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与感
  • 参与感
  • 参与感
  • 参与感
  • 参与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参与感

【正版书籍 可开发票】120万个品种,一件代发,有需要联系哦,很多书籍没有上架

17.2 3.1折 56 全新

库存6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黎万强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08645131

出版时间2014-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6元

货号L9787508645131

上书时间2024-02-16

百科正版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小米终于开口!读完《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你会发现,外界几乎所有关于小米的解读都是误读、误解、误判或者误会!雷军亲笔作序,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著。揭开小米4年600亿奇迹背后的理念、方法和案例。了解小米,必读本书!
迄今为止关于小米最权威、最透彻、最全面的著作!互联网思维奠基之作!新一代营销圣经!仅凭一个书名,征订100万册!2014年经管类最重磅图书!再掀企业界全民学习小米热潮!引爆出版界、财经界、IT界、科技界大震荡的“现象级热书”!

作者简介
黎万强,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2010-2012年,负责MIUI手机操作系统。2011年至今,任小米网负责人,负责小米的市场营销、电商和服务。原金山词霸总经理,曾任金山软件设计中心设计总监,建立了靠前很早的软件用户体验设计团队。新营销旗手,参与感、手机控、F码、米粉节等互联网热词的创造者。曾被《财富》评为“中国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获得《财经周刊》评选的“2013中国商业创新50人”,获得光华龙腾奖2013年第九届“中国设计十大杰出青年”。

目录
  雷军:猪会飞的背后,参与感就是“台风”

参与感篇
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003
口碑的铁三角/011
参与感三三法则/017

产品篇
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025
优先处理浮出水面的需求/031
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035
活动产品化,产品活动化/041
极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疯/045
产品第二,团队/049
让用户来激励团队/053

品牌篇
不是劈开脑海,而是潜入大脑/059
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065
粉丝效应让猪也能飞/069
每个用户都是明星/075
做品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081
基础素材是传播的生命线/089
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技巧/095
办一场剧场式发布会/101
用互联网思维做电视广告/105
抢首发,上头条/111
互联网公关要练“不生气”功/115

新媒体篇
不是做广告,而是做自媒体/121
社会化媒体是主战场/127
微博是社会化媒体站/131
年轻人的QQ空间/143
微信的新玩法/147
小米论坛是老用户的家/151

服务篇
人比制度重要/161
服务是小米商业的信条/167
用户在哪就到哪做服务/171
把服务门店做成家/175
快是做好服务的根本/181
标准之上的非标准化服务/185
人是环境的孩子/189

设计篇
一剑封喉/195
没人会喜欢塑料花,真实才动人/207
设计要有期待感/213
现场是检验设计的唯一标准/221
一图胜千言/225
面试设计师的一看二问三PK/229
设计管理三板斧/233

阿黎笔记
亚文化是产品经理的必修课/239
科技要有慰藉人心的力量/247
像艺术家创作般热爱/255
“烧”摄影器材的口碑启示/261
企业互联网转型需要“爆扁爽”/267
后记
附录
参与感三三法则的小米案例
小米大事记
标题海报索引
《参与感》的梦想赞助商

内容摘要
  《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的翻开就是翻开一个崭新的商业时代。当小米开发产品时,数十万消费者热情地出谋划策;当小米新品上线时,几分钟内,数百万消费者涌入网站参与抢购,数亿销售额瞬间完成;当小米要推广产品时,上千万消费者兴奋地奔走相告;当小米产品售出后,几千万消费者又积极地参与到产品的口碑传播和每周更新完善之中……
这是中国商业目前靠前的奇观。消费者和品牌从未如此相互贴近,互动从未如此广泛深入。通过互联网,消费者扮演着小米的产品经理、测试工程师、口碑推荐人、梦想赞助商等各种角色,他们热情饱满地参与到一个品牌发展的各个细节当中。
小米现象的背后,是互联网时代人类信息组织结构的深层巨变,是小米公司对这一巨变的敏感觉察和准确把握。
作为小米联合创始人,本书作者黎万强,真诚有趣地向你讲述小米公司创业几年来的内部故事,从公司创立到产品开发,从产品设计到品牌建设,从日常运营到营销推广,从服务理念到公司理念,等等等等,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小细节、小故事,将外界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清晰透彻地道出其中的逻辑必然,并慷慨地将其的“参与感三三法则”和盘托出。

主编推荐
◆小米终于开口!
◆读完本书你会发现,外界几乎所有关于小米的解读都是误读、误解、误判或者误会!
◆引爆出版界、财经界、IT界、科技界、营销界、投资界大震荡的现象级热书!
◆微博、微信、财经媒体、豆瓣、各大论坛,百万读者热议,好评如潮!
◆平均每12秒卖一本!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推荐阅读书!
◆社会化营销圣经级读物!
◆雷军、周鸿祎、蔡文胜、杨澜、李静等大咖口碑力荐!
◆雷军亲笔作序,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著。
◆揭开小米4年600亿奇迹背后的理念、方法和案例。
◆了解小米,推荐阅读本书!迄今为止关于小米很非常不错、很透彻、很全面的著作!
◆再掀企业界全民学习小米热潮!团购神书!团购企业横跨汽车、餐饮等53个行业。
◆全书四色印刷,特别选用90g品质东方书纸,内文包含46张海报级插图。

