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极速发货

25.39 4.2折 59.8 全新

库存14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伊莱恩·阿伦(ElaineN.Aron)作者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22201917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59.8元

货号31388265

上书时间2024-05-1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伊莱恩·阿伦(ElaineN.Aron)·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师、大学教授、心理医生和作家·亲密关系研究和高度敏感者研究领域的领先者·一名高度敏感者·建立了高度敏感者研究网站,已帮助无数具有敏感特质的人实现自我

目录
致谢 / 001
前言 / 001
我为什么写这本书 / 001
本书使用指南 / 001
第一章 敏感特质 更好地甄别“害羞”和“难搞”的孩子 / 001
正视孩子的敏感 / 003
如何发现高度敏感 / 003
什么是高度敏感? / 005
你的孩子是不是高度敏感? / 010
高度敏感对人类物种有何贡献? / 012
为什么高度敏感的孩子会如此不同? / 014
还不能确定孩子是不是高度敏感? / 021
帮助高度敏感儿童迈向成功与幸福 / 024
第二章 系好安全带 特别的孩子引发特别的挑战 / 032
家长更能影响敏感的孩子 / 035
契合度——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家庭 / 036
敏感的孩子需要情绪出口 / 039
敏感儿童的六件事 / 040
养育敏感儿童的乐趣 / 054
第三章 不敏感的家长更有福 / 056
写给父亲的话 / 057
高度敏感和寻求新事物 / 058
当孩子与你的个性非常不同时 / 059
第四章 如果家长也是高度敏感者 其他家庭成员怎么做呢? / 074
高度敏感的家长从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什么? / 076
首要任务——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 / 076
你和孩子都高度敏感的优势 / 077
其他家长可以怎么做? / 084
最后的提醒 / 092
第五章 养育快乐的敏感儿童四大秘诀 / 093
秘诀一:提升自我形象 / 094
秘诀二:降低羞耻感 / 100
秘诀三:有智慧的处罚 / 103
秘诀四:讨论“敏感” / 115
健康的自我界限 / 120
第六章 一个好的开端 安慰和回应高度敏感婴儿 / 123
新生儿——如何认出高度敏感婴儿 / 124
两到六个月——如何回应宝宝,又不过度刺激他 / 129
半岁到一岁:依附关系、步调一致和自我调节 / 133
步调一致 / 135
最后的提醒 / 139
第七章 家有幼儿 适应改变及处理过度刺激 / 140
调适变化 / 141
顺利转换环境 / 145
过度刺激 / 145
处理强烈的情绪 / 146
关于一两岁的孩子 / 151
日常问题 / 153
比较不常见的问题 / 157
最后的提醒 / 159
第八章 在外面的幼儿 帮助他们在新环境中成功 / 160
害怕新事物、害怕陌生人、害羞和喜欢单独玩耍的差别 / 161
为什么会害怕新环境,如何预防 / 162
有了新经验之后 / 168
面对陌生人时的害怕或迟疑 / 168
寻找适合的社交场合 / 172
如果学龄前儿童遇到真正害怕的事情 / 174
最后的提醒 / 176
第九章 家有学龄儿童 / 177
学龄儿童——初试啼声 / 178
家中的日常生活 / 179
减少家中压力 / 185
第十章 帮助孩子享受学校生活及社交生活 / 192
高度敏感儿童在学校面对什么? / 194
教室的理想气质 / 195
家庭教学 / 195
社交生活与害羞 / 196
打造愉快的学校生活 / 202
