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惜别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惜别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6.35 2.5折 25 全新

库存1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太宰治|译者:杨晓钟//吴震//戚硚婉琛

出版社陕西人民

ISBN9787224119398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5元

货号3673494

上书时间2024-05-22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太宰治著杨晓钟、吴震、戚硚婉琛译的《惜别》收录了太宰治发表于1945年的重要作品《惜别》与短篇小说集《薄明》。《惜别》以在仙台医专求学的鲁迅为原型创作,为了创作这部作品,太宰治曾专门前往仙台医专考察。而《薄明》共收录了6篇短篇小说,作品中的主人公面对现实社会病弱、无力、颓废,读者当能从中体会到太宰治一生的纯粹性与脆弱性。

作者简介
太宰治(1909-1948),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三十九年生命,二十年创作,五次殉情自杀,最终情死,日本无赖派大师,毁灭美学一代宗师。日本战后新戏作派代表作家,生于清森县北津轻郡金木村的一个大地主家庭。本名津岛修治。父亲曾为贵族者员,并在本乡兼营银行。为防农民暴动,家筑高墙,太宰治住在这样的深宅大院里有种内疚和不安感,甚至出现了一种罪恶感,对他后来的小说创作有很大影响。
太宰治的创作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是1932至1937年,这是左翼运动被镇压的时代。著有短篇小说集《晚年》(1933~1936),共收入40篇,这些短篇都充满了青春时期的热情,多角度地反映了作家自己的主张和内心世界。此后又发表《虚构的傍徨》(1936)、《二十世纪的旗手》(1937)等作品。
中期是1938至1945年。著有《女学生》(1939),获第四届北村透谷文学奖。此外尚有《童话集》(1945),发挥了作家奔放的想象力。后期是1946至1948年,一般认为,太宰治的后期创作最有成就,战争刚结束,他就发表了《潘朵拉的匣子》和《苦恼的年鉴》等小说,提出了追求“丧失了一切,抛弃了一切的人的安宁”的观点,以农本主义的幻想批判战后虚伪的文人骚客。在他战后的作品中,短篇《维荣的妻子》(1947),中篇《斜阳》(1947)、《人的失格》(1948),被认为是最优秀的代表作品。这些小说发表后,无不引起巨大的反响。《维荣的妻子》写一个出身贵族、生活堕落的诗人及其妻子自甘堕落以示对社会道德的反抗。《斜阳》反映了战后贵族后裔的社会地位日益衰落,荣华显耀的时代已付诸东流的主题。《人的失格》是太宰文学最杰出的作品,取材于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个性情乖僻的青年知识分子,饱尝世态的炎凉,绝望之余沉缅于酒色,最后自己毁灭了自己。从一定角度揭示了现代日本社会人的异化问题。
1948年6月13日太宰治因对人生感到绝望而投水自杀。他的一生经历了日本革命运动被镇压到日本战败这一大动荡的时代,日本评论家平野谦说:“太宰的死,可说是这种历史的伤痕所造成的。”

目录
惜别
薄明
薄明
十五年
圣诞快乐
款待夫人
清晨
再会

内容摘要
 太宰治著杨晓钟、吴震、戚硚婉琛译的《惜别》收录了太宰治以在仙台求学的鲁迅为原型的小说《惜别》和其经典短篇小说集《薄明》。两部作品风格各异,又极富太宰治个人特色。体现了缠绕了太宰治一
生的脆弱与纯粹性。

精彩内容
 “你说的我也听说了。不过,即使他后来没那么出名,只是作为一起在仙台学习时候的周树人君,我也是非常尊敬的。”听我这么说,记者有些吃惊地看着我:“这么说,他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看来真是个天才啊。”“不是那样的,他就是个直率的好人。”“比如说?”记者一边说,一边又向前凑了凑。
“其实我读过鲁迅的一篇散文,题目就是《藤野先生
》。文章写的是鲁迅在明治三十七八年日俄战争期间,在仙台医专,受到藤野严九郎先生关照的事。所以我想把这些事作为日中亲善的事例,写成报道发表在新年专版上。正好听说你是仙台医专的毕业生,所以就来采访你.请你说说那时的鲁迅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那时就是一副忧郁的表情吗?”听他这么一说,我反倒有些犹豫了。“不是的,那时的他没什么特别的。该怎么说好呢?头脑好、为人老实一一”“你用不着这么小心谨慎,我又不打算写鲁迅的坏话,就是我刚才说的,为了日中友好,想写篇报道发到新年号上。这又是发生在我们东北的事,也算是对地方文化的贡献。所以,为了我们东北的地方文化,请你畅所欲言,给我讲讲当时的事。我保证不会给你添麻烦的。”“我倒不是担心你说的那些,”不知为什么,那天我一直心情沉重,“毕竟是四十年前的事了,我又不想敷衍塞责,但记忆毕竟有些靠不住。”“你用不着这么谦虚。这样吧,我来问,记得什
么你尽量说就是了。”接下来的一小时,记者问了很多当时的事情,我的回答很是杂乱无章,不得不让他失望而归了。不久,到了新年,我们当地的报纸以《日中亲善的先驱》为题,以我回忆往事的形式,连续五六天连载了那个记者的文章。他倒真是有些本事,把我那些不得要领、杂乱无章的回答取其所需,变成了一篇相当有趣的访谈。我虽然佩服他的本事,但他文章中的周树人君和恩师藤野先生却完全变成了我不认识的旁人。他怎么写我我无所谓,但读到他文章中完全走样的恩师藤野先生和周君,我便十分难过。也许这都该怪我当时回答问题不得要领。面对那样唐突而又直截了当的提问,我这么蠢笨的人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措辞,只能无意识地嘟囔几句。也许我无意中溜出口的一个词,听在对方耳中便放大了数倍,最终造成了误解。对于这种问答形式的采访,我本来就很不擅长.记者走后的几天里,我一直都很难过。一方面对记者的采访感
到困惑,另一方面对自己不知所云的回答感到生气。
终于到了新年,看到报纸上连载的文章,我不由得对藤野先生和周君感到十分抱歉。已经年过六十的我,快要走到人生的终点了,为什么不趁着现在,写下我心中真正的藤野先生和周君呢。当然,我要写这篇手记,并不是为了给那位记者的文章挑毛病,在如今的社会里,那种带有政治目的的文章也只能那样写,自然和我心中的人物完全不同。但我已年老,又是个乡下医生,不用考虑任何政治意图,只想写出对恩师与旧友的钦慕之情,真实地再现他们留在我心中的身影。有句话说:赞大善不如行小善,为恩师与旧友正名这件事,说起来是小事,但确是为人应行之正道,我虽已老迈,但定会竭尽所能。此时东北上空空袭警报频频,但在每一个晴好的日子里,我朝南的书斋不用生火也像春天般暖和。我乐观地预感到,我的工作一
定会顺利进行,不会受到空袭的影响。
不过,我也不能保证我笔下的恩师与旧友就是绝对的真实。像我这样普通人的记忆有肘就像盲人摸象,总是难免片面;加之又是四十年前的往事了,记忆难免有模糊之处,因此我虽然满腔热情地提笔,但心中难免战战兢兢。我会尽力写出事实,哪怕仅仅是事实的一个方面。人老了,但不能哕唆,既然我不想写出什么传世之作,那我会言简意賅,力求达意。所谓“己所不知,勿与人言”。
P4-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