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书(西南联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梦书(西南联大)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12 3.4折 39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海男

出版社安徽文艺

ISBN9787539659466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3774346

上书时间2024-05-2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梦书(西南联大)》是海男教授继长诗集《穿越西南联大挽歌》后推出的又一力作。本书以真实的历史为框架,以抗战流亡、教育契机、青春热血、缅北之殇、离别永忆等重要的史料元素环环相扣,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是一部向世界说好中国故事的精品力作。

作者简介
海男,女,出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女性先锋作家代表人之一。
曾获1996年刘丽安诗歌奖;中国新时期十大女诗人殊荣奖;2005年《诗歌报》年度诗人奖;2008年《诗歌月刊》实力派诗人奖;2009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2014年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海男的跨文本写作《男人传》《女人传》《身体传》《爱情传》等;长篇小说代表作《花纹》《夜生活》《马帮城》《私生活》;散文集《空中花园》《屏风中的声音》《我的魔法之旅》《请男人干杯》等;诗歌集《唇色》《虚构的玫瑰》《是什么在背后》等。
现为云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目录
自序  一个人的追思录
Chpater 1 穿蓝花裙的逃亡夜
Chpater 2 来自蒙自的叙事
Chpater 3 赴国难或留守者
Chpater 4 长离别
Chpater 5 缅北之殇和归梦之路
Chpater 6 长相忆
尾声  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诞生梦境

内容摘要
 《梦书(西南联大)》是海男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收集了大量最新史料,以抗战时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和昆明的民俗风情为背景,以南渡队伍中一
位穿蓝花布裙的北京大学学生视角,用小说的形式、
散文诗的语言,史诗般地叙述了在这一重大人文历史背景下,勇于探索生命意义的学子们,与梅贻琦、冯友兰、陈寅格、闻一多等大师相遇在南迁之路上,面对战争给个人和国家带来的劫难,以投身战争的形式完成了他们对于生与死的实践与探索。
这部穿越战乱史的人文史诗,穿插了他们的爱怨、情泪,青春与爱国的激情,同时更细腻呈现出西南联大独特的人文风貌和精神追求。作品既有史料价值
,又具文学价值。

精彩内容
 时间已经很久了,当我的骨头开始衰朽不堪时,我又一次地回到了我身穿蓝花布裙逃亡的前夜。逃亡,是人生中最伟大而无常的艺术,也是用肉身与灵魂
相互搏斗的一场战役。而那一夜,逃亡是因为战争,当我们在一个寒冷之夜回到北京大学国语系女生宿舍时,就开始收拾行装。我将一只从中国北方的老家拎来的棕色皮箱打开,这只箱子是母亲的嫁妆,也是我上北京大学时她馈赠给我唯一的礼物,因为自父亲死于肺病以后,母亲就改嫁了。我拎着母亲给我的棕皮箱子来到了北大,再将它塞进床头边唯一的衣柜里。
半年时间刚过去,而我此刻却又匆忙将箱子打开,有限的箱子体积容不得我带走更多的东西。
时间已经很久了,我的老骨头已经开始咯咯作响,它剩下的几乎全部是回忆……回忆是人生的钥匙,只有它可以帮助我打开窗户、房门和箱子。那天夜里,我们撤离时,我攥紧了那只棕色皮箱,时辰已到,我的手心潮湿,心跳加剧,对于这条逃亡路,我们是迷茫的。尽管如此,出发之前,我仍然庄重而严肃地穿上了那条蓝花布裙,脚穿黑色布鞋,我跟上了学校逃亡的队伍,实际上我发现不仅我拎着箱子,几乎所
有的人都在慌乱中拎着一只箱子,这几乎成为我们的标志。
前夜,是一个人和一群人的序幕,是我的青春所
历经的战乱之初始。曾经,我手里拉着一只棕色皮箱从南方来到了帝国之城,在那个春天,我穿着蓝花布裙,曾穿行在帝国小巷深处密织如绸的燕语中,帝国之都浑厚深远,却已历经了无数战乱的洗礼。我们开
始了南渡,在南渡的队伍中有我们的校长,有我们的教授。在人群中,我看见了沈从文;在人群中,我看见了杨振声、梅贻琦;在人群中,我看见了叶公超、
周培源、朱光潜;在人群中,我看见了钱瑞升、张奚若、梁宗岱;在人群中,我看见了冯友兰、吴有训;在人群中,我看见了沈履、陈福田、潘光旦、赵世昌;在人群中,我看见了陈寅恪刚刚失去父亲后,悲郁
满怀的面孔。南渡的队伍已拉开序幕,无论炮火多么猛烈,我们已开始了南渡的传说,从那一天起,在前景迷茫的战乱中,我们开始了南渡之夜的教育和梦想中的流亡。
黑夜弥漫中我们逃离了北京城,只感觉到上了一
辆车,车厢里很拥挤,没有顶篷,没有缝隙,所有人的身体都是彼此依倚,要么背靠背,要么肩头挤着肩头,要么两肋互相挤压……逃亡就是从一辆快不起来的货车开始出发,我听见车下的轮子从布满冰凌的路面上滚过去时的声音,每次我抬起头来,面前的每张脸都是那样惊慌失措而又无望,我们无望地将所有身心依倚在这车上,再继续于无望中感受着异常缓慢的时间是怎样穿越着黑夜。后来,我便不停地打盹,我发现整车人都在打盹,这车轮轧着冰凌的缓慢的节奏,仿佛成了我们的催眠曲。数之不尽的小盹以后,也
就是头碰头的摇摆曲以后无数的黑夜过去了……我们终于来到了长沙。
对于我们的逃亡生活来说,目的地十分重要,它就像我们离开了北京大学以后投奔的一座居所。在车厢里摇晃了数日后,感觉几乎所有的欲望都消失了,现在,我只想洗脸。我一下车,就在寻找着水,哪怕是几滴雨也好啊,在我又期待又迷茫的时刻,黄昏中雨落下来了。这是秋天长沙上空飘来的雨,这是我所
渴望的一场细雨。我仰起头,细雨落到了面颊上,有几个女生看见我将面颊仰起,也同时仰起了面颊,在长沙,我们仰起头让细雨洗干净了流亡中的面颊。之后,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
“1937年10月25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学,11月1日正式上课。截至11月20日,全校有文、理、工、法商四个学院十七个系,教师148人(原北大55人,清华73人,南开20人),职员108人,学生1452人(包括借
读生以及招收的大一新生)。校本部和理、工、法三学院都设在长沙韭菜园圣经学校,文学院设于南岳圣经学校分校……11月1日,是长沙临时大学正式上课的日子(以后这个日子就成了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庆日),当天没有举行始业仪式。上午九点多,长沙上空突
然响起空袭警报……”自从用秋雨洗干净了面颊之后,我就觉得自己活下来了。逃亡之路上充满了惊悸的尖叫声,幸亏我们挤在一辆大货车上,在互相依倚的摇晃中相互获得了慰藉,而且货车不慢不快的速度阻隔了车轮之外的关于生存与死亡的问题。我们看上去都活过来了。自从逃亡之夜开始,我似乎就开始深究两件事:第一,此生我开始第一次逃亡,这是一件生命攸关的问题,因为滞留就面临着死亡。所有人都必须走,不走是不可能的,走是为了保存生命,拥有了生命就拥有了一切。第二,此次逃亡,一是为了生存,二是为了完成学业,因为只有在逃亡之路上才可能抵达接受教育的梦想。对于我来说,接受教育并完成全部学业就是我青春期的梦想。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