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控辩审三人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控辩审三人谈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极速发货

39.53 5.8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军//姜伟//田文昌

出版社北京大学

ISBN9787301235041

出版时间2014-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2781599

上书时间2024-05-09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军,1956年生,山东博兴县人。法学博士。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曾任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刑法修改小组负责人、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司法部副部长等职。
姜伟,1957年生,山东龙口人。曾下乡插队、当兵入伍。1978年10月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专业法学硕士(1985年)、法学博士(1989年)。1985年7月起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助教、讲师(1987年)、副教授(P990年)、教授(1994年)、博士生导师。1992年9月-1993年9月日本同志社大学法学部客座研究员。1997年4月调入最高人民检察院,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公诉厅厅长。现任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中国人民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田文昌,律师,男,1947年生,法学硕士学位,1983年至1995年在中国政法大学期间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副主任、研究生导师。1985年开始从事律师工作,1995年创办京都律师事务所。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理事,北京市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理事、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国家检察官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特邀监督员。被录入《当代中国中青年学者辞典》、《中国教育专家名典》。1996年被评为北京市首届十佳律师,同年4月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节目以《京城律师田文昌》为题目分上、下两集播放了其专访报道。2001年中央电视台以田文昌为素材拍摄了专题片《360行——律师》。2003年6月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播放了对田文昌律师的专题采访。
田文昌律师以擅长办理各类典型疑难法律事务而著称,近年来成功地代理了天津大邱庄被害人控告禹作敏案、珠海金镭联激光主盘制作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罪无罪辩护案、云南省省长李嘉廷受贿案、中国第二富豪杨斌涉嫌虚假出资案、81名乘客诉西北航空公司误机索赔集团诉讼案、133名客户诉农业银行广西玉林分行巨额金融期货纠纷集团诉讼案、美国稳固公司与华北制药有限公司合资纠纷申请仲裁案,南京华厦实业有限公司应诉新华日报社巨额侵权赔偿案、鞍山钢铁公司诉辽阳三联钢管有限公司亿元人民币购销合同纠纷等多起国内外影响重大的典型疑难案件。有关上述案例及田文昌律师的个人事迹被国内外多种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广泛报道。
田文昌律师素有“学者律师”之称,教学、科研、办案成果丰硕,曾发表学术论文、译文、专著、教材等一百多万字,并多次参与立法研讨活动。其著作《中国名律师辩护词代理词精选——田文昌专辑》、《刑事辩护学》、《刑事诉讼控辩审三人谈》等受到法学界普遍赞誉。

目录
序一  张军
序二  姜伟
序三  田文昌
第一编  总论
  一、刑事诉讼法修改背景
  二、如何贯彻落实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
  三、贯彻落实新刑事诉讼法,制定司法解释
第二编  辩护制度
  一、委托辩护人(第33条)
  二、刑事法律援助(第34条)
  三、辩护人的举证责任问题(第35条)
  四、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的工作职责和权限(第36条)
  五、辩护人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的规定(第37条)
  六、辩护人阅卷(第38条)
  七、辩护人申请调取无罪或罪轻证据(第39条)
  八、辩护人将有关无罪证据告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第40条)
  九、辩护律师收集证据的规定(第41条)
  十、对辩护人违法取证的处理(第42条)
  十一、辩护律师的保密义务(第46条)
  十二、辩护权利的救济(第47条)
第三编  证据制度
  一、证据种类(第48条)
  二、举证责任(第49条)
  三、依法收集证据(第50条)
  四、行政机关收集的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的规定(第52条)
  五、证明标准(第53条)
  六、非法证据排除(第54—58条、第182条第2款)
  七、对证人的特别保护(第62条)
第四编  附带民事诉讼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第99条)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第101条)
  三、附带民事诉讼审判程序(第102条)
第五编  提起公诉
  一、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中对证据合法性审查的责任(第171条)
  二、审查起诉中补充侦查的规定(第171条)
  三、全案移送案卷材料、证据的规定(第172条)
  四、没有犯罪事实不起诉(第173条)
第六编  审判制度
  一、树立庭审中心主义意识
  第一审程序
  二、庭前程序——庭前会议(第182条)
  三、涉及商业秘密不公开审理(第183条)
  四、举证质证(第190条)
  五、专家证人出庭(第192条)
  六、量刑程序(第193条)
  七、撤回起诉
  八、简易程序(第208—215条)
  第二审程序
  九、二审开庭审理(第223条)
  十、二审检察机关阅卷时间的规定(第224条)
  十一、审限
  十二、发回重审(第225条)
  十三、上诉不加刑(第226条)
  死刑复核程序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不核准死刑的案件处理规定(第239条)
  十五、关于死刑复核程序中讯问被告人、听取辩护律师意见
      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提出意见的规定(第240条)
第七编  特别程序
  一、未成年犯罪案件诉讼程序(第266—276条)
  二、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第277—279条)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第280—283条)
  四、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第284—289条)
第八编  关于新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的对话
  一、司法解释出台的背景介绍
  二、辩护律师的调查权问题
  三、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材料作为证据使用以及相关保护措施的规定
  四、收集程序、方式有瑕疵的证人证言的补正
  五、证人出庭
  六、监所外提讯的供述能否作为定案根据
  七、非法证据排除
  八、强制措施
  九、当庭提交证据
  十、如何应对破坏法庭秩序的问题
  十一、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次数
  十二、二审开庭
  十三、再审程序
  十四、庭审直播问题
  十五、对速裁程序的探讨
编后记

内容摘要
 张军、姜伟、田文昌编著的这本《新控辩审三人谈》以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订为契机,是继2001年出版的《刑事诉讼:控、辩、审三人谈》之后,张军、姜伟、田文昌的再次对话。三位作者分别站在法官、检察官、律师角度,对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的刑事诉讼理论与实务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读者可以从中体会他们各自不同的立场、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了解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和理念的演变历程、
经验得失以及对刑事诉讼未来发展的愿景。《新控辩审三人谈》以自然融入的现场感、辩驳求真的可读性、观点交锋的碰撞力,为控、辩、审三方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多维视角,对理论界和实务界均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