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新书】民国军事史(第四卷上.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新书】民国军事史(第四卷上.下册)

【正版书籍 可开发票】

29.7 4.0折 75 全新

库存4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克夫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008413

出版时间2009-07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75元

货号L9787229008413

上书时间2024-06-05

百科正版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民国军事史》是新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记叙民国时期军事史的著作。前人的民国军事史,只有民初军事史,国民革命军军事史,抗日战争史,解放战争史等,未有一部完整的民国军事史著作。本书的问世,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本书对民国时期历次重大战役发生的政治背景均有较为详尽的阐述,观点明确,将民国时期的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展现在读者面前,对认识战争的性质及其影响有所裨益。本书编著者积累了大量的相关的档案文献,加以梳理,介绍了民国时期军事派系、编制、沿革及历次重要战役的过程,内容充实,文字通畅,既有可读性,又有学术价值,可为一般读者阅读,又可供教学研究参考。
《民国军事史》分为四卷。本书为第四卷“国共两军第二次国内战争”。本卷的年限:1946-1949年。

商品简介
向前 向前 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
不可战胜的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奋勇前进,
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
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
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与完整。
——毛泽东、朱德《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美国调停下的局部军事冲突,随和谈破裂蹿升为全国范围内的内战。战局从最初国民党全面进攻,中共军队战略防御很快滑向对方重点防御,我方全面进攻,歼灭其主力。解放军随后横渡长江,解放大陆。

作者简介:
姜克夫(1913-1993),历史学家,民国军事史权威学者。解放前曾任《八路军军政杂志》编辑,建国后历任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文史办公室副主任等。著有《民国军事史略稿》、《中华民国大事记(1905-1949年)》、《抗日根据地鲁西北区(新善本)》等。
目录:
第十九章 国共两党在美国调处下和谈及两军的局部冲突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第二节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军队编制
一 国民党军队
二 共产党军队
第三节 上党战役
一 上党战役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四节 归绥、包头战役
一 归绥战役概况
二 包头战役概况
三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五节 邯郸战役
一 邯郸战役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六节 邹县、滕县战役
一 邹县战役概况
二 滕县战役概况
三 双方战斗序列
第七节 解放东北之战
一 全面抗战前东北局势
二 全面抗战时东北局势
三 抗战结束后东北局势
第八节 四平保卫战
一 战争概况
二 战争过程
三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二十章 国民党军发动全面进攻,中共军队实施战略防御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国共和谈及其破裂
第二节 内战全面爆发前国共两党军队编制
一 国民党军队
二 共产党军队
第三节 中原突围
一 中原地区局势
二 中原突围战役概况
三 双方战斗序列
第四节 新四军苏中七战七捷
一 苏中地区局势
二 苏中战役概况
三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五节 鲁西南、晋南之战
一 鲁西南、晋南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六节 集宁会战
一 集宁会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七节 张家口保卫战
一 张家口保卫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八节 宿北战役
一 宿北战役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九节 八路军豫北歼敌,挺进鲁西南
一 豫北、鲁西南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节 峄县、枣庄之战
一 峄县、枣庄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一节 四保临江三下江南
一 四保临江三下江南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二十一章 国民党军转入重点进攻,解放军实施战略反攻
第一节 内战全面爆发后国内外政治形势
第二节 内战一年国共两党军力的消长和编制
一 国民党军队
二 共产党军队
第三节 莱芜大捷
一 莱芜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四节 国民党军进攻延安西北解放军三战三捷
一 三战三捷之历程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五节 豫北、晋南攻势
一 豫北、晋南攻势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六节 正太路战役
一 正太路战役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七节 孟良崮战役
一 战争过程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八节 东北民主联军夏季攻势和四平攻坚战
一 夏季攻势概况
二 四平攻坚战概况
三 双方战斗序列
第九节 沙家店之战
一 沙家店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一)共产党军队
(二)国民党军队
第十节 刘邓大军挺进鄂豫皖
一 挺进鄂豫皖过程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一节 陈谢兵团进军豫陕鄂
一 进军豫陕鄂过程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二节 沙土集战役
一 沙土集战役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三节 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秋季攻势
一 秋季攻势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四节 清风店之战
一 清风店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五节 胶东战役
一 胶东战役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六节 三大野战军会师中原
一 三大野战军会师中原过程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二十二章 国民党军队被迫重点防御中共军队全面战略进攻
第一节 中共军队转入战略进攻后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第二节 国共两军的兵力和编制
一 国民党军队
二 共产党军队
第三节 石家庄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石家庄战役双方参战军队序列
第四节 东北民主联军解放鞍山、营口、四平、吉林
一 战役始末
二 冬季攻势双方战斗序列
第五节 瓦子街之战
一 战役始末
二 瓦子街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六节 晋察冀解放军重创傅作义主力第三十五军
一 战役始末
二 涞水庄町大战双方战斗序列
第七节 中原解放军攻克洛阳
一 战役始末
二 洛阳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八节 山东解放军攻克淄博、潍坊
一 战役始末
二 淄博、潍坊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九节 临汾攻坚战
一 战役始末
二 临汾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节 西北解放军奇袭宝鸡之战
一 战役始末
二 奇袭宝鸡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一节 宛西、宛东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宛西、宛东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二节 襄樊攻坚战
一 战役始末
二 襄樊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三节 徐向前兵团连克晋中十五城
一 战役始末
二 晋中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四节 华野兵团会师鲁西南
一 战役始末
二 泰安、兖州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五节 开封、豫东歼灭战
一 战役始末
二 开封、豫东两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六节 济南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济南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七节 辽沈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辽沈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八节 淮海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淮海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九节 平津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平津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二十节 和平解放绥远
第二十三章 解放大军横渡长江解放中国大陆
第一节 南京蒋政权覆灭前夕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第二节 国共两军的兵力和编制
一 国民党军队
二 共产党军队
第三节 太原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太原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四节 解放南京和杭州
一 战役始末
二 宁杭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五节 和平解放武汉和长沙
一 战役始末
二 武汉、长沙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六节 解放上海
一 战役始末
二 解放上海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七节 解放西安
一 战役始末
二 扶眉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八节 福州、厦门、金门之战
一 战役始末
二 福州、厦门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九节 解放广东、广西
一 战役始末
二 解放粤桂之战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节 解放大西北
一 战役始末
二 解放甘宁青之战双方战斗序列
附录一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大陆其他地区的战争
附录二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简目

