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8.61 3.7折 4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金贵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ISBN9787517603719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3755070

上书时间2024-05-2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黄金贵、黄鸿初著的《古代文化常识》是一部语言漫谈作品集。集子中的每一篇,谈的都是词语,而它们又都和古代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关。书中把这些和所谈词语相关联的事物,大致分成了服饰、饮食、居处、交通和其他,其他中涉及农业、商业和军事等。本书通过讲解这些词语的词义演变,特别是词语本来所指称的事物,来揭示古代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包含营养的知识餐点。

作者简介
黄金贵,语言学教授,男,1939年生于上海,1961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现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区(原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中文系古汉语古文献教研室主任,兼任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古代汉语的教学,曾参加《辞海》(新版)、《汉语大词典》的编写工作。

目录
服饰
  1.布衣蔬食
  2.毯·氍毹
  3.毡·穹庐
  4.帛·缯
  5.乌纱帽之“纱”
  6.早期的丝纱“绡”“縠”
  7.丝纱中的“罗”
  8.早期麻纺“緂”“辟”
  9.“辟纑”之“纑”
  10.“绩”本是纺麻通称
  11.功绩
  12.纴·织纴
  13.梱·杼·梭
  14.说“帽”——我国最早的头衣
  15.“冠”不是帽
  16.“兵弁”之“弁”
  17.巾·帻
  18.盔·兜鍪·胄
  19.髻·鬟
  20.加冕·冕
  21.冠冕堂皇
  22.联袂
  23.“祛”是袖头
  24.衷心
  25.“亵”的本义
  26.内衣“衵”“襗”
  27.汉代的“裈”
  28.筚路蓝缕
  29.护身的“甲”
  30.护身的“铠”
  31.膏粱·纨绔
  32.敝屣·脱屣
  33.屣·屣履·倒屣
  34.鞋子“屦”
  35.鞋子“履”
  36.履舄交错
  37.有筒的鞋“靴”
  38.拖鞋“靸”“屐”
  39.草鞋“屝”“屩”
  40.蓑笠
  41.繖·伞·簦
  42.盖被“被”“衾”
饮食
  43.餐·食
  44.三食·三餐
  45.“粮”“粻”
  46.“餱”“精”“糗”
  47.干食“腊”
  48.干食“脩”“脯”
  49.米·粒
  50.粗米——“粝”“蔬食”
  51.精米——“糈”“粺”
  52.粢盛·粢食
  53.粥·馇·酏·糜
  54.菜肴
  55.菹·醢·菹醢
  56.话“羹”
  57.唐宋的“羹汤”还是羹
  58.“汤”何时有了菜汤义
  59.蔬·菜·菜色
  60.“素食”有六义
  61.“钓饵”之“饵”
  62.膳食
  63.筵席
  64.“酒”——我国最早的酒
  65.玄酒
  66.商代名酒“鬯”和“醴”
  67.纯酒“醇”和“醪”·
  68.金文何以称“钟鼎文”?
  69.彝·敦
  70.砧有多名
  71.蒸锅“甑”
  72.蒸食器“甗”
  73.三足炊锅种种
  74.无足炊锅种种
  75.篮·簋·簠簋·瑚琏
  76.笾豆
  77.杯水车薪·杯
  78.爵·觚·觯·角·斝·觥
  79.箪食壶浆
  80.酒杯“榼”“卮”
  81.勺·斟酌
  82.滥觞
  83.帜——酒的王国酒旗多
  84.饭店
居处
  85.城·郭
  8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87.衢·通衢
  88.街巷
  89.阊·里·坊
  90.墙垣种种
  91.柱石
  92.每况愈下·甓
  93.屋瓦
  94.一抔土
  95.砖·瓴甓·瓴甋
  96.“屏”——其名其物
  97.罘罳·阙
  98.房屋
  99.墙壁
  100.举一反三
  101.殿堂
  102.说“宫”
  103.阼·践阼
  104.“除”的本义
  105.陛下
  106.升堂人室
  107.运筹帷幄
  108.帐幕
  109.垂帘听政·帘
  110.门·户
  111.“专门”为什么用“门”?
