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芬克斯之谜
  • 斯芬克斯之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斯芬克斯之谜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2.79 3.7折 3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 罗纳德·诺克斯著 ; 邹文华译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184149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5元

货号31556942

上书时间2024-05-23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名家导读
邹文华
来自牛津大学的两位学子——一对关系疏远的堂兄弟——性情怪异、生活奢靡、学业糟糕、标新立异。两人虽就读于牛津大学的同一学院,平日却老死不相往来。然而,祖父留下的一笔五万英镑的巨额遗产,却将他俩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也让两人关系变得微妙。祖父将这笔巨额遗产留给了堂兄,但是遗嘱附加条件却规定 :如果堂兄在到达继承遗产的合法年龄之前去世的话,则由堂弟继承这笔遗产。有趣的是,两个平日形同陌路的堂兄弟,却在堂兄病入膏肓之际结伴来了一次泰晤士河上的泛舟之旅。就在旅行将要结束之际,眼看可以继承遗产的堂兄却突然消失不见,只留下船闸边上的一串脚印……
堂兄为何此时突然消失?一起旅行的堂弟为何此时恰巧不在现场?堂兄究竟是在玩失踪,还是已尸沉河底?这究竟是一场谋杀,还是当事人自杀?不在现场的堂弟会不会就是谋杀犯?抑或,他还有帮凶,或是被某个犯罪团伙谋害了?
……
一个个疑问接踵而来,一团团迷雾层层叠起。这就是罗纳德·A.诺克斯的《斯芬克斯之谜》呈现给你的精彩。诺克斯将让他的“男神”麦尔斯·布莱顿带你一起来解谜。
罗纳德·A. 诺克斯——英国学院派推理小说家、散文家、“福尔摩斯学之父”——1888 年出生在英国莱斯特郡,父亲是曼彻斯特圣公会主教。他 12 岁进入伊顿公学学习,早年已展现出超人的语言天赋和杰出的文学才华。在伊顿公学读书时,诺克斯担任校报编辑,18 岁就出版了英语、希腊语和拉丁语诗歌集。他 22 岁从牛津大学贝列尔学院毕业,获得古典文学与哲学专业的文学学士,成为牛津三一学院的研究员;24 岁,成为英国圣公会牧师。一战期间,他在舒兹伯利学校教书,并在军事情报部门工作。29 岁那年,诺克斯皈依罗马天主教,成为一名天主教的神父。1926 至 1939 年间,他被任命为牛津大学天主教学生的神师,他的推理小说就是在这期间完成创作的。
诺克斯是英国侦探作家俱乐部的重要人物,当时与他同在俱乐部的还有桃乐丝·L. 赛耶斯、阿加莎·克里斯汀等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他本人也是侦探小说的爱好者,对福尔摩斯系列小说颇有研究。1929年,诺克斯在为《1928 年最佳侦探小说》作序时,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推理十诫》。他指出,侦探小说应该遵守的十条原则 :一是罪犯应尽早出
场,但是读者不能在侦探之前认出罪犯来 ;二是整个过程不能有超自然力量出现 ;三是允许存在多个密室或秘密通道 ;三是罪犯的作案方法不能使用死亡激光、科学未知的毒药 ;五是故事中不能出现中国人 ;六是侦探破案不能靠运气或意外或天赋的直觉和第六感 ;七是侦探本人不能犯罪 ;八是侦探必须公布他可能发现的任何线索 ;九是侦探的朋友(如福尔摩斯的朋友华生)不得向读者隐瞒他脑子里的任何想法,他的智商很低,且必须低于普通读者 ;十是在没有做好足够铺垫的情况下,不得出现孪生尤其是双生兄弟。这些规则成了英国推理小说黄金时代的作家们普遍遵守的基本规则,而诺克斯也成了推理小说的“类型元老”。
