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镇西教育文集*爱心与教育
  • 李镇西教育文集*爱心与教育
  • 李镇西教育文集*爱心与教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李镇西教育文集*爱心与教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3.83 5.2折 46 全新

库存10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镇西|责编:章勤璐

出版社漓江

ISBN9787540790431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6元

货号31327860

上书时间2024-05-2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镇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市劳动模范。1977年考入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2月本科毕业。2003年6月获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成都盐道街外语学校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系“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镇小谷溪学校荣誉校长。
从教40年,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在语文素质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青春期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其经验已经成为可供广大一线教师学习、借鉴、研究的财富。在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做报告上千场,并多次应邀赴新加坡、马来西亚讲学。所著图书几十种,发行量近300万册。

目录
序言:我们为什么要办教育 / 001
引言:高扬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旗帜
   ——我的教育思想历程 / 004

手记一:爱心和童心——我和学生的感情故事 / 001
关于爱心和童心的随想 / 002
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 / 002
“是我们把您气病的” / 004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 006
学生们的“秘密行动” / 007
我这是在还债啊 / 010
附:学者周慧 / 012
生日的祝福 / 014
我给学生送生日礼物 / 014
为学生举办生日晚会 / 016
“祝李老师生日快乐” / 018
宁玮:祝你一路平安! / 023
每星期只吃一次肉 / 023
“阿姨,你吃鸡蛋吧” / 026
高考落榜…… / 028
宁玮,好人一生平安 / 030
附:宁玮近况——“无论什么,要做就做最好!” / 036
爱的升华 / 039
《爱的教育》与帮助伍建 / 039
爱的升华与教育的最高境界 / 042
爱心捐款与诚实品德 / 044
附:伍建三十年 / 046

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 / 051
教育呼唤民主、科学与个性! / 052
“后进学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 / 052
“后进学生”教育要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 / 053
“后进学生”教育要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 055
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 / 056
“后进学生”家庭方面的原因 / 056
“后进学生”学校方面的原因 / 057
“后进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 / 057
“后进学生”的教育方法 / 059
我和万同的故事 / 060
我当了一回“福尔摩斯” / 060
“新官”未能烧到“三把火” / 062
未曾料到的“知名度” / 064
他给自己找了个“帮助人” / 066
《烈火金钢》手抄本的诞生 / 069
“未娶媳妇就想不认娘” / 071
“我们才是你真正的哥儿们” / 074
我替万同回绝了一封“情书” / 076
再次作弊以后 / 078
语文考试得了76分 / 081
“纠察员”成了偷盗者 / 084
在集体目光的关注下 / 086
“我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帮助” / 087
国旗下的讲演者 / 088
烛光里的泪花 / 091
附:万同后来怎么样 / 093

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优秀学生”的培养 / 095
对“优生”培养的思考 / 096
“优生”特点的两兼性 / 096
“优生”教育不能只注重分数 / 097
培养“优生”六大方法 / 098
程桦:让思想飞翔 / 100
多才多艺的少年 / 100
班长的就职演说 / 103
作文大赛第一名 / 105
我大喝一声:“程桦!站起来!” / 107
超越自我,超越名人 / 110
附:程桦来信 / 111
王铜:男子汉的追求! / 114
第一天就被“请”到了校办公室 / 114
公然向集体挑衅 / 115
同学称他为“持不同政见者” / 116
“非常感谢李老师朋友般的理解” / 117
出现了“敏感”问题 / 120
“重塑形象” / 122
“铁腕”班长 / 125
三年高中的辉煌叹号 / 126
杨嵩:在顺境中不断战胜自我 / 128
附:杨嵩的礼物 / 137
黄金涛:日记中的心路历程 / 141

