大案奇录、雾罩山水、巴风民俗、美食江湖、重庆言子、过客打望”共九卷。全书以讲故事、摆龙门阵的方式,述说重庆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神话传说、风云人物、民俗风物、俚语言子、美食特色、俊秀山川,等等。

 

《重庆掌故》精巧地将史实、传说、人物、美食、山水、言子等与故事糅合为一体,每个故事都娓娓动听且极具可读性,比如:很难用故事表达的川菜美食“回锅肉”、重庆言子“巴倒烫”等等极为生动有趣。此外,城市掌故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也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创新,摒弃了传统掌故引经据典、史实陈列的叙述方式,更为市民百姓所喜闻乐见。



作者简介
章创生,教授、知名教育家、文化学者,著有《重庆掌故》《重庆历史与文化丛书》等。
范时勇,文化学者,著有《重庆掌故》《重庆历史与文化丛书》等。
冯建华,资深出版人,策划出版《重庆掌故》《科学可以这样看丛书》《红岩卡通故事丛书》等。

目录
一卷  巴源流长
(巴者,龙蛇,吞象也。)
二卷  璀璨星空
(巴人,俊杰,璀璨也。)
三卷  巴山夜语
(巴事,夜话,神吹也。)
四卷  大案奇录
(巴案,传奇,人间也。)
五卷  雾罩山水
(巴山,字水,雾罩也。)
六卷  巴风民俗
(巴戏,鬼吼,闹热也。)
七卷  美食江湖
(巴菜,好吃,美食也。)
八卷  重庆言子
(巴语,妙趣,言子也。)
九卷  过客打望
(巴客,好耍,打望也。)

内容摘要
《重庆掌故(典藏本)》,从巴地历史演进的广度和深度,全景图展现重庆直辖后的大重庆之前世今生,内容超丰富,可读性极强,涵盖“巴源流长、璀璨星空、巴山夜语、大案奇录、雾罩山水、巴风民俗、美食江湖、重庆言子、过客打望”共九卷。全书以讲故事、摆龙门阵的方式,述说重庆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神话传说、风云人物、民俗风物、俚语言子、美食特色、俊秀山川,等等。
《重庆掌故》精巧地将史实、传说、人物、美食、山水、言子等与故事糅合为一体,每个故事都娓娓动听且极具可读性,比如:很难用故事表达的川菜美食“回锅肉”、重庆言子“巴倒烫”等等极为生动有趣。此外,城市掌故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也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创新,摒弃了传统掌故引经据典、史实陈列的叙述方式,更为市民百姓所喜闻乐见。

精彩内容
 话说20世纪70年代,在四川下川东(今重庆万州及三峡一带)、鄂西的中药铺里,突然间冒出了大量非常难得的中药材——龙骨。
何谓龙骨?说白了就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中医认为它具有镇惊安神、敛汗固精等功效。因龙骨稀有难寻,所以特别珍贵。这次市面上出现的龙骨与一般龙骨显著不同的是,它们的个头特别大,一些类似动物腿骨的化石竟然有脸盆那么粗,还有一些类似动物牙齿的化石有成年人的鞋底那么大。在中药铺里,这些龙骨化石被分割成小碎块或者被磨成粉末,配进医生开
给病人的药方里,然后消弭于无形。这些龙骨从何而来?究竟是些什么动物的化石?
龙骨的出现,立即引起了相关方面的高度注意,派出各路人马走乡串户、
明察暗访、追根溯源,终于将目标源头锁定在四川巫山县(今重庆巫山县)庙宇镇一个叫大庙龙坪村的地方。
原来一位村民在龙坪村西南坡海拔830米的山坡上,挖地时偶然发现了龙骨,询问长期下乡收购中药材的药商,得知可以卖几毛钱一斤,便开始采挖卖钱。不久后,村里人都知道了这个“发财之道”,于是全村的男女老少齐出动,大量龙骨流向周边的中药材市场。
各级政府闻讯龙骨源头后及时阻止了村民乱挖滥采的行为,将发现龙骨的地方命名为“龙骨坡”加以保护,等待科学家前来发掘研究。
1985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重庆市自然博物馆、
万县市博物馆和巫山县文管所组成的长江三峡科学考察队来到龙骨坡,对遗址进行第一阶段的全面发掘,带队的是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黄万波,他是“蓝田人”与“和县人”的发现者,在古人类研究领域造诣深厚,十分了得。
在龙骨坡发掘现场,每天吃饭的时候,黄万波都要和负责清除泥土的工人父流。返天中午,一个工人递给他两颗很不起眼的化石,黄万波接过一看,顿时日艮睛发亮,兴奋不已,因为他立马判断出,这是早期人类的一颗上内侧门牙化石和一段下颌骨化石,牙床上还带有两颗臼齿,它们分别属于生活在200万年前巫山龙骨坡洞穴里的两位女性。下颌骨化石的主人是一名年近40岁的女性,后来被称为“巫山老母”;上门牙化石则是一名10岁左右的小女孩留下的,后被称为“巫山少女”。
1986年秋天,在发现人类化石的附近,又获得一
颗直立人的上门齿化石和几件经过人为加工过的石制品。经研究,这里发现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直立人巫山亚种”,简称“巫山人”,其生存的年代应该在204万年前。
巫山人的发现,填补了中国早期人类化石的空白,将人类起源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同时动摇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学说,也证实了人类不是单一起源的论点,对于人类起源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
的科学价值,在世界学术界、考古界掀起了一场有关人类起源的大讨论。
1997年,黄万波带领科考队再次来到龙骨坡遗址
,进行了第二阶段的发掘,在第五至第七水平层上发现了20余件以石灰岩为原料打制的大型石制品,其中有的石器制作得很精致,有的石片打制得很典型。这些发现使得巫山人及其文化在国内外得到公认。
2003—2006年,黄万波带领中法联合科考队对巫山龙骨坡古人类文化遗址
进行了第三阶段的清理考察,彻底弄清楚了龙骨坡遗址的地质文化分层。专家们将龙骨坡遗址分为三大地质文化层,由上到下的第一层为角砾层,厚度约为8米;第二层为橘黄色细角砾层,厚度约为12米;第三层为黏土层。古人类、古动物化石及旧石器主要分布在第二层,有23个不同时代的居住面。经测定,第二层最上面的化石年代为180万年,最下面的为200万年,文化层跨度为20多万年,这意味着巫山人在龙骨坡生活了20万年的时间。至于巫山人后来为何消失、到何处去了?这至今还是一个谜。
通过三个阶段20余年的发掘,龙骨坡遗址出土了120种动物化石,包括步氏巨猿、中国乳齿象、先东方剑齿象、剑齿虎、双角犀、小种大熊猫等116种哺乳动物化石。同时出土了大量人工石制品,这些人工石制品代表了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混沌初开时的石器工业,学者把这些远古文化遗存命名为“龙骨坡文化”。
2015年2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魏光飚博士,向媒体披露了他发表在全球著名学术期刊《国际第四纪》上的论文内容,他的研究成果确认了龙骨坡遗址中含“巫山人”化石地层的地质时代为距今214万年前,比之前204万年的结论提前了10万年。
P2-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