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革命的结构(新译精装版)
  • 科学革命的结构(新译精装版)
  • 科学革命的结构(新译精装版)
  • 科学革命的结构(新译精装版)
  • 科学革命的结构(新译精装版)
  • 科学革命的结构(新译精装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科学革命的结构(新译精装版)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极速发货

47.37 6.0折 79 全新

库存3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托马斯·库恩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30661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31494187

上书时间2024-05-1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托马斯·库恩(Thomas S. Kuhn,1922—1996),美国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科学史家, 被誉为“二战后拥有影响力的一位以英文写作的哲学家”(理查德·罗蒂语)。
库恩于1949年获物理学博士,后执教于加州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任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哲学劳伦斯·洛克菲勒名誉教授(the Laurence Rockefeller Professor Emeritus of 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主要著作有:《哥白尼革命:西方思想发展中的行星天文学》《必要的张力》《黑体理论和量子的不连续性》等。
伊恩·哈金(Ian Hacking),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荣誉教授,法兰西学院“科学概念史与哲学”教授。
张卜天,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学士,北京大学科学哲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科学史系长聘教授,哲学系双聘教授,清华大学科学人文经典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国际科学史刊物ISIS编委。 研究方向为西方科学思想史、自然哲学史、科学与宗教等。主编主译《科学源流译丛》《科学史译丛》《世界科普名著译丛》等丛书,翻译学术著作近60种,深受读者好评。

目录
目 录

导 读伊恩·哈金 /  001
序 言040

第一章 导言:历史的角色049
第二章 常规科学之路058
第三章 常规科学的本质072
第四章 常规科学作为解谜题085
第五章 范式的优先性094
第六章 反常与科学发现的出现103
第七章 危机与科学理论的出现118
第八章 对危机的反应130
第九章 科学革命的本质与必然性146
第十章 革命作为世界观的改变166
第十一章 革命无形193
第十二章 革命的解决202
第十三章 通过革命而进步220

后记——1969235
索 引276
译后记298

内容摘要
这部被视为科学史分水岭的名著,是20世纪学术史上具影响的著作之一。它引发了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掀起了世界性的阅读热潮,至今不衰。其影响不限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学、宗教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甚至在社会公众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书中首倡的“范式转换”,如今已成为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概念。
本书初版于1962年,本版是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为庆祝该书问世五十周年而作,增加了加拿大哲学家伊恩·哈金(IanHacking)教授所写的导读。青年翻译家张卜天教授精心翻译了新的中译本。

主编推荐
改变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的“出圈”名著,掀起世界性的阅读热潮;
通过科学及科学革命的本质,点拨“跃迁”的逻辑;     
美国名校借阅排行榜TOP10;
“有史以来被引用至多的学术类著作之一。”(《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
众多商业、科技精英强力推荐;
青年翻译家张卜天教授精审新译。