  112.闭·关·扃
  113.囱·窗牖
  114.斗拱
  115.“斗、拱、昂”的别称
  116.椽笔
  117.椽名种种
  118.栋梁
  119.栋名种种
  120.美妙的“廊”
  121.廊的亲密伙伴“庑”
  122.屏风
  123.几案
  124.床·枰·榻
  125.燧人氏·木燧·阳燧
  126.烛·蜡烛·蜡炬
  127.燎·庭燎
  128.说“楼”
  129.谈“阁”
  130.府第
  131.话“宅”
  132.今日“馆”之诸义何来?
  133.“邸”为什么不用于普通人?
  134.茅茨·苫
  135.坟墓
  136.坟墓的别称
  137.君主帝王坟墓的专称
  138.奴隶主君王园林“囿”
  139.封建帝王园林“苑”
  140.私家和公共园林“园”
交通
  141.邮亭
  142.传·驲·置·驿
  143.车轮诸名
  144.毂·错毂·毂击·毂下
  145.“管辖”之“辖”
  146.车轴饰物诸名
  147.车厢“舆”
  148.车篷诸名
  149.说“驾”
  150.驾车的马
  151.缰·辔
  152.绊马绳——“绊”“絷”
  153.辎重·辎耕
  154.“倾盖如故”·轺
  155.輶轩·轩轾
  156.古“港”非今“港”
  157.波·浪·涛
  158.问津·浦
  159.筏子诸名
  160.俞·舟·船
  161.慈航·余杭·航船
  162.橹和桨
  163.内河大船种种
  164.小船种种
  165.百舸争流
  166.战船种种
  167.大型战船种种
其他
  168.邦·国
  169.“中”的本义究竟是什么?
  170.“表”的本义
  171.“表(錶)”也是皮衣上的毛
  172.朝·晨·旦·夙
  173.暮时诸名
  174.土壤
  175.土·地·田
  176.上古的“沟”
  177.堤防·防
  178.钱塘·塘
  179.郑国渠
  180.禾·稼
  181.雌雄
  182.牝鸡司晨·牝·牡
  183.白蚁及其异名
  184.“土”是原始陶器
  185.瓦·弄瓦·楯瓦
  186.陶·匋·窑
  187.说“瓷”
  188.贝·币
  189.百货·通货
  190.说“资”
  191.说“壕”
  192.壁垒
  193.旗鼓相当
  194.烽·烽火·烽烟
  195.箭头诸名
  196.天堑
  197.名列前茅
  198.城·障·坞
  199.谈“堡”
  200.谈“城堡”
  201.“病”本不是病
  202.此“疾病”非疾病
  203.口吃·謇
  204.谈“盲”
  205.盲·瞎
  206.“眇”不是一目瞎
  207.蹇·謇
  208.蹙·盘散
  209.皇帝的性——“幸”
  210.野合
  211.志·方志
  212.管窥蠡测
  213.绳·索
  214.囊·橐
  215.赏·赐
  216.旌表
  217.绞·缢·经
  218.茅卜·琼茅·白茅·包茅
  219.斋戒·斋
语词
  220.贿·赂·贿赂
  221.唯·诺·唯唯·诺诺
  222.美·好
  223.造·诣·造诣
  224.觇标·侦
  225.报·酬·报答·酬答
  226.赞助
  227.犒劳
  228.慰劳·慰问
  229.过·过从·过礼·过往·过访
  230.访问·拜访
  231.羡·慕
  232.希·望
  233.冀·觊觎
  234.微小·微妙·微行
  235.妒·忌·嫉·妒忌·妒嫉
  236.存·存问·存孤
  237.请问
  238.伺机
  239.《论语》
  240.“记”的本义
  241.纪·记
  242.识·志(誌)  98.房屋
  99.墙壁
  100.举一反三
  101.殿堂
  102.说“宫”
  103.阼·践阼
  104.“除”的本义
  105.陛下
  106.升堂人室
  107.运筹帷幄
  108.帐幕
  109.垂帘听政·帘
  110.门·户
  111.“专门”为什么用“门”?
