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浮生难得是清欢(精)
  • 【全新正版】 浮生难得是清欢(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浮生难得是清欢(精)

全新正版图书,支持七天退换,可开具电子发票。

18.58 4.0折 46 全新

库存2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作人

出版社天津人民

ISBN9787201146676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6元

货号30642400

上书时间2024-06-18

轩天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辑一
  生活之艺术
  北京的茶食
  立春以前
  中秋的月亮
  苦雨
  济南道中
  山中杂信
  娱园
  入厕读书
  体罚
辑二
  故乡的野菜
  喝茶
  卖汽水的人
  南北的点心
  窝窝头的历史
  炒栗子
  卖糖
  羊肝饼
辑三
  乌篷船
  两株树
  水里的东西
  苋菜梗
  案山子
  梅兰竹菊
  结缘豆
  村里的戏班子
  十字街头的塔
辑四
  金鱼
  苍蝇
  虱子
  关于蝙蝠
  鸟声
  猫打架
  蚯蚓
  螟蛉与萤火
辑五
  初恋
  先母事略
  若子的病
  志摩纪念
  爱罗先珂君
  怀废名
  武者先生和我
  怀旧
  怀旧之二
辑六
  苦口甘口
  中年
  论居丧
  谈搔痒
  论骂人
  读《游仙窟》
  谈酒
  日记与尺牍
  自己所能做的

内容摘要
本书以1932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各版周作人的专著为底本,并以其他出版社的各版本为参考,精选周作人生平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五十余篇经典散文、随笔、杂谈。其如话家常的白话文,洋溢着深厚的中国、东洋、西洋古典与近现代文化素养,文风雅致,既真且纯,篇篇精到,有着相当深广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最大限度地展现了周作人高绝的文学造诣和云淡风轻的处世风格。

精彩内容
辑一
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生活之艺术1924年11月17日刊《语丝》1期。
契诃夫(Chekhov)书简集中有一节道(那时他在爱珲附近旅行):我请一个中国人到酒店里喝烧酒,他在未饮之前举杯向着我和酒店主人及伙计们,说道“请”。这是中国的礼节。他并不像我们那样的一饮而尽,却是一口一口的啜,每啜一口,吃一点东西;随后给我几个中国铜钱,表示感谢之意。这是一种怪有礼的民族。……一口一口的啜,这的确是中国仅存的饮酒的艺术:干杯者不能知酒味,泥醉者不能知微醺之味。中国人对于饮食还知道一点享用之术,但是一般的生活之艺术却早已失传了。中国生活的方式现在只是两个极端,非禁欲即是纵欲,非连酒字都不准说即是浸身在酒槽里,二者互相反动,各益增长,而其结果则是同样的污糟。动物的生活本有自然的调节,中国在千年以前文化发达,一时颇有臻于灵肉一致之象,后来为禁欲思想所战胜,变成现在这样的生活,无自由,无节制,一切在礼教的面具底下实行迫压与放恣,实在所谓礼者早已消灭无存了。
生活不是很容易的事。动物那样的,自然地简易地生活,是其一法;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微妙地美地生活,又是一法:二者之外别无道路,有之则是禽兽之下的乱调的生活了。生活之艺术只在禁欲与纵欲的调和。蔼理斯对于这个问题很有精到的意见,他排斥宗教的禁欲主义,但以为禁欲亦是人性的一面,欢乐与节制二者并存,且不相反而实相成。人有禁欲的倾向,即所以防欢乐的过量,并即以增欢乐的程度。他在《圣芳济与其他》一篇论文中曾说道:有人以此二者(即禁欲与耽溺)之一为其生活之唯一目的者,其人将在尚未生活之前早已死了。有人先将其一(耽溺)推至极端,再转而之他,其人才真能了解人生是什么,日后将被记念为模范的高僧。但是始终尊重这二重理想者,那才是知生活法的明智的大师。……一切生活是一个建设与破坏,一个取进与付出,一个永远的构成作用与分解作用的循环。要正当地生活,我们须得模仿大自然的豪华与严肃。
他又说过,“生活之艺术,其方法只在于微妙地混和取与舍二者而已”,更是简明的说出这个意思来了。
生活之艺术这个名词,用中国固有的字来说便是所谓礼。斯谛耳博士在《仪礼》序上说:“礼节并不单是一套仪式,空虚无用,如后世所沿袭者。这是用以养成自制与整饬的动作之习惯,唯有能领解万物感受一切之心的人才有这样安详的容止。”从前听说辜鸿铭先生批评英文《礼记》译名的不妥当,以为“礼”不是Rite而是Art,当时觉得有点乖僻,其实却是对的,不过这是指本来的礼,后来的礼仪礼教都是堕落了的东西,不足当这个称呼了。中国的礼早已丧失,只有如上文所说,还略存于茶酒之间而已。
中国现在所切要的是一种新的自由与新的节制,去建造中国的新文明,这些话或者说的太大太高了,但据我想舍此中国别无得救之道,宋以来的道学家的禁欲主义总是无用的了,因为这只足以助成纵欲而不能收调节之功。其实这生活的艺术在有礼节重中庸的中国本来不是什么新奇的事物,如《中庸》的起头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照我的解说即是很明白的这种主张。不过后代的人都只拿去讲章旨节旨,没有人实行罢了。我不是说半部《中庸》可以济世,但以表示中国可以了解这个思想。日本虽然也很受到宋学的影响,生活上却可以说是承受平安朝的系统,还有许多唐代的流风馀韵,因此了解生活之艺术也更是容易。在许多风俗上日本的确保存这艺术的色彩,为我们中国人所不及,但由道学家看来,或者这正是他们的缺点也未可知罢。
十三年十一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