作者简介
姜克夫(1913-1993),历史学家,民国军事史学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任《八路军军政杂志》编辑,建国后历任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文史办公室副主任等。著有《民国军事史略稿》、《中华民国大事记(1905-1949年)》、《抗日根据地鲁西北区(新善本)》等。

目录
第十九章 国共两党在美国调处下和谈及两军的
  第一节 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第二节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军队编制
    一 国民党军队
    二 共产党军队
  第三节 上党战役
    一 上党战役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四节 归绥、包头战役
    一 归绥战役概况
    二 包头战役概况
    三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五节 邯郸战役
    一 邯郸战役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六节 邹县、滕县战役
    一 邹县战役概况
    二 滕县战役概况
    三 双方战斗序列
  第七节 解放东北之战
    一 全面抗战前东北局势
    二 全面抗战时东北局势
    三 抗战结束后东北局势
  第八节 四平保卫战
    一 战争概况
    二 战争过程
    三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二十章 国民党军发动全面进攻,中共军队实施战略防御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国共和谈及其破裂
  第二节 内战全面爆发前国共两党军队编制
    一 国民党军队
    二 共产党军队
  第三节 中原突围
    一 中原地区局势
    二 中原突围战役概况
    三 双方战斗序列
  第四节 新四军苏中七战七捷
    一 苏中地区局势
    二 苏中战役概况
    三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五节 鲁西南、晋南之战
    一 鲁西南、晋南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六节 集宁会战
    一 集宁会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七节 张家口保卫战
    一 张家口保卫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八节 宿北战役
    一 宿北战役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九节 八路军豫北歼敌,挺进鲁西南
    一 豫北、鲁西南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节 峄县、枣庄之战
    一 峄县、枣庄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一节 四保临江三 下江南
    一 四保临江三 下江南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二十一章 国民党军转入重点进攻,解放军实施战略反攻
  第一节 内战全面爆发后国内外政治形势
  第二节 内战一 年国共两党军力的消长和编制
    一 国民党军队
    二 共产党军队
  第三节 莱芜大捷
    一 莱芜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四节 国民党军进攻延安西北解放军三战三捷
    一 三战三捷之历程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五节 豫北、晋南攻势
    一 豫北、晋南攻势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六节 正太路战役
    一 正太路战役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七节 孟良崮战役
    一 战争过程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八节 东北民主联军夏季攻势和四平攻坚战
    一 夏季攻势概况
    二 四平攻坚战概况
    三 双方战斗序列
  第九节 沙家店之战
    一 沙家店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一)共产党军队
    (二)国民党军队
  第十节 刘邓大军挺进鄂豫皖
    一 挺进鄂豫皖过程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一节 陈谢兵团进军豫陕鄂
    一 进军豫陕鄂过程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二节 沙土集战役
    一 沙土集战役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三节 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秋季攻势
    一 秋季攻势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四节 清风店之战
    一 清风店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五节 胶东战役
    一 胶东战役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六节 三大野战军会师中原
    一 三大野战军会师中原过程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二十二章 国民党军队被迫重点防御中共军队全面战略进攻
  第一节 中共军队转入战略进攻后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第二节 国共两军的兵力和编制
    一 国民党军队
    二 共产党军队
  第三节 石家庄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石家庄战役双方参战军队序列
  第四节 东北民主联军解放鞍山、营口、四平、吉林
    一 战役始末
    二 冬季攻势双方战斗序列
  第五节 瓦子街之战
    一 战役始末
    二 瓦子街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六节 晋察冀解放军重创傅作义主力第三 十五军
    一 战役始末
    二 涞水庄町大战双方战斗序列
  第七节 中原解放军攻克洛阳
    一 战役始末
    二 洛阳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八节 山东解放军攻克淄博、潍坊
    一 战役始末
    二 淄博、潍坊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九节 临汾攻坚战
    一 战役始末
    二 临汾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节 西北解放军奇袭宝鸡之战
    一 战役始末
    二 奇袭宝鸡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一节 宛西、宛东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宛西、宛东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二节 襄樊攻坚战
    一 战役始末
    二 襄樊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三节 徐向前兵团连克晋中十五城
    一 战役始末
    二 晋中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四节 华野兵团会师鲁西南
    一 战役始末
    二 泰安、兖州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五节 开封、豫东歼灭战
    一 战役始末
    二 开封、豫东两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六节 济南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济南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七节 辽沈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辽沈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八节 淮海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淮海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九节 平津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平津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二十节 和平解放绥远

