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子来时/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燕子来时/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7.7 3.1折 2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兆言|编者:贾龙弟//柯萍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ISBN9787547310694

出版时间2017-02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25元

货号3757041

上书时间2024-05-22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读叶兆言著贾龙弟、柯萍编注的《燕子来时/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是一种美的享受。这些以小说家笔法写就的散文随笔,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雅致考究,文笔简练,语言平实,风格质朴,看似平平淡淡,却蕴藏着无穷的文学艺术魅力,令人读后思遥虑远,余味无穷。这些美好的文字恰像三五知己灯下促膝长谈,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谐趣,在淡淡的氛围中,自有一种念旧怀远而又推陈出新的韵味,在不知不觉中给人以美的熏陶。

作者简介
叶兆言,原籍苏州,1957生于南京,著名作家。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历任金陵职业大学教师,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总字数约四百万字。著有中篇小说集《艳歌》《夜泊秦淮》《枣树的故事》,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太顽固》,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叶兆言文集》(七卷)《叶兆言作品自选集》等。

目录
编注者说
第一单元  岁月印痕
  路曼曼其修远兮
  六朝人物与南京大萝卜
  文明程度的城市
  关于桥
  关于流水
  失去的老房子
  对母校的记忆
  文化中的乡音
  单元链接
第二单元  人物闲话
  梁启超
  朱自清
  重读莎士比亚
  雨果难忘
  塞万提斯先生或堂吉诃德骑士
  徐老师
  旧式的教师
  闲话刘恒
  大桌山房
  记李先生
  单元链接
第三单元  旧日风景
  白马湖之冬
  折得疏梅香满袖
  天谴霓裳试羽衣
  别萼犹含泣露妍
  窗前一丛竹
  百年终竟是芭蕉
  风景的寻找
  马放南山
  欲采萍花不自由
  怀旧的西瓜
  祠堂小学
  单元链接
第四单元  生活感悟
  燕子来时
  惭愧之心
  旁若无人
  放弃是魄力,也是艺术
  我穿睡衣我怕谁
  欲望的尽头
  散步
  道法自然
  狗的回忆
  单元链接
第五单元  家庭忆往
  流年碎影
  一片归心拟乱云
  最堪思何物
  旧式的情感
  纪念父亲
  宝像引起的话题
  女儿语录
  老同志
  为女儿感动
  红沙发
  单元链接

内容摘要
叶兆言著贾龙弟、柯萍编注的《燕子来时/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是“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之一。收录著名作家叶兆言代表性散文《对母校的记忆》《燕子来时》《白马湖之冬》等40多篇。由中学语文资深教师对每篇美文进行点评、讲解,以便让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为文思想,学习其作文方法与技巧。

精彩内容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很多有志向的年轻人都喜欢写下来,镶在镜框里,挂在墙上激励自己。这里的路,自然是指前面的路,人活着,就得往前看。前途光明,然而光明并不等于一帆风顺。路是人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是道路就一定曲折。人活着,不能总往前看,身后有余忘缩手,眼
前无路想回头,有时候,未必就真是走投无路,人们也不妨歇下脚来,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足迹。
在与南京有关的老照片中,我所见最古老的一组,摄于1888年。不看文字介绍,还真不明白怎么一回事。就说那张鼓楼旧影,拍摄者大约是站在今日的珠江路口,架着老式的三脚架,忙乱了好半天才为后人留下这一珍贵的历史镜头。显然是位外国人,因为一
百多年前,摄影这门技术,也只有洋鬼子才能掌握。
照片上的历史,有时胜过一大堆洋洋洒洒的文字,不过一百年出头一些,当时南京鼓楼一带,竟然如此荒凉。时至今日,谁都知道从鼓楼到新街口这一段的中山路,是南京最繁华的一段,它的繁华已经很有些年头,这里是北京的王府井大街,是上海的南京路。
我感兴趣的,是从鼓楼门洞里穿过的那条石板路,这条昔日的交通要道,远远地从江边过来,曲曲弯弯,细细长长,把城南和城北连成了一片。这样的石板路最适合人走,想当年,古城南京到处都是这样的路。据《白下琐言》记载:从石城门至通济门,长街数里,铺石皆方整而厚……今被车牛碾之破损,良为可惜。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石板路,熬到19世纪末,已经变得破烂不堪,这一点,从任何一张关于南京的老
照片上,也能隐约看出一斑。这样的石板路,在某种意义上,是旧中国的缩影。在城市建设中,它是盛极
一时的象征,也是落伍的见证。到了1894年,也就是中日甲午海战那年,当时的两江总督张之洞突然心血
来潮,下决心修一条马路。
新修的马路从江边起,穿下关码头,由仪凤门即现在的兴中门人城,沿旧石板路,一路拓宽,浩浩荡荡,终于到了鼓楼这里;然后拐弯向东,从北极阁山脚下,经过总督署,也就是民国时期的总统府,蜿蜒向东南,一直到达通济门。这是南京历史上的第一条马路,并不宽,宽的地方不过10米,仅可行走人力车和马车,而且不是今天常见的柏油路。
南京的路,随着洋务运动蓬勃发展起来。路从来就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众所周知,南京的繁华,向来是集中在城南的秦淮河一带,鼓楼已经是这个城市
的北郊。在清朝末年,位于更北面的南京下关码头,已成为重要的通商口岸,江边的惠民河里,停泊着大大小小的商船,由于惠民河和秦淮河相通,各种货物必须从这里源源不断地送往城南。城市交通中的水路,逐渐被陆路替代,这是一个谁也不能改变的现实,秦淮河在南京的交通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时过境迁,坐船太慢,而且深受限制,不改变已经不行。人们想在市内流动,穷人靠自己的脚走,有钱的就坐轿子,坐马车,坐人力车。河运已经严重落伍,通往市区的道路,突然之间,变得十分重要。
我感到非常遗憾的是,作为南京市内重要特色之一的小火车再也见不到了。这条铁路建于1907年,成本极其低廉,仅花了四十万两银子,用的时间也不多,只有一年又两个月,因为铁轨比一般的火车略窄,市民习惯称其为“小火车”。南京的小火车,一共营运了五十年。开始时有七个站,沿途有白下路,是今天长白街那一段的白下路,自然已经是城南。然后督府衙门,也就是国民党时期的国府,俗称总统府。再下来的一站,是无量庵,也就是今天的大钟亭那里,据说现在还有一个地名叫“车站路”,这一站跨得很远,中间经过了东南大学,经过北极阁,经过鼓楼。
然后丁家桥,然后三牌楼,然后是下关,下关应该说已是终点,然而又拐了一个弯,设了一站叫江口。说来很可笑,当时建造这条铁路时,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督府衙门运水,总督大人要喝江水,没有自来水,就天天派车去江边打水。在江边至今仍有“龙头房”这一地名,总督大人的手实在太长了,他要拧的自来水龙头,竟然有十几里路远。
P5-7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