手记四:回答心灵的呼唤——青春期教育的尝试 / 151
负重的心灵向谁求救 / 152
“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 / 152
“难道我真的得了什么病吗” / 154
教师要优化学生的心理教育 / 157
心理教育的途径与形式 / 159
心理辅导通信选 / 165
我是不是变坏了 / 165
我怎样改变自己孤僻的性格 / 167
男女同学交往引起别人误解怎么办 / 168
什么样的自我是最美的 / 170
心灵,是这样打开的 / 171
细心呵护心灵的幼芽 / 173

手记五:沉重的思考——由一位女生自杀引发的德育剖析 / 179
她给教育者留下什么“遗产” / 180
品学兼优的她离去了 / 180
曾经是朵“小红花” / 181
孤独的思考者 / 183
心灵的自白 / 185
“纸船”破碎了 / 190
不仅仅是“宁小燕”的悲剧 / 193
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 / 195

手记六:生死两地书——和远方一群中学生的通信 / 203
杨守丰:一个普通而伟大的灵魂 / 204
“我希望自己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光明和幸福” / 204
“这是一本震撼我心灵的书” / 208
“我走过一条特殊的人生之路” / 211
“我觉得有必要告诉您一条不幸的消息” / 214
“她在别人心中树起了巍巍丰碑” / 218
“她有一颗与人为善的高尚心灵” / 224
“她应该被称作英雄” / 227
闻春晓:我的朋友,我的同志 / 230
“我为守丰拥有你这样的朋友而感到欣慰” / 230
“李老师,请原谅我对你文章的拙见” / 232
“我非常想得到你的帮助” / 236
冯珉娟:从少女到法官 / 238
“我很渴望您能理解并且帮助好您班里的女同学” / 238
“李老师,您是第一个知道我内心秘密的人” / 242
“李老师,非常感谢您给了我极大的帮助” / 246
“好羡慕您手下的每一个同学” / 251
“生命列车”继续前行 / 252

手记七:“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 / 255
关于“爱”的见面礼 / 256
教学生捕捉幸福 / 258
拨动心弦的《凤凰琴》 / 262
爱,意味着对人的尊重 / 269
感受父母如山的爱 / 271
手拉手,同在一片蓝天下 / 276
学会感动,学会感恩 / 282

附一:提高师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 289
附二:爱心创造奇迹——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 295
附三:读者感言 / 297

内容摘要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成千上万的读者——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感动流泪。很多教师读了本书后,深为震撼,开始自省,从此改变态度,因而改变了教育方法。
1999年,本书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传播,时至今日,因为广大教师的喜爱,《爱心与教育》已成为教育新经典。