  112.闭·关·扃
  113.囱·窗牖
  114.斗拱
  115.“斗、拱、昂”的别称
  116.椽笔
  117.椽名种种
  118.栋梁
  119.栋名种种
  120.美妙的“廊”
  121.廊的亲密伙伴“庑”
  122.屏风
  123.几案
  124.床·枰·榻
  125.燧人氏·木燧·阳燧
  126.烛·蜡烛·蜡炬
  127.燎·庭燎
  128.说“楼”
  129.谈“阁”
  130.府第
  131.话“宅”
  132.今日“馆”之诸义何来?
  133.“邸”为什么不用于普通人?
  134.茅茨·苫
  135.坟墓
  136.坟墓的别称
  137.君主帝王坟墓的专称
  138.奴隶主君王园林“囿”
  139.封建帝王园林“苑”
  140.私家和公共园林“园”
交通
  141.邮亭
  142.传·驲·置·驿
  143.车轮诸名
  144.毂·错毂·毂击·毂下
  145.“管辖”之“辖”
  146.车轴饰物诸名
  147.车厢“舆”
  148.车篷诸名
  149.说“驾”
  150.驾车的马
  151.缰·辔
  152.绊马绳——“绊”“絷”
  153.辎重·辎耕
  154.“倾盖如故”·轺
  155.輶轩·轩轾
  156.古“港”非今“港”
  157.波·浪·涛
  158.问津·浦
  159.筏子诸名
  160.俞·舟·船
  161.慈航·余杭·航船
  162.橹和桨
  163.内河大船种种
  164.小船种种
  165.百舸争流
  166.战船种种
  167.大型战船种种
其他
  168.邦·国
  169.“中”的本义究竟是什么?
  170.“表”的本义
  171.“表(錶)”也是皮衣上的毛
  172.朝·晨·旦·夙
  173.暮时诸名
  174.土壤
  175.土·地·田
  176.上古的“沟”
  177.堤防·防
  178.钱塘·塘
  179.郑国渠
  180.禾·稼
  181.雌雄
  182.牝鸡司晨·牝·牡
  183.白蚁及其异名
  184.“土”是原始陶器
  185.瓦·弄瓦·楯瓦
  186.陶·匋·窑
  187.说“瓷”
  188.贝·币
  189.百货·通货
  190.说“资”
  191.说“壕”
  192.壁垒
  193.旗鼓相当
  194.烽·烽火·烽烟
  195.箭头诸名
  196.天堑
  197.名列前茅
  198.城·障·坞
  199.谈“堡”
  200.谈“城堡”
  201.“病”本不是病
  202.此“疾病”非疾病
  203.口吃·謇
  204.谈“盲”
  205.盲·瞎
  206.“眇”不是一目瞎
  207.蹇·謇
  208.蹙·盘散
  209.皇帝的性——“幸”
  210.野合
  211.志·方志
  212.管窥蠡测
  213.绳·索
  214.囊·橐
  215.赏·赐
  216.旌表
  217.绞·缢·经
  218.茅卜·琼茅·白茅·包茅
  219.斋戒·斋
语词
  220.贿·赂·贿赂
  221.唯·诺·唯唯·诺诺
  222.美·好
  223.造·诣·造诣
  224.觇标·侦
  225.报·酬·报答·酬答
  226.赞助
  227.犒劳
  228.慰劳·慰问
  229.过·过从·过礼·过往·过访
  230.访问·拜访
  231.羡·慕
  232.希·望
  233.冀·觊觎
  234.微小·微妙·微行
  235.妒·忌·嫉·妒忌·妒嫉
  236.存·存问·存孤
  237.请问
  238.伺机
  239.《论语》
  240.“记”的本义
  241.纪·记
  242.识·志(誌)

内容摘要
黄金贵、黄鸿初著的《古代文化常识》是一部由词语谈古代文化常识的知识性读物,主要收录源自古代而现在仍然使用的常用词语,少数是古代汉语的常用词语,并进一步由这些文化类词语谈及古代的服饰、饮食、居处、交通等方面的文化常识,趣味盎然,引人入胜。

精彩内容
13.榈·杼·梭梭,梭子,织布牵引纬线(横线)的工具,两头尖,中间粗,形如枣核。在乡间老式织布机里,它是被织者左右手交替投行的。在纺织厂里,是用机械力飞速投射的。而在喷气织布机中,纬线是靠气流喷射的,梭子没有了。
梭子的存在状态就是运动,不仅工作时不息地左右运动,就是自身还不断变革,为了多给人间带来美丽、温暖。当它最后将寿终正寝,被送进历史博物馆,人们真的还依依不舍呢!
