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根谭/中华经典解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菜根谭/中华经典解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9.9 3.0折 32.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明)洪应明|主编:梁明德|校注:东篱子

出版社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807692515

出版时间2014-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8元

货号2854384

上书时间2024-05-21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是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的表白。《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本书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由专家进行了最新的注译和解读,值得阅读。

目录
第一章
  方圆进退:知退一步之法,懂让三分之功
  让步为高,宽人是福
  知退一步,须让三分
  面前放宽,身后泽长
  高处立身,退步处世
  方圆并用,宽严互存
  退步宽平,清淡悠久
  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宁虚勿溢,宁缺勿全
  养喜召福,去杀远祸
  忠恕待人,养德远害
  清浊并包,善恶兼容
  冷眼观物,热诚有度
  热心助人,其福必厚
  量宽福厚,器小禄薄
  责人情平,责己德进
第二章
  求学问道:专心领悟妙理,步入学用境界
  水滴石穿,瓜熟蒂落
  修德忘名,读书深心
  心地干净,方可读学
  张弛有变,不失生机
  学以致用,注重实际
  花铺好色,人为好事
  磨炼福久,参勘知真
  逆境砺行,顺境销靡
  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闲莫放过,静不落空
  凭兴作为,学贵有恒
  磨砺如金,施为似弩
  读书之善,观物之妙
  人生无常,不可虚度
  幼不定基,难成大器
  浓夭淡久,早秀晚成
  学者扫物,直觅本来
  幻无求真,雅不离俗
第三章
  淡泊明志:真情来自日久,真味出自平淡
  寂寞一时,凄凉万古
  真味是淡,至人是常
  动静合宜,道之真体
  志在林泉,胸怀廊庙
  粗茶淡饭,布被神酣
  专求无念,凡事随缘
  人我一视,动静两忘
  身放闲处,心在静中
  恩功当念,怨过宜忘
  脱俗除累,超凡入圣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贫者不艳,因净风雅
  栖恬守逸,最淡最长
  浓味常短,淡中趣长
  舍毋处疑,恩不图报
  怒火沸处,转念则息
  不昧己心,为民立命
第四章
  明辨是非:辨真识假之术,看清人情世故
  不怕小人,怕伪君子
  辨别是非,明识大体
  无害人意,存防人心
  毋形人短,不持己长
  无非和气,浑是杀机
  亲疏有度,浓淡相宜
  浮华不羡,淳朴存真
  用人不刻,交友不滥
  趋炎附势,人情通患
  坦诚以待,久交不厌
  勿仇小人,勿媚君子
  不恶小人,礼待君子
  善勿预扬,恶勿先发
第五章
  言辞有度:话要恰到好处,把握分寸尺度
  宁可默然,不出躁语
  言简意赅,注重场合
  操履严明,不犯蜂虿
  处世不偏,行事适宜
  守口应密,防意当严
  潜移默化,启迪人心
  弥缝人短,化诲其顽
  多栽桃李,不积诗书
  攻勿太严,教勿太高
  阴者勿交,傲者勿言
第六章
  功业成败:勉励现前之业,图谋未来之功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得意回首,拂心莫停
  骄矜无功,忏悔消罪
  功盈召忌,业满召损
  进时思退,得手思放
  忧勤勿过,淡泊勿枯
  地秽生物,水清无鱼
  持其操履,敛其锋芒
  功过不混,恩仇勿显
  信人己诚,疑人己诈
  忙里偷闲,闹中取静
  虚圆建功,执拗败事
  恶不即就,善不即亲
  穷寇勿追,为鼠留路
  杯弓蛇影,猜疑不和
  人为乏趣,天机自然
  大处着手,小处着眼
  伏久飞高,守正待时
  零落露萌,凝寒回阳
  身在局中,心在局外
第七章
  持理灭欲: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
  天理路广,人欲路窄
  有木石心,具云水趣
  节制欲求,享用五分
  贪富亦贫,知足亦富
  一念贪私,坏了一生
  起念便觉,一觉便转
  宠利毋前,德业毋后
  名不独享,过不推脱
  放得心下,脱凡入圣
  彼富我仁,彼爵我义
  同功相忌,同乐相仇
  急流勇退,与世无争
  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人生苦短,何争名利
  知足则仙,善用则生
  处进思退,得手图放
  逃避名声,省事平安
  不忧利禄,不畏仕危
  自老视少,瘁时视荣
  名利尊卑,贪无二致
  达人猛醒,俗士沉沦
  月盈则亏,履满宜慎
  不食钓饵,不落圈套
第八章
  齐家教子:人能诚心和气,胜于调息观心
  善表诚意,融洽气氛
  春风解冻,和气消冰
  富贵宽厚,聪明敛藏
  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
  祖宗德泽,子孙福祉
  以贤教育,影响后代
  从容处变,剀切之失
  富多炎凉,亲多妒忌
  恩爱长存,善于忍让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
出世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是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的表白。它倡导积极入世、经营天下、
为民谋福、泽被后世的进取精神,主张亲近自然、悠游山水、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的隐逸趣旨,宣扬悲天悯人、普渡众生、透彻禅机、空灵无际的超脱意蕴。
《菜根谭》经典解读版,以明刻本为底本,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了精妙传神的译文,阐述其微言大义,以经典智慧指导现实生活。