精彩内容
 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如何搞定第一个100万用户?
传统商业时代和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各有不一样的打法。
金山创建于1988年,是传统软件时代国内的领军品牌。我作为一名设计师于2000年加入金山公司,那时在产品、市场和团队管理方面,金山CEO雷总(雷军)带着我们创造了很多彪悍的打法。
那时候,我们做产品非常重视“里程碑式”的项目管理。比如大型办公软件wPs和大型游戏《剑侠情缘》,都涉及大量底层开发工作,数年才发布一个新版。每个版本会设置M0、M1、M2到M3等若干里程碑节点,每个节
点跨度都在半年以上。
金山当时已经非常重视用户体验,2000年就建立了国内最早的人机交互设计团队。
我们跟用户互动的方式主要是“焦点小组”,每季度或半年,针对某个产品召集几十个用户,做面对面访谈。另一种方式,是每周客服一线同事收集好用户意见,整理成文档,以周报的方式发给产品经理,产品经理再整理给项目组,给总监再到管理层,基本每份用户意见报告周期在一个月以上。
产品方面的宏大叙事外,市场方面也是长枪大阵。金山时期,我们讲究“风暴式营销”,讲究“海陆空”三军并进。
所谓“海陆空”,“空军”指的是整体市场造势,“陆军”指的是组织地面推广团队
进行线下传播,而“海军”则是选择各路销售渠道进行合作。那时我们会提一个相当“高大上”的提案,比如“红色正版风暴”、“龙行世纪”、“秋夜豪情”等,先把概念做足,再通过市场投放把声音放大,做成声势浩大的营销事件。这些市场活动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比如1999年的金山词霸“红色正版风暴”,三个月内销量突破110万套,创下当时中国正版软件销售的历史纪录。
跟这套打法配合,金山的内部管理也形成了“动员与会战”传统。打大仗期间每天早上都开动员会,启动“全员会战”,集结全公司跨业务线、跨部门的力量,打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的攻坚战。金山有典型的战功
文化,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团队执行力很强,大家的兄弟感情浓厚。
这种兄弟感情在业务困难的时候是“法宝”。当时有一个工程师叫海洲,现在是小米网的工程主管。那时候我们一起合作做词霸,他曾一年内两次和我谈过离职,因为很多人挖他,每次我怎么让他改变主意呢?
他一提离职,我就约他下午5点出去吃饭,吃到凌晨5点,两瓶白酒我们都喝趴下。他回家就觉得很内疚,不提离职了。
金山时期这些产品,市场和团队管理的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都开创了业内先河,是中国软件时期的典范。
2007年金山在香港上市,算是里程碑式的成功,雷总功成身退离开金山做了天使投资,并于2010年创办小米。上市后几年,金山的互联网业务慢了半拍。2011年,雷总重新回到金山出任董事长,金山市值逐步创30亿美元新高;WPS移动版用户超1亿,长居办公软件下载榜首;2014年明,金山旗下的猎豹移动独立分拆上市。移动互联网时代,金山这个品牌又再度活跃起来。
雷总曾讲过创业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选个大市
场,组建最优秀的团队和拿到花不完的钱。那么做小米和做金山有什么不一样?
小米和金山在创业时都选了很好的业务方向,组建了非常优秀的团队,两者不一样的是:1.小米在创业早期就拿到了足够多的钱。
金山时期,WPS名满天下,词霸在电脑的安装覆盖率超过80%,但苦于盗版环境,公司没赚到什么钱,也没从资本市场拿到足够的钱。
这样,金山整个业务以战养战,WPS赚了钱,做词霸,词霸赚了钱,然后做毒霸和游戏,最后游戏赚了钱,金山才顺利上市。在以战养战过程中,业务都难以坚持做深做透,在互联网转型过程中,软件业务因为要过多考虑养活自己,无法做出长远的转型决策。
2.创办小米,雷总要求我们只专注于一点:口碑。
这种基于产品和市场的思路变革,就像带着大家集体“给大脑刷了个新ROM(手机系统固件)”。产品周期从过去的“里程碑式”每年发布,变成了每周快速迭代;不再“全员会战”,而是要求全员客服;进行用户体验调研不再是每月每季度,而是每天都在和用户交流;把产品的“风暴式”营销推广变为潜入式互动,如润物细无声般,一个个产品功能点渗透到和用户的日常运营活动中;营销不再刻意营造“高大上”,类似“龙行世纪”之类的口号就不用了,我们要求直接说大白话。
在2008年,雷总就提出了“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快,是行动准则;而口碑,则是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P3-5

媒体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