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藏经洞(精)/解读敦煌
  • 发现藏经洞(精)/解读敦煌
  • 发现藏经洞(精)/解读敦煌
  • 发现藏经洞(精)/解读敦煌
  • 发现藏经洞(精)/解读敦煌
  • 发现藏经洞(精)/解读敦煌
  • 发现藏经洞(精)/解读敦煌
  • 发现藏经洞(精)/解读敦煌
  • 发现藏经洞(精)/解读敦煌
  • 发现藏经洞(精)/解读敦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发现藏经洞(精)/解读敦煌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5.29 6.0折 7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华庆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46912

出版时间2016-03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76元

货号3529798

上书时间2024-05-23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西接新疆,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由于独特的地理历史因素,敦煌自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建郡起,尤其是随着丝绸之路的稳定和巩固,逐渐成为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这世界四大文化的交汇点,以及儒教、佛教、道教、摩尼教、袄教、景教等古代世界的六大宗教的汇合交流之地。历经魏晋、北朝、隋唐,丝绸之路的千年繁盛带来了敦煌的辉煌。然而自元代末年,中原朝廷逐渐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终于在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采取闭关政策,丝绸之路承载的贸易、文化随之衰落萧条,敦煌也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被人们遗忘。直至一百年前,在人迹罕至的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才让这个有过辉煌历史的地方重新为人所知,并享誉世界。
 1900年6月22日,藏经洞无意间被发现,诸多珍宝重见天日。这给敦煌带来了盛誉,同时也带来了无尽的劫难。盗宝者纷至沓来,使藏经洞及敦煌石窟中的诸多珍宝流散国内外,至今难以聚首,有的甚至已经佚失,难觅踪迹,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这既是藏经洞的悲哀,也是当时积弱的中华民族的悲哀。
 藏经洞封存了4至11世纪初的文献、绢画、纸画、法器等各类文物,约计5万余件。其中90%是宗教文书,非宗教文书占10%。后者的内容包括官私文书、四部书、社会经济文书、星图、云图、文学作品、启蒙读物。文书除汉语写本外,还有古藏文、于阗文、梵文、回鹘文、栗特文、突厥文、龟兹文等写本。此外还有一批木版画、绢画、麻布画、粉本、丝织品、剪纸等作品。这些来自丝绸之路的中世纪珍宝,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等提供了数量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数据,被誉为“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古代学术的海洋”。与殷墟甲骨文、汉简、明清档案,被誉为中国近代古文献的四大发现,由藏经洞引发的敦煌学更是成为一门国际显学,学术价值于此可见。
 敦煌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对研究、探索文化汇流现象和规律,具有比其它地区更有利条件,藏经洞文物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长期以来,藏经洞文物散布世界各地,中外学者的研究,多为分散地进行,缺乏全面、系统地交流。相信随着更为广泛的学术交流,在中外学者不断深入的揭示和解读下,将逐步揭开藏经洞的全部秘密。
 0-1 敦煌藏经洞
 藏经洞是莫高窟17窟的俗称。1900年发现约5万件中世纪佛经、文书、法器以及美术品等文物而闻名于世。
 0-2 曹元忠状
 0-3 二观音菩萨像
 唐
 绢画 纵147.3厘米 横105.3厘米
 现藏英国博物馆
 二观音菩萨相向而立,面部丰腴,翠眉明眸,端庄慈祥,披帛随身,璎珞环绕。中间有信众发愿文,祈愿观音菩萨保佑平安。是当时敦煌僧俗观音信仰的代表作品。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为什么会有藏经洞?
 为什么先早来到藏经洞的是外国人?
 为什么藏经洞文献流散到世界各地?
 为什么藏经洞是中国学术界的伤心史?
 为什么称藏经洞文献为百科全书?
 为什么敦煌学能成为一门国际显学?
 《解读敦煌·发现藏经洞》叙述发现藏经洞的过程及莫高窟遭劫的每次经历,以及佛经等所遭无可挽回的损失,对于研究和了解敦煌概貌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罗华庆,敦煌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石窟考古、佛学图像学、博物馆学研究。主编过《敦煌石窟全集?再现敦煌》,《敦煌石窟全集?尊像画卷》,《敦煌石窟鉴赏丛书》第一辑的第七、九分册,第三辑的第六分册,发表敦煌研究论文数十篇,独著或合著有《玉门关与阳关》、《中国敦煌学史》、《敦煌学入门》等学术著作。
樊锦诗,浙江杭州人,1938年出生于北京,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名誉会长,兼任兰州大学、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代表,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委员。
主要从事敦煌石窟考古研究、石窟科学保护和石窟科学管理等工作。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要有《敦煌莫高窟北朝洞窟的分期》《莫高窟隋代石窟分期》《玄奘译经和敦煌壁画》等。学术著作主要有《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8~275窟考古报告》(北京:文物出皈社,2011年)、《敦煌石窟全集·佛传故事画卷》(香港:商务印书馆,2004年),并主编《敦煌石窟全集》(全26册,香港:商务印书馆)、《敦煌石窟》(全10册,东京:文化学园文化出版局)等。

目录
前言  百年叹息
第一章  藏经洞的发现与劫难
  1.敦煌为何衰败?
  2.是谁发现了藏经洞?
  3.洪的影窟为什么成为藏经洞?
  4.谁是最早进入藏经洞的外国人?
  5.是谁让中国学者知道了敦煌遗书?
  6.日本探险队从藏经洞掠走了多少文物?
  7.谁是最后从藏经洞劫走大宗宝藏的外国人?
  8.藏经洞引来了哪些中国学者?
  9.藏经洞的珍宝知多少?
  10.莫高窟还存在第二个藏经洞吗?
  11.藏经洞如何打开了敦煌学的大门?
第二章  百科全书式的文献
  1.藏经洞的文献以佛经为主吗?
  2.佛教洞窟中为何出现其他宗教典籍?
  3.藏经洞保存了多少史籍?
  4.藏经洞史料如何反映中世纪的科技水平?
  5.为什么藏经洞的古典文学引人瞩目?
  6.敦煌歌辞如何反映民间生活?
  7.为什么说藏经洞文献是语言学的宝库?
  8.藏经洞出土的舞谱能解读吗?
  9.藏经洞出土的曲谱是音乐天书吗?
第三章  盛世的绘画
  1.藏经洞绘画现存何方?
  2.藏经洞绘画用什么材质?
  3.藏经洞绘画有哪些内容?
  4.藏经洞绘画有哪些技法?
  5.为什么藏经洞绘画可作断代标尺?
  6.藏经洞绘画如何反映中西文化的交融?
第四章  中世纪的书法
  1.为什么敦煌书法艺术发达?
  2.为什么说藏经洞写卷堪称一部书法史?
  3.什么是写经体?
  4.严肃的写经卷为什么采用行书、草书?
  5.藏经洞保存了哪些名家名帖?
附录  敦煌大事记

内容摘要
 罗华庆著的《发现藏经洞(精)/解读敦煌》由敦煌研究院资深摄影师拍摄的两千幅精美照片,向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多姿多彩的敦煌石窟艺术。由敦煌研究院资深专家组成的作者队伍,深入浅出地向读者解析藏经洞的奥秘,本书将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杰出艺术成就和东方古代文化的辉煌,向全世界讲述历史留在敦煌的繁华和一个个悠远的故事。

主编推荐

敦煌研究普知型读物,学术大咖奉献给大众读者的传世经典。
 敦煌的全方位呈现,再现千年文明。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