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莱芜猪(精)/中国特色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莱芜猪(精)/中国特色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丛书

全新正版图书,支持七天退换,可开具电子发票。

52.41 5.3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魏述东 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109266025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30944027

上书时间2024-04-08

轩天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是在系统搜集整理莱芜猪的历史资料,对多年来莱芜猪保种选育和开发利用工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莱芜猪种质特性,梳理莱芜猪保种、育种、饲养、管理及产品加工的技术编写而成,可为莱芜猪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为莱芜猪产业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目录
出版说明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莱芜猪的起源与形成
第一节 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第二节 产区社会经济变迁
第三节 品种形成
第二章 莱芜猪的特征和性能
第一节 外貌特征
一、被毛特征
二、头颈部特征
三、体躯结构与形态特征
四、外部性特征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与行为习性
一、生物学特性
二、行为习性
第三节 生产性能
一、繁殖性能
二、生长性能
三、育肥性能和屠宰性状
四、肉质性状
第三章 莱芜猪的保种与选育
第一节 保种
一、猪种普查
二、建立保种点和保种场
三、组建保种育种群
四、保种沿革
五、保种近况
第二节 本品种选育
一、选育目标及原则
二、选配与世代间隔
三、选种方法
四、选育结果
第四章 莱芜猪的种质特性研究
第一节 繁殖特性研究
一、性成熟及繁殖力
二、生殖器官发育
三、繁殖性状基因分析
第二节 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一、生长发育规律
二、生长发育基因分析
第三节 肉质特性研究
一、常规肉质特性
二、肌肉中脂肪酸、氨基酸
三、食用品质特性
四、肉质性状基因分析
第四节 抗逆性能研究
一、抗病性研究
二、抗氧化性研究
第五章 莱芜猪的营养需要与日粮配制
第一节 莱芜猪的营养需要
一、莱芜猪的维持需要
二、莱芜猪的生产需要
三、莱芜猪的饲养标准
第二节 莱芜猪的日粮
一、能量饲料
二、蛋白饲料
三、矿物质饲料
四、维生素饲料
五、粗副饲料
六、发酵饲料
七、青绿多汁饲料
第三节 莱芜猪的饲料结构及配制
一、莱芜猪的饲料结构
二、莱芜猪日粮配制原则
三、饲料加工、调制方法
第六章 莱芜猪的饲养管理
第一节 公猪的饲养管理
一、后备公猪(6月龄之前)的饲养管理
二、基础公猪的饲养管理
三、公猪使用方法
第二节 母猪的饲养管理
一、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二、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三、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四、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第三节 种猪的选留
第四节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第五节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
第六节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第七节 莱芜猪的疫病防控
一、原种场免疫规程(参考)
二、主要疫病的防治
第七章 莱芜猪的利用
第一节 莱芜猪的杂交利用
一、莱芜猪与国外瘦肉型猪的杂交试验研究
二、莱芜猪与国内外其他猪种的杂交试验研究
三、杂交组合的筛选与推广
第二节 鲁莱黑猪培育
一、育种材料
二、技术路线
三、培育目标
四、培育结果
第三节 欧得莱猪配套系培育
一、培育的依据及背景
二、培育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三、培育的方法
四、培育的技术路线
五、欧得莱猪配套系选育结果
六、欧得莱猪配套系配合力测定结果
七、繁育推广
第四节 鲁农工号猪配套系培育
一、培育的背景
二、育种素材的选择
三、培育的总体目标和指标
四、技术路线与培育方法
五、配套系父、母系的选育
六、专门化父母系猪配合力测定
第八章 莱芜猪的产业化生产
第一节 规划方案
一、调研
二、规划
第二节 扩群繁育与生产基地建设
一、繁育体系建设
二、商品基地建设
三、养殖方法
第三节 屠宰加工与市场开发
一、屠宰工艺与分割技术
二、产品研制
三、市场开发与销售策略
第四节 品牌建设
一、品牌保护与资质认证
二、质量管控与可追溯体系
三、标准与规程的制定执行
四、网络与媒体宣传推广
五、活动交流与参观旅游
第九章 莱芜猪的饲养方式与猪场建没
第一节 饲养方式的变迁
一、历史上的养殖方式
二、现在养殖方式
第二节 猪场建设
一、历史上的猪栏建设模式
二、现在的养殖场建设
第三节 环境条件要求
一、温度、湿度要求
二、空气质量要求
三、光照、噪声要求
第四节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一、粪污的综合利用
二、病死猪处理利用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莱芜猪育种60年大事记
附录二 《莱芜猪》(DB37/T 512-2004)