精彩内容
“是我们把您气病的”?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出于爱孩子的天性,我几乎整天都和比我小不了多少的学生泡在一起,因此,学生们喜欢我,他们的家长也很感动。
我首先得到的关怀,是来自学生们的家长。
?汪斌同学的父亲来学校看我,见我单身宿舍除了一个书桌、一个书架和一张床,便是一个煤油炉子,他对我说:“李老师,您可要注意身体啊!要学会照顾自己,尤其是要加强营养。”他第二次来的时候,给我提来一筐鸡蛋,让我补补身子。可我怎么能收学生家长的东西呢?我推让了很久,但他硬要我收下,我只好收下了。
?这位家长走后,我老觉得不安,便想了个处理这一筐鸡蛋的办法。
?第二天课间操时,我用煤油炉子煮一个鸡蛋,然后,叫来汪斌,把热鸡蛋塞给他:“这是你爸爸托我给你煮的,快趁热吃了!”?于是,我开始每天都定时给汪斌煮一个鸡蛋,一直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后来,有老师知道了这件事,都说我“太爱学生了”,我却不好意思地说:“他是我表弟!”?是的,我没有把握我对学生的赤诚能够被所有人理解,相反,那时年轻幼稚的我生怕别人说我“假得很”……?1983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这年春天,我因劳累过度,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常常连续几夜不能入睡,最后,医生不得不决定让我住院治疗休养。
?我本不打算告诉学生,想悄悄离开学校,以免学生们感情受到震动。可临时代我做班主任的冯老师却在她上体育课时告诉了学生们,于是,在离校那天下午我为学生上最后一堂课的时候,教室里哭成了一片!
?放学后,许多学生又含泪来到我的宿舍,韩军、李松、张红霞等几个孩子天真地问我联系好医院没有,如果没有的话他们愿意帮我找“最好的医院”。
?一批学生走了,又一批学生来了,就像我永远不会再教他们似的。
?天色已晚,我的头也有些昏沉沉的,便准备回我母亲家了。可又来了几位女同学:许艳、毛利、黄慧萍、杨红、耿梅。
?她们一进屋,就“呜呜”地哭了起来,我一时真不知该怎么劝她们,但又不能让她们这么老哭下去,便用开玩笑的口吻对她们说:“谢谢你们来参加李老师的追悼会!”?但她们并没有被我逗笑,不过哭声渐渐小些了。
?过了很久,几位同学抽泣着说:“李老师,以前我们惹您生气了,做了对不起您的事。请您原谅!”?我说:“哪儿的话?你们从来没有对不起我,别哭了!你们都是非常非常可爱的孩子,是我最喜欢的学生!”?谁知听了我的这句话,她们竟又哭得厉害了:“呜呜……是我们把您……气病的……呜呜……”?于是,我装出真的很生气的样子,说:“你们怎么不听李老师的话呢?叫你们别哭,可你们老哭!这才是真对不起李老师!”?她们终于控制住了自己,只有许艳和黄慧萍还在抽抽搭搭的。
?我便给她们提希望,鼓励她们在我走后要听冯老师的话,要努力学习……?天已经完全黑了,我便劝她们:“你们该回去了,不然会让爸爸妈妈在家里等得着急!”?“李老师,让我们给您唱支歌吧!”许艳擦擦眼泪说道。
?另外几个女生也说:“对!李老师,让我们为您唱支歌吧!”?“好!”我同意了,“不过等等,我把录音机打开,把你们的歌声录下来。”?唱什么呢?她们讨论了好一会儿,决定唱“李老师最喜欢听的”《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于是,在我的口琴伴奏下,简陋狭小的房间里飘出了世界上最美的歌声:?  
?  我们欢乐的笑脸,?  比那春天的花朵还要鲜艳;?  我们清脆的歌声,?  比那百灵鸟还要婉转!
?  ……?  
?我在住院的整整一个月里,每天都在想念学生;学生们也随时在想念我,来看我的学生络绎不绝,使其他病友羡慕不已。一天早晨,我偷偷地从医院溜了出来,和冯老师一起带着学生去峨眉山玩了整整一天!虽然,晚上回病房时被护士长狠狠批评了一顿:“还是当老师的,这么不听话!”但那天晚上却是我住院以来睡得最好的一夜……?  于是,我经常在想:怎样才能报答学生对我的厚爱?
?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1987年8月31日,是高90级(1)班的新生进校第一天报到的日子。
?当天夜里,我刚上床准备入睡,忽听有人敲门。
?披衣开门一看,是上午报到时才认识的宁玮。
?她神情紧张而急促地对我说:“李老师,周慧病了!”?周慧?我脑子里闪出一张清秀但苍白的脸,忙问:“什么病?”?“不知道。她肚子疼得厉害。”? 我一看表:已近12点。但我没有犹豫,马上跟宁玮来到女生宿舍楼下,几个女生已把周慧扶了出来。
