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故事
  • 敦煌故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敦煌故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6.66 6.0折 7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焯芬,李美贤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61984

出版时间2023-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31832081

上书时间2024-05-2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焯芬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香港大学副校长、土木工程系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现为香港珠海学院校长,兼任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理事会主席、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敦煌研究院佛学研究中心主任等。
李美贤女士敦煌研究院特别研究员,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理事,饶宗颐文化馆荣誉顾问,香港敦煌之友副主席,香港博物馆专家顾问。

目录
敦煌为何有石窟
弥勒菩萨在敦煌(一)
弥勒菩萨在敦煌(二)
数字敦煌
图说五台山
禅悦在敦煌
飞天在敦煌
法华经变(一):二佛并坐
法华经变(二):寓言小故事
法华经变(三):观音信仰
净土经变(一):净土信仰之起源及经典
净土经变(二):阿弥陀经
净土经变(三):无量寿经
净土经变(四):观无量寿经
弥勒经变
弥勒大佛
金刚经变
维摩经变
药师经变
华严经变
涅槃经变
报恩经变(一)
报恩经变(二)
梵网经变
阿含经故事画
楞伽经变
敦煌密教图像(一):汉密源流
敦煌密教图像(二):汉密壁画
敦煌密教图像(三):藏密壁画
敦煌密教图像(四):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

敦煌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往敦煌路上
初到莫高窟
与莫高窟艺术的邂逅
他们的生活
临摹壁画
维修与保护
敦煌的魅力何在?且听莫高窟人的心声
注 释
衷心感铭

内容摘要
本书讲述了敦煌莫高窟、榆林窟的历史文化渊源,以及与石窟造像和壁画相关的历史文化故事。同时专设篇幅讲述了敦煌守护者的故事,大致以时间为序,介绍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程,回顾了以常书鸿为代表的历代莫高窟人为保护洞窟、临摹壁画、传承文明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

主编推荐
★130余幅高清图片,展现精美绝伦的敦煌石窟艺术殿堂
★解读敦煌石窟造像、壁画的文化内涵,领略深厚的历史底蕴
★讲述一代又一代莫高窟人保护石窟、传承艺术的艰辛历程
★全彩印刷,开本小巧,裸脊装帧,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精彩内容
敦煌位于甘肃省西北部,邻近新疆。敦煌莫高窟共有七百三十五座洞窟,其中四百九十二座洞窟有壁画,共约四万五千平方米,另有塑像两千余尊。这是现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原址美术博物馆。莫高窟的绘画造像,共经历了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十个朝代,有逾千年的艺术创作历史。
敦煌周边还有其他的洞窟,包括榆林窟四十二座、西千佛洞二十二座、东千佛洞七座、五个庙石窟六座。
敦煌其实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在这里开凿那么多的洞窟?为什么要在洞窟的边墙绘上那么多的壁画?简单的答案是:无论是莫高窟或是榆林窟,当年其实都是佛教的一个石窟寺。建造石窟寺的传统,则源于印度。
话说两千五百多年前,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在印度各地弘法时,印度的夏季经常下大雨。释迦牟尼当时就有个习惯:雨季时在山洞内向弟子说法、做禅修。这个习惯叫“结夏安居”,在释迦辞离后亦一直传承下来。后来,佛教的僧侣们喜欢在较幽静的河谷中,在陡坡或山崖上开凿洞窟,部分洞窟用作僧人的生活居所,部分则作禅修、礼佛之用。印度至今仍留存着逾百个这样的石窟寺遗址,其中最有名的是印度中部德干高原上的阿旃陀石窟,共有二十九座洞窟。供礼佛用的洞窟,最早会放置佛塔,后来则是放置佛像,供礼佛或绕佛之用。洞窟的边墙上,经常会绘一些壁画,既有佛教经文的内容,也有一些日常生活的描绘。随着佛教的北传,这个建造石窟寺的传统,也逐渐传到了中亚细亚地区(包括我国史籍所称的西域),最后传入汉地。
印度贵霜王朝时代(公元一至七世纪),佛教成了印度的国教,并进入大乘佛教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犍陀罗佛教艺术,把希腊式的雕像艺术用于佛像的创作。当时的贵霜版图还包括了中亚细亚的广大地区,涵盖了今天的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部分地区。阿富汗喀布尔河谷的巴米扬大佛,其实是石窟寺中一个大洞窟内的立佛像,旁边还有许多较小的洞窟,边墙上亦绘上了不少反映当地艺术风格的佛教壁画。建造石窟寺的风气,不久亦传到了新疆。新疆境内,至今仍留有众多的石窟寺遗址,包括拜城-库车一带的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及森木塞姆石窟,以及吐鲁番一带的柏孜克里克石窟、土峪沟石窟和胜金口石窟等。
五胡十六国时期,由匈奴人建立的北凉政权(401—439)是河西一带最强大的势力,最强盛时版图包括了今天的甘肃西部、新疆东部及宁夏、青海的部分地区。北凉政权在新疆东部的高昌(即今吐鲁番地区)接触并接受了佛教。敦煌莫高窟现存最早的洞窟正是在北凉时期的公元430年左右修建的。莫高窟内共有三座北凉时期修建的洞窟。
公元439年,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政权灭了北凉,随后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北魏从北凉引进了佛教,并在当时的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开凿了云冈石窟。公元494年,北魏迁都洛阳,又在洛阳附近的龙门开凿了龙门石窟。北魏时期,北方不少地方都修建了石窟寺。随着时代的变迁,石窟寺的布局和功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僧人不一定再住在洞窟之内,可以住在附近的寺院建筑内。刻在石崖上的佛像,则称为摩崖石刻,重庆的大足石刻就是一个好例子。

媒体评论
在这个伟大的民族艺术宝库面前,我感到深深内疚的是,自己在漂洋过海,旅居欧洲时期,只认为希腊、罗马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是世界文艺发展的高峰,而对祖国伟大灿烂的古代艺术却一无所知。今天,面对祖先遗留下来的稀世珍宝,才如梦初醒,追悔莫及。
——常书鸿

莫高窟对于中国人的价值,不是任何物质财富可以衡量的。
——史苇湘

我们的物质特别贫乏,生活特别困苦,可是精神却特别愉快,因为敦煌艺术把我引导到另一美好的世界。
——潘絜兹

无怨无悔,他们多半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不善于名利场上的追逐……他们与敦煌同呼吸共命运,他们对敦煌如痴如醉,忠贞不二。要问为什么,那就是因为敦煌有一个值得为之献身的地方!
——施萍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