诺克斯在创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本格推理逻辑。他认为,推理小说中的侦探破案必须完全依靠逻辑推理来实现。在诺克斯看来,推理小说是一种智力游戏,必须服从逻辑规则,这个观点在他的同行中得到许多人的赞同。
在《斯芬克斯之谜》当中,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诺克斯对这些规则的遵守。在小说的前几章,作者不厌其烦地详细交代整个故事的背景和事件的来龙去脉,所述细节有掩盖小说精彩之嫌,甚至让读者有枯燥乏味之感。随着故事的推进,诺克斯向读者展示了几条不同的线索,每一条线索都是平实而朴素,且推进节奏缓慢。在读者认为案件即将水落石出时,作者又出其不意打出一张新牌,将读者看似合理的预判推翻。随着情节的推进,故事情节的神秘和悬疑也越来越强,读者解谜的积极性不断高涨,从而激起了读者欲罢不能的阅读兴趣。对于热爱本格推理的读者来说,阅读这本书一定会有出其不意的收获。
《斯芬克斯之谜》(又译《闸边足迹》《闸边足印》)1928 年出版,是诺克斯创作的第三部推理小说,也是“麦尔斯·布莱顿”系列小说中的第二部。这部小说以牛津大学的两位学生为描写对象,是英国第一部以大学为创作背景的校园谜案小说,引发了当时英国校园谜案小说创作的浪潮,如 1929 年亚当·布鲁姆发表的《牛津谋杀案》,1935
年桃乐丝·L. 赛耶斯的《校友会之夜》以及 1945 年格林恩·丹尼尔发表的《剑桥谋杀案》等。
在《斯芬克斯之谜》出版之后,诺克斯已经创作了《陆桥谋杀案》(1925)和《三个水龙头》(1927),此后又陆续出版了《筒仓陈尸》(1934)、《死亡依旧》(1934)和《双重反间》(1937) 三部推理小说。在诺克斯
的六部作品中,除第一部小说外,其他五部小说中的侦探人物都是“麦尔斯·布莱顿”——一个相当于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式的英雄人物。
麦尔斯·布莱顿是一位私家侦探,受雇于“难以形容”保险公司,调查与投保人相关的离奇事件。布莱顿拥有聪明的头脑,敏锐的直觉,他不仅沉着冷静,而且还身体矫健,喜欢玩单人纸牌类的智力游戏,总之,他具备所有优秀侦探的共同优点。不仅如此,布莱顿还有一位得力助手——他的妻子安杰拉。他的妻子不仅能为他提供生活上的帮助,还能陪他一起推理案件的发展,像他的天使一般,守护着他。布莱顿还有一位好朋友,雷兰德探长,两人是一战时期的战友。此人就像福尔摩斯的朋友华生一样,在协助布莱顿解谜的同时也更加衬托出他作为一名侦探的优秀特质。总之,麦尔斯·布莱顿就是诺克斯笔下的“男神”侦探。
在推理小说还不太受“待见”的时代,一位天主教的神职人员创作这类作品更是被认为是“不求上进”的行为。因此,在教会神长的要求和禁令下,诺克斯创作完六部推理小说之后,停止了推理小说创作。
对诺克斯来说,世界就是一个流放地,一个充满谜团和试探之地。家就是精神世界,在这个精神世界,谜团得以解开。这些类似的主题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在他的作品中,罪犯们制造出紧张与困惑,但是到最后,谜团都得以解开,结局终以和平和道德教化为主。尽管诺克斯在他的作品中没有表达或宣传他的信仰,但是作为天主教的卫道士,诺克斯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无论是神学论著还是推理小说,都试图在其文学造诣与其宗教信念中去寻求平衡。
他拥有深刻的信条,并从这些信条中推理事物。他从不质疑这些信条,而是寻找一些方法,让人类现象与这些信条得以和谐共处。