?看她弯着腰捂着肚子,显现出十分难受的样子,我决定立即送她到医院。但医院离学校非常远,现在公共汽车早已停开,只有用自行车送她去医院了。
?我估计她要住院,决定让宁玮和我一起去,以便照顾周慧方便些,但宁玮不会骑车。这时,与周慧同寝室的朱建英说她会骑车,要求一起去。我同意了。
?于是,我便用自行车载着周慧来到了医院。
?医生一检查,怀疑是阑尾炎,但又还没有到动手术的时候,需要住院观察。
?住院部在门诊部后面的山顶上,自行车根本没法上去,而此刻的周慧好像更加疼痛难忍了,小声地呻吟着,几乎走不动路了。
?怎么办?我一蹲,弯下腰,让朱建英把周慧扶在我的背上。周慧过意不去,想自己走,但我已憋足劲一步一步向山上走去了。
?开始还不觉得累,我一边走还一边说些话来安慰周慧。可越往上走,山坡越陡,我的腿有些发颤了,大口大口地喘粗气,说话也很吃力了。但这时,也许是疼得太厉害了,周慧在我背上又呻吟起来。于是,我便和她开玩笑以分散她的注意力:“周慧啊……你,好会……享受哟!……骑在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走在旁边的朱建英“咯咯”笑了起来,周慧却一言不发,依然趴在我背上,但呻吟声已几乎没有了。走了一段路,我又继续引用了臧克家纪念鲁迅的一句诗来逗周慧:“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走了大约十分钟,我们终于来到住院部。当天夜里,我就和朱建英在病房里守候着她。到后半夜,周慧昏沉沉地睡过去了,朱建英也趴在床沿打着盹,而我,却望着输液瓶里的点滴,一直到天明……?一周以后,在周慧出院那天,她在彭山农村的父亲赶来了。这位朴实的汉子给我提了一只肥母鸡来,流着泪硬要我收下:“李老师,您就是我女儿的亲生父亲啊!……”?后来,周慧考上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高中毕业前,她回忆起进高中第一天就生病住院的情景,写了一篇作文《在我生病的日子里》:?  
?  ……?李老师背着我慢慢走着,头埋得很低,腰也给压弯了;他不停地喘着粗气,可还和我开玩笑:“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却在心里默默地接着诗句念着:“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伍、建、你、好!”??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如果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是应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无私的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从教之初,我就把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作为学生必读的德育教材。我在班上立下规矩:凡是学生病休三天以上,班里必须派人去慰问,病休一周以上,班主任再忙也要亲自去看望。对于那些由于特殊原因,不能经常享受家庭温暖的同学,更应关心。
?教初84级(1)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姜茹、王琦、彭霞、杨虹几个女同学课间神情动作异常,好像总在密谋着什么。有一次上语文课,我正在讲课,突然发现一张纸条正在学生课桌下悄悄地传递着:由姜茹传给毛利,再经过许艳、文丽的手传给男生班长马庆,但马庆正要接的时候,我一步跨过去,将纸条截获了!我当场打开纸条一看:“这事一定要保密!千万不要让李老师知道!”?我大吃一惊:女同学给男同学传纸条就够让我担心的了,何况又是这样神秘的语言。我把这几位女生请到了办公室。
?“你们说实话,上课为什么传纸条?”我严肃地对她们说。
?她们都一言不发。
?我说:“那好,我请你们的家长来和我一起帮助你们!”?“李老师,我……”许艳刚说了一句,另外几个女生迅速给她悄悄摆手,于是她便把话吞了进去。
