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自然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自然史

全新正版图书,支持七天退换,可开具电子发票。

24.76 6.2折 39.8 全新

库存6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布封|译者:陈筱卿

出版社北京联合

ISBN9787550280434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3583004

上书时间2024-07-01

轩天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见。破除了各种宗教迷信和无知妄说,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这是布封对现代科学的一大贡献。他坚持以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地球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指出地球与太阳有许多相似之处,地球是冷却的小太阳;地球上的物质演变产生了植物和动物,最后有了人类。
陈筱卿译的这本书是《自然史》的精选本。

作者简介
布封(1707年—1788年),18世纪时期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最早质疑“神创论”的科学家之一。1707年9月7日,布封出生于法国勃艮第省蒙巴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1733年,他进入法国科学院,在力学系担任助理研究员;1739年,他被任命为皇家御花园总管;1753年,他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布封耗费一生的心血经营御花园,并用40年时间完成了36卷的巨著《自然史》。

目录
论研究与论述自然史的方法
  ·一般自然史和特殊自然史,第一次宣读(1749年)
动物
  ·动物与世界
    动物与植物的比较(1749年)
  ·人与动物
    家畜(1753年)
    野兽(1756年)
    食肉动物(1758年)
论人
  ·童年(1749年)
  ·青春期(1749年)
  ·论壮年(1749年)
    对人的描绘
    女性之美
  ·老年与死亡(1749年)
    老年人的幸福(1777年)
  ·人的本性(1749年)
    人的感觉(1749年)
    神经系统,大脑(1758年)
  ·情绪(1753年)
    快乐,痛苦;智者的幸福
    梦和想象
    人的双重性
  ·人种的多样性
    黑人(1749年)
    野蛮人与社会(1749年)
    飞虫社会(1753年)
    自然状态(1758年)
    前文补遗(1777年)
    塔希提人(1777年)
    白种黑人(1777年)
方法与理论(1749年)
  ·一种方法
    种种困难
    评论
    结论
  ·一个理论
    关于总的繁殖
    概述
从一个种属到另一个种属
  ·从原型到变种
    马(1753年)
    驴(1753年)
    山羊(1755年)
    鼠(1758年)
    狮子(1761年)
    虎(1761年)
    结论(1761年)
    羱羊、岩羚羊和其他的山羊(1764年)
  ·从变种到“物种的亲缘关系”
    猴子的归类(1766年)
    论动物的退化(1766年)
    各目间的差异(1770年)
    种属的亲族关系(1776年)
世界史(1778年)
  ·贝壳和獠牙
    关于菊石和一些陆生动物的骸骨
  ·大自然的时期
  ·地区地质:朗格勒山脉
  ·人类出现后,发现并改造着大自然
  ·伊壁鸠鲁派之死(1777年至1778年)
  ·拜访布封——蒙巴尔之行
  ·布封生平创作年表
  ·附录:生物分类小知识

内容摘要
 《自然史》全书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
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作者布封以事实材料为基础,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富有远见的观点。
陈筱卿译的这本书精选了其中最经典的部分,并且按照作者写作的年代顺序进行了编排,浓缩了《自然史》的内容,既保留了其精华之处,又相对完整地呈现其结构风貌。书末还收录了埃罗·德·塞歇尔的《拜访布封——蒙巴尔之行》,在文中埃罗幽默地描述了布封在居所的生活和两人之间的对话,既揭示了布封在科学和文学领域的超人天赋,又坦言其弱点和缺陷。对我们深入了解布封这位伟大人物会有很大的帮助。