关心学业表现 / 204
当孩子受到欺负 / 206
儿童时期告一段落 / 208
第十一章 敏感的青少年及年轻人 让青春起航的艰难任务 / 210
前路艰辛 / 211
和家人相处 / 216
中学的生存之道 / 218
社交生活 / 221
内在生活 / 225
进入青年人生 / 226
当孩子征询你的意见时 / 226
你自己的成长任务 / 229
附录 给教师的建议 / 230

内容摘要
这本书是为众多敏感孩子的父母所写,它填补了敏感孩童家庭教育书籍的空白。家有敏感孩童,也许你还没有意识到孩子的特质,并为此焦虑不安;也许你意识到了,却纠结于教育不得法。本书将为面对问题的你提供帮助:如何甄别你的孩子是否敏感?如何从新的角度思考“敏感”这种特质并因循善诱?作为高度敏感的母亲,作者伊莱恩·阿伦博士也建议父母不仅要接受上天赐予的独一无二的孩子,释放自己的自责情绪,放松心态,从而带动孩子放松,将敏感特质转化为优势

精彩内容
家长更能影响敏感的孩子每过一些时间,学界就会有人主张高度敏感特质来自遗传,父母的教育不会起什么作用。另外,有些人过度强调教育对个性养成的影响,从而忽略了天生气质的重要。显然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两种观点的平衡。教育对个性的影响显而易见,尤其对高度敏感的孩子而言。在一项实验中,如果把小猴随机配给母猴,敏感的小猴如果遇到冷静的母亲,长大后它也比较坚强,甚至成为猴王。反之,一只情绪紧张的母猴养大的猴子不仅长得没那么好,而且在成年被迫离开母亲时,这只猴子受到的创伤也比较大。
大多孩子成长过程中不会和母亲完全分开,但可能被暂时送到保姆处。研究显示,将9个月大的婴儿托给保姆,如果保姆很关注孩子,一直陪他玩耍,那婴儿和母亲分开时也不会哭闹;如果保姆对婴儿漠不关心,孩子就会在交接时哭闹,敏感的孩子哭闹得也更厉害。另一研究显示,18个月的高度敏感婴儿若对母亲的连接关系缺乏安全感(第六章有专述),他在新环境中会感到不安,安全感强的高度敏感婴儿则不大受影响。至于不敏感的儿童,无论安全感是否足够也不会受到环境影响。
综上所述,“负责的、体贴的父母会让婴儿拥有安全感,即使孩子天生敏感,即使他将所有新经验视为威胁,也多少能减低其生理上的压力反应。”当敏感的婴儿和母亲分开,无论环境如何,只要有保姆温暖的关心,这种母子分离也不成为问题。所以,和母亲的联系和安全感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是否被好好照顾则会强烈影响到他们的心情和行为——敏感的特质让他们拥有更强烈的危险感应能力,也对母亲的爱和保姆的关心提出更高要求。
◆契合度——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对孩子的个性影响不同,有的视客观环境而定,有的视父母的养育方法而定。有时,同样的养育方法遭遇不同个性的孩子,结果也会迥然不同。
如果你有多个孩子,这些孩子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差别:有的受益于你的养育,有的则不然。研究显示,父母对敏感特质的理解和养育技巧的提高也可以改善其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和孩子不必拥有同样的气质,只要用心配合就够了。而“契合度”指的就是家庭和学校都能支持和鼓励孩子自然的行为。
有的家庭会认为自己的孩子个性安静、喜欢画画、不喜欢运动,但他依然很完美,换成别的家庭,这样的孩子则可能令家长失望。其实只要父母勇于接受孩子的先天个性,你就容易找到和孩子友好相处、互相配合的好模式。当家长改变固有思维,找到适应孩子的养育方法,他越容易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孩子的问题也会越少。
本书所强调的正是创造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多重要,它可以帮你省下许多麻烦。高度敏感的孩子具有很多共通性,也让我们从这个方面入手——首先你的孩子极为敏感,你只有了解这一点,才能量体裁衣,为他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