第二十三章 解放大军横渡长江解放中国大陆
  第一节 南京蒋政权覆灭前夕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第二节 国共两军的兵力和编制
    一 国民党军队
    二 共产党军队
  第三节 太原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太原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四节 解放南京和杭州
    一 战役始末
    二 宁杭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五节 和平解放武汉和长沙
    一 战役始末
    二 武汉、长沙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六节 解放上海
    一 战役始末
    二 解放上海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七节 解放西安
    一 战役始末
    二 扶眉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八节 福州、厦门、金门之战
    一 战役始末
    二 福州、厦门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九节 解放广东、广西
    一 战役始末
    二 解放粤桂之战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节 解放大西北
    一 战役始末
    二 解放甘宁青之战双方战斗序列

附录一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大陆其他地区的战争
附录二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简目

内容摘要
 第四卷“国共两军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爆发了全面内战。本卷分为上下两册,记叙了国共两军内战的全过程。先是,国共两党和平谈判期间的局部军事冲突(如上党战役等)。1946年6月,李先念率新四军第五师中原突围,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进攻,中共军队实施战略防御。在此阶段,国民党军队打下了张家口,占领了解放区百余座城市。一年以后,战事出现逆转。1947年3月起,国民党军队转入向山东、陕北重点进攻,解放军实施战略反攻。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进攻鄂豫皖,9月上旬进入大别山,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1947年秋至1948年冬,为国共两军进行战略决战的一年。国民党军队被迫转入重点防御,解放军全面战略进攻。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的主力基本被歼灭,解放军取得决定性胜利。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武汉、上海、广州相继解放。
本卷的年限:1946-1949年。