梭子的第一个先祖叫“梱(kun)”。“梱”与“棍”同声源,“榈”就是棍,原始梭子就是一段细短棍,亦即细短棒,绕上线缕,人手持着在经线织口中横穿。穿一次梭,就用扁平木刀打纬,即打紧刚穿的纬线;然后再投……这种梭实相当于后来嵌入梭子当中的线圈——纡。云南晋宁石寨山发掘的汉代贮贝器盖子上有一组兄弟民族妇女用原始织机织布的多尊塑像,她们使用原始踞织机,有的在整理经纱,有的在用木刀打纬,有的正在用梱投纬,形象地展示了原
始织布的过程。
梱这种古老的梭子,文献中也有所见。在刘向《列女传·鲁季敬姜传》中记有鲁季敬姜用织机各构件来比喻国家官吏的一段话。她说:“……持交而不失、出入而不绝者梱也。榈可以为大行人也。推而往、
引而来者综也。综可以为关内之师。”“大行人”,外交部长。这里的各种引喻当来源于战国前的材料。
状其“持交而不失,出入而不绝”,正是梱绕着纬线左右穿经的形象写照。正因为是梭子,故可引申为织义,字也作“綑”、“捆”等。《墨子·非乐上》:“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紝……綑布縿,此其分事也
。”《孟子·滕文公上》:“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赵岐注:“捆,犹叩椓也。织屦欲使坚,故叩椓之也。”这是说打纬,投纬动作可包括打纬,“捆屦、织席”即织屦织席。此节述农家许行追求原始生活的行迹,“捆”正是用梱而织。
绕着纬线的梱,在经线中间穿行时磕磕碰碰,功
效太低;但打纬的扁平木刀却往来顺滑,它在经口一
打,由梱牵人的纬线一下紧直了。人们试验:如果在打纬刀上刻出一条凹槽,将投纬的小木棒嵌进去……革命成功了,扁形、嵌入纬线棒的梭子出现了!它就是梭子的中祖“杼”。
《说文·木部》:“杼,机之持纬者。”字从木予声,予声有舒和义,“杼”是指能舒畅行纬的木质织具。它克服了原始梱梭的缺陷。江苏泗洪县曹庄出土汉画像石刻着《慈母投杼图》,图中有斜织机,机旁就有两头尖中间空的扁平状杼,杼中间空处即为放纡(绕纬线棒)的。此画表现母闻“曾参杀人”而投杼惊起的情景事。《战国策·秦策二》:“其母惧,投杼踰墙而走。”可见,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已有了投纬、打纬合一的梭子。《淮南子·汜论》:“……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成语“出自机杼”,就用这个新梭子。
不久,人们又感到了杼的缺点:合二而一,织速
慢、手费力。梭子又要革命了。人们想到了筘。筘是定幅工具,像一把大梳子,全幅的经线依次穿入梳齿。战国时,已使用脚踏提综斜织机。人们发现:如果一手投梭,一手推筘打纬,配合脚踏提综开口,织者四肢全得其所用,既快又省力。这就成了今天所见专司投纬的梭子。于是,投纬、打纬在新高度上又分家了。坐织者一手推筘,一脚一踏,上面综口一开,另一手投梭,推筘手一松,筘重重落下,就是打纬一次。手脚尽其用,但省力而效率高。
“梭”是俗字,又作“莎”,汉服虔《通俗文》说:“梭,织具也,所以行纬之莎。”(王祯《农书》卷二十一)莎鸡,一名梭鸡(据《尔雅翼》),故沙声、夋声可互通。“梭”应从杪声取义。《说文·木部》:“杪,木标末也。”故“梭”是木质、两端有尖锋的织具。后世,凡两端尖之物都以梭称。如:梭子蟹、梭枪、梭鱼。可见,梭子的最大特点是两头尖。这在形制上比扁平的杼更改进:这是最先进的梭,故延用后世至今。