【书摘与插画】

已经上午十一点半了,还没见独木舟的踪迹。奈杰尔心神不定地来回踱步,时不时看看手表。最后,他点了一份午餐,以冷餐羊肉为主食,配了一杯樱桃白兰地,独自一人享用了。大约在十二点四五十分的时候,他决定不再等下去了。他走到吧台服务员那里——他开始担心了——他向服务员说明了他那位在独木舟的朋友的情况,那位先生最近健康状况很糟糕,似乎有可能已经发生了某种意外。他说,无论如何,他打算到上游去找他,有没有可能有人陪他一起去?因为他自己不太会游泳,如果能有一个擅长游泳的人在场,那就好办了。旅馆里有没有这样的人可以和他一起去?看起来似乎还真有这样的人。有那么一个古怪的人,他总是做好准备,随时应付任何突发事件。他像鸭子一样深谙水性。奈杰尔被介绍给这个怪人,结果发现,他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人而已。他之所以愿意参与,似乎是为了可以出去走一个小时,或者找一个理由打发时间。他们穿过伊顿桥,沿着一条由被踩碎的干草形成的小路出发了。这条路一直通往泰晤士河东岸,人们美其名曰“纤路”。
侦探小说的缪斯女神——想必她此时仍然健在吧——与她的姐妹们相比,有一个不足之处。她不能通篇讲述一个苍白无力、平淡无奇的故事。如果这样,那她就没有神秘感,也没有错综复杂的线索,更不存在戏剧性的结局。作者的全知全能和读者的无所不在,联合起来,就会毁掉故事中的所有蛛丝马迹。任何线索都会被发现,任何细节都会得到适当的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不时地打断贯穿于枯燥、陈旧的叙述线索。我们看待事实时,不应该只看事物本身,而要看它们是如何呈现给那些参与相关事件的人。那么,就让我用第二天呈现给成千上万读者的形式,来向你展示我这篇故事的下一个篇章吧。

 

愉悦之旅,神秘结局
泛舟之人恐已溺水
牛津
在此,德里克·伯特尔先生的安全令人担心。他是一位来自伦敦的游客,乘坐独木舟前往克里科雷德旅游,本该昨日返回。有人最后一次看见他,是在昨天早晨较早的时候,当时他离开了西浦科特船闸。那个船闸位于河道一个相对偏僻的地方,在伊顿桥北面约六英里处。他的堂弟,奈杰尔·伯特尔先生当时陪他到那里,就从西浦科特下船乘火车去了牛津,他原本打算在伊顿桥那里等他,所以大约一两个小时后,他又从牛津乘车来到这里。等了一段时间还没有看到他的旅伴,这让他担心。因此,他在古郡旅馆的维修人员乔治·劳瑟的陪同下,逆流而上,由“纤路”前往西浦科特。
大约下午一点半,他们看见这位已经失踪的先生的帽子,漂浮在河道中间。不久后,独木舟也进入视野,船还在河上漂着,但是河水已经满到舷缘。可是,先前乘船的那位却不见踪影。劳瑟立即脱下衣裤向独木舟游过去,他毫不费力地把船拖到岸边。接着,他开始在独木舟被找到时的位置勇敢地潜到水底,想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关于这位失踪先生的踪迹。他们整理好独木舟,把它拉到岸上清空后,发现船体的一块板条上面有一个尺寸不小、凹凸不平的漏洞,很显然是与尖锐的沙砾经过了猛烈的撞击,河岸边缘几处接二连三都是这样的沙砾。

 

心力衰竭的说法
他们立即向事发现场附近的西浦科特船闸、伊顿、毕沃兹村庄等地发出了救援。救生员们昨天一整个下午,都撑着方头平底船,忙着密集地搜寻河床,几个搜救队在河两岸的村镇里寻找,以防伯特尔先生已经上岸,正需要帮助。然而,由于他心脏虚弱,人们担心,他可能已经死于突发性心脏病。然后,由于船身摇晃导致他落水,从而造成船体遭受损害。这个季节,正是河床上芦苇丛生的时候,所以,搜救工作必然变得困难。为了确定失踪的伯特尔先生的下落,他们还在当地彻底寻访了一遍,但是,直到昨天深夜,依然一无所获。

 

精神状态从未如此好过
牛津大学本科生中著名人物,奈杰尔·伯特尔先生昨天接受了我社代表的采访。他说,堂兄突然消失,让他非常震惊。他当时不得不在西浦科特船闸下船,因为他当时觉得自己应该在昨天上午十点,回牛津大学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当时,我的堂兄是处于精神状态最好的时候”,他这样解释说,“医生告诉过他,让他注意心脏健康,而我只能猜测,他完全忽视了医生的警告,当我不在船上的时候,受到了某种致命的伤害。我们一起逆流而上到了克里科雷德,却在我们的回程途中,发生了这起意外。我堂兄不是经常锻炼,很有可能,他遇到的伤害是他不能承受的。”

 