内容摘要
本书共包括9章。主要从莱芜猪品种起源与形成、特征和性能、保种与选育、种质特性与研究、营养需要与日粮配制、饲养管理、种质利用、产业化生产、饲养方式与猪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基本涵盖了莱芜猪种质资源保种选育、利用开发等内容。全书图文并茂、数据翔实,不但可作为科研教学参考用书,而且可为莱芜猪产业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精彩内容
 出版说明 序言 前言 □□章 莱芜猪的起源与形成 □□节 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第二节 产区社会经济变迁 第三节 品种形成 第二章 莱芜猪的特征和性能 □□节 外貌特征 一、被毛特征 二、头颈部特征 三、体躯结构与形态特征 四、外部性特征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与行为习性 一、生物学特性 二、行为习性 第三节 生产性能 一、繁殖性能 二、生长性能 三、育肥性能和屠宰性状 四、肉质性状 第三章 莱芜猪的保种与选育 □□节 保种 一、猪种普查 二、建立保种点和保种场 三、组建保种育种群 四、保种沿革 五、保种近况 第二节 本品种选育 一、选育目标及原则 二、选配与世代间隔 三、选种方法 四、选育结果 第四章 莱芜猪的种质特性研究 □□节 繁殖特性研究 一、性成熟及繁殖力 二、生殖器官发育 三、繁殖性状基因分析 第二节 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一、生长发育规律 二、生长发育基因分析 第三节 肉质特性研究 一、常规肉质特性 二、肌肉中脂肪酸、氨基酸 三、食用品质特性 四、肉质性状基因分析 第四节 抗逆性能研究 一、抗病性研究 二、抗氧化性研究 第五章 莱芜猪的营养需要与日粮配制 □□节 莱芜猪的营养需要 一、莱芜猪的维持需要 二、莱芜猪的生产需要 三、莱芜猪的饲养标准 第二节 莱芜猪的日粮 一、能量饲料 二、蛋白饲料 三、矿物质饲料 四、维生素饲料 五、粗副饲料 六、发酵饲料 七、青绿多汁饲料 第三节 莱芜猪的饲料结构及配制 一、莱芜猪的饲料结构 二、莱芜猪日粮配制原则 三、饲料加工、调制方法 第六章 莱芜猪的饲养管理 □□节 公猪的饲养管理 一、后备公猪(6月龄之前)的饲养管理 二、基础公猪的饲养管理 三、公猪使用方法 第二节 母猪的饲养管理 一、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二、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三、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四、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第三节 种猪的选留 第四节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第五节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 第六节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第七节 莱芜猪的疫病防控 一、原种场免疫规程(参考) 二、主要疫病的防治 第七章 莱芜猪的利用 □□节 莱芜猪的杂交利用 一、莱芜猪与国外瘦肉型猪的杂交试验研究 二、莱芜猪与国内外其他猪种的杂交试验研究 三、杂交组合的筛选与推广 第二节 鲁莱黑猪培育 一、育种材料 二、技术路线 三、培育目标 四、培育结果 第三节 欧得莱猪配套系培育 一、培育的依据及背景 二、培育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三、培育的方法 四、培育的技术路线 五、欧得莱猪配套系选育结果 六、欧得莱猪配套系配合力测定结果 七、繁育推广 第四节 鲁农工号猪配套系培育 一、培育的背景 二、育种素材的选择 三、培育的总体目标和指标 四、技术路线与培育方法 五、配套系父、母系的选育 六、专门化父母系猪配合力测定 第八章 莱芜猪的产业化生产 □□节 规划方案 一、调研 二、规划 第二节 扩群繁育与生产基地建设 一、繁育体系建设 二、商品基地建设 三、养殖方法 第三节 屠宰加工与市场开发 一、屠宰工艺与分割技术 二、产品研制 三、市场开发与销售策略 第四节 品牌建设 一、品牌保护与资质认证 二、质量管控与可追溯体系 三、标准与规程的制定执行 四、网络与媒体宣传推广 五、活动交流与参观旅游 第九章 莱芜猪的饲养方式与猪场建没 □□节 饲养方式的变迁 一、历史上的养殖方式 二、现在养殖方式 第二节 猪场建设 一、历史上的猪栏建设模式 二、现在的养殖场建设 第三节 环境条件要求 一、温度、湿度要求 二、空气质量要求 三、光照、噪声要求 第四节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一、粪污的综合利用 二、病死猪处理利用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莱芜猪育种60年大事记 附录二 《莱芜猪》(DB37/T 512-200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