案例比格尔小猎犬和博德牧羊犬第一章我提到过,狗有许多品种,有人适合养这种狗,却不适合养那种狗。遇到个性不合的狗,主人可以通过学习犬种的习性,适应它的特质,养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我父母在我小时候曾送我一只比格尔小猎犬,名叫星星。星星个子不大,鼻子很灵,喜欢四处探险。只要被气味吸引,它完全不会听主人的招呼,它也只有鼻子敏感,其他部位都不灵。星星1岁时,妈妈和我带它去驯犬营训练,然后参加狗狗秀,在秀场星星被链子牵着时很乖,一旦取掉链子,它就到处乱跑,循着气味追逐别的狗狗;后来我们也训练过卷毛小狗——它们个性温驯,却上不得台面,临场发挥糟糕,只不停哆嗦。
结婚以后,我想养一只不一样的狗。我很喜欢黑白相间的牧羊犬,所以买了一只,取名萨姆。萨姆简直就会读心术。它第一次在屋子里乱尿尿时,我把它牵到室外去了,它马上理解了我的意思,从此再也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就算在长牙喜欢乱啃东西时,它也只咬破过一本书。萨姆9个月的时候,我给它戴上颈链,开始训练它。只要在它背上拍一巴掌,用力扯颈链把它的头拉高,同时说,坐下!它就会瘫倒在地,假装发抖;我把它拉起来,重复同样的动作,它趴得更低,抖得更厉害,它看着我,好像在问:为什么,我做错了什么。
第二天,我又试了一次。这次我发现只要对它施加一点点压力,说几句鼓励的话就够了。它只需要了解我的需要是什么,就能做得到。此后它学会了坐下、停住、跟随、等待、到角落休息、等一下回这里见面、去把东西拿来、携带、赶奶牛、把小狗们集中起来、不要让小孩子跑出院子等指令。再后来萨姆比我更知道我要做什么,比如晚上,我和先生在树林里走散了,萨姆自动去把他引过来。萨姆非常敏感,它知道我们的需要,也乐意照顾我们。我从未带它参加过狗狗秀,我不忍利用它的好脾气让它在公众面前表演。对我童年的狗狗星星而言,只要找到适宜的、驯服它的方法就好了,可对萨姆,我必须更体贴。如果动物或孩子能读懂你的心,更易被你吓到的话,你就应该更体贴。
无知导致遗憾萨姆刚来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很会驯狗,家里有一个专门的陈列架用于展示我驯狗的成就——各种狗狗秀的奖杯和奖品。但萨姆让我学会了谦卑,也让我自责。我很难过自己为什么要给它那么多压力,也不懂为什么在它面前,以往的驯狗方法通通失效。我曾感到沮丧,也为它那么容易害怕而生气,我一心想了解它的行为为什么那么奇怪,最终我放弃了训练它。
养育高度敏感的孩子时,如果缺乏技巧,也会有同样的结果。刚开始你踌躇满志,自以为知道一切,然而在实际过程中,是孩子让你变得更谦虚、更懂得寻找适宜的方法。在我听过的故事里,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的痛苦而自责,有的家长为孩子在公共场合无来由的害羞、吵闹、哭泣和恐惧等行为感到丢脸……他们不明就里,愈发沮丧,有的失眠,有的感到愤怒和孤立无援,认为自己不胜任父母这个角色;有的家长身心疲惫,感到被围困、被拖累,这种负面情绪也影响到婚姻和谐和身体健康,也影响到家里其他孩子,导致一些遗憾的事情发生。
◆敏感的孩子需要情绪出口同样是敏感儿童,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的养育难度更高。他们是“小皇帝”和“小公主”一样的存在,行为比较戏剧化,总希望大人捧着、伺候着。究其原因,和他们先天特质有一定关系:他们的意志力、情绪的弹性和强度有所不同,他们也模仿身边的对象和生活环境。如果父母善于接受孩子天性,辅以更细心的照顾,也许你也会发现孩子小时候是比较难带的,因为他们习惯在你面前自由表达情感,生气、兴奋、挫折或害怕都毫不掩饰;但如果父母技巧欠佳或自顾不暇,也不习惯强烈的情绪表达,那孩子会渐渐学会隐藏自己的情绪,避免惹上麻烦。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就解决了,反而是让他们失去了学习处理情绪的机会,有可能变得压抑,成年后他们会寻求别的情绪出口,问题可能变得更难办。因此,每当有人向我夸赞自己家敏感的孩子“从不惹麻烦”时,我都会有点担心。