不可避免的意外
昨天,泰晤士河管理委员会的一位成员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说,泰晤士河上的意外事故并非罕见。但是,在他看来,这些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尽管每个船闸都有救生圈和救生员——他对他们出色的服务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嘉奖——尽力确保公众安全,但是仍然没有办法在两个船闸之间的河面上巡逻。因此,管理委员会在河道上放置了醒目的告示牌,提醒公众,在这样的河面上旅游,人们应该自己承担风险。何况,对于没有什么游泳经验的人来说,独木舟是一种不安全的工具,因为稍微失去一点平衡,就有可能翻船。
德里克·伯特尔先生是已故上尉约翰·伯特尔的儿子,约翰上尉在法国战役期间以身殉国。德里克·伯特尔曾就读于在牛津大学西蒙·梅格斯学院,最近一直住在伦敦。他的众多朋友对他遭遇的不幸深感同情,也认为他的死亡是一个谜团。



 
 
 
 

商品简介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
奈杰尔和德里克表兄弟两人在泰晤士河上旅行。不料德里克神秘失踪。他是否已被谋杀?凶手是与他争夺财产继承权的奈杰尔吗?结局给出了我们完全意想不到的答案。



作者简介
罗纳德·诺克斯(1888—1957),英国黄金时代侦探小说代表作家。作品中超常的智力犯罪元素受到西方推理小说界推崇。

目录
一对堂兄弟? 1
西浦科特船闸? 14
独木舟漂流? 24
难以形容保险公司的质疑? 34
伯吉斯先生的详述? 45
阿基米德试验? 57
照相机不会说谎? 68
公共餐厅里的晚餐? 78
奈杰尔离开牛津? 89
不和谐的音符? 102
伊拉斯谟斯·库克先生? 113
小岛的秘密? 123
追击? 134
乘平底方头船的人? 145
一笔新遗产? 156
布莱顿玩单人纸牌游戏? 166
库克先生消失了? 178
去除伪装? 188
奈杰尔的故事? 198
犯罪过程再现? 211
黑夜行? 221
另一个故事? 231
布莱顿又玩起了单人纸牌游戏? 241
两套方案? 253
后记? 265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
奈杰尔和德里克表兄弟两人在泰晤士河上旅行。不料德里克神秘失踪。他是否已被谋杀?凶手是与他争夺财产继承权的奈杰尔吗?结局给出了我们完全意想不到的答案。

