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授权,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 34.25 3.5折 ¥ 98 全新
库存468件
作者邵敏,陈希,徐绍俊主编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35970350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1610939
上书时间2024-12-13
黄宏兴,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质疏松研究所所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副主编等。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52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10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等成果奖8项。曾获首届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中国药学发展奖骨质疏松医药研究奖第三届“杰出青年学者奖”、第六届“学科成就奖”、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杰出贡献奖”、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奖”、第二届“羊城好医生”等各级荣誉称号22项。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26名。
第一章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概述及病因学研究
第一节 内分泌疾病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三、糖尿病
四、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五、库欣综合征
第二节 风湿性疾病
一、类风湿关节炎
二、强直性脊柱炎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三节 血液系统疾病
一、白血病
二、多发性骨髓瘤
第四节 药物所致
第五节 胃肠疾病
第六节 肾脏疾病
第七节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第八节 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
第九节 其他
第二章 继发性骨质疏市公症的诊疗指南及进展
第一节 临床表现
一、疼痛
二、骨折
三、身长缩短和驼背
四、原发疾病的表现
第二节 诊断要点
一、常见原发病的诊断
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第三节 医学评估
一、评估病因
二、评估骨骼损害及其严重程度
第四节 治疗
一、病因治疗
二、骨质疏松症的对症治疗
第三章 各学科疾病与骨质疏松症
第一节 心脏病学
骨质疏松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皮肤病学
第三节 内分泌学
甲状腺疾病与骨质疏松
第四节 胃肠病学
一、胃切除术后的骨质疏松
二、慢性肝病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三、炎症性肠病导致的骨质疏松症
第五节 遗传
骨质疏松具遗传性的证据
第六节 血液病与蓄积病
第七节 肾脏病学
第八节 神经病学
癫痫与骨质疏松
第九节 肿瘤学
一、与原发肿瘤部位的关系
二、与不同病理分型肿瘤骨代谢的关系
三、内分泌功能紊乱
第十节 肺病学
慢性阻塞性肺病和骨质疏松
第十一节 风湿病学和免疫学
一、类风湿关节炎(RA)与骨质疏松
二、强直性脊柱炎(AS)与骨质疏松
第四章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分类治疗
第一节 内分泌性骨质疏松症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性骨质疏松症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性骨质疏松症
三、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四、人工绝经及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五、肾性骨质疏松症
第二节 风湿疾病
一、类风湿关节炎
二、强直性脊柱炎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三节 血液系统疾病
一、多发性骨髓瘤
二、白血病
三、地中海贫血
四、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
第四节 药物性骨质疏松症
一、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
二、肝素药物性骨质疏松症
三、抗癫痫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症
四、肿瘤治疗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第五节 胃肠疾病
一、慢性肝病
二、炎性肠病
第六节 肾功能不全
一、概述
二、肾功能不全与骨质疏松症的联系
三、肾功能不全患者骨质疏松症诊断
四、检查
五、肾功能不全患者骨质疏松症处理
六、预防
第七节 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
一、成骨不全
二、马方综合征
三、血色病
第八节 失用性骨质疏松症
一、概述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诊断
四、治疗
五、展望
第九节 其他病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
二、移植后骨质疏松症
三、妊娠哺乳相关骨质疏松症
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五、脑血管意外
第一章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概述及病因学研究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本病常见于老年人,但各年龄段均可发病。2004年美国50岁以上的女性和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分别为13%~18%和3%~6%[2]。2010年欧洲50岁以上的女性和男性的患病率分别为21%和6%[3]。美国和欧洲的患病率结果显示,女性的患病率约为男性的3倍。2006年中国50岁以上以椎体和股骨颈骨密度(BMD)值为基础的骨质疏松症的总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与美国和欧洲相比,我国男性患病率较高,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明确。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数仍会不断增加。2006年中国5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患者约为6944万人,预计到2020年将增至2.866亿人,到2050年上升至5.333亿人[4]。骨质疏松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还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医疗保健系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骨质疏松症的定义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其组织病理学特点是单位组织内的骨量(bone mass)降低,而骨矿物质与骨基质的比例仍正常或基本正常。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的骨质疏松定义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NIH的骨质疏松定义强调了骨强度的重要性但没有涉及骨微结构破坏的病理特征。从病理角度看,虽然骨质疏松症和骨质软化(osteomalacia)都存在者骨量减少、骨折风险增加和骨微结构破坏,但质软化的矿物质/骨基质比例下降,而骨质疏松不伴有骨矿物质与骨基质比例的明显改变。
祖国医学虽没有“骨质疏松症”这一病名,但是根据历代中医文献来看,可以将骨质疏松症定义为“骨痿”“骨枯”“骨痹”“肾虚”等,如《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素问·痿论》曰:“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又曰:“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痿。”明代秦景明《症因脉治》中亦有肾虚劳伤之症“腰脊如折,精虚劳伤之症,大骨枯槁,民以代踵,脊以代头”的记载。根据文献记载、临床症状,多数学者认为“骨痿”最为接近本病。
中医学认为其发生主要与肾、脾、肝的功能密切有关。
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primary)和继发性(secondary)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系指不伴引起本病的其他疾患,临床上主要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I型骨质疏松症)、老年性(一般指7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ⅡⅡ型骨质疏松症)、青少年特发性骨质疏松症(juvenile idiopathic osteopenia and osteoporosis,JⅡO)和原发性男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male osteoporosis)4种,亦有学者将青少年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和原发性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特殊的一类,称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idiopathic osteoporosis,IOP)。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都属于退行性的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以女性为主,年龄50~70岁,多数表现为骨形成与骨吸收的生化指标均增高,即高转换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