恶性循环有些家长试了又试,孩子还是不快乐,他们习惯退缩,也不够“正常”。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恶性循环模式:父母为孩子的表现忧心忡忡,所以努力让他们达到自己的期待;孩子一直达不到这种期待,父母更担心,所以要求孩子更努力……最后,父母和孩子都有挫败感。不敏感的父母很容易陷入这种模式,我们将在下一章详细讨论。即使是敏感的家长,也常常不知道如何处理,只暗暗希望孩子不要那么敏感和麻烦。
要解决这个恶性循环,首先要了解孩子与众不同的行为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他们自己的错,并非他们故意让事情变得这么麻烦的,需要做的是双方共同努力寻求方法。
◆敏感儿童的六件事现在让我们来看敏感儿童的六大特质。这些特质无所谓对错,但是如果你缺乏养育技巧,可能会造成一些困扰:一、关于细节
有时候关注细节的孩子非常讨人喜欢:他跟随你每一个爱的眼神并实时回应,他也会比你更早注意到弟弟饿了。但是有时这种特质也让人受不了:他特别注意自己不喜欢的细枝末节:“这个苹果上还有一点皮,你明明知道我讨厌吃苹果皮的嘛!”“房间里有异味。”“你是不是动过我的电脑?”“我喜欢这种口味,但不喜欢这个牌子,这个牌子的东西吃起来就像粉笔一样。”等等,点点滴滴他从不放过,也不吝言语表述。
案例米歇尔的妈妈终于“不和自己过不去了”米歇尔的妈妈莎伦不了解自己和儿子都是高度敏感的人群。莎伦父母的教育方式比较粗暴,他们个性也不敏感,莎伦在成长中不由自主地去迎合着家庭环境。但是对待米歇尔这个问题上她却很敏感。莎伦喜欢唱歌,但她注意到宝宝不爱听她哼歌。米歇尔长大一点后也不爱唱歌,万圣节时他不肯打扮,到了4岁还离不开奶嘴。莎伦对儿子感到失望,她说,米歇尔从不带头去做什么,他总是跟随别人,亦步亦趋,也从没有当过孩子王。后来莎伦去米歇尔的学校听了一次关于敏感课题的讲座。她说:“我突然明白了这一切。”她后悔没早点听到这样的忠告:不要跟自己过不去,也不要怀疑自己的教育能力。“我心里知道该怎么做,但是做不到。我一直在自责,家里人也认为是我没把孩子教育好。现在不一样了。我让自己去配合孩子的行为,我让他告诉我他需要什么。”“然后我发现米歇尔有好多优点——他很甜蜜、很温柔。如果他不想在家族聚会时站出来表演,没关系。我不再感到丢脸,我会坦然地告诉别人说:‘不,他不想做。’这样说感觉真好。”另一种极端是,有些敏感儿童从不关注细节。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什么都注意不到。即使他们讨厌过度刺激,如强光、噪声或重口味的食物,也不意味着他们会关注细节。还有一些敏感儿童是只关注某方面的细节:如食物或衣服、社交场合等。
如何应对孩子的这种特质?这里有一些处理原则:第一,相信你的孩子。
如果孩子抱怨痛、痒、麻,请相信他,即使你自己不觉得。
第二,要让年纪小的孩子吃得饱、睡得足。
只有这样,他们才不容易生气,也比较有耐心等待你解决其他问题。
第三,认同他的不适感,告诉他这种不适感将何时结束。
这个方法适合孩子年纪稍大,有一定理解力的阶段。如果你无法消除这种不适感,就实话实说。一开始诚恳地表达对孩子的尊重,同情他的需要,也表明自己无法解决问题的原因,那样孩子也会逐渐养成了解和等待的能力。比如父母也要习惯坦白地告知“你必须到了汽车里才有干净衣服可以换”,“你需要吃完这个牌子的食物后才可以换新的,否则是浪费粮食”等。
第四,要有所节制。
有些孩子抱怨鞋带绑得不舒服,可就算你为他重绑无数次,他也一样抱怨不停。这表明他的注意力可能过度集中在这件事上了。那你可以找个别的时间来讨论这个话题,答应他下次你会按照他的要求重绑5次,超过5次就不重绑了,因为你也会为这件事沮丧,或时间不容许这样反复。
第五,表达你对保持礼仪和维护公共行为的态度。
但也请记得,有时孩子的情绪没有道理可言,他会不顾场合,也无法控制。如果孩子为了一点小事失控,尽量解决眼前的问题。确实解决不了,那就抱着他,设身处地地理解他的处境,表现出你的同情心。第二天,等他情绪平复了再一起讨论恰当的礼仪是什么样的,下一次遇到这样的问题他就可以做得好一些。
最后,可能的话,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如果你的孩子对穿什么样的袜子很挑剔,那就让他自己选择好了,做父母的不要强求。
二、如何应对过度刺激