主编推荐

斯芬克斯之谜》以牛津大学的两位学生为描写对象,是英国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校园谜案小说。
选择财产,还是亲情,小说主人公面临的困境,我们同样需要回答,也许本书能够给你答案。
 对罗纳德·诺克斯来说,世界就是一个流放地,一个充满谜团和试探之地。我们每个人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已经上午十一点半了,还没见独木舟的踪迹。奈杰尔心神不定地来回踱步,时不时看看手表。最后,他点了一份午餐,以冷餐羊肉为主食,配了一杯樱桃白兰地,独自一人享用了。大约在十二点四五十分的时候,他决定不再等下去了。他走到吧台服务员那里——他开始担心了——他向服务员说明了他那位在独木舟的朋友的情况,那位先生最近健康状况很糟糕,似乎有可能已经发生了某种意外。他说,无论如何,他打算到上游去找他,有没有可能有人陪他一起去?因为他自己不太会游泳,如果能有一个擅长游泳的人在场,那就好办了。旅馆里有没有这样的人可以和他一起去?看起来似乎还真有这样的人。有那么一个古怪的人,他总是做好准备,随时应付任何突发事件。他像鸭子一样深谙水性。奈杰尔被介绍给这个怪人,结果发现,他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人而已。他之所以愿意参与,似乎是为了可以出去走一个小时,或者找一个理由打发时间。他们穿过伊顿桥,沿着一条由被踩碎的干草形成的小路出发了。这条路一直通往泰晤士河东岸,人们美其名曰“纤路”。
侦探小说的缪斯女神——想必她此时仍然健在吧——与她的姐妹们相比,有一个不足之处。她不能通篇讲述一个苍白无力、平淡无奇的故事。如果这样,那她就没有神秘感,也没有错综复杂的线索,更不存在戏剧性的结局。作者的全知全能和读者的无所不在,联合起来,就会毁掉故事中的所有蛛丝马迹。任何线索都会被发现,任何细节都会得到适当的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不时地打断贯穿于枯燥、陈旧的叙述线索。我们看待事实时,不应该只看事物本身,而要看它们是如何呈现给那些参与相关事件的人。那么,就让我用第二天呈现给成千上万读者的形式,来向你展示我这篇故事的下一个篇章吧。
愉悦之旅,神秘结局
泛舟之人恐已溺水牛津在此,德里克·伯特尔先生的安全令人担心。他是一位来自伦敦的游客,乘坐独木舟前往克里科雷德旅游,本该昨日返回。有人最后一次看见他,是在昨天早晨较早的时候,当时他离开了西浦科特船闸。那个船闸位于河道一个相对偏僻的地方,在伊顿桥北面约六英里处。他的堂弟,奈杰尔·伯特尔先生当时陪他到那里,就从西浦科特下船乘火车去了牛津,他原本打算在伊顿桥那里等他,所以大约一两个小时后,他又从牛津乘车来到这里。等了一段时间还没有看到他的旅伴,这让他担心。因此,他在古郡旅馆的维修人员乔治·劳瑟的陪同下,逆流而上,由“纤路”前往西浦科特。
大约下午一点半,他们看见这位已经失踪的先生的帽子,漂浮在河道中间。不久后,独木舟也进入视野,船还在河上漂着,但是河水已经满到舷缘。可是,先前乘船的那位却不见踪影。劳瑟立即脱下衣裤向独木舟游过去,他毫不费力地把船拖到岸边。接着,他开始在独木舟被找到时的位置勇敢地潜到水底,想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关于这位失踪先生的踪迹。他们整理好独木舟,把它拉到岸上清空后,发现船体的一块板条上面有一个尺寸不小、凹凸不平的漏洞,很显然是与尖锐的沙砾经过了猛烈的撞击,河岸边缘几处接二连三都是这样的沙砾。
心力衰竭的说法他们立即向事发现场附近的西浦科特船闸、伊顿、毕沃兹村庄等地发出了救援。救生员们昨天一整个下午,都撑着方头平底船,忙着密集地搜寻河床,几个搜救队在河两岸的村镇里寻找,以防伯特尔先生已经上岸,正需要帮助。然而,由于他心脏虚弱,人们担心,他可能已经死于突发性心脏病。然后,由于船身摇晃导致他落水,从而造成船体遭受损害。这个季节,正是河床上芦苇丛生的时候,所以,搜救工作必然变得困难。为了确定失踪的伯特尔先生的下落,他们还在当地彻底寻访了一遍,但是,直到昨天深夜,依然一无所获。
精神状态从未如此好过牛津大学本科生中著名人物,奈杰尔·伯特尔先生昨天接受了我社代表的采访。他说,堂兄突然消失,让他非常震惊。他当时不得不在西浦科特船闸下船,因为他当时觉得自己应该在昨天上午十点,回牛津大学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当时,我的堂兄是处于精神状态最好的时候”,他这样解释说,“医生告诉过他,让他注意心脏健康,而我只能猜测,他完全忽视了医生的警告,当我不在船上的时候,受到了某种致命的伤害。我们一起逆流而上到了克里科雷德,却在我们的回程途中,发生了这起意外。我堂兄不是经常锻炼,很有可能,他遇到的伤害是他不能承受的。”不可避免的意外昨天,泰晤士河管理委员会的一位成员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说,泰晤士河上的意外事故并非罕见。但是,在他看来,这些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尽管每个船闸都有救生圈和救生员——他对他们出色的服务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嘉奖——尽力确保公众安全,但是仍然没有办法在两个船闸之间的河面上巡逻。因此,管理委员会在河道上放置了醒目的告示牌,提醒公众,在这样的河面上旅游,人们应该自己承担风险。何况,对于没有什么游泳经验的人来说,独木舟是一种不安全的工具,因为稍微失去一点平衡,就有可能翻船。
德里克·伯特尔先生是已故上尉约翰·伯特尔的儿子,约翰上尉在法国战役期间以身殉国。德里克·伯特尔曾就读于在牛津大学西蒙·梅格斯学院,最近一直住在伦敦。他的众多朋友对他遭遇的不幸深感同情,也认为他的死亡是一个谜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