从上引《通俗义》看,这种梭最迟到东汉已有了,但相当长时间,仍以“杼”称,因此“杼”也可指新式梭。《后汉书·列女传·河南乐羊子妻》:“复乃引刀趋机而言日:‘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都实指新式梭。也可指专司打纬的筘。
此“杼”的“札札”声,正是推筘打纬声。《木兰辞》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也是新式梭的推筘打纬声。南朝陈萧诠《赋得婀娜当轩织》诗:“新粒入机映春牖,弄杼鸣梭挑纤手。”下句正描写织妇纤手挑指推筘投梭的形象。
“梭”字到南北朝多起来,新式梭早已盛行了。
南朝陈徐陵《咏织妇》:“振蹑开交缕,停梭续断丝。”唐白居易《朱陈村》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P23-25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成语“出自机杼”,就用这个新梭子。
不久,人们又感到了杼的缺点:合二而一,织速
慢、手费力。梭子又要革命了。人们想到了筘。筘是定幅工具,像一把大梳子,全幅的经线依次穿入梳齿。战国时,已使用脚踏提综斜织机。人们发现:如果一手投梭,一手推筘打纬,配合脚踏提综开口,织者四肢全得其所用,既快又省力。这就成了今天所见专司投纬的梭子。于是,投纬、打纬在新高度上又分家了。坐织者一手推筘,一脚一踏,上面综口一开,另一手投梭,推筘手一松,筘重重落下,就是打纬一次。手脚尽其用,但省力而效率高。
“梭”是俗字,又作“莎”,汉服虔《通俗文》说:“梭,织具也,所以行纬之莎。”(王祯《农书》卷二十一)莎鸡,一名梭鸡(据《尔雅翼》),故沙声、夋声可互通。“梭”应从杪声取义。《说文·木部》:“杪,木标末也。”故“梭”是木质、两端有尖锋的织具。后世,凡两端尖之物都以梭称。如:梭子蟹、梭枪、梭鱼。可见,梭子的最大特点是两头尖。这在形制上比扁平的杼更改进:这是最先进的梭,故延用后世至今。
从上引《通俗义》看,这种梭最迟到东汉已有了,但相当长时间,仍以“杼”称,因此“杼”也可指新式梭。《后汉书·列女传·河南乐羊子妻》:“复乃引刀趋机而言日:‘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都实指新式梭。也可指专司打纬的筘。
此“杼”的“札札”声,正是推筘打纬声。《木兰辞》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也是新式梭的推筘打纬声。南朝陈萧诠《赋得婀娜当轩织》诗:“新粒入机映春牖,弄杼鸣梭挑纤手。”下句正描写织妇纤手挑指推筘投梭的形象。
“梭”字到南北朝多起来,新式梭早已盛行了。
南朝陈徐陵《咏织妇》:“振蹑开交缕,停梭续断丝。”唐白居易《朱陈村》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P23-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