敏感的孩子容易受到过度刺激,情绪上也容易受不了。这些刺激可能是外来的,也可能是其内心的想象。刺激越多,人的身体会越紧张。但是,动物和人类都需要适度刺激,这种外在的作用类似呼吸必不可少,太少会感觉无聊,精力会无以释放。但如果无法控制外界刺激,我们就会表现不佳——无论是打球、做数学或和别人对话都是如此。敏感儿童比一般人更易受到刺激,列举玩球的例子:他和你玩的时候可能很会接球,上场比赛却发挥不好。于是他变得讨厌这项运动,比赛时会哭,内心里又渴望继续。然后就会纠结于怎么办的问题,是要继续呢,还是要放弃?对这个问题,父母要了解,在某些方面你的孩子会因为过度刺激而表现不佳,通常以有过失败经验的活动,或是他们自认为会失败的活动为主。下次再尝试时,他们就更加焦虑,也会受到更多刺激,给自己更多压力,表现变得更差。上台表演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们渴望上台,但舞台上的光线和台下观众也容易变成让他们受到过度刺激的因素。
虽然过度刺激不好,但是拥有容易受到刺激的神经却是件好事。比如敏感儿童不容易感到无聊,一点点小刺激就能促使他们去关心他人,尽心尽力。
大部分敏感者在某个特定领域已经熟练到特别自在的程度,所以就算面临强大压力或在过度刺激下,他们仍能表现优良。
如何应对过度刺激,父母可以通过有技巧的引导和沟通,趋利避害,甚至因势利导。
其一,培养孩子拥有某种能力,让他更自信。
运动、艺术、学业、魔术、讲笑话、和成人对话、带领同龄人玩想象的游戏……只要找到一项他有兴趣的事情,慢慢开始,确定每一次尝试都是成功的经验。我的儿子喜欢戏剧和写作,在他8岁时,我建议他去上表演课。我和老师私下沟通,请老师经常夸奖和鼓励他。第一节下课,他两眼发亮地走出教室告诉我,“老师说我是天生的演员!”之后他从不缺课。他每次写作文,我一定要求他修改并誊写好再交上去。老师给出的高分和赞美让他的学习兴致更加高涨。
其二,让孩子事前练习、掌握技巧,不因紧张出错。
如果是打球,那就虚拟实况来练习,到球场再实地练习;如果是准备考试,就给孩子做限制时间的模拟考试——打有准备之仗,而非让他毫无准备地上“战场”。
其三,共同讨论可能出错的地方,以及后续如何处理。
同样是打球,如果提前讨论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了解并解决这些错误可能会更好。打棒球时每个球员都会碰到的问题:假设球赛到了第九局,双方平手,你的孩子被三振出局,孩子应该如何应对?父母可以事前和孩子讨论一下,真正发生这种情况该如何调整心态,该如何面对队友。
其四,解释过度刺激对行为表现的影响。
你可以解释给他听,他有能力,但是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如噪声、新环境、观众等造成情绪紧张。可以引用优秀运动员的例子来说明,想要成为真正的好球员,必须调整心态,需要在压力下依然发挥良好。
其五,让孩子参加不受压力影响的竞争活动。
如果你的孩子的确不适应高压下的活动,可以巧辟蹊径,让他参加轻松一点的活动,如参加美术比赛、宠物选美比赛、长跑或爬山等。
最后,让孩子参加不需竞争的活动。
敏感的孩子不一定要参与激烈竞争,找到适合的非竞争类活动会让他更乐在其中。比如和你一起在汽车里唱歌,在家人面前表演话剧等。孩子不必非参加儿童合唱团或话剧团不可,除非他真正具有某种天赋,你可以鼓励他继续钻研——享受艺术的过程远比获得专业能力更重要。
三、深刻的内在反应一旦熟悉环境,刺激最终会消失,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刺激可能越来越强烈。敏感儿童不但能更彻底地处理资讯,对于这些资讯的反应也更强烈。情绪越强,越会想象后果,就越受影响,这意味着他可能有更多快乐、喜悦、满足、幸福和极乐,反之,外在刺激对敏感的孩子也意味着更多的痛苦。
这些反应从婴儿期就开始了。长大一些后,孩子能够用语言表达情感,但是不一定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感——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压抑不合时宜的感觉。这些被抑制的感觉会以生理现象或是错位的情绪表达出来。典型例子有,孩子看起来很高兴家里添了新弟弟或妹妹,同时也突然表现得害怕自己被狗吃掉,或者是害怕上厕所。父母可以让孩子借由游戏来表达自己。例如,假装让一只大狗吃掉小狗,然后坦诚地讨论这种可能性,进而探究他真正的情绪,包括愤怒。接着讨论家里有新弟弟妹妹时,变成哥哥或姐姐的会有什么情绪,让孩子明白有些情绪只是说说而已。有这些情绪和想象是正常的事情,不用过度紧张,因为即使不是负面情绪,敏感儿童也不会轻易让外界看到他们内在的波涛汹涌,因为70%的敏感儿童属于内向的孩子,他们喜欢把心事放在心里。