精彩内容
 覆盖在大地上并且比食草动物更加依赖土地的植物,比动物更加充分地与气候特性相融合。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气候带都有其独特的植物。人们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可以见到法国和意大利的植物,在山峰上可以见到北方国家的植物,而且可以在非洲山峦的冰峰上见到这些相同的植物。在分隔蒙古帝国和卡什米尔王国的山峦上,人们在南坡上可以看到印度的植物,但人们惊讶地发现在北坡上却只生长着欧洲的植物。
同样,只有在极端的气候条件下,人们才能获得提取毒品、香料、毒药的植物,以及其他各种特性极端的植物。而温和的气候则只能生产出一些温和的东西:最温性的草、最健康的蔬菜、最香甜的水果、最温驯的动物、最有礼貌的人……这些都是这种美好气候的产物。因此,土地造就了植物,土地和植物造就了动物,土地、植物和动物造就了人,因为植物的品质直接源自土地和空气,而其他与食草动物相关的特性则与所吃的草的特性密切相关。依靠其他动物和植物生
存的人和动物的体貌特征尽管差别很大,但都是取决于同样的一些原因,这些原因的影响能扩展到他(它)们的性情及其习性。而且,这还更好地证明了在一
个温和的气候条件下,一切都是温和的,而在一个极
端的气候条件下,一切都是极端的,这是因为看上去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大小和形态,如同相对的特质一样,是由气候的影响决定的:我们的四足动物的身体大小与大象、犀牛、河马无法相比;如果将我们最
大的鸟与鸵鸟、南美大兀鹰、鹤鸵相比,那就小得可怜;而我们的气候条件下的鱼类、蜥蜴、蛇类若与北部海洋里的鲸鱼、抹香鲸、独角鲸以及南方陆地和河流里的鳄鱼、巨蜥、巨蛇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如果我们再观察一下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每一个种属的话,就会发现其大小形态有着千差万别,它们全都具有一种气候条件所形成的或多或少较为强烈的色彩。而这种变化只是缓慢地、不易觉察地发生的。大自然最伟大的工匠就是时间。由于时间总是以一种相同的、统一的和有规律的步伐在前进,所以它从不跳跃式地做点什么,它在循序渐进地、逐步地、细致地做着一切。所产生的那些变化开始时难以觉察,渐渐地便显而易见了,最后通过显著的结果让我们一目了然。
不过,野生的自由动物,包括我们人类在内,都是活动的生物中最少受到各种情况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由于它们可以绝对自由地选择食物和气候,由于它们并不接受我们人类对它们的限制,所以它们的本性要比家畜的本性的变化小,后者受到我们的役使、
移居、虐待,我们喂它们什么,它们就只能吃什么。
野生动物则始终以同一种方式生活着,它们并不从一
种气候条件迁徙到另一种气候条件下去生活。它们出生的树林是它们忠贞地热爱的地方,只有在它们认为那儿已经不安全了的时候,它们才会离开。它们逃避的并不是它们的敌人,而是人。大自然赋予了它们一
些办法和能力以对付其他的动物,它们与其他动物势均力敌,它们了解自己的对手们的力量与计谋,能够
判断出对手的企图、行动。即使无法避开对手,它们至少也能够与之相拼。总而言之,对手也只是它们的同类的一些种属而已。然而,对于那些知道如何发现它们,并且不用接近它们就可以捕杀它们的一些生物,它们如何应对呢?
所以说,让它们感到不安,让它们避之唯恐不及,让它们四散奔逃,让它们变得比本性野性万分的正是人类,因为大部分动物都只求平静、平安,尽量有节制地、无害地呼吸空气,食用地上的食物。它们甚至因大自然的影响而群居,结成家庭,组成某种“族群”。我们甚至仍可以在那些尚未被人类抢占的地方看到这类族群的遗迹:我们甚至可以在那儿看到一些共同修建的工程,看到一些设计,尽管这些设计并不太合理,但看上去却是建立在合理的安排之上的,而这些计划的实施至少反映了执行计划的这些动物的齐心协力,配合默契,团结一致。蚂蚁、蜜蜂还有河狸在筑巢、干活时并非是被强迫的,也不是因身体之必需,因为它们并不是被空间、时间、数量所逼使,而是因为自己的选择它们才聚居在一起,愿意在一起的就留下来,不愿在一起的就离开,我们看见有几只河狸总是被其他河狸所排斥,不得不孤单地生活。它们也正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在罕有机会遇到人类的地区试图“居有定所”,建造它们的更加固定的、更加舒适的居所,虽然建筑很单薄,但毕竟是它们为“初生
共和国”所做的最初努力的反映。相反,在人类聚集的那些地方,它们似乎心惊胆战,动物中不再有群居现象,它们没有心思去建造居所,不去考虑自己的巢穴是否艺术,更不去考虑什么舒适不舒适。它们始终在担惊受怕,为了生存,总是想着逃跑和藏匿。如果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人类在以后的时间里继续在大地上大量地聚集的话,那么数百年之后,人们将会把我们的河狸的故事看作一则寓言了。
因此,我们可以说,动物非但不会增长自己的才能与智慧,而是恰恰相反,它们的才能与智慧只会日渐减少。而且,时间越长,越是对它们不利:人类越是不断增长,才智越是见长,它们就越是感到一个极
其可怕的专制的王国在重压着它们,让它们几无立锥之地,将它们的自由、群居的想法毁灭殆尽,将它们的智慧扑灭几尽。它们变成的样子,即将变的样子,也许不能让人看出它们曾经的样子,也看不出它们今后可能变成的样子。如果人类被消灭殆尽的话,谁知道大地的权杖将会属于它们中的哪一个种属呢?
P16-18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