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词话/中华经典藏书
  • 人间词话/中华经典藏书
  • 人间词话/中华经典藏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间词话/中华经典藏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43 0.9折 16 全新

库存1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彭玉平译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ISBN9787101115635

出版时间2015-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16元

货号30310947

上书时间2024-05-2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词以境界为最上)
二(有造境)
二(有有我之境)
四(无我之境)
五(自然中之物)
六(境非独谓景物也)
七(红杏枝头春意闹)
八(境界有大小)
九(严沧浪《诗话》)
一〇(太白纯以气象胜)
一一(张皋文谓飞卿之词)
一二(画屏金鹧鸪)
一三(南唐中主词)
一四(温飞卿之词)
一五(词至李后主)
一六(词人者)
一七(客观之诗人)
一八(尼采谓)
一九(冯正中词)
二〇(正中词)
二一(欧九《浣溪沙》词)
二二(梅舜俞《苏幕遮》词)
二三(人知和靖)
二四(《诗·蒹葭》一篇)
二五(我瞻四方)
二六(古今之成大事业)
二七(永叔)
二八(冯梦华)
二九(少游词境)
三〇(风雨如晦)
三一(昭明太子)
三二(词之雅郑)
三三(美成深远之致)
三四(词忌用替代字)
三五(沈伯时)
三六(美成《青玉案》词)
三七(东坡《水龙吟》)
三八(咏物之词)
三九(白石写景之作)
四〇(问隔与不隔之别)
四一(生年不满百)
四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
四三(南宋词人)
四四(东坡之词旷)
四五(读东坡、稼轩词)
四六(苏、辛词中之狂)
四七(稼轩中秋饮酒达旦)
四八(周介存谓)
四九(介存谓梦窗词之佳者)
五〇(梦窗之词)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中华经典藏书”书系之一种,是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最为人所重视的一部作品。本次我们约请专家重新搜集整理,共分四卷,收录通行本64则,未刊手稿62则,《盛京时报》本31则,辑佚30则。是目前收录《人间词话》最全、注释最为详尽、译文最为精当的版本,并配以深入浅出、切中肯綮的解说。图书版式疏朗大方,性灵文字适于怡情养性、提高审美品位。

精彩内容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译文】  境界是对词体最高的要求。有境界的词自然会整体上呈现出很高的格调,其中也自然会有很出色的句子。五代和北宋的词之所以在词史上具有崇高和无法替代的地位,原因也正在这里。
  【评析】  此则在手稿中原居第三十一则,王国维整理手稿择录发表时重新调整顺序,才将其列为第一则。“境界”是王国维最为驰名的词学范畴,在王国维的词学体系中具有核心意义。“境界”二字渊源甚早,而且在王国维之前用以评论诗文也颇多其例,清初刘体仁的《七颂堂词绎》和清末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更是以境界来评词。但在这些诗话词话著作中,境界的内涵是比较模糊的,而且没有成为其著述的理论核心,而王国维特别拈出“境界”二字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并持以进行批评实践,“境界”的理论内涵和价值才由此而真正得以充分彰显出来,这是王国维境界说备受称誉的重要原因所在。
  “最上”云云,可见其境界说悬格之高。这也说明王国维从本质上不是写一部词学普及或填词入门类的书,而是带着指引词学发展方向的意义在撰述。在王国维看来,境界内涵高格而外有名句,以名句彰显格调,才当得起“境界”二字。高格是作者人格与作品格调的结合,是从作品整体而言的,而名句则近乎“秀句”之意,但“名句”之“名”不仅表现在文采神妙上,更体现在对“高格”的精准表述上。这种“名句”意识其实是古代赋诗断章和摘句批评的一种观念延续。境界说应该是兼含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的。在词史发展中,王国维把五代与北宋时期作为境界说的最佳体现,所谓“独绝”包含着难以超越的意思,从王国维后来的论述来看,五代北宋词自然神妙的艺术才是他最为欣赏的,至于在新的时代之下,如何既保持五代北宋词的神妙艺术,又能结合时代特点和个人体会,增加宇宙人生之哲思,就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主要致力的方向了。王国维的境界说也正是他在对五代、北宋词的涵泳与领会中提炼出来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的“出处”特点,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王国维对词史发展的整体学术判断,其得失因此而显得十分明显。
  二(有造境)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译文】  境界可以分为造境与写境二类,这也是所谓理想派与写实派二派区分的依据所在。但这二类境界很难完全区分清楚。因为那些文学大家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造境,一定与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是相符合的;而他们所呈现出来的写境,也一定是在自然的基础上有所升华、加以抽象和想象的结果。
  【评析】  此则在手稿中原居第三十二则。王国维撰述词话初期似较随意,但从第三十一则开始论及“境界”,此后相连数则也承此而下,可见王国维此时关于境界说的理论已经较为自觉了。
  造境和写境对举,应以王国维为最早。但这对范畴都属于中国文论传统术语,如《莲子居词话》、《白雨斋词话》便多次使用“造境”一词,而“写境”的用法虽然很少见,但也显然是由“写生”、“写实”而来,并与“造境”相配,而衍成“写境”一词。理想与写实的概念则来自西方。王国维此前多年研读西方哲学美学著作,故拈其名词以论中国古典,也十分自然。王国维词论在表述上中西融合的特点在这一则表现得颇为充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