高度敏感儿童无法容忍不公平的事情、冲突或受苦。例如,他们可能对雨林流失、种族不平等、虐待动物感到深刻的哀伤。他们通常会事先看到恶劣的后果。他们看到别的孩子被欺负时会特别受不了,父母吵架时他们会吃不下饭。所有的孩子都会有类似的反应,只是敏感的孩子的反应会更强。
有些高度敏感的儿童可以成长为强有力的自我情绪管理者,这取决于他们的家庭和受到的文化教养。通常情况下父母不需要去教敏感儿童管理情绪,他们心中自有答案。例如,家长如果害怕自己或孩子的情绪太强,就会避免表达情绪,孩子也会从父母身上学到:情绪最好不要表达出来。
以下是关于情绪处理的一般性的建议:第一,你如何处理情绪,以及你希望孩子如何处理情绪。
哀伤、恐惧、爱、快乐、愤怒和兴奋……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一种情绪会被父母禁止?你是否在以同样的方式限制自己的孩子呢?
第二,从情商(EQ)类书籍中学习。
多读情商类书籍,可以让你胜任孩子的情绪管理。比如先倾听他的情绪,不要急着去管教其行为,而是找到可以安慰孩子情绪的方法,通过明晰其情绪脉络,帮助孩子体察自己的感受。
第三,和孩子正面讨论。
有些孩子特别渴求谈论自己的情绪并了解其由来,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控制内在的心理风暴,父母可以和孩子正面讨论这些问题,并谈谈自己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
第四,努力包容孩子的负面情绪。
包容孩子的负面情绪,直到他可以自己处理。最理想的方式是找个安静的地方,让孩子尽情表达,而父母需要保持情绪平稳、不防卫。 “跟我多说一点吧,还有呢?”父母拥有这样的态度,孩子才有机会完整表达,才可能让你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同时也让孩子完整地感受内在情感,不用一个人独自承受,因为父母是在场的,父母一直陪他一起承受,直到有一天他可以独自面对。
第五,观照并配合孩子的正面情。
父母不仅要观照并尊重孩子的负面情绪,更要尊重孩子的正面情绪。千万不要摧毁孩子的快乐,避免说出类似于“你的心情既然这么好,怎么不去好好收拾房间”之类的话。
第六,过度刺激会导致正面情绪饱和。
无论是负面情绪,还是正面情绪,都不能经受过度刺激。适度的好情绪可以帮助孩子睡眠,多了则过犹不及。父母应适时帮助孩子刹车,要记得说“先好好睡一觉再说吧”。
第七,孩子情绪过度,父母应寻求专家帮助。
孩子如果一直处于情绪过度之中,既无法解决,也停不下来的话,父母应积极寻求专家的帮助。这些情绪包括过度忧郁、沮丧、焦虑、愤怒以及快乐到失眠等。不一定非要带孩子面对专家,父母可以单独和专家谈谈,去了解这些情绪的背后原因,而非直接带去就医,甚至服药。
四、觉察别人的情绪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如果能够关注细节又有强烈的情绪,那么,你也容易了解别人的情感,这会让你充满同理心,拥有强烈直觉,具有领导能力并懂得如何培养亲密的关系。
这种觉察力从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所有婴儿都会觉察照顾人的情绪,他们正是靠这样的能力生存。敏感儿童的觉察力更强。统计显示,40%的父母童年时缺乏安全感,作为这样的父母,你首先要学会如何带给孩子安全感。
对于稍大一点的敏感儿童,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即使别人还不知道,他们就已经觉察到别人的情绪。人们常常为了保持社交礼貌而否认自己害怕或愤怒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