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次迎难而上(心理咨询之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101次迎难而上(心理咨询之道)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极速发货

29.56 4.3折 6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薛伟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55165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31290344

上书时间2024-05-17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薛伟
祝融心理研习社创办人,结构式文化动力团体中心创办人,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督导,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督导,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文化与心理治疗学组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

目录
\\\\\\\"
1 心理咨询到底要干什么 001
2 心理咨询是什么 003
3 心理治疗要在什么地方进行干预 005
4 心理发展到三元状态还会退回一元状态吗 009
5 什么是社会语言体系 011
6 咨询技术的指导性原则 013
7 咨访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016
8 如何进行心理咨询的工作 019
9 为什么咨询师付出很多,咨询却不见成效 022
10 来访者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024
11 工作联盟与治疗框架分别是什么 026
12 每次治疗前要做什么 029
13 你能根据目前的问题做出诊断吗 032
14 交替使用支持性和解释性技术 035
15 是做“容器”,还是提供足够的“抱持性环境” 038
16 使用药物的时机 041
17 要使用药物治疗抑郁症吗 044
18 要求服药的人 047
19 不想服药的病人 050
20 如何阻止人们过早退出治疗 052
21 早期阻抗者存在的问题 054
22 没有清晰问题的人 057
23 有神经症、边缘性人格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的人 060
24 患有躯体疾病和有转换性症状的人 063
25 有钱的人 066
26 成功者的困境 069
27 无法面对退休的老年人 071
28 聪明的人 074
29 习惯性迟到的人 077
30 习惯拖延的人 080
31 过度饮酒的人 082
32 烟草上瘾的人 084
33 恃强凌弱者 087
34 被动的人 089
35 “怕老婆”的男人 091
36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093
37 有强迫现象的人 096
38 有刻板动作的人 099
39 冒失的逆恐者 102
40 性成瘾的人 104
41 什么是边界 106
42 觉得深深“爱”上你的人 109
43 想跟你发生性关系的人 112
44 试图脱衣服诱惑你的人 115
45 给你送礼物的人 118
46 用言语攻击你的人 121
47 比你先理解他们自己的人 124
48 渴求拥抱的人 126
49 与你的助理聊天的人 129
50 与你的助理约会的人 131
51 治疗中的“行动者” 134
52 带配偶进入咨询室的人 137
53 带着父母来咨询的人 140
54 带着婴儿来咨询的女人 143
55 不能准时离开咨询室的人 145
56 指控你不关注他的人 148
57 不让咨询师插嘴的人 151
58 沉默的来访者 154
59 在咨询室中来回走动的人 157
60 不断看表的人 160
61 问你有什么感受的人 163
62 坐在你椅子上的人 166
63 带饮料进入咨询室的人 168
64 不主动支付费用的人 171
65 要不要降低费用 173
66 不直接承担咨询费用的来访者 176
67 由家长付费的青少年或儿童 179
68 移动咨询室家具的人 182
69 在等候室睡觉的人 184
70 询问你个人信息的人 186
71 做咨询时能讲道理吗 189
72 有高自杀风险的人 191
73 在咨询室外遇到了来访者 194
74 隔着屏幕的来访者 196
75 长途跋涉来做咨询的人 199
76 与来访者的必要联络 201
77 直接称呼你名字的人 203
78 什么是反移情 205
