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词三百首全译
  • 宋词三百首全译
  • 宋词三百首全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宋词三百首全译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极速发货

44.41 3.4折 130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柳永、陆游等/著沙灵娜译注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1166562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130元

货号31300839

上书时间2024-05-1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上彊村民(1857-1931),清代词学大师。

本名朱孝臧,后名朱祖谋。字藿生,又字古微,号沤尹,又号彊村。归安(今浙江湖州)人。

出身官宦世家,幼年喜好文学,青年随父游幕。早岁工诗,初露锋芒。后科举入仕,官至礼部右侍郎。居官十余年,兢兢业业,洁身自好。忧念时事,支持。

后厌倦官场,称病解职,居苏州吴门,寄心词学。为词三十余年,有《彊村丛书》《彊村词》行世。倡导词学风气,卓有成就,指导提携后辈,诲人不倦。

为指导子侄之辈掌握宋词精髓,致力于宋词编选,耗费10多年心血,数次增删修订,于1924年编定《宋词三百首》。

1931年逝于上海寓所,终年75岁。

世人誉之:“进为国直臣,退为世词宗。”

沙灵娜

生于1941年11月,江苏宜兴人。1981年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国际关系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论著有《樵歌注》《朱敦儒评传》《论宋遗民词》《宋遗民词选注》《唐诗三百首全译》《宋词三百首全译》等。



目录
徽宗皇帝
宴山亭 1
钱惟演
木兰花 4
范仲淹
渔家傲 7
苏幕遮 10
御街行 12
张先
千秋岁 14
菩萨蛮 16
醉垂鞭 17
一丛花 18
天仙子 20
青门引 22
晏殊
浣溪沙 25
浣溪沙 27
清平乐 28
清平乐 29
木兰花 31
木兰花 32
木兰花 34
踏莎行 35
踏莎行 37
蝶恋花 38
韩缜
凤箫吟 41
宋祁
木兰花 44
欧阳修
采桑子 47
诉衷情 48
踏莎行 50
蝶恋花 52
蝶恋花 54
蝶恋花 55
木兰花 57
临江仙 59
浣溪沙 61
浪淘沙 62
青玉案 63
柳永
曲玉管 67
雨霖铃 70
蝶恋花 72
采莲令 74
浪淘沙慢 76
定风波 79
少年游 82
戚氏 84
夜半乐 88
玉胡蝶 91
八声甘州 94
迷神引 96
竹马子 99
王安石
桂枝香 102
千秋岁引 106
王安国
清平乐 109
晏几道
临江仙 111
蝶恋花 113
蝶恋花 115
鹧鸪天 116
生查子 118
木兰花 119
木兰花 121
清平乐 122
阮郎归 124
阮郎归 125
六幺令 128
御街行 130
虞美人 132
留春令 133
思远人 135
苏轼
水调歌头 138
水龙吟 142
念奴娇 145
永遇乐 149
洞仙歌 151
卜算子 155
青玉案 157
临江仙 159
定风波 162
江城子 164
木兰花 166
贺新郎 168
黄庭坚
鹧鸪天 171
定风波 174
秦观
望海潮 177
八六子 180满庭芳 183
满庭芳 185
减字木兰花 188
踏莎行 190
浣溪沙 192
阮郎归 193
鹧鸪天 194
晁元礼
绿头鸭 196
赵令畤
蝶恋花 200
蝶恋花 201
清平乐 203
张耒
风流子 205
晁补之
水龙吟 209
忆少年 212
洞仙歌 213
晁冲之
临江仙 217
舒亶
虞美人 219
朱服
渔家傲 221
毛滂
惜分飞 223
陈克
菩萨蛮 226
菩萨蛮 227
李元膺
洞仙歌 230
时彦
青门饮 233
李之仪
谢池春 236
卜算子 239
周邦彦
瑞龙吟 242
风流子 246
兰陵王 249
琐窗寒 252
六丑 255
夜飞鹊 259
满庭芳 262
过秦楼 265
花犯 268
大酺 270
解语花 274
蝶恋花 277
解连环 279
拜星月慢 282
关河令 285
绮寮怨 286
尉迟杯 289
西河 291
瑞鹤仙 294
浪淘沙慢 296
应天长 299
夜游宫 302
贺铸
青玉案 305
感皇恩 308
薄幸 310
浣溪沙 312
浣溪沙 314
石州慢 315
蝶恋花 318
天门谣 319
天香 321
望湘人 324
绿头鸭 327
张元干
石州慢 332
兰陵王 334
叶梦得
贺新郎 338
虞美人 341
汪藻
点绛唇 343
刘一止
喜迁莺 346
韩疁
高阳台 349
李邴
汉宫春 352
陈与义
临江仙 355
临江仙 357
蔡伸
苏武慢 360
柳梢青 363
周紫芝
鹧鸪天 365
踏莎行 367
李甲
帝台春 369
李重元忆王孙 372
万俟咏
三台 374
徐伸
二郎神 379
田为
江神子慢 382
曹组
蓦山溪 385
李玉
贺新郎 388
廖世美
烛影摇红 392
吕滨老
薄幸 396
鲁逸仲
南浦 399
岳飞
满江红 402
张抡
烛影摇红 406
程垓
水龙吟 409
张孝祥
六州歌头 413
念奴娇 418
韩元吉
六州歌头 421
好事近 424
袁去华
瑞鹤仙 427
剑器近 429
安公子 431
陆淞
瑞鹤仙 434
陆游
卜算子 438
渔家傲 439
定风波 441
陈亮
水龙吟 443
范成大
忆秦娥 446
眼儿媚 448
醉落魄 450
霜天晓角 452
蔡幼学
好事近 454
辛弃疾
贺新郎 457
念奴娇 461
汉宫春 464
贺新郎 466
水龙吟 470
摸鱼儿 474
永遇乐 478
木兰花慢 481
祝英台近 484
青玉案 487
鹧鸪天 490
菩萨蛮 492
姜夔
点绛唇 496
鹧鸪天 498
踏莎行 500
庆宫春 502
齐天乐 507
琵琶仙 511
八归 515
念奴娇 517
扬州慢 521
长亭怨慢 524
淡黄柳 528
暗香 530
疏影 534
翠楼吟 537
杏花天影 541
一萼红 544
霓裳中序第一 548
章良能
小重山 554
刘过
唐多令 556
严仁
木兰花 559
俞国宝
风入松 561
张镃
满庭芳 564
宴山亭 567
史达祖
绮罗香 570
双双燕 573
东风第一枝 575
喜迁莺 578
三姝媚 580
秋霁 583
夜合花 586
玉胡蝶 588
八归 590
刘克庄
生查子 594
目录 11
贺新郎 596
贺新郎 599
木兰花 602
卢祖皋
江城子 605
宴清都 607
潘牥
南乡子 610
陆叡
瑞鹤仙 612
萧泰来
霜天晓角 615
吴文英
渡江云 618
夜合花 622
霜叶飞 625
宴清都 628
齐天乐 632
花犯 635
浣溪沙 637
浣溪沙 639
点绛唇 640
祝英台近 642
祝英台近 645
澡兰香 647
风入松 651
莺啼序 653
惜黄花慢 659
高阳台 662
高阳台 665
三姝媚 668
八声甘州 671
踏莎行 675
瑞鹤仙 677
鹧鸪天 679
夜游宫 681
贺新郎 683
唐多令 686
黄孝迈
湘春夜月 688
潘希白
大有 691
无名氏
青玉案 694
朱嗣发
摸鱼儿 696
刘辰翁
兰陵王 700
宝鼎现 705
永遇乐 710
摸鱼儿 714
周密
高阳台 717
瑶华 720
玉京秋 724
曲游春 727
花犯 730
蒋捷
瑞鹤仙 734
贺新郎 737
女冠子 740
张炎
高阳台 745
渡江云 747
八声甘州 750
解连环 753
绿意 756
月下笛 759
目录 13
王沂孙
天香 763
眉妩 767
齐天乐 770
长亭怨慢 773
高阳台 776
法曲献仙音 778
彭元逊
疏影 782
六丑 785
姚云文
紫萸香慢 789
僧挥
金明池 792
李清照
如梦令 796
凤凰台上忆吹箫 797
醉花阴 800
声声慢 801
念奴娇 803
永遇乐 806
浣溪沙 809
附录:原序 811