精彩内容
 1945年9月14日,曾克林与冯仲云代表出关的八路军和抗联飞延安向中共中央代主席刘少奇和中央委员们汇报东北情况后,15日,中共中央成立以彭真为书记,陈云、林枫、程子华、伍修权为委员的中共中央东北局,18日飞到沈阳。17日刘少奇、朱德致电飞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谈判和平建国的毛泽东、周恩来,提议为实现中共力争东北、完全控制热察的计划,将新四军江南主力部队立即转移到江北;并调华东新四军主力十万到冀东,或调新四军主力到山东,再从山东、冀鲁豫抽调十万人至十五万人到冀
东、热河一带;留下一部分力量坚持和发展华东根据地,执行“向北推进,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毛、周立即复电表示完全赞同。据此,刘少奇、朱德于9月19日,代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日前任务和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和部署”的指示,下达各中央局和分局。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和部署,除各大战略区配备一百个团架子(从团营连到排班全套的军政干部)到东北扩编部队和两万党政群干部到东北开展工作外,并由各战略区抽调十万老部队迅速开往东北。计有:10月上旬,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萧华率山东军区司、政、供、卫机关人员千余人到达安东;冀中军区参谋长沙克率晋察冀三十一团一千五百余人到达锦州。10月中旬,东北挺进军司令员万毅率原东北军——一师三千五百人到达辽东磐石、海龙;晋绥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率晋察冀三十二团一千余人到达沈阳,10月下旬,胶东军区吴克华、彭嘉庆率解六师和解五师两个团八千余人,到达营口地区;杨国夫率解七师六千人到达山海关;刘其人率渤海新编师六千余人到达古北口,刘转连率一二○师三五九旅延安留守部队三千余人到达本溪、抚顺;邓克明率晋冀鲁豫二十四团千余人,到达沈阳以西地区;文年生率陕甘宁警一旅三千余人到达锦州地区。11月中旬,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率军区机关和警卫团及几个独立营,约四千余人,分别到达安东及沈阳地区;胶东田松支队(威海起义部队)约千人到达牡丹江地区。11月中下旬,黄克诚率新四军第三师四个旅零三个特务团,约三万二千人,到达锦州以西地区;山东军区参谋长罗舜初率解三师和警三旅,约九千余人到达辽阳、鞍山地区;黄永胜率延安教二旅三千余人到达辽西;林彪和李天佑等均由冀鲁豫到沈阳地区,10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任命林彪为东北自治军总司令,彭真为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为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分任副总司令,萧劲光为第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陈正人任政治部主任。
9月下旬,东北局成立后,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均未到达关外,为积聚力量迎接关内老部队,彭真等曾决定依靠冀热辽与抗日联军部队为基础,求得仅先分散,扩大发展新的兵团,同时迅速组织接引关内开赴东北的主力部队,加强东北的自卫力量。根据这一方针,各地区迅猛地发展武装,至11月底,曾克林部发展到七万人;东满周保中部也发展到七万余人;热河李运昌部发展到三万余人:西满王明贵、刘锡五部发展到三万六千余人;哈尔滨附近聂鹤亭、钟子云部发展到一万三千余人。这些新部队素质参
差不齐,虽有部分被俘人员和关内被派来的劳工及伪满的工人、农民,但也混入一批游民,纪律败坏,战斗力弱。而北满地区还收编了不少警察、
青洪帮、土匪部队。东满划给一定地盘,以自治军名义收集枪支,发展势力,有些县名义上归自治军派县长,实质上为敌伪残余所控制,根本不能开展群众工作。南满地区曾克林新扩编的部队虽纪律较差,尚能配合老部队进剿土匪,当时南满地区有土匪五万余人,胶东部队登陆后即在冀东部队配合下剿匪,从9月中旬到11月中旬,共计歼灭胡匪一万五千余人,为建立人民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1945年11月11日,国民党军队由美舰运送在秦皇岛登陆,旋即以两个军的兵力进攻山海关,防御该城的李运昌冀热辽新扩编部队两个旅进行顽强抵抗,后又增加杨国夫山东解七师,山海关终于16日失守。当时黄克诚新四军三师,和梁兴初山东解一师是有战斗力的老红军部队,但由于远道行军疲劳特甚,武器又留在苏北和山东,致使杜聿明挥军长驱直人,11月26日,自治军又放弃锦州。蒋军统帅部为切断东北自治军与华北八路军的联系,12月初旬起,将进攻矛头指向热河,连续进攻义县、新立屯,30日进占阜新。1946年1月7日起先后攻占朝阳、北票。10日攻占叶柏寿、凌源、平泉等城。东北自治军乘蒋军发动热河攻势空隙,积极装备出关的八路军、新四军老部队。这时由于蒋军连续夺取辽西和热河各城市,北满地区被我收编的部队经国民党特工人员勾引,纷纷打起先遣军、光复军旗号,当时蒋介石的东北行辕为鼓励这些匪徒扰乱自治军的后方,均委以显赫的官职,根据东北民主联军总部1946年底统计,计有总指挥32名;军长33名;师长158名,旅、团长不计其数,总数约计二十余万人。这些土匪收集了大量日伪军散在地方的武器,不仅有步马枪、轻重机枪,还有各种类型的大炮。他们不是打家劫舍的土匪,而是以汉奸、警察、特务为骨干组成的政治匪帮。还有一部分是抗日联军的叛徒,如谢文东、李华堂等,充满了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仇恨。故1945年底这些部队叛变后极其疯狂残暴,抗联在敦化地区组建九个大队,除一朝鲜族大队外,叛变了八个,还杀害了派入的共产党员。东满地区土匪兵力特别强大,除抗联王效明、金光侠和关内部队邓克明、田松支队等据守的牡丹江、佳木斯等重要城市未被攻陷外,大部小城市均落人匪徒之手。西满地区仅剩下程世清率冀热辽部队
王国华连据守的扶余县城,收拢起三肇和安广、大赉逃回的关里来的老干部。西满第一行政专员夏尚志遭九个县的叛军围攻,因手中掌握冀南来的一个架子团,守住了白城子一个烧锅大院,坚持到新四军三师八旅的到来。北满地区匪情亦极严重,大多数县城曾被土匪攻陷,黑河地区地委书记王肃被匪杀害。其他被匪徒攻陷的县市,均有一批关里来的党政干部被俘或遭杀害,东北自治军基本上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在此形势下,中共东北各分局负责人陈云、高岗、李富春和前方将领罗荣桓、黄克诚等均向东北局和中共中央反映意见,认为独占三个大城市及长春铁路干线独占满洲是不可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