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礼传家(第1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诗礼传家(第1辑)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极速发货

52.42 6.6折 80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孔德立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62883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0元

货号30713628

上书时间2024-05-19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余太山,男,江苏无锡人,汉族,1945年7月生于上海。无党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毕业。此后任职历史所,1993年起为研究员,曾任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专治古代中亚史、中外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李锦绣,1965年9月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村。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90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入北京图书馆敦煌资料中心工作。1993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为该所中外关系室研究员。

目录
贺信、致辞
牟钟鉴先生贺信
晁福林先生贺信
王中江会长致辞
孔德墉会长致辞

主旨演讲
乡绅、乡规、家规与中国古代社会………张立文
家风传承与孔氏宗亲的文化意义………李存山
漫议家风………骆承烈
诗礼传统铺就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家风………杨朝明
《朱子家礼》与家教家风建设………赵法生
立身治家之道——《 颜氏家训》的主旨及其现代意义………颜炳罡
教家立范:传统家训教化的经验与借鉴………陈延斌
关于新谱研究的几个问题——意义?规模?方法………钱 杭 

家风、家规、家训、家教
诗礼传家一脉长—— 孔子后裔的祖训与家风………孔祥林 
诗礼传家的内涵及价值………孔德立 
孔子的家教及其影响——从“庭训”说起………房 伟 
家风濡染,玉汝于成—— 由古代家风引发的反思………刘 敏 
孔氏后裔廉政家风的传承—— 以孔伋和孔奋为例………宋冬梅 
 “不学诗,无以言”——清代前中期孔氏家族诗人交游论略………管 蕾 
曲阜孔氏家风与党员干部家庭建设………孔庆国 胡亚军 
18 世纪中日家训比较………杨 阳 

孔子研究
孔子生年月日及形貌………黄怀信 
孔子“孝”论的三个维度………罗安宪 
世人如何看孔子………刘 伟 
《孔丛子》与先秦孔氏家学的酝酿与演化………孙少华 
孔氏家学与《尚书》学关系考论………马士远 
从《史晨碑》看孔子在汉代的影响………刘续兵 
情性?德性?德行——孔子仁学思想的特色………孔 丽 

儒学研究
论孝与仁………李景林 
《大学》本义新探………任蜜林  
颜之推“礼缘人情”说对礼法的革新………李勇强 
《传习录》克私功夫论初探………李海东 
儒家忧患意识浅论………宋振中 
大学生亟待提升国学素质………杨树增 

孔裔谈孔
文宣公孔宜对儒家入世哲学的运用………孔祥金 
曲阜世泽长,淳邑家声远………孔德华 
追考平阳儒学曾有的辉煌………孔繁培 
孔氏昌弼公后裔迁徙及融入藏族演变过程初探………孔繁禄 孔祥荣 

作者信息 
《诗礼传家》稿约 
编后记

内容摘要
《诗礼传家》(第一辑),共收录《乡绅、乡规、家规与中国古代社会》《立身治家之道:〈颜氏家训〉的主旨及其现代演义》《教家立范:传统家训教化的经验与借鉴》《关于新谱研究的几个问题:意义?规模?方法》《清代前中期孔氏家族诗人交游论略》《孔子生年月日及形貌》等论文数十篇篇。包括家风家训、孔子研究、儒学研究等几大版块,涉及到了诗礼传家、家风家教孔子出生年月日、孔子相貌、《孔丛子》与孔氏家学、《尚书》与孔氏家学、孔氏家族诗人交游等诸多方面。