79 过于顺从的来访者 207
80 盘问你理论取向的人 209
81 追问办法和建议的人 212
82 对你的解释不做回应的人 215
83 过度聚焦咨询师的人 217
84 为何不断提问却没有进展 219
85 过度警觉的人 221
86 只诉说梦境的人 224
87 沉溺于赌博的人 227
88 特别喜欢整容的人 229
89 寻求心理咨询的“灵修者” 231
90 推荐朋友找你做咨询的人 233
91 推荐家庭成员找你做咨询的人 235
92 自我责任感是不是心理咨询的前提 238
93 遗传疾病对孩子的影响是什么 240
94 社交关系和情感关系有什么区别 242
95 成人的世界有爱情吗 244
96 如何维持亲密关系 246
97 爱情在心理咨询中意味着什么 248
98 个体治疗与团体治疗的区别 250
99 为何要改变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252
100 做咨询时能讨论信仰吗 254
101 未来的来访者 2561 心理咨询到底要干什么 001
2 心理咨询是什么 003
3 心理治疗要在什么地方进行干预 005
4 心理发展到三元状态还会退回一元状态吗 009
5 什么是社会语言体系 011
6 咨询技术的指导性原则 013
7 咨访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016
8 如何进行心理咨询的工作 019
9 为什么咨询师付出很多,咨询却不见成效 022
10 来访者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024
11 工作联盟与治疗框架分别是什么 026
12 每次治疗前要做什么 029
13 你能根据目前的问题做出诊断吗 032
14 交替使用支持性和解释性技术 035
15 是做“容器”,还是提供足够的“抱持性环境” 038
16 使用药物的时机 041
17 要使用药物治疗抑郁症吗 044
18 要求服药的人 047
19 不想服药的病人 050
20 如何阻止人们过早退出治疗 052
21 早期阻抗者存在的问题 054
22 没有清晰问题的人 057
23 有神经症、边缘性人格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的人 060
24 患有躯体疾病和有转换性症状的人 063
25 有钱的人 066
26 成功者的困境 069
27 无法面对退休的老年人 071
28 聪明的人 074
29 习惯性迟到的人 077
30 习惯拖延的人 080
31 过度饮酒的人 082
32 烟草上瘾的人 084
33 恃强凌弱者 087
34 被动的人 089
35 “怕老婆”的男人 091
36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093
37 有强迫现象的人 096
38 有刻板动作的人 099
39 冒失的逆恐者 102
40 性成瘾的人 104
41 什么是边界 106
42 觉得深深“爱”上你的人 109
43 想跟你发生性关系的人 112
44 试图脱衣服诱惑你的人 115
45 给你送礼物的人 118
46 用言语攻击你的人 121
47 比你先理解他们自己的人 124
48 渴求拥抱的人 126
49 与你的助理聊天的人 129
50 与你的助理约会的人 131
51 治疗中的“行动者” 134
52 带配偶进入咨询室的人 137
53 带着父母来咨询的人 140
54 带着婴儿来咨询的女人 143
55 不能准时离开咨询室的人 145
56 指控你不关注他的人 148
57 不让咨询师插嘴的人 151
58 沉默的来访者 154
59 在咨询室中来回走动的人 157
60 不断看表的人 160
61 问你有什么感受的人 163
62 坐在你椅子上的人 166
63 带饮料进入咨询室的人 168
64 不主动支付费用的人 171
65 要不要降低费用 173
66 不直接承担咨询费用的来访者 176
67 由家长付费的青少年或儿童 179
68 移动咨询室家具的人 182
69 在等候室睡觉的人 184
70 询问你个人信息的人 186
71 做咨询时能讲道理吗 189
72 有高自杀风险的人 191
73 在咨询室外遇到了来访者 194
74 隔着屏幕的来访者 196
75 长途跋涉来做咨询的人 199
76 与来访者的必要联络 201
77 直接称呼你名字的人 203
78 什么是反移情 205
79 过于顺从的来访者 207
80 盘问你理论取向的人 209
81 追问办法和建议的人 212
82 对你的解释不做回应的人 215
83 过度聚焦咨询师的人 217
84 为何不断提问却没有进展 219
85 过度警觉的人 221
86 只诉说梦境的人 224
87 沉溺于赌博的人 227
88 特别喜欢整容的人 229
89 寻求心理咨询的“灵修者” 231
90 推荐朋友找你做咨询的人 233
91 推荐家庭成员找你做咨询的人 235
92 自我责任感是不是心理咨询的前提 238
93 遗传疾病对孩子的影响是什么 240