?其实,我心里已经明白,“传纸条”与我最初怀疑的“男女同学之间的敏感问题”并没联系,但现在我却故意以此来狠狠批评她们:“哼!男女同学上课传纸条,还说什么‘千万不要让李老师知道’!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怕我知道?你们这种年纪啊,思想就是容易变坏!”?这一句让她们急了:“不是,不是……”?姜茹嘀咕了一句:“我们真的不是要干坏事!”?“哦!是好事?”我故意装出不相信的样子,“那你们就说出来呀!说出来,也让李老师和你们一起做嘛!”?沉默了一会儿,她们终于吞吞吐吐道出了原委——?来自农村的伍建同学,家里最近遇到了严重的困难:父亲不幸病逝,拖了一大笔债,现在家里除了体弱的母亲,还有一个16岁的姐姐,责任田也缺人种……?前些时候,同学们偶然听说伍建流露出不想读书的念头,他对他的一个好朋友说:“现在,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应该回去种地!”同学们知道这件事后,都决定帮伍建一把,为他捐款,希望他留在我们班上继续学习。于是,这几天,大家便暗中想办法,并希望班长马庆来组织这次对伍建的捐助活动……?听了几位女生的诉说,我首先感到的是内疚:以前我只知道伍建学习成绩较差,却不知道他竟有这么大的困难!
?我又问他们:“这的确是件好事啊!为什么怕让我知道呢?”?她们说:“我们想自己做成功一件好事,让您高兴高兴。再说,您太忙了!”?我又给她们开玩笑了:“哼,这么好的事就把李老师给忘了,还说喜欢李老师呢!”?她们天真而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们开始商量起来……?伍建平时住校,周末才回到乡下家里。这个星期六下午的班会课前,我借口伍建回家路途太远(得步行30多里山路),便叫他提前离校了。然后,我和全班同学一起开了主题班会:“让伍建因为有我而感到温暖。”?在班会课上,马庆同学向大家讲述了伍建家的不幸之后,号召同学们向伍建神出援助的手,他在发言中说:“李老师最近刚为我们读完《爱的教育》,大家都很感动。同学们想想,资本主义国家的儿童都知道关心同情别人,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少年更应关心别人,富有同情心。”?班会的气氛极为热烈,大家一致决定为伍建下学期的学习费用捐款。很快地,讲台上便堆积了一座钞票的小山。经过清点,学生们和我共捐款37.76元钱!
?这笔钱在现在看来当然是微不足道的,但在80年代初,这几十元钱却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下学期伍建的学习费用只需8元钱,大家决定把其余的钱拿来为伍建购置生活用品。
?韩军同学说:“为伍建买一个闹钟吧!他家里没有钟,有一次星期一早晨他估计着时间从家里出发,走到学校时,大门都还没开,因为天都还没亮。”?张海波同学说:“还应该给他买一个开水瓶。他平时住校经常喝自来水。”?张春银同学说:“还应该为他买些学习用品。我看见他的钢笔都坏了,可他还在用。”?……?我提醒学生们:“除了生活上、经济上的帮助,伍建还需要什么帮助?”?周涛同学说:“伍建的数学比较差,从下周起,我帮助他的数学!”?王红川说:“我帮助他的英语!”?更多的学生纷纷举手:“我帮助他语文!”“我帮助他物理!”……?在这以后一直到放寒假的两个星期里,伍建的桌子上、抽屉里经常出现一些物品,老实的伍建每次都要拿来交给我:“李老师,不知谁把新钢笔丢在我桌上了。”“李老师,我在我的抽屉里拾到一个新笔记本。”“李老师,这文具盒不是我的,请您帮查一查是谁掉在我座位上了。”……?而我心里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又不好说明,只好含糊地说:“嗯,我在班上问问。你暂时先用着吧,等找到失主,你再还他。”?两周以后,学校放寒假了。在春节前的一个冬日高照的上午,我和马庆、吴蔚、姜茹、龚驰群、何静红、韩军、王红川一起,带着我们为伍建的捐款和许多生活用品,用了半天时间跋涉30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家所在的小山村。刚拐过一个山坳,我们就远远地看见他在地里劳动着。我们悄悄地一直走到他面前时,他仍在弯腰劳作,竟没有觉察。
?我们在田埂上站成一排,齐声大喊:“伍、建、你、好!”?他猛然抬起头,惊呆了的脸上泪水夺眶而出……?一晃15年过去了,当年的伍建和他的同学们也已长大成人。前不久,我意外地收到伍建的来信。他在信中提起那年春节前夕同学们给他的温暖时,我从字里行间仍可感受到他的激动之情。多少有些令我吃惊和欣慰的是,他在信中自豪地写道:“李老师,现在我也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