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工作方法论
  • 经济工作方法论
  • 经济工作方法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经济工作方法论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4.58 5.1折 4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立胜|责编:尉敏

出版社中国财经

ISBN9787522321646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1751322

上书时间2024-05-23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立胜,哲学硕士,法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哲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等。曾担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中共潍坊市委副秘书长,中共昌乐县委副书记、县长,中共青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山东省援疆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潍坊市副市长、山东省对口支援办公室副主任,中共喀什地区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喀什地区行署常务副专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多次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优秀对策奖、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秀科研成果奖、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研究成果奖等。

目录
第一章 行稳才能致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第一节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总方针 / 002
第二节 蹄疾步稳启新程 / 013
第三节 该进的要进取 / 035
第四节 以稳求进、以进固稳:“稳”与“进”的辩证统一 / 054
第二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坚持系统观念
第一节 系统观念的思想源流 / 070
第二节 坚持系统观念的理论内涵 / 078
第三节 坚持系统观念的实践方略 / 095
第三章 有的才能放矢——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
第一节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理论逻辑 / 115
第二节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历史逻辑 / 129
第三节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实践逻辑 / 147
第四章 心无旁骛攻主业——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第一节 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的主要内容 / 164
第二节 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的意义 / 183
第三节 如何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 194
第五章 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
第一节 强调真抓实干,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 216
第二节 抓落实,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 226
第三节 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 / 231
后 记 / 243

内容摘要
本书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系统阐述了五大经济工作方法论,包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系统观念、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和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通过对这五大经济工作方法论的理论阐释和实践应用,旨在帮助领导干部和经济工作者深刻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质,提升经济工作能力和水平,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精彩内容
第一节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理论逻辑历史总是在每个时代不断树立新目标、解决现实问题中前进的,历史的进步呼唤理论创新。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是因为它给我们这个时代提供了宏伟目标的科学世界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在应对各种问题时绽放出真理的光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创新发展,引导我们逐步走向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视角理解马克思主义根本价值目标,我们可以看到,坚持目标导向正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实现目标要敢于正视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
一、坚持目标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和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有很强的目标导向,他的根本价值目标是追求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规划,以目标为导向,把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美好生活向往转化为具体行动。
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奋斗的过程,正确的目标带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对社会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马克思正是因为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创立了唯物史观。可见,基于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社会发展目标建构就有了科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透过历史表象,进一步探寻到了社会历史深处动力的动力。他们发现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于此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重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动力。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社会基本矛盾作出了明确阐释:“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基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得出建立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宏伟目标。
那么马克思、恩格斯为了实现奋斗目标,是如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呢?
第一,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着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