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体认翻译学(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体认翻译学(下)

全新正版图书,支持七天退换,可开具电子发票。

69.87 7.2折 97 全新

库存2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寅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15477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7元

货号31257978

上书时间2024-04-24

轩天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寅(1950-),江苏盐城人,二级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资深教授、博导,语言哲学和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兼职副主席,四川大学兼职博导,美国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现任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会长,体认语言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顾问,曾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与符号学会副会长,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曾数十次出国访学和讲学。

    主要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体认语言学、语言哲学、英汉对比、翻译学。共出版,著作和教材四十多部,发表论文三百多篇,共约1800万字,正编辑出版20卷《王寅文集》,有十几篇论文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曾主持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共有16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教育部1项,省级5项)。主要著作有:《语言哲学研究》(上、下卷)、《认知语言学》《体认语言学》《构式语法研究》(上、下卷)、《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中西语义理论对比初探》《英语语义学教程》《认知语法概论))《简明语义学辞典》《论语言符号象似性》《英语词汇认知学习法》《英语词形词义辨析》《英汉语言区别特征研究》等。

目录
序一  谢天振
序二  潘文国
前言
第十一章  识解与翻译(上)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识解研究与翻译过程
  第三节  突显
  第四节  结语
第十二章  识解与翻译(下)
  第一节  描写翻译学
  第二节  体验性识解观与主客二性
  第三节  体验性识解观与《枫》40篇英译文
  第四节  结语
第十三章  ECM和顺序像似性与翻译实践
  第一节  ECM(事件域认知模型)
  第二节  顺序像似性
  第三节  ECM和顺序像似性在翻译中的应用
  第四节  ECM结合PTS汉译长句
  第五节  结语
第十四章  体认观视野下的汉语成语英译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成语形成的体认观简析
  第三节  成语翻译的三层次观
  第四节  《红楼梦》中的成语英译
  第五节  结语
第十五章  翻译隐喻观的体认分析(上)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隐喻认知理论
  第三节  “理解”和“中介”支隐喻机制
  第四节  “婚姻”支隐喻机制
  第五节  “模仿”支隐喻机制
  第六节  “游戏”支隐喻机制
  第七节  “变异”支隐喻机制
  第八节  结语
第十六章  翻译隐喻观的体认分析(下)
  第一节  “耗损”支隐喻机制
  第二节  “征服”支隐喻机制
  第三节  “约束”支隐喻机制
  第四节  “开启”支隐喻机制
  第五节  “吃”支隐喻机制
  第六节  我国古代学者论翻译隐喻观
  第七节  结语
第十七章  “译可译,非常译”之转喻修辞机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语符两面性与“道不可言”
  第三节  转喻体认方式
  第四节  译“道”之转喻本质
  第五节  结语
第十八章  翻译体认研究的实证方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翻译过程和翻译能力
  第三节  翻译过程和能力的实证方法
  第四节  结语
附录1  术语翻译背后的理论思考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Embodiment的汉译名
  第三节  Symbolic Unit
附录2  《枫桥夜泊》40篇英语译文
附录3  《红楼梦》成语300条
附录4  西方翻译简史表
附录5  中国翻译简史表
附录6  本书主要国外人名汉译对照表
附录7  本书主要英语术语汉译对照表
主要参考文献


主编推荐
作者努力打通语言学与翻译学、后现代哲学(含体验哲学)、认知科学等之间的通道,尝试将国外的认知语言学本土化为“体认语言学”,拟构我国的“认知翻译学”,率先用“体认原则”来统一解释翻译中的诸多现象,用“体”来解释翻译中的“同”,用“认(十数种认知方式)来解释翻译中的“异”。这既为我国译学界输送了一个全新理论,也为认知语言学、体认语言学拓宽了视野,算是对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方向。本书是第一部提出语言的“体认原则”,且将其运用于认知翻译学研究的著作,将后现代哲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等近期新观点与译学研究紧密结合,用有限的十数种认识方式统一解释语言和翻译现象,既为我国译学界输送了一个全新理论,也为认知语言学拓宽了视野,对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方向。

精彩内容
翻译理论经过“作者、文本、读者、解构、文化、生态”等转向之后亦已出现“认知”转向,认知翻译学应运而生,虽有国外学者提及,但尚未建成系统的、连贯的学科。作者努力打通语言学与翻译学、后现代哲学(含体验哲学)、认知科学等之间的通道,尝试将国外的认知语言学本土化为“体认语言学”,拟构我国的“认知翻译学”,率先用“体认原则”来统一解释翻译中的诸多现象,用“体”来解释翻译中的“同”,用“认(十数种认知方式)来解释翻译中的“异”。这既为我国译学界输送了一个全新理论,也为认知语言学、体认语言学拓宽了视野,算是对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方向。本书是第一部提出语言的“体认原则”,且将其运用于认知翻译学研究的著作,将后现代哲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等最新观点与译学研究紧密结合,用有限的十数种认识方式统一解释语言和翻译现象,既为我国译学界输送了一个全新理论,也为认知语言学拓宽了视野,对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方向。

媒体评论
作者努力打通语言学与翻译学、后现代哲学(含体验哲学)、认知科学等之间的通道,尝试将国外的认知语言学本土化为“体认语言学”,拟构我国的“认知翻译学”,率先用“体认原则”来统一解释翻译中的诸多现象,用“体”来解释翻译中的“同”,用“认(十数种认知方式)来解释翻译中的“异”。这既为我国译学界输送了一个全新理论,也为认知语言学、体认语言学拓宽了视野,算是对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方向。本书是部提出语言的“体认原则”,且将其运用于认知翻译学研究的著作,将后现代哲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等近期新观点与译学研究紧密结合,用有限的十数种认识方式统一解释语言和翻译现象,既为我国译学界输送了一个全新理论,也为认知语言学拓宽了视野,对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方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