内容摘要
清代词学大师上彊村民,为指导子侄之辈掌握宋词精髓,耗费10多年心血,与友人、学生反复探论、数次增删修订,从浩如烟海的宋词中,精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柳永、陆游等文学大师的经典词作,终于编成风行海内外的《宋词三百首》。树立了宋词审美范本,问世后流传至今。其选录标准,以混成为主旨,并求之体格、神致,豪放与婉约并重,清新与稠丽相竞,完整展现宋词全貌,是目前宋词选本中极具代表性、极流行的精华版本。
翻开本书,透过至真至纯、如梦如幻的宋词,犹如置身千年前繁花似锦、活色生香的日常生活之中,抚琴、赏花、听风、采菊、交友、把酒问青天……在令人心旷神怡的阅读中,直抵中国人生活美学源头,不知不觉提升精神境界和美学趣味。

主编推荐
1.家喻户晓的宋词选本,很好的人都在读

词的文字、意境和音乐的美,没有一个文学品种比得上。
——周国平

每个人都记得一点唐诗宋词。我临睡前背背,就睡着了,真是风雅性感。
——木心

宋朝的美学蕞喜欢讲的字是“平淡天真”,就是不要做作,也不要刻意,率性为之。
——蒋勋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诗歌宝贵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是个可以从作者到读者之间,不断传达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感发的生命。读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有一个美好而活泼的不死的心灵。
——叶嘉莹

