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密禅心/茶密修养禅文化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茶密禅心/茶密修养禅文化丛书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极速发货

19.52 3.6折 54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悟义

出版社文汇

ISBN9787549607884

出版时间2013-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4元

货号2472661

上书时间2024-05-09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悟义编著的《茶密禅心》内容涉及中国禅的思想哲理、实修体证、文化渊源、艺术表现、功夫修为、诗词修养、调身养生等各个方面、帮助喜爱中国禅文化的读者认识中国禅的无穷魅力。

目录
引言
释迦缘起性空
悟道
须菩提
乞食
缘起性空
三心不可得
活在当下
维摩从痴有爱
须菩提的迷惑
语言游戏
从痴有爱
迦叶拈花微笑
灵山法会
以心传心
傅大士
龙树出入不二
大乘
佛教的演变
部派佛教
大乘兴起
龙树菩萨
八不中道
大乘小乘
出入不二
罗什无常空门
游戏神通
一梦如是
维摩不二
僧肇的本迹不二
无常空门
达摩一苇渡江
法身无相
万法唯识
二入四行
三界唯心
十方丛林
慧可罪无自性
心如墙壁
罪无自性
六道轮回
僧璨不二皆同
承上启下
身心不二
不二皆同
信心铭
神秀看心看净
三帝国师,两京法主
东山之法,尽在秀矣
拂尘看净,方便通径
慧能明心见性
菩提非树
命若悬丝
僧俗不二
坐禅三昧
明心见性
无念为宗
无相为体
无住为本
一花五叶
花开见佛
马祖打牛打车
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作佛
前后际断,新新不同
平常心是道
即心即佛,非心非佛
悟道机缘
农禅并重
大珠有情成佛
宝藏本有
有情众生
以人为本
是菩萨行
辩才无碍
凡圣不二
宝积听哭哀哀
向上一路,千圣不传
法本无依,境由心生
无生法忍,涅槃寂静
法身无相,尽性大觉
灵源独耀,道绝无生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赵州有无吃茶
随缘任性,笑傲浮生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吃茶去
茶密禅密,禅茶一味
但尽凡情,别无圣解
壁立万仞,月印千江
圆悟小玉檀郎
弦外之音
冷暖自知
顺其自然
空杯以待
善巧方便

内容摘要
 “禅”本质不重视仪式、戒律、身份、形象,不重生死轮回,随缘而形,随缘即应,所以“禅”是文化,是思想,是哲学,不是宗教。
佛陀拈起了花,也非花也非佛,只是虚空中绽开的笑颜;迦叶以微笑回应,哪里又是迦叶?一刹那,心心叠印,性性相通。
人是渺小而柔弱的,所以我们通常遇见问题、困难、疾病时会恐惧、
急躁、不安,每个人的心都需要依靠点,通过依靠外在主宰的神力加持而获得安心叫“宗教”,通过自己的力量自证自悟获得安心叫“禅”。
悟义编著的《茶密禅心》是茶密修养禅文化丛书之一,《茶密禅心》讲述禅文化的演变,细论禅法,禅法即心法。禅心放之四海而皆准,适合于各种有信仰无信仰,喜爱和想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理解了禅文化的内涵,自然就体悟到了茶密修养里许多不可言说的神奇修法的来源。现代人大部分人身心皆病,而我们这个难得的人身早已是万缘俱足,万法齐备,又何必去外求什么灵丹妙药?

精彩内容
 公元前530年冬天,当他走出伽阁山苦行林时候,已经在山里整整苦修了六年,日食一麻的生活,让他骨瘦如柴,形同干尸,他仍未悟到解脱之道。
他眼中的这个世界就像是一所失了火的房子,而世人依然在屋中自娱自乐,浑然不知身处即将被烧死的危险,沉迷在自己那些小小的物质追求中。
而他——这个显赫而英俊的太子,放下世人追求的极致富贵,放下依依不合的娇妻老父,他发誓要悟道度众生于水火,他仿佛是父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失火的屋子里玩耍,又怎么能安心置之度外呢?六年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解脱的正法,于是合弃当时修行者普遍采取的苦行,渡过尼连河,他接受了河边好心的牧羊女布施的羊乳,以恢复体力。然后他在河里尽情地洗尽身体上的污垢,随从他的五个人见他这样做,都以为他放弃了信心和努力,便离开了他,前往波罗奈城的鹿野苑去再修苦行。
他一个人缓步来到伽耶山,在一棵如伞一般枝叶茂密的菩提树下,以吉祥草敷垫,结金刚坐,东向端身,发誓:“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他就这样默默静坐七天。 (也有四十九天等不同说法,可中国禅宗重视每年从农历十二月一日至八日凌晨的七天禅七活动来契合佛陀悟道。)他在没有任何导师的帮助下,在没有任何伙伴的陪同下,以坚定的决心,以自己无比的清明和力量,作最后的寻求。他克服了语言难以描述的内外魔障,彻见自己本来面目,止息一切妄想无明。
他用安那般那数息观,进入了初禅;然后次第进入二禅、三禅和四禅,他在禅中清除了自己思想上的杂念。
他直接了解了过去生中的事,证得了宿命智。接着他发天眼智观察到众生的生灭以及生存的苦乐交替,了解到一切都是以其业力为根本的。最后,他彻底看到了,此是苦,此是集(苦因),此是灭,此是道(灭苦之道)。
他真正体悟了:此是有漏,此是有漏之因,此是有漏之灭,此是导致有漏之灭的道。
他明白了自己已从诸漏中解脱:从欲漏解脱,从有漏解脱,从无明漏解脱。
由于他的心解脱,慧解脱,他自然拥有了无上漏尽智。他知道今后永远不会再有“有”。
P3-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