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句典四书五经中的智慧名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学句典四书五经中的智慧名言

【正版书籍 可开发票】120万个品种,一件代发,有需要联系哦,很多书籍没有上架

9.7 2.2折 44 全新

库存4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葛晨蕾

出版社中国华侨

ISBN9787511380319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4元

货号L9787511380319

上书时间2024-03-07

百科正版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章《论语》之修养法则: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1.谈休养: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002

2.何谓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004

3.关于学习:好古,敏而求之/006

4.谈过错:过而不改,是谓过矣/008

5.谈安贫乐道: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010

6.所谓忠恕:吾道一以贯之/012

7.关于交友:以文会友,以友辅仁/014

8.谈礼:不学礼,无以立/016

9.谈真理:朝闻道,夕死可矣/018

10.何谓善恶: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021

11.谈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023

12.谈国让:伯夷顺乎亲,叔齐恭乎兄/025

13.何谓仁:爱人,知人/027

第二章《孟子》之处世法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谈仁义:亦有仁义而已/031

2.谈精英:当今之世,舍我其谁/033

3.关于进退:其进锐者,其退速/035

……

内容摘要
本书从四书五经里精心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再配以经典故事和深入浅出的解读,总结出适合现今的文化智慧,其内容包括《论语》之修养法则、《孟子》之处世法则、《大学》之修身法则、《中庸》之天人法则、《诗经》之性情法则、《尚书》之政治法则、《礼记》之教养法则、《易经》之人生法则、《春秋》之历史法则。作者在追求易懂性和趣味性的同时,力求原汁原味地再现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生活和人物风貌,全面客观地诠释圣贤的言论与思想,给今人以启迪。

精彩内容
 第一章《论语》之修养法则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论语》开篇第一句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是本书的精华,朱熹予以极高评价,说它是“人道之门,积德之基”。这几句话看似平实,实则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国人所追求的真正修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是学习之道,常常温习、时时琢磨、吃透嚼烂,方能学有所得。
延伸到修养的层面,则是敦促人们常常内省、时时反思,这是修养的不二法门。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的正是君子之交的本质是以心相交,友谊在岁月里历久弥坚。延伸开来,这其实是一种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人与人之间应当追求一种和谐、友爱的关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的重点落在“不知”二字上。所谓“不知”,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对于他人的冒犯,倘若是无心之举,就不必挂怀,这是真正的宽容;其二,是无知。世间之所以有种种不堪,究其根源,皆是因为有的人不明大道,深受其苦。如
若挂怀、生气,说明自己的境界也不过如此,而真
正的君子则会抱有一颗悲悯之心。
1.谈休养: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修养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可以从其日常的生活行为上观察出来。比如待人接物,学习知识,对待长辈与晚辈的态度上,或者细微到是否随手把垃圾放进垃圾桶这种小习惯。同时,也从这个小习惯、小动作当中,能看到一个人的修养如何。
儒学注重“克己复礼”,注重修身,所以在儒家中,“修身”与“仁”算是两大命题。无论是《大学》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周易》里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的都是个人的“修身”以及素质上的要求,而作为集孔子及其弟子思想的大成之作,《论语》的思想主要可以分成两类。一个是从大方面说,《论语》教人如何在社会立足,如何出仕以及该抱着怎么样的思想去治国;一个是从小方面说,《论语》教人如何善待老
人,经营家庭关系,处理朋友关系,与人相处需要
注意什么,学习知识时该抱有怎样的谦虚态度。当然,《论语》作为一门儒家经典书籍,其关于修养的论述有很多。
譬如“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是谈儿女对父母的孝顺,以及为人之道。“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是谈花言巧语装作和颜悦色的虚伪之人。“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是谈在一个“千乘之国”中,该如何实施仁政,如何治理国家。
而这些都被收录在《论语十则》之中,《论语十则》可以说是中小学生必备教材。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主要阐述人对知识的学习,以及对知识该怀有怎样的态度,从对待知识的态度再延伸到为人之道,治国之道。我们都知道四书五经里的开篇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诗经》《春秋》如此,《论语》也是如此。而《学而》作为《论语》第一篇,也
是极为重要的。那么《学而》第一章说的是什么呢?
《学而》第一章,开
篇便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过的内容再温习一遍,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远方的朋友到访,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不生气,我不也是品德上有素养的人吗?三句话可以看作两段话,“学而时习之”学习后温习,“有朋自远方来”远方朋友的到访,这都是“不亦说乎”。而这些高兴之事的举例,都是为了铺垫下面的“人不知,而不愠”人家不知道我,我不生气的伏笔,并以此提出“不亦君子乎?”的问话。这一下子就从简单的快乐与不快乐说到人的修养问题。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修养的意味。知是“知道”“知晓”的意思。愠有“生气…‘恼怒”之意。合起来,也就是我们所知晓的,别人不知道自己,自己还不生气,这难道不是有素养的体现吗?这种素养,是极高水平的素养。它不同于别人夸赞你,你要谦虚回答的礼
貌;也不是别人指责你,你沉默寡言的退让。“不知而不愠”更像是一种“如
玉”的君子品行。
别人不知道你,或者说自己的才能不被了解,自己的做法不被理解。那也没关系,不必大动肝火,要心平气和面对。这就是君子素养的体现,也是孔子所提倡的品行。
但这种品行,在现代社会却很少见到。浮躁、
复杂的社会,让人觉得无法适应,或者感觉没有知己,没人能理解自己的行为。这种想法能纾解自然是好,最怕的是这种抑郁
的想法不能排解,久而久之,就会压在心底,成为心病。有的会因此得抑郁
症,而有的则会因为这种不被理解,不被社会认同的感觉,走向歧路。(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