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小说的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刻小说的人

【正版书籍 可开发票】120万个品种,一件代发,有需要联系哦,很多书籍没有上架

20.2 5.6折 36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比目鱼

出版社北京出版

ISBN9787513315272

出版时间2015-0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L9787513315272

上书时间2024-03-27

百科正版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一部独具趣味的私人阅读史,比目鱼所著的《刻小说的人(精)》以最精密的技术分析最感性的文字海明威、塞林格、陀思妥耶夫斯基、伍尔夫、卡佛、冯内古特、奥康纳、波拉尼奥、米切尔……他们用不同的腔调讲着同样让人着迷的故事;他们穿梭于人类的痛苦、生活的荒谬,谈论生命、爱情和死亡;他们精于对小说的雕刻,刀法纯熟、力透纸背,用文字在小说史上刻下了各自的名字。
他们就是刻小说的人。
如果你对文字敏感、耽溺小说、甚至在尝试写作,本书将带你穿过故事和词句,遇见那些刻小说的人。

作者简介
比目鱼
作家、书评人。七〇后、理科男。近年来先后在加州、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居住。小说、随笔、书评等散见于各种刊物。曾创办读书网站“读写人”。已出版随笔集《虚拟书评》。

目录
代序 英文书店 A to Z
Ⅰ患者肖像
冯内古特的时间旅行
奥康纳为何如此“邪恶”?
雷蒙德·卡佛:刻小说的人
患者肖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伍尔夫、海明威和他们的精神疾病
作家反目:从打笔仗到掴耳光
Ⅱ这样的故事没有结局
既不荒野,也无侦探
一部气势磅礴的奇书
诗人、流浪者
这样的故事没有结局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长篇处女作
一位抱负不凡却最终放弃的“文学武士”
文字背后的幽灵
穿越时空的六重奏
叛逆男孩的“少年侃”
关于J. D. 塞林格的只言片语
慢放与冥想
当我谈《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时我谈些什么
打中部分人的心脏
有些雨必将落下
被一个无耻的人打动
戴着墨镜遥望远方
人渣也有悲伤,负能量也是能量
像智者一样思考,像顽童一样写作
璀璨闪烁的文字之光
一部“倒带小说”
完美的低俗
一部飞奔向前、不知将走向何处的疯狂小说
詹妮弗·伊根的 Twitter 小说
邪典:由读者决定的小说类型
Ⅲ悬念保鲜术
“要展示,不要讲述!”
《邮差总按两次铃》的冷叙事
自由间接文体
悬念保鲜术
极繁的小说,歇斯底里的现实主义
披着奇装异服的现实主义小说

内容摘要
 年轻的海明威在咖啡馆里写小说是因为那里比住所更加舒适温暖;雷蒙德??卡佛只写短篇小说则因生
活不允许他享受写长篇的奢侈;冯内古特会在二战题材的小说中加入科幻元素;大卫·米切尔则在同时使用古英语的小说中自创了未来语言;虔诚天主教徒奥康纳的小说让艾略特感到“毛骨悚然”;而因小说颇受热捧的波拉尼奥原本是位诗人……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经历不同,风格迥异,但终其一生都热衷于雕刻那些属于自己和他人的故事。他们穿梭其间,来到不同的发生地,遇到不同的主人公;他们刀法纯熟,自成一家,将故事暂停定格,以璀
璨的文字打中你我的心脏,在小说史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刻小说的人(精)》是作家比目鱼书评和文学随笔的结集,涉及几十位作家的作品。这些文章既有精密的技术分析,又不乏有趣的文坛段子,将带领爱小说的你走近刻小说的人。

精彩内容
 一
一九六七年,有个写小说的人被自己正在写的一
本书搞得焦头烂额。此人名叫库尔特·冯内古特,四十五岁,美国人,以前在杂志上发表过一些短篇作品
,后来又出过几本长篇科幻小说,一直没什么大名气。
可是那年他运气不错,获得了一笔古根海姆基金会的奖金,用来资助他写一本关于二战的长篇小说。
故事的发生地—德国城市德累斯顿曾是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一九四五年这座城市被盟军战斗机的地毯式轰炸夷为平地,有十三万五千居民丧生。冯内古特作为一名被德军俘虏的美国士兵亲历了那个事件,他一直想把这段经历写成一部小说。如今,这笔资助终于可以让他实现这个计划,他甚至可以用这笔钱重返德国去搜集素材。
可是他却被这本书难住了,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写。
对于那场灾难,冯内古特本人的记忆中仅仅残留着一些零星的片段,他去访问当地居民和当年的战友,受访者也都回忆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且,他发现自己很难套用传统小说的结构来写这本书,他更不想美化战争、美化屠杀。
他的写作陷入了困境。“我试着写,但路子不对,写出来的全是垃圾。”多年以后,他回忆说。
二很多年之后,二○○七年四月十一日,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纽约去世。几天前,这位写过《五号屠场》(Slaughterhouse-Five)、《猫的摇篮》(Cat'sCradle)、《冠军早餐》(BreakfastofChampions)等以黑色幽默著称的著名作家在家中不慎跌倒,造成脑部受损,最终医治无效,享年八十四岁。
纪念冯内古特的文章出现在各大报刊。《纽约时报》的文章写道:冯内古特的长篇小说已成为美国反文化思潮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也让他成为一位文学偶像,尤其是对于六七十年代的美国青少年学生,在那个时代,不论是大学生的宿舍里还是年轻人的牛仔裤后兜中都随处可见被翻烂的冯内古特的书。像马克·吐温一样,冯内古特使用幽默这一手段来探讨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冯内古特写作的主题并非都是形而上学的。比如他也会写平庸的消费文化,或者环境的破坏,其中混合着科幻、哲学,还有很多笑话。
三住在纽约一大道和二大道之间四十八街附近的居民能够回忆起当年经常出现在这个街区的一个老头:他有一头乱蓬蓬的银灰色卷发,留着马克·吐温式的灰白色胡子。他悠闲地坐在街边的一张木椅上,手指间夹着一支香烟,身旁蹲着一只小小的白毛狗。
他就住在附近,他是个作家。虽然他写过科幻小说,但他的日常生活并没有高科技化。今天早晨他刚写了篇二十页的稿子,他打电话给住在一百英里以外的卡罗小姐,问她愿不愿意帮他把这篇文章用打字机打出来。一如往常,卡罗高兴地答应了。于是他出门来买信封,顺便遛狗。他在家门口的杂货店和印度店主笑着聊了几句,买了一个信封,然后牵着小狗走到街角的邮局,把装了稿子的信封交给柜台后的女士(他一直认为她是个出众的美女)。走出邮局,他感觉心情不错。天气晴好,阳光洒在曼哈顿的楼群之间。
他牵着小狗走到四十七街,在街边供路人休息的木椅上坐下来,掏出一支香烟,眯起眼睛看对面阳光中的马路。
行人从他身边经过时偶尔会相互嘀咕一句:“这人不会就是……冯内古特吧?!”他们会偷偷多看一
眼,于是他们发现老头手里的香烟顶着一截长长的、
摇摇欲坠的烟灰,再仔细看,可以发现老头的衬衣和裤子上点缀着一个个被烧焦的小洞。
冯内古特从十几岁就开始抽不带过滤嘴的“长红”(PallMall)牌香烟,烟瘾极大。他在八十一岁时扬言要把布朗和威廉森烟草公司告上法庭,因为他们在烟盒上宣称香烟可以致命,但他本人却一直活着。
冯内古特说过:世界末日的到来不可能那么快,吸烟是一种相当有保证、相当体面的自杀方式。
P7-10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