精彩内容
 尽量不做别人的眼中刺“心事宜明”是做人的准则,“才华须蕴”是做事的准则。君子之心应该是坦荡的,不应有不可告人的欲念、邪念乃至恶念。至于个人才能的发挥,应该是合乎自然的,切忌好大喜功的炫耀,否则,必然招致旁人的嫉恨,自身的才华必然会变得飘飘荡荡的,终身不得其果,甚至会招致杀
身之祸。
一个人自恃才能过人,总是表现过多,锋芒太露,就会给对手带来压力和不快,他就会感觉到你气势太盛,不可一世,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将你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尤其是当你的傲然之气表现出来的时候,他甚至会怒火中烧,不择手段地对你施以明枪暗箭。所以,欲成大事者必须学会自敛锋芒、韬光养晦。
三国时期的杨修,在曹营内任行军主簿,思维敏捷,甚有才名。有一次建造相府里的一所花园,才造好大门的构架,曹操前来察
看之后,不置可否,一句话不说,只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手下人都不解其意,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围墙,改造完毕又请曹操前往观看。曹操大喜,问是谁解此意,左右回答是杨修,曹操嘴上虽赞美几句,心里却很不舒服。又有一次,塞北送
来一盒酥,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盒酥”三字。正巧杨修进来,看了盒子上的字,竟不待曹操说话自取来汤匙与众人分而食之。曹操问是何故,杨修说:“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听了,虽然面带笑容,可心里十分厌恶。
杨修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看场合,不分析别人的好恶,只管卖弄自己的小聪明。当然,如果事情仅仅到此为止的话,也还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谁想杨修后来竟然渐渐地搅和到曹操的家事里去,这就犯了曹操的大忌。
在封建时代,统治者为自己选择接班人是一件极
为严肃的问题,每一个有希望接班的人,不管是兄弟还是叔侄,可说是个个都红了眼,所以这种斗争往往是最凶残、最激烈的。但是,杨修却偏偏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不识时务,又犯了卖弄自己小聪明的老毛病。
曹操的长子曹丕、三子曹植,都是曹操准备选择做继承人的对象。曹植能诗赋,善应对,很得曹操欢心。曹操想立他为太子。曹丕知道后,就秘密地请歌长(官名)吴质到府中来商议对策,但害怕曹操知道,就把吴质藏在大竹片箱内抬进府来,对外只说抬的是绸缎布匹。这事被杨修察觉,他不加思考,就直接去向曹操报告,于是曹操派人到曹丕府进行盘查。曹丕闻知后十分惊慌,赶紧派人报告吴质,并请他快想办法。吴质听后很冷静,让来人转告曹丕说:“没关系,明天你只要用大竹片箱装上绸缎布匹抬进府里去就行了。
”结果可想而知,曹操因此怀疑杨修想帮助曹植来陷害曹丕,十分气愤,就更加讨厌杨修了。
还有,曹操经常要试探曹丕和曹植的才干,每次都拿军国大事来征询两人的意见,杨修就替曹植写了十多条答案,曹操一有问题,曹植就根据条文来回答,因为杨修是相府主簿,深知军国内情,曹植按他写的回答当然事事中的,曹操心中难免又产生怀疑。后来,曹丕买通曹植的亲信随从,把杨修写的答案呈送给曹操,曹操当时气得两眼冒火,愤愤地说:“匹夫安敢欺我耶!”又有一次,曹操让曹丕、曹植出邺城的城门,却又暗地里告诉门官不要放他们出去。曹丕第一个碰了钉子,只好乖乖回去,曹植闻知后,又向他的智囊杨修问计,杨修很干脆地告诉他:“你是奉魏王之命出城的,谁敢拦阻,杀掉就行了。”曹植领计而去,果然杀了门官,走出城去,曹操知道以后,先是惊奇,后来得知事情真相,愈加气恼。