94 社交关系和情感关系有什么区别 242
95 成人的世界有爱情吗 244
96 如何维持亲密关系 246
97 爱情在心理咨询中意味着什么 248
98 个体治疗与团体治疗的区别 250
99 为何要改变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252
100 做咨询时能讨论信仰吗 254
101 未来的来访者 256\\\\\\\"

内容摘要
\\\\\\\"本书以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101种问题为例,讲述了心理咨询师应该掌控的咨询之道。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遇到的困难是其职业成长过程中的劫难,咨询室就是一个道场,那些生命历程,那些情感体验,那些秘密,那些无法言传的时刻,在咨询室里面的每一次咨询都是一次考验,这些问题是心理咨询师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克服的困难。本书通过具体的问题类型,讲解应对问题的方法,以及其中的道理,一方面帮助心理咨询师更好地进行咨询,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
\\\\\\\"

主编推荐
"每一次咨询的困境,都是对生命的发问。
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是来访者无声地求救。"

精彩内容
\\\\\\\"推荐序迷雾森林中有人引路做心理咨询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咨询师来说,需要学习很多理论,也要经过很多的实践及督导,才有可能对眼前的来访者有更深入的了解。这至少要花3~5年的时间。即便现在学习的方式有一定的灵活性,既可采用实体课,又能利用网络教学,但我想,新手咨询师,在3~5年的学习历程中,其实学习的不仅是理论与技巧,更多的是关于自己内在的一些体验和感悟。成熟的咨询师往往能自在地使用自己的身体敏感性和内在感觉去听来访者的真实话语,然后通过语言和在场性的表达抵达来访者的内心。
做咨询不容易,但通往一个成熟咨询师的路,在我看来并不困难。只是很多时候,很多人并没有走在路上。世界上有很多的流派,有很多的方法和技巧,路已经存在,就在那个地方,但大部分人容易迷失在无意识的森林当中。
2015年的时候,我的心里程心理咨询中心开始与薛伟老师合作,开设精神分析的专业培训课程及团体课程。我自己听课,时常会发出感叹:“哦,原来是这样的!”如果刚好遇到老师讲到类似的来访者,总会有思绪一下子就通畅了的感觉。比如本来预设可能会脱落的来访者,突然就预约了下一次的咨询,当这个来访者再来的时候,我会感觉我们连接上了——我在某个部分能理解他、容纳他了,他也就可以安心地在咨询中继续和我深聊他的困惑。我想大部分的咨询师也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这必然是自己内在有所获得,不仅仅是头脑中理解了某个概念的缘故。
我自己也参加了4年由薛伟老师和邹政老师带领的团体,一直惊叹两位老师怎么可以把团体发生的事情,以及每个人说的故事和感觉都记录得如此清晰,而且可以做出非常精确的评析。每位组员内在的感觉关联的事件,每个家族的印记与脉络,每次团体中的沉默、冲突、意识化的高点与阻碍团体进程的低点,居然能做到在他们的内在一一都有标记,并且都可以找寻到源头,也能够指明清楚的发展方向。
从标准的12人团体,到24人的翻转鱼缸式团体,到36人的次第团体,参与其中的人员记录这几天的历程就要消耗两个厚本子。在两位老师那里,我们总是会慢慢感觉到自己像是在迷雾森林中看到了光的方向,前面有人带路,不停地提醒着偏离的我们,回到我们应该走的那条路上。个人认为:两位老师带领的团体值得每位愿意真正成长的人参加,必定收获颇丰。
两位老师在心理咨询和团体咨询的路上,已经走了很久。他们一直在通过他们的方式引导我们走至原本的路。团体是一种方式,大家看到的这本书是另外一种方式。2017年年底,我们就想到用一种短小精悍的音频方式,由薛老师来解答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经常遇到的那些困惑。3年过去了,经过贰阅心理的整理与编辑,这本书呈现在了你的面前。
书中出现的那些人,在咨询室中常常遇见的——“要求服药的人”“习惯性迟到的人”“过度饮酒的人”“被动的人”“性滥交的人”等,面对他们,咨询师不得不长出“第三只眼睛”,第三只眼睛怎么“看”,决定了咨询师怎么做咨询。薛伟老师把他的第三只眼睛给我们使用,让我们看得更远,也看得更清晰。
这让我想起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说过的人生三境界,大意是:涉世之初,相信眼见为实,看山是山;历尽千帆,生活为物所累,看山不是山;洞察世事,人生豁然开朗,看山还是山。我想咨询也是如此,薛老师二十多年的个案和团体经验,看到的山已然不是我们看到的山了。先借用老师的“看”,然后经历我们自己的“看”,最后才能真正地看见那条迷雾森林中的路在哪里,通往何方。
