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齐传
雨花台烈士传丛书
¥
2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濮潇 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k162C
上书时间2023-11-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濮潇 著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7
-
版次
1
-
ISBN
9787214188755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131页
-
字数
122千字
-
丛书
雨花台烈士传丛书
- 【内容简介】
-
本丛书力求真实反映雨花台烈士的人生轨迹和革命事迹,2016年出版20本左右,本书传主为陶家齐,南京江宁县湖熟镇(现江宁区湖熟街道)人,江宁县抗日民主政府赤山区区长。1943年11月12日的傍晚,他和夫人朱维珍一起被敌人杀害。
- 【作者简介】
-
根据江苏省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等单位联合编纂《雨花台烈士传丛书》
- 【目录】
-
引子
第一章 少年聪慧初有名
生于国难之时
故乡江宁湖熟
出生商贾之家
接受私塾教育
第二章 异土他乡谋生活
投笔从戎人新军
到陈记烟馆学徒
与人合开中药铺
第三章 满腔热情求报国
随十九路军抗日
返乡新任书记员
国民党代理乡长
第四章 拨开迷雾寻光明
奔走于帮会
未来的希望
投入新四军
第五章 刀丛剑影显身手
建情报网
初露锋芒
利用帮会
第六章 挈妇将雏抗日寇
一家人和睦相处
朱维珍走进陶家
夫唱妇随齐抗日
长予成得力助手
第七章 赤山脚下建奇功
交际场巧获情报
赤山之战立头功
第八章 巧与日伪来周旋
初次被捕与脱险
成立渡桂自卫团
出任赤山区区长
第九章 昂首不屈向屠刀
不幸再次被捕
乡亲奋勇救孤
夫妇壮烈牺牲
尾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濮潇著的《陶家齐传》汇集反映了数十年来江苏地方中共党史工作部门征集研究陶家齐烈士史料的主要成果。我们相信,这本传记的出版,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江宁县抗日民主政府赤山区区长陶家齐烈士爱国为民的奋斗经历、抗日救国的英雄事迹、投身民族独立的坚定意志和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有助于深化对江宁革命史暨江宁人民抗日战争史的研究,是一部有价值的雨花英烈传记,也是对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
精彩内容
故乡江宁湖熟
江宁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西南部苏皖交界地带。东与句容市接壤,南与当涂县相交,西与和县及南京市浦口隔江相望,北与南京市雨花台区相邻。
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呈马鞍形。长江沿江宁西北部滚滚东流。由东源句容河和南源溧水河于江宁湖熟镇龙都的西北村汇合而成的秦淮河主河道,从南向北纵贯江宁再横穿南京城南,而后向西流人长江。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日照充足。自古以来,江宁设县。秦朝设金陵邑,为江宁最早的建制。晋代改临江
县为江宁县,县治在今江宁街道,这是“江宁”二字的最早出处。隋朝,建康、秣陵、同夏三县并人江宁
县。又因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都在南京建都,江宁作为京畿重地,政治、军事地位十分突出。民国时期,江宁县成为国民党中央钦定的自治实验县;直隶江苏省政府。
陶家齐的出生地湖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考古学家在这里发掘的长江以南新石器时代遗址,有老鼠墩、神墩、梁台、船墩、前岗等等,被命名为湖熟文化遗址。湖熟文化遗址的发现,证实了大约四五千年之前,先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披荆斩棘,开拓自然,劳苦生息,繁衍后代,由此开创了湖熟的文明史。湖熟建县始于西汉,初作胡孰,东汉作湖熟县,东吴设典农都尉,晋复为湖熟县,隋废。明代开始繁荣,清代为上元县五大镇之首,民国一跃成为江宁县最
大镇。《同治上江两县志》载,因在刘阳湖畔,物产丰饶得名“湖熟”。湖熟之名,便从此相沿至今。湖熟地处江宁、句容、溧水三地边缘的中心地带,面赤山,滨秦淮,地扼襟要,素有“金陵东门户”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末年,周瑜征笮融曾在此激战;三国时,孙策渡江首先攻下湖熟,亲自与吕范率兵在此镇守;晋咸康三年(337),“毛宝以苏峻之乱,领兵烧湖熟积聚”;南朝时,陈霸先“自拒徐嗣于湖熟”;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曾多次在这里与清军激战。
湖熟农业发达,商业繁荣。镇郊地属秦淮河平原
,周围多良田沃野。著名的周岗圩、白米圩、百丈圩等,都是拥田数万亩的大圩,物产之丰,古来著称。
西汉时,这一带“阡陌纵横,鱼米甚丰”。三国时,东吴曾在此设典农都尉,组织平民大力垦田。东晋时,这里拥有大批皇室脂泽田。南朝宋元嘉年中,又在此处垦田四千顷,扩大粮田面积,使农业发展大大兴盛。此后各代,都很重视这片沃土,发展生产,繁荣商业。民国初年,湖熟是商贾云集的大镇,镇上仅粮行就有百余家,成为重要的粮食集散地和商业地区,久负“小南京”之盛名。
湖熟风光优美,名胜古迹颇多。明代即有湖熟八景——“古城春色”“香林晚钟”“太湖秋雁”“珠峰映雪”“秦淮古渡”“远望孤灯”“梁台映月”“西流望月”,不仅陶冶了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吸引了历代无数文人骚客赋诗泼墨。有北宋杨备的《夏驾湖》、南宋马之纯的《周郎桥》、明代史谨的《梁台六咏》、清代郑燮的《种菜歌为常公延龄作》、刘源深的《湖熟昭明读书台》等等。明万历七年(1579),朱孔阳从陡门口迁居湖熟杨柳村,形成了杨柳村古建筑群。湖熟有“三步两庙”之说,有寺、观
、庵、祠大小17座。较有名的如始建于明代的清真寺,龙王庙、梁台的城隍庙、桥北的天龙寺和姚龙的珠峰寺,均规模较大,建筑宏丽。
湖熟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涌现出大批名士。有在此分封胡孰侯的刘胥行,在这里设立典农都尉的孙权,在梁台读书的昭明太子,还有近现代新闻事业家史量才,国医泰斗张栋梁等等。他们或生于湖熟,或在湖熟这片土地上挥洒过汗水。他们的事迹在湖熟的乡间被人们津津乐道,深深影响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陶家齐生于斯,长于斯,吸纳着这里的精华,这片富饶美丽的热土赋予他正直、坚毅、从容的性格。
多年积淀而成的深厚的湖熟文化哺育了陶家齐,而若干年以后,陶家齐的英雄壮举为湖熟古镇的美丽又增添了绚烂的一笔。
P6-8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