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

全新正版图书,支持七天退换,可开具电子发票。

98.72 7.3折 135 全新

仅1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锦清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61504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35元

货号30771368

上书时间2024-04-26

轩天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曹锦清,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农民学家。著作:《如何研究中国》、《黄河边的中国》等。

 张乐天,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主任。

目录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章 生态环境与村庄

 第一节 村庄的一般规模与分布密度

 第二节 村庄的位置与命名

 第三节 村庄的血缘与地缘

 第四节 浙北的一个自然村落——陈家场

第二章 村庄的土地制度

 第一节 陈家场土改前的土地占有情况

 第二节 土地改革

 第三节 土地制度的再变革:从家庭所有制到村集体所有制

 第四节 改革时期的土地制度: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再分离

 第五节 村民的土地观念

第三章 人口与生育制度

 第一节 城乡间的往返流迁

 第二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乡村人口流迁浪潮

 第三节 生育观念与人口控制

第四章 农业:组织、生产与分配

 第一节 陈家场的传统农业概况

 第二节 互助合作时期(19511955)

 第三节 合作化运动之一:农业生产初级合作社阶段(1954—1955)

 第四节 合作化运动之二:农业生产社(1956.3~1958.10)

 第五节 人民公社之一:走向灾祸(1958.10~1961.5)

 第六节 人民公社之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1962—1982)

 第七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1983—)

第五章 乡村企业的兴起与社会分层趋向

 第一节 解放后乡村社会分层概况

 第二节 乡村企业的兴起和发展

 第三节 乡村的社会分层

第六章 村民生活水平与消费结构

 第一节 食

 第二节 住

 第三节 衣

 第四节 用

 第五节 教育、健康及娱乐费用

 第六节 村民的消费结构

第七章 婚姻与家庭

 第一节 婚嫁模式与婚嫁距离

 第二节 婚姻礼俗:父母、媒人及当事人

 第三节 婚姻的解体

 第四节 家庭的结构与规模

 第五节 家庭生长周期与分家析户

 第六节 家庭观念与家庭关系

第八章 乡村的教育与卫生

 第一节 乡村教育

 第二节 医疗与卫生

第九章 乡村市场

 第一节 乡村市场的布局、级别与结构

 第二节 乡村流通组织:供销合作社

 第三节 农副产品的收购制度与价格政策

 第四节 乡村工业品供应制度及价格政策

 第五节 计划、匮乏与票证

第十章 村落文化

 第一节 村落与村落类型

 第二节 村落礼俗:人情与关系网

 第三节 乡村组织

 第四节 乡民之信仰与习俗

第十一章 乡村政府

 第一节 乡村政权机构及职能的历史沿革概况

 第二节 条块结构的乡村行政管理体系

 第三节 党政合一的乡村政权结构

 第四节 乡民的民主意识与乡村政权

附:图表索引 

内容摘要
作者自一九八八年十月起,深入到位于浙江省钱塘江畔的一个小村落——陈家场,收集了该村的经济、收入分配等各个方面资料,甚至包括负责干部历年《工作笔记》、农户家庭收支账目在内的数量庞大、范围广泛的历史档案资料。作者通过深入的浙北乡村的调查,研究了中国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在以该村为典型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乡村发展一般的运行逻辑。

主编推荐

本书是一部研究我国当代乡村社会变迁的著作,由曹锦清、张乐天、陈中亚三位学者合著而成。本书以浙江省钱塘江畔的一个自然村落——陈家场为例,分析了其在20世纪50—90年代之间的乡村社会文化变迁。三位学者从开始走访调查到完成写作共历时四年, 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前人的调查结果只能作粗略参考。他们只能以西方人类学家的分析框架为参考,大致拟定一个调查提纲,再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对此进行不断修改,*终完成了这部严谨的研究性著作。全书共分为11章,从政策、经济、文化习俗等层面分析了陈家场的社会发展趋向,是我国乡村社会发展进程的一个缩影,在社会学领域有着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值得出版。本书于1992年、2001年、2014年出版,此次再版,对一些专有名词作了统一,使语句更为流畅。
 

精彩内容

作者自一九八八年十月起,深入到位于浙江省钱塘江畔的一个小村落——陈家场,收集了该村的经济、收入分配等各个方面资料,甚至包括负责干部历年《工作笔记》、农户家庭收支账目在内的数量庞大、范围广泛的历史档案资料。 作者通过深入的浙北乡村的调查,研究了中国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在以该村为典型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乡村发展一般的运行逻辑。

媒体评论

作者曹锦清、张乐天等为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该书稿以浙北一个乡村——陈家场为典型,分析20世纪50—80年代、90年代的乡村社会文化变迁,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中国乡村发展一般的运行逻辑。书搜集的材料详尽,进行的社会调查广泛,花费了作者多年的光阴,得出的结论有根据,实在是90年代一本不可多得的社会学专著。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