如果“看”是第三只眼睛,我想咨询师还得有“第三只耳朵”。第三只眼睛的作用是洞察,侧重于明察秋毫的观察与不戴有色眼镜的看见。第三只耳朵的作用是洞悉,重点在于深入透彻的理解——听风,听雨,听雷——风的背后有雨,雨的背后有雷,每一层有每一层的关系,它们之间纵横交错,或许是雷雨和着狂风,或许是轻风伴着细雨。即便无风,高人也能听见落叶下坠的声音,了然于心。薛老师在我心中就是那个听落叶声音的高人。
如果你是一个心理学爱好者,这本书可以带给你一个全新的理解他人丰富生命的角度。
如果你是一个新手咨询师,这本书必然会是你的宝典,让你做咨询时得心应手。
如果你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咨询师,这本书必定会在你困惑的时候,成为你最得力的助手,助你一臂之力。
如果你已然是一个成熟的咨询师,相信这本书也会让你在成为督导师的路上走得更远。深入透彻的理解——听风,听雨,听雷——风的背后有雨,雨的背后有雷,每一层有每一层的关系,它们之间纵横交错,或许是雷雨和着狂风,或许是轻风伴着细雨。即便无风,高人也能听见落叶下坠的声音,了然于心。薛老师在我心中就是那个听落叶声音的高人。
如果你是一个心理学爱好者,这本书可以带给你一个全新的理解他人丰富生命的角度。
如果你是一个新手咨询师,这本书必然会是你的宝典,让你做咨询时得心应手。
如果你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咨询师,这本书必定会在你困惑的时候,成为你最得力的助手,助你一臂之力。
如果你已然是一个成熟的咨询师,相信这本书也会让你在成为督导师的路上走得更远。深入透彻的理解——听风,听雨,听雷——风的背后有雨,雨的背后有雷,每一层有每一层的关系,它们之间纵横交错,或许是雷雨和着狂风,或许是轻风伴着细雨。即便无风,高人也能听见落叶下坠的声音,了然于心。薛老师在我心中就是那个听落叶声音的高人。
如果你是一个心理学爱好者,这本书可以带给你一个全新的理解他人丰富生命的角度。
如果你是一个新手咨询师,这本书必然会是你的宝典,让你做咨询时得心应手。
如果你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咨询师,这本书必定会在你困惑的时候,成为你最得力的助手,助你一臂之力。
如果你已然是一个成熟的咨询师,相信这本书也会让你在成为督导师的路上走得更远。
刘冠宇心里程心理咨询中心创始人CNPT儿童游戏治疗培训中心创始人心理咨询师、结构式文化动力团体带领者2021年2月自序从文化视角漫谈心理咨询何去何从心理咨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源自西方,与其他社会伦理共同维持西方社会的平衡。作为一种技术和方法进入中国,心理咨询本身的文化特质如何加以调整,才能融入我们的社会文化,化解当前社会的文化冲突,是心理咨询从业者绕不开的问题。
心理咨询的产生
从目前整个生存环境和状态而言,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信息量有所增加,所见所闻不仅对我们的生活状态有影响,更加重要的是,对我们的心理状态也有影响。人生活在信息当中,环境的变化引起我们内心的改变,对于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有很多人觉得很好,因为这个时代比以往更快速、更便捷,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也有些人觉得不好,因为它似乎让我们丧失了很多东西,比如日渐淡薄的思念。
在这个时代,人们内心的困扰变多了。生活的变化对我们的心理状态而言就是一种冲击,我们会因此产生很多困扰,如何应对、解决这些困扰,就变成了眼前的问题。
我认为,心理咨询是咨询师用来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更是心理咨询师用来探索“人究竟是怎么回事”的方式。
当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时,一个人的内心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人与环境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那原来继承下来用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今是否还能继续使用?人与环境交互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解决心理问题的办法是否还可以继续使用?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再适用?哪些应该保留,哪些应该舍弃?心理咨询作为一种认识人或者帮助人解决困境的方式,到底应该如何发展?