精彩内容
《孔丛子》与先秦孔氏家学的酝酿与演化孙少华作为记载孔氏子孙二十余代的家谱式作品,《孔丛子》一向是学术界研究孔氏家学的主要参考书目。《连丛子》记载至孔子二十代孙,孔氏家学由二十一代孙孔羡正式创立,则本书又可作为研究汉代孔氏家学发展与创立的基本依据。
孔氏家学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酝酿与发展过程。战国士人的学术品格与游士之风,与孔氏家风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对孔氏家法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孔氏家学的创建,就离不开孔氏家风的长期推动与孔氏家法的最终规定。本文将结合《孔丛子》与其他典籍的记载,揭示先秦时期孔氏家学的有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孔丛子》一向被视作伪书,但是根据笔者考察,本书成书虽晚,但确实有先秦资料。后儒如朱熹等人,虽然有时也将其称作伪书,但他们著书立说,又屡次引用该书资料。另外,对于历史上所谓的“伪书”,我们可以对其成书时间、作者有怀疑态度,但对其中的文献,一方面应该慎重对待其学术价值,另一方面也要客观认识到该书产生之后,在流传过程中带来的学术影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学术史价值”与“思想史价值”。
一、孔氏家风的初步形成所谓“孔氏家风”,应该是孔氏子孙在长期的学术与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孔氏“门风”,包括思想价值体系与道德价值观念。从形式上看来,它主要是意识层面上的精神架构,与主流社会的价值理想和谐而统一。它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臻于完善。同时,它还可以为孔氏后人所继承,为主流社会的价值体系所认同。但它对孔氏子孙还没有严格的道德约束力或家族宗法的控制力。孔氏家风的形成,有一个发展历程。《孔丛子?居卫》记载:曾子谓子思曰:“昔者吾从夫子游于诸侯,夫子未尝失人臣之礼,而犹圣道不行。今吾观子有傲世主之心,无乃不容乎?”子思曰:“时移世异,各有宜也。当吾先君,周制虽毁,君臣固位,上下相持,若一体然。夫欲行其道,不执礼以求之,则不能入也。今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竞招英雄以自辅翼,此乃得则昌、失士则亡之秋也。伋于此时不自高,人将下吾;不自贵,人将贱吾。舜禹揖让,汤武用师,非故相诡,乃各时也。”从这段材料可以看出来:第一,孔子与弟子有游士身份,故曾子等“从夫子游于诸侯”,孔氏子孙也是如此。说明当时的游士之风,对孔氏家风的形成具有直接关系。第二,子思的“时移世异,各有宜”,是自孔子以来就有的思想,所以子思说“当吾先君”云云。这是当时游士之风在孔氏子孙身上的集中表现,也体现了孔氏家风的内在传承。第三,子思称:“伋于此时不自高,人将下吾;不自贵,人将贱吾。”这是当时士人身上一种普遍的学者品格,对孔氏家风的酝酿,具有直接的影响。
(一)战国游士之风与孔氏家风春秋以降,游士之风兴起。顾炎武有云:“春秋以后,游士日多。《齐语》言桓公为游士八十人奉以车马衣裘,多其资币,使周游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而战国之君遂以士为轻重,文者为儒,武者为侠。”战国游士最鲜明的思想是“知时变”。当时,战国诸侯为增强国力,纷纷出台吸引人才的各种优惠政策,甚至吸纳其他国家的贤士、高才。卫鞅、张仪亡魏入秦,吴起亡魏入楚,苏秦则佩六国相印,这一方面造成了当时士人国家忠诚观念的淡漠,另一方面也使“知时变”思想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如《史记?苏秦列传》即称苏秦“其术长于权变”。但如果进一步考虑,这种思想应该上溯于道家哲学,因为崇尚权变思想的张仪、苏秦,皆学于鬼谷子。再者,卫鞅“少好刑名之学”,吴起曾学于曾子,可证当时各家学派都接受了这种哲学思想。这不能不推动整个社会思潮向这个方向发生转变。处于这种时代风尚的潮流中,孔氏子孙自亦难以免俗。孔穿游走于赵、魏、齐诸国,厕身于信陵君、平原君之间,子顺任魏相、子鱼投陈涉,等等,都是这种思想的作用。孔氏子孙这种特殊的思想,是孔氏家风养成的主要思想基础。战国游士“知时变”思想对孔氏家风的影响,在孔氏子孙身上,则为“时移世异”与“待时”思想,且递代相承而不辍。
春秋末季,礼崩乐坏,孔子知世不可仕,故生退隐待时之念。《孔丛子?记问》载鲁哀公欲聘孔子,孔子知必不见用,故作《丘陵之歌》,发“枳棘充路,陟之无缘”之叹。楚昭王欲聘并封赏孔子,被令尹子西谏止。孔子以独善其身之许由、兼利天下之姜尚自比,认为当世无文王,自己并不见用:“大道隐兮礼为基,贤人窜兮将待时,天下如一欲何之?”孔子在《论语》中也表达过此类思想。如孔子对颜渊所说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即为此意。孔子的这些观点,在《孟子》、《荀子》也有体现。孟子引齐人之言,曾有“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之语。孟子认为孔子是识时务的人:“孔子,圣之时者也。”《尽心上》曾引古人“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之说。至荀子,则成了“兼利天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