2.中华文化传诵经典,中华文明的瑰宝,影响着历代中国人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
在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
《宋词三百首》作为与中国诗歌至高成就的唐诗并驾齐驱的又一高峰,收录了广为流传的宋词佳篇,是中华文化传诵经典,中华文明的瑰宝,古诗词中的推荐阅读本,影响着历代中国人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更是历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3.覆盖宋朝几乎所有重要名家和名篇,尽显宋词繁华
《宋词三百首》作为广为流传的宋词经典读本,从浩如烟海的宋词中,精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柳永、陆游等81位文学大师的283首经典词作,完整展现宋词全貌,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宋词普及读本。其豪放与婉约并重,清新与稠丽相竞,不仅所选入的词人都是文学大家,所选作品也都是每一个词人一生作品中思想性、艺术性极高的传世名作。这些作品不仅属于那个时代,它们超越了时间、空间,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4.修订旧版《宋词三百首》,增补苏轼、辛弃疾等大家传世名篇
原《宋词三百首》偏重个人词学观念,注重浑成典雅,讲究格律声调,选录作品以周邦彦、姜夔和吴文英为多,如今人们熟读成诵的苏轼、辛弃疾的篇什未得青睐,为补遗珠之憾,增补17首音韵谐美、感心动耳的宋词佳作,足成“三百”之数。

精彩内容
题解《水调歌头》,原为隋曲,后用作词调。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录《水调歌》引《乐苑》曰:“《水调》,商调曲也。旧说:《水调》《河传》,隋炀帝幸江都时所制。曲成奏之,声韵悲切。”《词谱》卷二十三:“按,《水调》乃唐人大曲,凡大曲有歌头,此必裁截其歌头,另倚新声也。”始见于北宋刘潜词。
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时作此词。作者青年时抱着“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泌园春》)的政治理想入仕,后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辗转州郡,政治上颇不得志,又与胞弟子由(苏辙字)七年未能团聚,心情抑郁,于中秋之夜写下这首千古名篇。词中以问天、问月来探索人生哲理,抒发兄弟的手足情谊,并以谪仙自喻,写他幻想乘风上天,又觉得人间更使人眷恋,反映了他因政治上失意而对现实不满,想要超脱尘世却依然热爱人生的矛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已不限于手足之情,而且概括了人类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能够长久留存的普遍愿望。这首词表现了苏轼洒落的襟怀和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笔致奇逸自然,大开大合,风格清雄高旷而又委折蕴藉,刚柔相济。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可见其独步当时之概。
明月几时有? 从几时开始,明月普照人间?
把酒问青天①。 我高举酒杯,询问着浩渺的苍天。
不知天上宫阙,请告诉我,那蟾宫桂殿,今夕是何年。 今夜是何月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我多想乘风飞归天边,惟恐琼楼玉宇②,却又怕琼楼玉宇碧空高悬,高处不胜寒③。 我这平凡的身躯禁不住天外凄寒。
起舞弄清影,还是在月下起舞吧,让影儿随着我回旋,何似在人间④。 翩翩如尘世的神仙。
转朱阁,明月轻盈地转过彩绘的楼宇,低绮户,又低低透进了雕花窗栏,照无眠。 把银光洒满帷幔,帷幔中愁人难眠。
不应有恨,月亮呵,你不应该有什么愁恨,何事长向别时为什么总在人们别离时偏偏圆⑤? 团圆?
人有悲欢离合,唉,人间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月儿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些事自古就难以求全。
但愿人长久,但愿美好感情长留人们心间,千里共婵娟⑥。 虽然远隔千里,却共对同一轮明月,就好像彼此相见。
注释①明月二句: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此用其语。
②惟:一作“又”,或作“只”。琼楼玉宇:指月中宫殿。《大业拾遗记》:“瞿乾佑于江岸玩月,或问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③高处句:《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又《龙城录》载唐玄宗游月宫,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后人因称月宫为广寒宫。此皆月宫寒之所本。
④起舞二句:李白《月下独酌》诗:“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此化用其意。蔡绦《铁围山丛谈》云:“歌者袁绹,乃天宝之李龟年也。宣和间,供奉九重。尝为吾言:东坡公者与客游金山,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如江流倾涌。
俄月色如昼,遂共登金山山顶之妙高台,命绹歌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歌罢,坡为起舞,而顾问曰:‘此便是神仙矣!吾辈文章人物,诚千载一时,后世安所得乎?’”由此则故事可知东坡善舞,可知其如何热爱人生,亦可知其自己爱赏此词的程度。
⑤不应二句:司马光《温公诗话》引石曼卿对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句云:“月如无恨月长圆。”此处变化其意,更觉委曲而层深。长向,一作“偏向”。
⑥千里句: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此处翻用其意。婵(chán)娟,形态美好,此处指月亮。孟郊《婵娟篇》:“月婵娟,真可怜。”

媒体评论
宋朝的美学蕞喜欢讲的字是“平淡天真”,就是不要做作,也不要刻意,率性为之。
——蒋勋

每个人都记得一点唐诗宋词。我临睡前背背,就睡着了,真是风雅性感。
——木心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诗歌宝贵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是个可以从作者到读者之间,不断传达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感发的生命。读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有一个美好而活泼的不死的心灵。
——叶嘉莹

宋人在其三百年间,依宋词而活,把个人的喜怒哀乐,把国家的枯荣兴衰,都通过宋词表达,传唱民间,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知名文化学者 马未都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