心理问题的发展一个人面对变化时,为了调整自身而努力的过程有时候比较顺利,有时候又会有很多曲折,碰到困难的时候,心理问题就会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说,心理问题就是一个人在成长和发展自身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状态,而心理咨询就是了解人如何成长以及处在怎样的状态。
当心理咨询的目的指向人本身,而不是人之外某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更容易讨论何去何从的问题——与其说是讨论心理问题何去何从,不如说是讨论人到底何去何从。这就是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在我看来,心理咨询就是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状态、不同语境中,用各自的方式不断地回答这三个问题。
对世界的认识关于人本身的问题,涉及人们为什么要探索自己和了解自己。人们通过了解自己,间接地把自己变成了解世界的通道。心理学通过这样的途径,在了解世界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和确定感,也就是说,心理咨询跟“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产生了一种关联。
了解世界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一种偏客观,一种偏主观。用偏客观的态度了解世界的方式,称为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概念我们不去定义它,因为每个人对科学的理解不尽相同。我们使用科学的概念,是基于在探求这个世界的时候,有一个前提层面上的需要必须大于50%,在情感层面和在融合状态中的需要不能超过50%,这样你才能稳稳站立在一个地方,不摇摆。
如果你的情感需要和融合性需要加起来大于你在社会规则上的需要,你在社会规则上的站立点就小于50%,这就会产生重心偏移,导致立足不稳,易于陷落二元关系或者一元关系中,失去社会身份以及相关的价值感和意义感。
在这种情况下来看咨访关系,就是社会化的关系。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建立关系,虽然有很多情感交流,但是本质上应该是一种交换关系。来访者付费,咨询师收费,这是一种交换,交换的比例在双方的需求当中必须占50%以上,这样双方的关系才能被固定在咨访框架中。
如果双方在情感层面的需要和在融合状态中的需要超过了在社会规则层面的需要,彼此就会慢慢在情感层面上建立更多的关系,而无视社会规则。这种咨访关系肯定不能持续,会慢慢突破设置,甚至双方都会陷落在彼此相互融合的感觉当中,索性连个体性都消融掉。
咨访关系中固然有情感成分,但满足这些情感需要的出发点,都是把它们往社会关系上转化,而不只是单纯地获取情感满足。如果沉溺在情感当中,丧失了社会身份,咨访关系就不存在了。
8如何进行心理咨询工作所有心理咨询首先要弄清楚和解决的就是关于“我是谁”的问题,即帮助一个人弄明白他是谁。
从形式上来看很简单,心理咨询是通过言语去帮助一个人,而不是通过行为。心理咨询师通过跟来访者进行谈话来帮助他弄清楚自己的身份,弄清楚自己的内在感觉,让来访者能够获得确定的存在感。谈话只是一种形式,作为咨询师,通过话语的内容,了解和传达的是其内心感受到的关于来访者的方方面面。
通俗来讲,心理咨询就是把咨询师看到的关于来访者的状态和模样告诉来访者,让他通过你了解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通常一个人想要了解“我是谁”,其实是通过别人的眼光和反应来获得的。如果一个人独自在一个地方,没有任何人给他反应,他是无法获得关于“我是谁”的印象的,也没有办法获得确定感。很多心理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在需要获得别人恰当反应的时候错失了机会,在形成“我是谁”的感觉上有了大大小小的缺口。心理咨询就是要弥补这些缺口。
一个人看待自己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盲点,这些盲点虽然自己看不见,但并不代表不存在。如果没有及时得到他人的反馈,就难以知道自己的全部状态,不能对自己形成清晰的认知,不能形成关于“我是谁”的印象,心理问题就出现了。而心理问题对现实的影响是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对环境的适应问题,或者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障碍等。
咨询师其实是通过自己的心智化功能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的状态。直白地说,作为咨询师,你应该告诉对方他是谁。虽然看起来你所启用的语言只是一种形式,但是你真正使用的是你的心理功能和心理能力。
用一个比喻来讲,咨询师就好像一个摄影师,他去拍摄一个人各种状态的照片,让这个人看到照片时能够知道自己是谁。摄影师要借助光影去传达自己心里感受到的、捕获到的那些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东西,而不仅仅只是拍照。
照片上的内容可能是来访者表面上向你呈现出的样子、跟你讲述的内容。你要提炼这些,然后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但这样的反应并不容易,因为你很可能会掺杂一些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这使得你不仅仅是一个照相机,而是一个摄影师。
如果你不能使用你的心理功能,只是单纯地去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告诉别人你看到的东西,那你就更像是照相机而不是摄影师。
作为心理咨询师,你要用自己的内在和心理功能对来访者做出反应,让他知道自己的状态,从而帮助他了解他自己是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