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圭臬警世人--科学准则故事/科学的天街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圭臬警世人--科学准则故事/科学的天街丛书

正版授权,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18.67 5.8折 32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梅 陈仁政 等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6491861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30757937

上书时间2024-11-29

轩天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如果您对科学一头雾水,也许可以从故事中找寻到理性的思维,从诸位大师身上感悟科学精神的真谛。
无论从文字、语言,还是纸张、版面,整套丛书都堪称科学入门的阅读精品。
如果你想要了解科学知识背后精彩的故事,这套书将是您的首选!

目录
“对数遗憾”和“杆菌成功”——“高原”与“正果”
高斯扼杀非欧几何——19世纪的“跳蚤”和“大鱼”
科学中的“多胞胎”——大自然钟爱“平方反比”
“有条”才能“不紊”——“拥堵效应”前的智举
船长被冤枉了吗——“伯努利”无处不在
罗约为何遭遇“飞祸”——防不胜防的“狭管效应”
从哥白尼到爱因斯坦——科学家挥舞“奥卡姆剃刀”
小颗粒引出“大问题”——离奇的“巴西果效应”
并非全都“热胀冷缩”——不凡的“因瓦效应”
乌鸦、通讯员和光线——“上帝不干冤枉活”
“光子”折磨20年——一群物理学家与“手表定理”
当乌云遮蔽了太阳——科研中的“意外效应”
莲花不染污泥——“莲花效应”带来“材料革命”
谁在戏弄我们——不可不知的物质特性
“媳妇”变“婆婆”之后——从“禅师哑谜”到“克拉克定律”
杜瓦懊丧和龟兔赛跑——“零和游戏原理”的魅力
北极动物的“趋同现象”——“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法则”
“公主”失事和关岛怪病——不可忽略的“富集效应”
动物也有“作息时间”——有趣的“生物钟”现象
三里岛何出核事故——人体的生物节律
保护的凯白勃鹿为何消亡——有趣的“食物链效应”
“恶”蛇与“美”蝶——物种灭绝中的“多米诺效应”
把灾难锁定在预料之中——动物的“预警效应”
走近西非黑猩猩——体验动物的“生存法则”
蝉的生死之谜——生命追求“素数”
仙企鹅为何准时登陆——自然界的“重复准则”
可怕的大眼睛——密斯特森林的“自然法则”
斑点蛾轮回悲喜剧——“自然选择”的威力
植物有腿也会跑——不可思议的“植物智能”
“奥林匹亚”和蚂蚁筑巢——“群集智能”的启示
谁是塞伦盖蒂之王——大草原上的“管理法则”
带刺的巢窠——动物的生存智慧
松塔和马铃薯——大自然的“管理规则”
动物数量调节之谜——大自然的“负反馈理论”
一山为何不容二虎——有趣的“生态位现象”
平等互利才能发展——动物也守“经济法则”
从锁蛇到养羊和种葫芦——科研中的“草根现象”
“向天再借五百年”——“长寿基因”助你“长生不老”
向左倾斜的世界——有趣的“左撇子”现象
沉木棒与灰老鼠——危险下的“压力效应”
“压力”也是“动力”——“跨栏”和“鲶鱼”
毒品怎样欺骗大脑——大脑的“快乐机制”
从巨能钙到“群体癔症”——在“破窗理论”面前
“随大流”也要“想明白”——“毛毛虫”为何“至死不渝”
揭开“菲里埃自杀”之谜——影响心理的“颜色效应”
吴宓和罗素的死亡观——不必有的“回归心理”
借得慧眼看星座——亦真亦幻“巴纳姆”
森林火缘于“圣安娜”——大气中的“焚风效应”
当初忽略后来买单——“温室效应”警示人类
此“繁华”不如彼“清净”——困扰城市的“热岛”

内容摘要
 《科学准则故事》从许多小故事中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的一些大自然的准则的故事,告诉读者们在科学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坚持对待事物的科学准则,不能被现象所迷惑,只要善于思考、勤于钻研,每一次观察、每一次实验都有可能有意外的发现。图书还向读者掀开了宇宙奥秘帷幕的一角,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精彩内容
 “对教遗憾”和“杆茵成功"——“高原”与“正果”“1533年10月3日是世界末日!”16世纪初,一个人这样预言。
听了他的宣传,他的追随者毁掉或消耗掉所有的财物,惶惶不安地等待着这一天的来临,但是“世界末日”并没有如期而至。由于传播这一蛊惑人心的言论和传播被视为异端邪说的新教,他被当局投入监狱。
这个趣事的主角——“他”,就是德国数学家迈克尔·斯蒂菲尔(1487—1567)。
斯蒂菲尔是德国厄斯林根地方的新教牧师,后来又在著名的哥尼斯堡大学里担任神学和数学的讲师。
作为数学讲师,斯蒂菲尔当然懂得一一对应的方法,于是在1544年写了一本名叫《整数的算术》的书。
斯蒂菲尔在书中欣喜地写道:“关于整数的这些奇妙性质,可以写成整本整本的书……”那么,他发现了什么“新大陆”而惊喜万分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他在书中的两列数吧。
容易看出,上面一列数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他称为“原数”。下面一列数是一个整数构成的等差数列——他称为与原数分别对应的“代言人”。
斯蒂菲尔发现,如果要计算16×128的话,就可以用下面的巧妙方法。
先找到16的代言人4,再找到128的代言人7,然后把4和7相加,就得到了16×128的新代言人11,最后找到11对应的原数2048。这个2048,就是16×128的答案。
真是美妙极了,计算乘法变成了计算比乘法更简单的加法!
美妙的感觉还没有完——用它们还可以做除法哩!
举例来说吧,算2048÷128的时候,只要用它们各自的代言人11和7相减,就得到新代言人4,再由4找到对应的原
数16——就是答案。
我们可以看出,斯蒂菲尔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对数的运算法则:log2(MN)=logzM+logzN,logz(M/N)=log2M-log2N。
遗憾的是,在斯蒂菲尔的时代,还没有分数与指数的概念。那么,不是数列中的数——例如17×127和2049/257,这些题目又怎么办呢——它们没有代言人呀!
这一连串问题,把斯蒂菲尔弄得焦头烂额,只好说:“这个问题太狭窄了,所以不值得研究。”他就把它搁到一边——遗憾地失去了发明对数的机会。
70年之后的1614年,苏格兰贵族、数学家约翰·纳皮尔(1550—1617)发明了对数。大致同时发明对数的,还有瑞士数学家杰斯特·比尔吉(1552—1632)。
“在离天很近的地方,总有一双眼睛在守望。”可惜的是,斯蒂菲尔在离天那么近的地方,却没能望见那神奇的“天堂”,已经走到发明天堂边缘上的脚又缩了回去……把机会留给了比他更具慧眼的来者。
斯蒂菲尔为什么会“丢掉”对数呢?表面看来,直接原因是他没能解决前面提到的乘除法的问题,并认为“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