精彩内容
导读伊恩·哈金(Ianhacking)巨著罕见稀有,本书便是其中之一。您读了就会知道。
这篇导读可略过不读。如果您想知道本书如何在半个世纪以前问世,它有什么影响,围绕其论点产生了哪些争论,再来读本文。如果您想知道一位过来人对于该书在今天的地位有什么看法,再来读本文。
本文介绍的是这本书,而不是库恩及其一生的工作。他通常把本书称为《结构》,在交谈中则径直称为“那本书”。我遵从他的用法。《必要的张力》(TheEssentialTension)是一部精彩的文集,收录了库恩在《结构》出版前后不久发表的哲学(而不是历史)论文。 它可视为对《结构》的一系列评论和扩展,所以是很好的配套读物。
既然是《结构》的导读,所以本文讨论的内容不会超出《必要的张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库恩在交谈中常说,《黑体理论与量子不连续性》(Black-BodyTheoryandtheQuantumDiscontinuity)是反映《结构》主旨的经典案例,该书研究的是马克斯·普朗克(MaxPlanck)在19世纪末发动的第一次量子革命。
正因为《结构》是一部巨著,我们才能以无数种方式解读和运用它。因此本文仅仅是诸多可能的导读之一。《结构》催生了一批讨论库恩生平和工作的著作。《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StanfordEncyclopediaofPhilosophy)中的“库恩”词条简要介绍了库恩的工作,非常精彩,尽管观点与本文有所不同。 库恩晚年对其一生和思想的回顾可参见阿里斯提德·巴尔塔斯(AristidesBaltas)、科斯塔斯·加夫罗格鲁(KostasGavroglu)和瓦西利基·金迪(VassilikiKindi)1993年对他的访谈。 至于对其工作的讨论,库恩最欣赏保罗·霍伊宁根-许纳(PaulHoyningen-Huene)的《重建科学革命》(ReconstructingScientificRevolutions)一书。 库恩出版物的完整清单可参见詹姆斯·柯南特(JamesConant)和约翰·豪格兰(JohnHaugeland)编的《结构之后的路》(TheRoadsinceStructure)。 有一点不常被人提到:和所有巨著一样,《结构》是一部急欲把事情弄清楚的热情洋溢之作。这甚至可以从它谦逊质朴的开篇第一句话看出来:“如果不把历史仅仅看成轶事或年表的堆砌,历史就能彻底改变现在支配我们的科学形象。”库恩力求改变我们对科学、亦即(不论是福是祸)使人类主宰这个星球的那些活动的理解。他成功了。 1962年目前这个版本是《结构》的50周年纪念版。《结构》于1962年问世,那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科学本身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那时科学的女王是物理学,库恩接受的正是物理学家的训练。精通物理的人并不多,但大家都知道,物理学是出大事的地方。冷战正在进行,人人都知道核武器。美国学生不得不演习蜷伏在课桌下避险。每个城镇至少每年都会拉响一次空袭警报,此时人人都得寻求掩蔽。反核人士会因为有意拒绝躲避而遭到逮捕。1962年9月,鲍勃·迪伦(BobDylan)首演《大雨将至》,每个人都认为它指的是原子尘。同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爆发,那是1945年以来世界最接近核战争的一刻。物理学及其威胁萦绕在每个人心头。
如今冷战早已结束,物理学不再有大事出现。1962年的另一件大事是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Crick)和詹姆斯·沃森(JamesWatson)因为DNA的分子生物学、马克斯·佩鲁茨(MaxPerutz)和约翰·肯德鲁(JohnKendrew)因为血红蛋白的分子生物学而被授予诺贝尔奖。这是变化的前兆。如今,最受瞩目的是生物技术。库恩把物理科学及其历史当作模型。读罢此书,您需要判断在今天这个蓬勃发展的生物技术世界,库恩关于物理科学的说法在多大程度上仍然站得住脚。再加上信息科学,还有计算机对科学实践的影响。甚至连实验也不同于以往,计算机模拟已经改变了实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而代之。众所周知,计算机改变了通讯方式。1962年,科学家是在学术会议和专题研讨会上以预印本形式宣布自己的科研成果的,然后在专业期刊上以论文形式将其发表。如今电子文档已成为首要的发表模式。
2012年与1962年还有一个根本区别,它影响了本书的核心——基础物理学。1962年,有两种相互竞争的宇宙学:稳恒态宇宙学和大爆炸宇宙学,它们对宇宙及其起源有完全不同的构想。1965年几乎偶然地发现了宇宙背景辐射之后,只有大爆炸理论充斥着作为常规科学来研究的问题。1962年,高能物理学似乎就是无止境地收集越来越多的粒子。所谓的“标准模型”给混沌带来了秩序。它的预言精确得不可思议,即使我们尚不知道如何使之与引力相容。基础物理学也许不会再发生革命,但出人意料的事情肯定会层出不穷。
因此,与今天的科学实践相比,《科学革命的结构》也许——我并没有说的确——与科学史上过去的时代更加相关。
但《结构》究竟是历史书还是哲学书呢?1968年,库恩在一次讲演的开篇强调指出:“站在诸位面前的是一位执业的科学史家。……我是美国历史学会会员,而不是美国哲学学会会员。”然而在梳理自己的过去时,他越来越显得主要拥有哲学上的兴趣。 虽然《结构》对科学史界产生了巨大而直接的影响,但是对科学哲学乃至大众文化的影响却可能更为持久。这也是我在撰写本文时采取的视角。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