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新书】教育创新:迈向新起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新书】教育创新:迈向新起点

【正版书籍 可开发票】

19.9 4.2折 47.5 全新

库存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江海燕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600852

出版时间2000-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7.5元

货号L9787565600852

上书时间2024-05-29

百科正版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以语音实验为基础,选择汉语、陈述与疑问语调的对比作为切入点,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结论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应用价值。其创新性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以语句的首、尾音节为例,从语调对字调的改变入手,用语音实验证明了句末音节对语气传达有决定性作用,并且,语调对字调的调节不仅表现在音阶上,还表现在对一定调位范围内基频曲线倾斜度的改变上。并进一步应用声调格局的观点,解释和论证了这种变化的范畴特性。
第二,通过疑问与陈述语调的对比分析,发现疑问语调对字调拉力的“右重”现象,联想到字调与语调的“代数和方式叠加”的具体因素既有音阶,又有调形,由此推导出可以用此法生成不同语气下的基频的结论。
第三,首次应用声调聚合的方法,探讨语调的调位问题。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陈述和疑问语调之间在音高上的分辨界线问题,并提出区分疑问和陈述语调模型的设想。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汉语语调研究概述
1.1.1  汉语语调研究亟待突破
1.1.2  赵元任对汉语语调的研究
1.1.3  赵元任之后大陆的汉语语调研究
1.1.4  大陆以外汉语的语调研究
1.1.5  前人研究的焦点
1.1.6  小结
1.2  语调的作用及语调研究的意义
1.2.1  语调的作用
1.2.2  语调研究的意义
1.3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  语调和语气、口气
1.3.2  句类与语气、语调的关系
1.3.3  关于实验语料
1.4  本书的研究范围及例句的选择标准
1.4.1  疑问语调作为研究重点
1.4.2  无标记疑问句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1.4.3  实验例句取舍的具体标准
第二章  句段语调与句末语调
2.1  关于语调承载部位的分歧
2.1.1  分歧的萌芽
2.1.2  观点一:整个句子都是语调的承载单位
2.1.3  观点二:语调的载体是句子末一节奏单位中的重读音节
2.1.4  两种观点各有可取之处
2.2  句末语调与句段语调关系的基频对比实验
2.2.1  句末语调与句段语调关系的构想
2.2.2  实验目的
2.2.3  实验设备和实验例句
2.2.4  实验步骤和方法
2.2.5  实验结果
2.4.5  实验结果分析
2.4.6  两个“反例”
2.5  句末换接听辨实验
2.5.1  实验目的:
2.5.2  实验例句和实验设备
2.5.3  实验步骤
2.5.4  听辨实验结果
2.5.5  听辨实验结果分析
2.6  句末是轻声时句段语调与句末语调关系的实验
2.6.1  实验目的
2.6.2  实验例句
2.6.3  实验设备
2.6.4  实验步骤和方法
2.6.5  实验结果一:基频对比的结果
2.6.6  实验结果二:听辨结果
2.6.7  实验结果分析
2.7  小结
2.7.1  句段语调和句末语调的关系
2.7.2  一个疑问
第三章  字调和语调的关系
3.1  关于字调和语调关系的已有认识
3.1.1  汉语字调与语调关系问题的复杂性
3.1.2  对字调与语调关系认识的不同观点
3.2  语调对字调的改变的实验
3.2.1  实验目的
3.2.2  实验例句
3.2.3  实验设备
3.2.4  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
3.3  实验结果
3.3.1  字调的基频在句子中发生改变的三种情况
3.3.2  语调对字调的调节方式
3.3.3  小结
3.4  语调对字调调节的容限度(阴平和阳平在陈述、疑问两种语调中的区别表现的实验)
3.4.1  实验目的
3.4.2  实验例句
3.4.3  实验步骤和方法
3.4.4  实验设备
3.4.5  实验结果
3.4.6  结果分析
第四章  陈述、疑问语调的分辨界限
4.1  陈述、疑问语调分辨界线的实验依据
4.1.1  可以单凭语音手段相互区别的语气
4.1.2  语调音高与一定音高区域的对应
4.1.3  语调音高连续统
4.2  陈述、疑问语调分辨界限的实验
4.2.1  实验目的
4.2.2  实验例句
4.2.3  实验样本句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4.2.4  基频修改时所受的限制
4.2.5  基频修改所依据的原始基频
4.2.6  基频曲线修改的四种方案
4.2.7  听辨步骤
4.2.8  听辨人情况
4.3  听辨结果及结果分析
4.3.1  听辨结果分组
4.3.2  听辨结果统计表
4.3.3  听辨结果分析
4.4  小结
4.4.1  四种方案所得听辨比率图的共性
4.4.2  模糊界限的相对化处理
4.4.3  音高模糊区域
4.4.4  一个问题
4.5  女声发音的陈述疑问语气听辨界限实验
4.5.1  实验情况及原始语料
4.5.2  对基频修改情况的说明
4.5.3  听辨结果
4.5.4  对听辨结果的分析
4.6  本实验存在的缺陷
第五章  疑问语气词和疑问语调的交互作用
5.1  疑问语气的表达有多种途径
5.1.1  句子中能够负载疑问语气信息的成分
5.1.2  语音和语法手段分工承担语气的问题
5.1.3  语法学界关于疑问语气诃的争论
5.1.4  语调传达语气信息的问题
5.1.5  语气词“吗”和“嘛”
5.1.6  语气词本身不负载语气信息的假设
5.2  语气词“吗”与疑问语调交互作用的声学实验
5.2.1  实验目的
5.2.2  实验例句
5.2.3  实验设备
5.2.4  实验方法和步骤
5.2.5  音高对比的实验结果
5.2.6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5.3  语气词“吗”、“呢”是否负载疑问语气的声学实验
5.3.1  陈述与疑问句尾的“/ma/”和“/na/”的音高对比
5.3.2  句末语气词“/ma/”和“/na/”的换接听辨实验
5.3.3  一个“反例”
5.4  小结
5.4.1  语气词“吗”和“呢”部分负载疑问语气
5.4.2  关于“语气词”还是“语气助词”的名称问题
第六章  普通话陈述与疑问语调的调位
6.1  语调的标示形式
6.1.1  传统的语调标示形式
6.1.2  直接用句子的基频曲线标示
6.1.3  用句中各音节音域标示语调
6.1.4  用音阶表现语调
6.1.5  四点连线确定语调走势的方法
6.1.6  用调域上下线标示语调
6.2  汉语疑问句的基本类别
6.3  汉语陈述、疑问句基本语调调位表现的实验
6.3.1  实验目的
6.3.2  实验例句
6.3.3  实验步骤
6.3.4  发音人情况
6.3.5  发音要求
6.3.6  实验设备
6.3.7  实验结果
6.3.8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研究要点
7.2  结论回顾
7.3  研究特点
附录1:7类句子音高数据统计学意义
附录2:7类句子首尾音高逐句对比
参考文献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