曹操性格多疑,深怕有人暗中谋害自己,谎称自己在梦中好杀人,告诫侍从在他睡着时切勿靠近他,并因此而故意杀死了一个替他拾被子的侍从。可是当埋葬这个侍者时,杨修喟然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了之后,心里愈加厌恶杨修,于是开始找岔子要除掉这个不知趣的家伙了。
不久,机会终于来了!建安24年(公元219年),刘备进军定军山,老将黄忠斩杀了曹操的亲信大将夏侯渊,曹操率自大军迎战刘备于汉中。谁知战事进展很不顺利,双方在汉水一带形成对峙状态,使曹操进退两难,要前进害怕刘备,要撤退又怕遭人耻笑。一天晚上,心情烦闷的曹操正在大帐内想心事,此时恰逢厨子端来一碗鸡汤,曹操见碗中有根鸡肋,心中感慨万千。这时夏侯蔼入帐内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到:“鸡肋!鸡肋!”于是人们便把这句话当作号令传了出去。行军主簿杨修即叫随军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夏侯蔼见了便惊恐万分,把杨修叫到帐内询问详情。杨修解释道:“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何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蔼听了非常佩服他说的话,营中各位将士便都打点起行装。曹操得知这种情况,差点气坏心肝肺,大怒道:“匹夫怎敢造谣乱我军心!”于是,喝令刀斧手,将杨修推出斩首,并把首级挂在辕门之外,以为不听军令看戒。
曹操的“鸡肋”、“一盒酥”及门中的“活”字等都是一种普通的智力测验,是一种文字游戏。他的出发点并不是真为了给大家出题测试,而是为了卖弄自己的超人才智,因此,他主观上并不希望有谁能够
点破,只想等人来请教。在这种情况下,哪怕你猜着了,也只能含而不露,甚至还要以某种意义上的“愚笨”去衬托上司的“才智”。但是,杨修却毫不隐讳地屡屡点破了曹操的迷局。
在待人处世中,下属千万不可以处处一味表现自己,放任自己,无视上司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必然会招来上司的嫉恨,引火烧身。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一个自认为有才华有前程的人,要做到心高气不傲,既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就要
战胜盲目自大、盛气凌人的心理和作风,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并且还应当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这不仅是有修养的表现,也是生存发展的策略。
巧妙的掩饰之所以是赢得赞扬的最佳途径,是因为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抱有好奇心,不要一下子展现你所有的本事,一步一步来,才能获得扎实的成功。倘若你处处卖弄,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不被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所以无论你有如何出众的才智或高远的志向,都要时刻谨记:心高不可气傲,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必须审时度势,尽量收敛起锋芒,以免惹火烧身,影响前程甚至危及生命。P15-17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